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债,那么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数额相当于投资的数额,但是储蓄额也增加
那么多,所以,虽然投资过程继续下去,价格也不会再涨了。这是一个极端的情况。如
果我们假设,价格一上涨,全体社会成员为了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要求并得到较高的工资、薪金和支付的利息,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种极端的情况。
根据这一假设,在可以得到消费品新产量之前,是无法达到均衡的,因为在这种情
况下,通货膨胀的过程不会使收入转入可能储藏钱财的阶级。
因此可以说,实际上,通货膨胀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可能性取决于(1)通货膨胀是
否会使收入转入储蓄阶级;(2)
他们将储蓄金派什么用场;(3)多快能得到新生产的消费品。
关于(1),一般说来,从通货膨胀中得到好处的阶级是企业家、农民,在某些情况
下还有政府,企业家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他们出售的商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往往比工资、薪
金、房租、债券利息、养老金和他们其它一些开支增加的速度来得快。农民能得到好处
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粮食上涨的幅度比其它价格的上涨幅度大,这是由于粮食的需求量
是无弹性的。
现在农民和企业家都比社会上其它阶级节约,所以几乎可以肯定,通货膨胀会使储
蓄额增加。相反的意见是一种局部的意见。通货膨胀使拿薪金的中产阶级的储蓄额减少,
因为它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了;由于这个原因,又因为中产阶级比其它阶级说得多和
写得多,于是往往有人断言,通货膨胀使储蓄额减少了。可是情况并非如此。中产阶级
的实际收入减少了,而企业家和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这些阶级都比中产阶级更愿意
储蓄。考虑一下通货膨胀对政府储蓄额的影响也是重要的。通货膨胀对政府收入的影响
是根据收入中边际纳税额是比平均纳税额多还是少而各不相同的。如果边际纳税额超过
平均纳税额,那么货币收入的增加就会使国民收入中纳税的份额提高。这样,到最后,
开始靠发行货币来为其开支集资的政府,就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即它的收入已经增加了
如此之多,以致于现在能保持新的开支水平而无需进一步发行任何货币。许多现代国家
的政府都处于这种地位(例如英国、美国和苏联);而相反,在许多其它国家,政府收
入在通货膨胀中落后于货币收入,其结果是通货膨胀使政府的赤字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至于(2),即使通货膨胀使储蓄额增加,这也不会使通货膨胀停止,除非储蓄金被
储藏起来,或者用以代替更多的新货币来作为一直在造成通货膨胀的投资资金。因此,
如果企业家像他们乐于做的那样将其新获得的利润用作更多的新投资的资金,这对资本
形成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它也可以使通货膨胀继续下去。如果在另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的
利润去购买公债,政府就能停止发行新的货币来为它的计划提供资金。
(或者,如果从银行借钱的企业家制造了通货膨胀,那么如果现在获得利润的企业
家用它们支付银行礱e款,或者将它们储藏起来,或者购买正在进行新的投资的企业家的
证券,通货膨胀将得到制止。)农民用他们的利润偿还债务,购买更多的土地,其效果
如何取决于放债人和出卖土地的人将这些钱派什么用场。放债人也许把它储藏起来,等
待“更好的”日子(即农民再次缺钱的日子),出卖土地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
应。如果政府希望通货膨胀尽快停止,同时又保持其较高的(实际)开支新水平,如果
它不能依赖将自己的储蓄金贮藏起来的储蓄者,那么它必须以某种方式得到这些储蓄金,
不是以征税的方式把它们拿走,就是通过出售公债的优惠条件把它们拿走。
储蓄金是贮藏起来还是投资于公债的可能性取决于通货膨胀率有多高,通货膨胀的
时间持续多长。如果价格迅速上涨,或者持续时间相当长,那么人们就会对货币丧失信
心,既不会保存货币,也不会保存公债。他们宁愿保存不动产,因为不动产的价格是随
着通货膨胀而上涨的,人们普遍抛出货币而购买货物,这会加剧通货膨胀。人们是否抛
出货币而贮存商品或固定资产,这部分是一个调节问题;总是有人抛出货币而购买商品
或固定资产的。做股票投机对经济是有害的,因为它使原料更加短缺,甚至可能使生产
缓慢下来,从而使价格上涨得甚至更快。购买固定资产的结果会使一些新的资产建立起
来——建造房屋,改善农场,还可能出现许多新工厂。通货膨胀使固定资本形成增加;
即使是恶性通货膨胀,例如1919—1923年德国的通货膨胀,也会产生这种结果。从长远
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结果,因为它使实际产量增加,使生活水平提高。但是
在这种创造资本的方式发生的时候,它会使通货跟着膨胀,甚至可能像购买股票那样,
由于从消费品工业抽走资金,使消费品的产量暂时下降,因此使价格更加急剧地上涨。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它就可以用规定最高价格、配给
基本消费品和发放新投资许可证的办法来防止通货膨胀失控。如果这些政策获得成功,
它们也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因为人们往往把他们不能用于购买配给商品的钱储蓄
起来,所以储蓄将同投资保持均衡。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战时财政获
得成功的秘密之一。在此期间,尽管作出巨大的战争努力,物价只上涨了50%左右。
(另一件重要武器是很高的边际税率,它吸收50%或更多的支出,其速度和它产生收入
一样快。)目前,管理通货膨胀使其不致于失控的方法,比20年前得到人们更深切的理
解。然而这些方法只有拥有有效行政机构的政府才能使用,这些政府主要是先进工业国
的政府。欠发达国家的行政机构的效率相当低,它们控制通货膨胀的尝试所造成的害处
往往和它们带来的好处一样多,尤其是如果这些尝试的主要效果是使得毫无控制地生产
非基本必需品变得更加有利可图或者建立黑市网和鼓励贪污腐化的话。
通货膨胀的最严重后果是物价大幅度上涨或者持续时间很长,以致使人们对货币丧
失信心。短时间幅度不大的通货膨胀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在二三年内物价每年上涨
5%,人们是不会感到恐慌的,因为他们相信,物价不久会再次下降。管理得比较好的国
家的货币当局维持了这种信心,它们的习惯并不是逐年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而是使短
期货币膨胀阶段与严格限制阶段交替出现。银行信贷上升三步,下降一步,而不是连续
上升。这样,创造新货币有助于资本形成,而不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也不会严重影响
人们对货币和公债的信心。原则是,如果要将通货膨胀用于资本形成,那么最好是一次
用一点,而不要连续使用。
至于(3)我们已经看到,在任何情况下,用于创造有用资本的通货膨胀会自行消失,
因为到适当时候,新资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消费品,这些消费品不但会制止物价上涨,
甚至还会使物价下跌。此外,实际产量的这种增加也可能使储蓄增加,因而提供了使投
资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储蓄金。储蓄增加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产量也增加,因为储蓄水平是
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而不是与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可是我们无需马上讨论这一
点,因为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了。
如果要将通货膨胀用于资本形成,它只应间歇地和少量地使用;除了这条原则,我
们不妨再加上这样一条原则,即它只应当用于很快就能完成的,此后利润率很高的投资。
要说明用新资金资助一项农业推广业务,传播高产新技术知识的例子,或者那些向农民
提供更多的水而又不涉及在河流上修建工期长、造价高的工程的措施,或者使新的肥沃
地区迅速可以耕种的清理土地、排水和开垦土地的计划的理由,是比较容易的。而需要
大量外汇的计划(例如为工厂购买机器),或者实施起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计划(例如
多用途河流流域工程),或者资本和产量的比率很高的计划(例如建造幼儿园),用创
造新货币的办法来筹资是不适当的。人们可能认为,这条“原则”并不是特别有意义的,
因为所有投资来源于全部储蓄,所以从一个规划中挑选出几项计划是没有用处的,这些
计划被说成是通过自愿储蓄来集资的,而其它计划则被说成是靠创造新货币来集资的。
因此,也可以认为,比较好的“原则”将是避免所有这样的计划,它们与产出相比费用
很高,或者实施时间很长,或者需要大量外汇,在这种情况下,边际计划将是那些从这
些观点来看最不可取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新货币来提供资金的永远是这些边际
计划。可是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许多计划不顾这些标准都在一项投资规划中找到了
一个位置(例如公共卫生计划或工业化计划),实际情况并不是不包括在内的计划引起
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永远比包括在内的计划大。因此,考虑这样一项投资规划是有意义的,
即在制订这项投资计划时首先假定不创造货币,然后再加上这样一点,即如果允许一定
程度的通货膨胀,那么现在加到规划中去的计划在要不然不包括在内的计划中是最不会
引起通货膨胀的。(除了通货膨胀,如果最后的收获是丰硕的,那么就不应当排除要经
过很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的投资;这些投资和其它投资之间的抉择,仅仅取决于利率的
高低。)
(二)国内来源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已经看到,人均国民收入不增加的社会,每年的投资占它们国
民收入的4%或5%或更少,而进步的经济每年将12%或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经济
增长理论中的主要问题是理解一个社会从储蓄5%变为储蓄12%的过程——以及伴随这种
转变而来的态度、制度和方法的变化。
人们习惯于从进一步履行节约和更有效地使用储蓄金的角度来说明这种转变。进一
步履行节约是事实,但是如果因此认为主要的变化是社会上所有阶级都变得更加节约或
者减少了浪费,那也会使人产生很大误解。因为主要变化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
——营利企业家——它比所有其它阶级(地主、雇佣劳动者、农民、领薪金的中产阶级)
都更节约,与所有其它阶级相比,它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增大了。在私人资本主义
社会,这些企业家赚取私利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它们用于再投资;而在苏联,大幅度增
加的利润作为“营业税”被掩盖起来了,为了公众的利益,计划人员将这些利润用于再
投资。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从储蓄5%转变为储蓄12%的主要特点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
所占的份额大幅度增长。
利润的相对增加不一定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增加是一样的,因为这种增加同租
金收入相对重要性的相应下降是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收入分配得极其不公平的社会,
并不是那些具有巨额利润的富裕社会的经济,而是那些交纳巨额租金的贫穷、人口过剩
的国家的经济。在斯里兰卡或波多黎各,10%收入最多的人,他们的收入大约占个人收
入总额的40%,而在英国或美国,这部分人的收入在纳税之前接近30%。这些数字是有
点令人误解的,因为公司未分配利润不包括在个人收入的估计数字里;如果将未分配利
润考虑进去,那么两者不可能有多大差别。无论如何,就不平等现象而言,不可能对比
较发达的经济和欠发达的经济进行一般性比较。
欠发达的经济之间是有差别的,这要看土地是多还是少,所有权是很分散还是很集
中,还要看在它们内部,矿山或种植园等资本主义企业是否很发达。比较发达的经济也
是有差别的,它们的个人收入的分配今天也比20年前公平(在纳税之前。虽然这主要是
由于与分配的利润相比,未分配利润增加了)。然而,比较发达的经济和欠发达经济之
间在这方面没有特别的差别这个事实,只对我们的结论有利。储蓄金和国民收入的比率
不仅是与不平等现象密切相关,而且更确切地说是与利润和国民收入的比率密切相关。
巨额租金收入不会被储蓄起来,因为拥有土地的贵族并不考虑将他们的收入用于生
产性投资——无论如何,在有一个资本主义的例子可以仿效之前,他们是不会有这种考
虑的。
租金收入历来用于购买更多的土地,雇佣大批侍从(如果中央政府很弱,则包括一
支私人军队),建造教堂、庙宇、陵墓和纪念碑,创办慈善事业,寻欢作乐。随着时间
的推移,在资本主义的压力下,这些习惯改变了。租金要征税,再加上有利可图的资本
主义投资的例子,往往使得地主变得更加节约;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租金甚至可能
成为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储蓄来源(次要的来源)。可是这是在事件以后发生的;
所以不能以地主变得更加节约来解释社会从储蓄5%转变为储蓄12%这种变化。
农民阶级的情况也是如此。农民是一个阶级,他们既有节俭的美德,又动辄就要借
债,这是自相矛盾的。农民之所以学习节约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离灾难的边缘是多么近。
在某些社会里,差不多年年发生水灾、旱灾、蝗灾、牛疫或某种其它天灾,除了那些有
点积蓄可以礱e补的农民以外,使得全体农民变得一譬如洗。这些经常发生的灾害是农民
动辄就要借债的部分原因。与此同时,那些有积蓄的农民,往往不是将钱借给遭到不幸
的农民,就是用来购买土地,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不是使资本形成增加。购买土地使
价格上涨,并使土地的分布情况发生变化,但这并没有使土地出产更多的东西。如果农
民拥有土地,他们可能投资改善土地,但是大部分改善土地的方法都会使土地的产量暂
时下降(休耕、轮作、造林、种草、控制侵蚀),在土地遭受压力大的地区是不受欢迎
的。农民还喜欢对牲畜进行投资,但是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农民对牲畜的态度不是以获利
为目的的,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投资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利润的来源。考虑到农民
的生活很不稳定,他们对土地和牲口采取不为营利的态度,所以农民的资本形成净额在
国民收入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就不足为奇了。
拿工资和薪金的阶级比农民有比较固定的收入,在一般情况下,甚至连城市非熟练
工人的收入也比普通农民多。然而这些阶级储蓄很少,因为他们想的是花钱而不是储蓄。
工人的储蓄金很少。拿薪金的中产阶级储蓄不多,但是在几乎每一个社会,中产阶级用
他们的薪金存的钱对生产性投资没有什么意义。这在统治阶级在种族上不同于中产阶级
和下层阶级的国家里尤譬如此,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中产阶级似乎要以摆阔气的挥霍浪
费以及表明他们同外国统治者一样优越的热情来显示自己(第二章第一节(二))。在
任何情况下,用薪金进行储蓄的数额是不多的,这几乎是普遍现象。中产阶级的大多数
成员永远在为赶上同伴而斗争;如果他们设法存了足够的钱来购买他们所住的房子,那
他们的日子就算过得不错了。他们可能存一点钱做子女的教育费或者在年纪老了的时候
补贴生活,但是这种储蓄实际上被为了同样目的而用掉的储蓄金抵销了。如果收入或人
口在增加,那么这种抵销是不完全的,因为每一代人储蓄的数额都比前一代人储蓄的、
现在正在使用的数额大。这些储蓄金对于进行储蓄的个人来说自然是很重要的,存一点
钱以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使用,这是很重要的,即使在福利国家也是如此,社会改革家
历来敦促人们储蓄,他们是正确的。可是,这些储蓄金仅仅是推迟未来的消费,因此在
很大程度上被其它推迟的消费抵销了,这个事实意味着,它们对于生产性投资并不具有
重要意义。
拿薪金的中产阶级储蓄额少这个事实也证明,储蓄和收入的不平等现象并不是直接
有联系的。中产阶级的收入比平均收入或者小农或非熟练工人的收入多,两者之间的差
距,欠发达国家比工业国大得多。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欠发达国家更缺乏中产阶级的技能。
出现这种现象也是由于中产阶级在比较富裕的国家和比较贫穷的国家之间的流动性比较
大,这就使得他们能在比较贫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