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神之上,对婆罗门祭司僧侣的教义持怀疑态度,这表明当时人们对婆罗门 

教开始不满。 


… Page 82…

                      6。反婆罗门教的宗教意识兴起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初,南亚次大陆出现了列国纷争的局面,持续了两 

个多世纪。当时印度思想界十分活跃,在宗教意识方面有两股大思潮:一为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不同派别,一为非婆罗门教的思潮,史称“沙门思潮”。 

 “沙门”原意为“努力的人”,意指“勤劳”、“劬劳”、“净志”、“息 

恶”、“修道”等,佛教专指僧侣,在这里指反婆罗门教正统学说的各种宗 

教观点和宗教派别。在沙门思潮中有政治、哲学、法律等社会意识形式,其 

中宗教社会意识形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道六师”、耆那教和佛教。 



      (1)“六师外道” 

     这个名称来源于佛教,佛教兴盛时把其它的宗教学说统称为外道、邪道。 

 “六师”指6位宗教思想家,他们的生卒年月不详,约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 

4世纪期间的人氏,稍早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其思想可见于佛经 

 《长阿含经》卷17、《增一阿含经》卷32、《摩诃止观》卷10,这些经卷 

一是来自后人,二是把他们的思想视为邪说而加以贬低。实际上“六师”的 

思想在当时动摇了婆罗门的教义,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对后来中国和东南亚 

一带的佛教宗教史有一定影响力。 

      “六师”宗教理论究竟代表社会那一部人的要求不十分清楚,一说是富 

裕工商阶层,一说是城市贫民和破产自由民,还有一说为被压迫的奴隶阶级。 

他们的学说比较杂乱,宣传怀疑论、不可知论、命定论和偶然论,某些方面 

还有婆罗门教的影响,宿命论的观念也比较突出。他们组织僧侣集团,四处 

云游,到处辩论,是当时十分活跃的宗教学说。 

      “六师”的基本宗教理论是: 

     (1)富兰那·迦叶。据说出身于奴隶。他认定世界万事万物“无因无缘”, 

生前无论罪恶、布施、祭祀和在恒河南北两岸有何行为,都不会得到“罪报” 

和“福报”,否定因果报应的学说和主宰神的存在。 

     (2)末迦梨·拘舍罗。据说是公元前388年以前的人氏。他否认后世报应 

之说,主张“无有今世,亦无后世,无父无母,无天无化,无众生”。不过, 

他承认灵魂的存在,又认为灵魂虽存在于自然现象之中,可是各种原素的结 

合,已是“无因无缘”的;他主张命定论,苦与乐“流转轮回”,人要乐天 

听命。 

     (3)删阇夜·毗罗伲子。据说他有250个弟子,因大部分人后来归依佛教 

他气愤而死。他认为业报之说“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一种怀疑态度;“道” 

不是修行来的,而是“经八万劫自然而得”,具有“无为”的思想倾向。 

     (4)阿耆多·翅舍饮婆罗。被认为是古印度“顺世论”的先驱者,佛教称 

之“现世涅槃论”者。他认为一切的东西“皆无因生,自然而有”,从而否 

认了主宰神的存在;灵魂离不开肉体,“身坏命终,断灭消失,一无所有”; 

幸福在于今世,无轮回业报,不必祭祀苦行。 

     (5)婆浮陀·伽旃那。他认为生命和一切东西都是由地、水、风、火、苦、 

乐、灵魂等7个方面组成,即“七士身”或“七事身”,灵魂即是命,是永 

恒的存在,而这七种原素是“非所作”、“非所创”是“无因无缘”。耆那 

教称之为“无作用论”,佛教称之为“常住论”。 

     (6)尼乾子·若提子。被认为是耆那教的始祖,他认为灵魂存在于动植物 


… Page 83…

和地、水、火、风等东西之中,人所造“业”,必得果报,修道“不能中断”。 

      “六师”的宗教意识虽然是各有主张,但大体是不再讲梵及婆罗门教所 

尊的大神,其中阿耆多还有无神论和非宗教的倾向,除尼乾子·若提子一人 

外,其他人对轮回业报之说,或持否定态度,或持怀疑态度,大都关注人们 

的现实生活;对祭祀占卜和苦行等宗教行为,一般都持不同意见;在怀疑主 

宰神的存在的同时,提出了各自关于世界万物形成的看法,对古印度哲学思 

想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冲击了婆罗门教的教义理论。 



      (2)耆那教的兴起 

     (1)耆那教的历史和教义。耆那教兴起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耆 

那”是指“胜利者”、“完成修行的人”,故该教又称“胜利者的宗教”。 

相传耆那又是创教人筏驮摩耶的称号。筏驮摩耶,佛教称他为尼乾子·若提 

子,意指“离系亲子”,是“外道六师”中的一位人物。耆那教尊称他为大 

雄,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间的人,属刹帝利种姓,30岁出家 

修行,传教30余年。该教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有24位祖师,其中23位叫 

巴湿代那陀,大约是公元前8至7世纪的人,当时婆罗门教还是兴盛期,相 

传他娶阿踰陀国王的公主为妻,曾率兵打仗,30岁出家修道,经83天就修 

炼成道。在他以后就是筏驮摩耶,耆那教的这两位人物均是历史人物,另外 

的祖师是传说中人物。不过由此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耆那教 

作为婆罗门教的“邪道”已经潜伏存在。 

     耆那教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公元前后发生分裂,有天衣派和白衣派。 

天衣派亦称“裸体派”,主张教徒不可有私财,连衣服也不能有,要以天为 

衣。白衣派穿象征清白的白衣,重修行,主张男女平等。以后这两派又分各 

个小派,逐渐衰微,但在印度史上至今仍有一定影响。 

     耆那教的基本教义: 

     命、非命、三宝、五戒、苦行,是该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心问 

题是灵魂如何解脱的问题。 

      “命”,即灵魂。耆那教认为,人与动物等生命体(也包括神、魔鬼在 

内)有动的“命”,地、水、火、风等无生命有静的“命”,灵魂附在物质 

上就会受物质的束缚,这就要求有一个不受物质束缚的灵魂 (即解脱的灵 

魂),从而达到人生的最高追求。 

      “非命”,即非灵魂,指有形物质和无定形物质。耆那教认为,灵魂、 

人、有形和无定形的物质构成了“充实的空间”,他们的根本属性是在空间 

这个条件下运动和静止,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虚空的空间”,这是摆脱了肉 

体、物质之后的灵魂的活动场所。 

      “三宝”,是指耆那教讲的灵魂解脱的三条道路,即(1)正智,学习该教 

的经典和教义;(2)正信,信仰该教的经典和教义;(3)正行,实行该教的教 

义和戒律。“五戒”,即正行的五种禁忌,有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 

恋感官享受(不奸淫)、不畜私财(“无所得”)。“苦行”,即正行的修 

行方法,分内外两种:外苦行指节食、斋食、限食、不食珍馐美味、独坐、 

忍受身体之苦痛等;内苦行是赎罪忏悔、节制言行和思想、禅定、舍弃身心 

烦恼、勤于正智正信等。按耆那教的说法,人这样做了,也就使自己的灵魂 

解脱了怒、骄、贪、惑等“业”的束缚,从而获得了“无涯智慧”、“无限 

信仰”、“无量力能”、“无尽欢愉”四种“至善”。 


… Page 84…

     耆那教与婆罗门教不同,其一是它舍弃了吠陀经典中诸神,创立了自己 

的崇拜对象,即24位祖师,特别是大雄祖师;其二是它的业报轮回的灵魂解 

脱说同婆罗门教的主张也不一样,其中“不杀生”、“不畜私财”和人们的 

灵魂经修行都可得到解脱的看法,应是针对婆罗门教而言的。 

     (2)耆那教的经典和寺院组织。耆那教奉《十二支》为经典,总计5部 

25种,有分支、付支、杂记各经卷,实际只有11支为真传,第12支散佚。 

它是公元前3世纪根据筏驮摩那的教义整理而成的(一说为公元前5世纪编 

集而成的)。后来,白衣派把它奉为不可更改的至理名言,而天衣派认为12 

支不完全,又把自己的文献补充进去。该教除了上述经典以外,还有大量关 

于哲学、逻辑、文法、历史、教理方面的著作。 

     耆那教的起初阶段反对婆罗门教的诸神和祭祀,可能是既没有至高神又 

没有寺院,后来把教祖大雄看作全知全能的最高神,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并 

建立寺院庙宇,吸取和改造婆罗门教的诸神形象,出现了偶像崇拜及各种崇 

拜形式。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宗教,它发源于公元前 

6世纪至5世纪,从此开始了佛教时代。 

     古印度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虽然维护种姓制度,但还是倡导在种姓范围 

内多作善事。该教重视个人修行,不重视坟墓营造,也不搞神庙,其“梵我 

同一”和来世业报学说流传极广,直接影响了南亚次大陆宗教文化的发展。 


… Page 85…

                             六、古希腊的宗教 



     等到圣美的曙光上达天庭向宙斯和其他神报告白昼来到,阿伽门农就命 

令他那声音清亮的传令兵们,把长头发的阿开亚人召集来开会。 



     …… 



     凡是君主都是神圣的,而且都有他们的自尊心,因为他们都得到主谋神 

宙斯的支持和宠爱。 

     ——摘自古希腊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卷二,第48、183页。 


… Page 86…

                              1。社会历史范围 



     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与爱奥尼亚群岛。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和 

人类学家的研究,希腊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 

元前1000年以前,这个地区的居民先处于新石器时代,后处于青铜器时代, 

希腊半岛的居民还过着氏族部落生活。在此期间,小亚细亚和欧洲多瑙河流 

域的居民曾经分批地迁徙到这里居住,各个部落和每个民族的发展也不平 

衡,处于先进水平的是爱琴海流域的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稍后是迈锡尼人, 

希腊文明是在米诺斯—迈锡尼文明的基础上吸取了西亚和埃及诸文明的过程 

中发展起来的。通常古希腊文明又称爱琴海文明,它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与古代罗马一起被人们看作西方文化的摇篮。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地中海流域有欧亚非诸大洲的居民,其中 

北非的埃及、西亚和小亚细亚的一些地区都早于希腊而进入奴隶制国家,爱 

琴海的克里特岛的居民比希腊其它地区较早地进入奴隶制社会。上古时代希 

腊的宗教文化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克里特岛上的宗教文化,史称米 

诺斯—迈锡尼文明,其中迈锡尼人居住在希腊半岛南部和克里特岛上;第二 

阶段是希腊半岛的荷马时代宗教文化。 


… Page 87…

                              2。米诺斯宗教 



     米诺斯文明的宗教指约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间的宗教。在约公元 

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米诺斯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开始是一个个小国, 

经过战争约到公元前16世纪初在该岛建立了统一的米诺斯王朝,约在公元前 

1500年左右克里特岛各地都遭到毁灭性破坏,原因不详。米诺斯人以线形文 

字记载事情 (克里特岛语),但未破译成功,我们只能根据英国考古学家伊 

文斯等人的发掘研究他们的宗教。 



      (1)母神主神多神教 

     米诺斯的主神不是男神而是女神。在米诺斯王宫、墓穴、洞穴和镌刻印 

章上,再三出现女性形象,在庄严的女性旁边有侍从(可能是祭司与信徒)、 

有两座雄狮拱卫,有的女性头戴一顶冠冕、或冕状头巾,这显然是一尊女神。 

女神旁边也有男神,但男神不能和女神处于同等位置,可能是女神之子或女 

神的情人。在米诺斯晚期的女神像中,有的双手各拿一条蛇,或被蛇缠绕在 

臂膀上,而对蛇的崇拜往往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后来希腊神话中都有 

男神和女神被蛇缠绕的形象。经过研究者分析,被蛇缠绕的“米诺斯持蛇女 

神”是“冥府女后”,而头戴冕巾或冠冕的女神是“母亲女神”,是天、地 

和大海的主宰者。 

     除女神外,米诺斯人还有其他神怪。“公牛”,特别是公牛角在壁画、 

指环、印章里经常出现,有些绘画还画出人们捕捉公牛和一个年轻人正在公 

牛背上翻斤头的场面。当然,究竟公牛是神还是向神献祭的物品,这个问题 

还有待考证,不过他们对公牛角的宠爱,应该包含有宗教崇拜的意义。在遗 

址文物中,克诺索斯王宫里有一座“绿色的埃及雕像”,可能是阿蒙神,这 

一方面说明他们同埃及有频繁的交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或是不反对或是 

也崇拜太阳神阿蒙。“三角叉”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的权仗,在米诺斯 

王国的中后期,经常作为象征海洋的标志。“鹰头狮身长翅的大怪物”在国 

王“御座之室”的长墙壁画上出现,这个怪物确定的象征我们还不十分清楚, 

它的底色是浅蓝色的海洋,应该具有保护神的意义。类似上述情况的绘画和 

塑像在多处发现,所以米诺斯人不可能是一神教的宗教意识,只能是主神为 

 “母神”的多神教的宗教意识。 



      (2)祭祀与圣殿洞 

     在克里特岛的群山中有不少“神圣”的洞穴,岩洞底部被挖掘出不同时 

期的陶瓷碎片,洞壁有壁龛。其中最为著名的洞穴叫“狄克梯安洞”(亦叫 

 “普西克诺圣殿洞”),考古挖掘者们先是发现了公元前500年以前的希腊 

和罗马的遗物,后来发现了数百件插在岩石缝里的物品,有刀子、双面斧、 

装饰品等,壁龛前面有小空场,女性小雕像 (也许是从壁龛掉下来的),据 

分析,这些东西距今有3000~4000年以上,当属于米诺斯—迈锡尼文化期, 

有的应是米诺斯人的作品。经研究壁龛应是置放神像的神龛,空场应是祭神 

的地方,众多的物品应是朝拜者带去的供品。大概在米诺斯时期,人们认为 

洞是神灵所在的地方,有到洞中朝拜和祭祀神灵的习俗。 

     克里特岛米诺斯时期的“王宫”(有的是王宫,有的可能是王族别墅, 

或祭祀神灵的神殿——待考)遗址,有的建筑在山顶上层,修的宏伟宽大, 


… Page 88…

里面有壁画,人物画多数为妇女,但形象不像古代希腊人,常是站在看台上, 

周围有一群拥挤者的面孔;花草鸟兽画中有“双面斧”的标记。在一座“王 

宫”里还发现有一个“收获者”瓶、一付石棺,和绘有“拳击者”的一块滑 

石。一座很大的“王宫”里发现有一间房子,墙壁中央有座位,两旁有石凳, 

座位前方通向一个方形小坑,墙壁上有一幅蹲着的两只鹰头狮身长翅的怪 

物。除此之外,还发现了米诺斯人修建的坟墓、刻有女性像的印章等等。据 

分析,他们的女性像即是女神像,王宫中的那间特殊的房间是专供祭祀神灵 

的地方,双面斧的图案表示一种神奇的力量,怪兽可能是神兽,石棺和坟墓 

说明他们可能有了来世观念。 

     这个时期米诺斯人正处于青铜和铁器时代,从出土文物来看他们可能有 

了相当复杂的祭祀和朝拜神灵的宗教行为。 

     我们至今对米诺斯王国所知不多,但有两点应该肯定:一是米诺斯王国 

的宗教意识是古希腊宗教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后来荷马时代的主神宙 

斯神系就是从克里特岛提坦诸神中分化出来的,相传宙斯本来是在该岛一个 

山洞里被瑞亚女神养育长大的,海神波塞冬住在爱琴海海底的金宫中,他手 

中的三股神叉来源于米诺斯的海上王权的标志,二是米诺斯王国曾是一个强 

大的王国,势力一度曾扩展到希腊半岛的雅典城,在宗教文化方面深受古埃 

及王国时期和小亚细亚赫梯王国的影响,埃及的太阳神神像、印章的图案, 

赫梯王国的主神暴风神 (手执双面斧)的形象与母性神灵,可能都流传到了 

米诺斯。 


… Page 8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