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增长理论-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国家则处境困难,像埃及,因为它们能进行竞争的部门不大可能满足迅速扩大的需求。
如果要让它们人口有工作做有饭吃,这些国家需要进行更加艰苦的斗争。毫无疑问,一
个结果是把工业国分成两类,一类是出口金属和化学品的国家,另一类由于矿藏贫乏,
专门出口纺织品和其他非金属商品或所用金属的成本与出售价格相比占很小一部分的商
品。
    不用说,老牌工业国对这种贸易运动是愤懑的。它们攻击这种作法——派推销员、
发放信贷、给予补贴、对进来的制造商采取种种有吸引力的做法,贬值货币、低工资、
免税——而且工业国严正指出,这种贸易运动必得有政府在后面支持。但是新兴的工业
国有一个无可回答的辩解,因为它们卖多少买多少,它们用不着挤任何其他国家的市场。
如果比较老的工业国对初级产品的额外需求要求额外供应,它们用其制成品交换初级产
品的能力是不会受到损害的。如果世界初级产品的产量不能以同等的速度提高,新国家
的工业化将给老国家带来困难。这是一个世界经济整体平衡的问题。很明显,扩大初级
产品供应量的责任主要落在那些拥有资源的国家——首先在人口稀少的南北美洲、澳洲
和非洲——的肩上。如果这些国家既排斥移民又不开发它们的主要资源,以致不能用世
界其他地方所需的剩余资源供应它们,责任(如果有什么责任的话)将主要归咎于这些
国家。
    因此,我们又回到我们前面提出过的问题——保持世界贸易的平衡取决于全世界制
成品、原料和粮食的均衡增长。在1929年以前的半个世纪里,当世界制成品产量每年增
长4%左右时,如果世界的原料产量每年大约增长3.75%,世界粮食产量每年增长2%,
贸易条件仍将保持不变。我们不知道这种关系是否还是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明这种关
系为什么应当发生急剧的变化。增长率也许有较大的变化。实际上,欠发达国家的工业
化对增长率的影响比通常所担心的要小得多。因此,亚洲国家工业增长率任何可以想见
的变化都不能像美国工业增长率比较微小的变化那样对世界制成品产量的增长产生那么
大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美国学会控制它的经济萧条,它的平均增长率随之提高对世
界初级产品供应量造成的压力比之如果印度现在每年增长10%所造成的压力要大得多。
同样,由于亚洲和非洲加在一起消费的粮食远远不到世界粮食产量的一半,这两个洲的
发展要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后才能对世界需求量产生欧洲和美洲的增长率发生比较小的变
化时所产生的影响。除非从世界的整个供需情况来看,否则我们不能正确看待这些洲经
济发展的影响。如果今后二三十年内出现初级产品短缺,那主要将是因为欧洲和美洲已
经很大的需求量迅速扩大,而不是因为非洲或者亚洲相当小的需求量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无论从人口增长的角度还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说都是这样。
    当前令人非常担心的是,1929年以前达到的均衡增长现在无法恢复。有人认为,世
界工业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现在可能超过4%,因为工业国控制它们的衰退,也还因为其
他国家推进工业化。这取决于原料产量的增长,没有原料产量的增长,工业产量就不能
增长得那样快。不过,原料生产大部分是在商业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除了某些矿产品短
缺之外,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原料生产不能适应需求的增长。
    粮食生产的前景是很难预料的。到1929年为止,每年平均增加2%,其部分原因是由
于在美洲和澳大利西亚开垦新土地。由于开垦新土地的速度减慢,要保持产量的这种增
长率,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提高每亩地的产量。没有理由怀疑亚洲和非洲的亩产在
二三十年内可以以适当的速率提高,这完全是因为当前的产量太低了,但是这些国家中
的多数国家要达到日本曾经达到过的那种结果,在政治上和教育上有重大障碍,所以我
们不能相信,世界粮食产量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将以适当的速率提高。并非人人都有这样
的担心。相反,有些人认为我们正处在新的农业革命的前夕,这一革命可能使世界的粮
食多得无法处理。如果他们估计错了,那就只能依靠世界的一个地区来弥补别处的不足,
那就是北美。那些担心世界粮食短缺的人能够举出过去20年里已经发生的变化。同1934
—1938年相比,拉丁美洲的农产品净出口量在1952年下降了37%,近东和远东的农产品
净出口量分别下降了22%和60%。其他地区的提高并没有完全弥补这些地区的下降。非
洲的净出口量上升了19%,大洋洲上升了21%。不过,提高得最多的是美国。美国的农
产品(总)出口量增加了一倍。不平衡的危险并不在于世界粮食总产量不会有适当增长
这种可能性,而在于世界其他地方可能越来越依赖美国来弥补它们的不足这种可能性。
如果美国的人口继续按它目前这样高的速度增长,它不可能永远出口粮食;但是就短时
起来说——即今后2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美国能够填补世界的不足,如果它这样做有
利可图的话。
    依靠美国提供粮食为什么会令人为难有两点理由:第一是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第二
是对美元的需求和供应的影响。这种依赖会使贸易条件对其他工业国十分不利。美国的
巨大优势在于它的制造业的生产力,而不在于农业。所以,如果美国出口粮食,他要求
买主支付的价格按制成品计算是非常高的。于是其他工业国发现,它们为了支付它们所
需的粮食而不得不出口大量制成品。同时,美国也不大愿意进口制成品。
    如果美国要出口更多的粮食,它不会进口更多的制成品,相反必定用少出口制成品
的办法来结算它的帐目。所以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将减少。因为美国的制成
品在世界贸易中很有竞争力,要减少其份额是要经过斗争的,这场斗争将以美元短缺的
形式出现。因此美元短缺就是一种迹象,表明其他国家在本应少买美国制成品,多买其
他国家制成品的时候,试图继续购买美国的粮食和美国的制成品。
    战后的美元短缺完全是这种性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德国和日本的工业
产量和欧洲和亚洲的农业产量下降,世界依靠美国同时提供粮食、原料和制成品的程度
提高得多得多了。只有这种依赖减弱了,美元短缺的现象才会消失。在1939年以前,世
界其他地区曾变得不依靠美国提供粮食,美国曾是一个纯粹的粮食进口国。如果世界其
他地方的粮食产量提高得非常之快,这种情况将再度发生。但是如果粮食产量提高得不
够快,那么与制成品相比,粮食价格将很高,工业国将面临一场为减少美国制成品在世
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而进行的斗争。这场斗争激烈到什么程度,这主要取决于物价适应
形势的速度。美元“短缺”的存在不过是表明,美国出口制成品索价太低,或者说它进
口初级产品支付得太少。只要调整价格,这种短缺现象将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调整价
格需要时间。
    总之,要预言世界贸易将发生什么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些国家粮食短缺,
世界分成纯初级产品进口国和纯初级产品出口国这种状况必将继续下去,当有些人口过
剩的国家(印度、意大利、中国、爪哇,也许还有苏联)发展起来并大规模打入市场的
时候,这种状况必将加剧。当这些国家的工业增长时,可以预料它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
求量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大。决定哪些其它国家是初级产品的纯进口国还是纯出口国的
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价格和供应的问题。美国已反复两次(从纯出口国成为纯入
口国,又翻回来),它倒底会停在哪一边无法肯定。我们认为世界贸易额当然会继续增
长,至于哪些国家将在供应初级产品方面占重要地位,或者为了得到适当的供应必须付
给什么样的价钱,这还是不知道。
    国际上移居国外的原因很多,并不全同经济增长有关。有些人移居是出于宗教、政
治或种族原因,不是逃避在国内的迫害,就是本着传教热情到其他地方去传道。历史上
有许多例子:犹太人迁离埃及、清教徒移居美洲、胡格诺派教徒迁离法国,等等。由于
自由和宽容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或财富的增加而扩大,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这些原
因而移居的人数比任何其他有记载的时间都多。在这50年间,由于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
义的兴起以及巴勒斯坦、印度和朝鲜的分裂,发生了大逃亡和大屠杀。人类在它的5000
年文明史上并没有去掉他们的任何邪恶。
    如果我们把自己局限于经济上的原因,那么历史上几次规模最大的迁移仅仅是为了
避免饥荒和饥饿。亚洲中部平原的大爆发——譬如匈奴人和蒙古人的迁移——通常归因
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虽然实际上我们对这种事情知道得不够多,没有把握。除了饥饿之
外,人们迁移是因为他们认为在他们要去的国家能够更为安全或找到更好的机会。大迁
移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达到高潮,当时每年有100多万欧洲人、
中国人和印度人离开他们的国家永不再回来。这种运动主要基于这样的希望:大洋彼岸
情况会好一些。
    不可避免的人口过剩学说把移居国外同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起来。根据这种学说,
任何有幸找到某种提高生活水平的办法——如开展对外贸易的机会,某种新的农业技术
如灌溉、良种或新的轮作——或找到降低死亡率的办法——如改善供水或公共卫生——
的国家必定不可免地由于它的人口增长而使生活水平再度低下来。所以任何经历经济增
长的国家终会“开绽”而不得不为它的人民寻觅新的土地。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经常发
生的:老一点的例子是从公元前750年到550年希腊建立殖民地;而在近代从迁离爱尔兰、
英国、印度、意大利、中国和日本的人中可以看到差不多同样的情况。自相矛盾的是,
同样的推论可以导致这样的结论,移居国外并不能真正减轻人口过剩的问题。因为如果
人口多到生存的极限,由于移居国外暂时造成的缺口很快就会再被填补起来。有的事例
可能说明情况确实是这样。同样,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爆炸性的人口增长不是不可避
免的——或者说如果过去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再不是这样了。人类已学会像有效地控制
死亡那样实行节制生育了,而且未来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此外,正如我们也已经看到的,从负担比本国的土地能够养活的更多的人口这一意
义来说,移居国外并不是解决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办法。另一个办法是参加对外贸易,
发展制造业或航运业、保险业、旅游业、电影业或能用以购买粮食的其他外汇来源。从
一国的公民在别的地方能赚较多的钱——对英国的产业工人来说,移居新西兰干农活有
利可图——这一意义来说,这种办法也许防止不了这个国家人口过剩,但是从人民吃不
饱(如印度和中国的当前情况)的意义来说,这种办法能防止人口过剩。然而,即便是
这样,我们也说服不了那些长期停滞论者。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他们争辩说,制成品
出口贸易的发展只能暂时减轻人口过剩问题,因为必要的贸易份额保持不了;由于某些
力量发挥作用,一个国家丧失它在市场的地位(见上面第二节(一))。所以他们认为,
经济成就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人口过剩和移居国外。无可否认这种事情已经发生,
人们只是不同意“不可避免”这个词。
    有时候,人口过剩的国家急于为移居国外提供方便,但是情况并不总是这样。有些
部族把它们一些成员当作奴隶出卖。在其他地方如中国和印度,政府为从其他国家招募
代理人提供方便,这些代理人按契约把劳工带走,他们差不多等于暂时沦为奴隶。英国
鼓励本国人民移居国外,它的做法从17、18和19世纪流放罪犯和叛乱分子到20世纪资助
移居各自治领。
    移居国外给人民流失的国家带来种种问题。不仅有保护移民不受招募代理人的欺骗、
免遭乘船过于拥挤或不适于航运的危险、不受移居国雇主们的虐待的问题,而且还有保
护他们不受种族和宗教迫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够大的,不满情绪几度使印度政府禁止
进一步移居它认为它的人民在那里受不公平待遇的国家。效忠问题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有些接受移民的国家急于同化这些移民,以便尽可能少发生少数民族问题。因此这些国
家在它们的学校和法庭不承认移民的语言,使移民的孩子尽可能像当地的其他孩子一样。
这就是美国移民政策的基础。英国在16和17世纪对它的大陆移民采取同样的政策,法律
规定他们收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为徒,另方面从行政处置上不让他们抱成团或以其它方式
抗拒同化。
    这些政策遭到那些喜欢在新国家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移民的反对,譬如中
国移民就不愿意放弃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如果移民拒绝同化,或者如果他们迁出的国家
谋求干涉它们的人民移居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那么因移居引起的政治困难的确无法
解决。另一方面,如果不让移民受同化或他们遭到歧视,他们的祖国肯定要提出抗议,
就像19世纪英国向中国提出抗议,20世纪印度向南非联邦提出抗议一样。
    除了这些政治困难之外,移居国外还会造成经济困难。二三十岁的移民所占比例最
大。国家不得不负担抚养和教育他们的费用,待他们到了工作年龄,又失去了他们。由
于青年人离去了,老人和受赡养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到了工作年龄的人
的负担相应地加重了。另一方面,如果移民汇款回来赡养他们留在国内的人,那就不存
在负担的问题,这种汇款在人员流失的国家的国际收支中有时是一个受欢迎的大项目。
因为男性移民多于妇女,也造成性别的不平衡。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人们大量移居国
外,巴巴多斯人口中成年妇女几乎两倍于男人。失掉熟练人员往往也是很不情愿的,特
别是如果担心这些人在新国家开办竞争性工业不利于母国的时候,许多国家,如18世纪
的英国,曾为此设法阻止熟练的手艺工人移居国外。
    让我们转过来看看接受移民的国家的态度。它们的态度和人员流失的国家的态度一
样是多种多样的,由经济、政治、种族和宗教动机的支配。
    在经济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欢迎熟练移民,尤其是如果他们有能力开办新工业
的话。新的移民如希望完全同化,就更受欢迎,因为大部分国家对它们自己国内的外国
人集团有疑虑。如果移民愿把他们的技艺教给当地的学徒,也会更受欢迎。实际上,14
84年制订并在1523年重申的英国立法曾禁止移民招收外籍学徒,他们自己的子女除外。
如果技艺不新,特别是如果移民全都是同一行业的专门人才,困难就比较大。大批医生
或矿工移居国外比之一群各种各样熟练工人移居国外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外国企业
人员移居国外会引起同样的种种问题。许多国家坚持认为它们必须雇用本国人。有些国
家希望把他们限于开办新工业,并制订条例不让他们同国内的小商人竞争。带来新工厂
等新工业的企业家几乎肯定会受到某种有条件的欢迎,而仅仅同当地商人进行竞争的商
人,如在西非的叙利亚人或在西印度群岛的中国杂货商,比较容易遇到敌意。
    不过,具有专门资格的人移居国外同大批非熟练人员移居国外相比是个比较小的政
治问题。大批移居国外只在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才是受欢迎的。如果一个国家空地很多,
如果人们认为人口多一些能享受规模经济,那么大批外来移民可能受到欢迎;所以只要
国境开放,进入美国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一旦空地没有了,反对外来移民的事情就多
了,直到阻挡不住时为止。外来移民也许由于政治原因受到欢迎,澳大利亚接受外来移
民不是出于经济考虑,而主要是作为对付亚洲的防范措施。以色列不顾经济考虑而继续
接受外来移民,因为它认为接受所有在受迫害的气氛中生活的犹太人是它的义务。为逃
避迫害的人提供家园的愿望在好几个国家的移民政策中起非常大的作用,诸如英国和美
国。
    就经济考虑来说,赚工资的职工与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很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有规模
经济,各个阶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