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些西方心理历史学学者认为,希特勒在对外扩张问题上表现出的贪婪疯狂和冷酷无情可能来源于他的幼年经历,是他幼时特别漫长的哺乳期造成了他这种变态性格。受乳经历是希特勒的本源经历,他逆源而行建立了所谓的“日耳曼给养地”理论。他说:“怎样才能喂饱整个民族?我们要么输出人口或者商品,要么力求调整领土格局,使其适应人口需要。大自然把这种可能性——自我保存本能—— 赋予一切生物的新生儿。当乳婴吸吮母亲乳汁时,他不会先问一声,这维系生命的乳汁是否正在经历磨难。饥饿和爱构成了健康本能。”这种心理历史学的分析,试图在希特勒的个性源头中发现促使他不断扩张领土的意识结构,但无论怎样证明,这种因果关系还是很不充分的。
有历史学家研究,希特勒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可能源于他的同性恋倾向,而他的暗恋对象竟然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许多熟悉希特勒的人说,他爱穿女人衣服,据说,当年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常常取笑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他自1932年起,便是希特勒迷恋的对象,他的家里贴满罗斯福的照片。不过,专门研究希特勒私生活的传记家伟菲尔德曾调查过希特勒的情妇,发现希特勒对女性肉体有强烈兴趣,认为同性恋的谣传是无稽的。
同时,严重的生理残障有可能是造成希特勒心理残暴无情、充满了变态进攻性的重要原因。据资料表示,在攻克柏林后解剖希特勒尸体时,竟然发现他只有右边一粒睾丸,而缺少了左边的。这造成的性功能障碍可能引发了他的心理上严重的缺失感。而同时,可以确信的是,希特勒患有“尿道下裂”疾病,令他随时会出现失禁,这使他差不多每隔一小时便要淋浴一次,这种带来肮脏感觉的疾病也可能引发心理不平衡。
美国历史学家德伯拉·海登女士搜集了大量有关希特勒生活及身体状况的内部资料。希特勒当年的病例显示,他的心脏一直有问题:经常心率不齐,或者说鼓膜有伴音,而那是由于梅毒感染伴发主动脉炎引起的。众所周知,希特勒晚年动辄癫狂暴怒,人们原先以为是他怪癖的性格使然,而现在终于找到了病根:原来是梅毒侵染了他的大脑,使他患上了脑炎,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希特勒常常被各种疾病困扰,如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胸口疼痛、肠胃不适、颈部长满脓胞、胫骨受损导致小腿肿胀,有时甚至连皮靴都穿不上……而诸如此类的病症都是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而作用在精神上的反映就是狂躁不安,暴怒乖戾甚至暴力倾向,这可能正是希特勒不断发动疯狂战争的精神原因。海登将她的上述发现写成了一本书——《疱疹:关于天才、癫狂和梅毒的秘密》。海登在书中写道:“如果从梅毒这一特殊的切入点去审视希特勒的生命历程,你会发现他晚年时期的所有症状都是彼此相关的,从早期轻微的症状一直可推到晚期严重的症状,总之,他一生所得过的各种怪病都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梅毒感染。”
嗨,希特勒(2)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精神病学家波斯特经过长时间搜集资料及研究后披露,纳粹德国狂人希特勒之所以相信自己是命中决定的世界统治者,全因年轻时短暂失明后接受的催眠治疗而起。波斯特表示,希特勒在1918年10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是下士,他遭到芥子毒气袭击而双目失明,在帕瑟瓦尔克市军方医院接受催眠治疗后奇迹般地恢复了视力。波斯特还发现,希特勒其实是因医生的一番话而对自己拥有超能力深信不疑的。根据诊治纪录记载,精神病医生福斯特曾对希特勒说:“你可能拥有某种罕有的力量,这可能是千年难得出现 一次的奇迹,耶稣是其一,穆罕默德是其二……平常人如果像你这种情况应该会终身失明,但如果是有某种力量及意志的人则无可限量。你需要对自己有盲目的自信,那么你就不用再失明……你也知道德国需要有力量及盲目自信的人。”但是,这位医生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番话竟令这个狂人从此走向政途,开始了他企图统治全世界的迷梦。
这些历史学者们虽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但是都基于一个相似的理论出发点,就是:希特勒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是人类中变态的个别分子,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去寻找他心理变态的原因。其实,我们不妨把希特勒看作一个正常人的个体来分析。他的自私和贪欲,他的阴险和残暴等等,可能并不是变态的人性,而是人类性格共同的阴暗面的反映。只不过希特勒集中了这些特点,并将它们发挥到极至,特别是他得到了一个机会,让他能在历史舞台上施展他的“魔法”,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人类自身的反思。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他排除出人类之外,我们可能就忽视了他和我们的许多共同之处,忽视了我们身上潜在的“希特勒品质”,这事实上是一种逃避和推卸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当我们考查很多历史上正邪参半的名人,甚至是一些被当作伟人的人物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侧面和希特勒是何其的相似。我们的历史应该把希特勒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书写。他的称霸迷梦不仅是他自己的,不仅是他的爪牙们的,甚至也是他的“东方对手”的梦想。
希特勒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苏联,对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他说:“这是同我们必须掐死的魔鬼订立的条约。”他常对他的部下讲:“条约只有在其符合目的时才会得到履行。”他企盼有朝一日将条约撕碎,然后挥戈东进,统率一支钢铁大军踏平共产主义苏联。东征是他一生最美丽的梦想,就像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当然结果不能像他们)。然而在1941年,条件看起来还不成熟,就是因为英国,不仅坚定地拒绝和他合作,还在大西洋上和海峡上空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但他却从来没有像痛恨犹太人或斯拉夫人那样痛恨过英国人,希特勒一直认为同英国人合作才是上策,征服它只能算是中策。1941年7 月19日,他在柏林歌剧院里发言时对英国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说丘吉尔是一个政客,丝毫不关心英国人民的安全,是丘吉尔逼迫他去毁灭他“从来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
希特勒呼吁道: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请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作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
然而在希特勒的演讲发表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就作出了反应,他们的回答是“不!”希特勒对于强硬的丘吉尔,仿佛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对于英国,他不得不死心了。
进攻苏联的“理由”(1)
1940年10月8 日,可以说是希特勒开战以来最为郁闷的一天,在柏林,他无奈地下达了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的命令。丘吉尔政府的顽强抵抗已经伤了希特勒的心,更让他感到难堪的是在执行“海狮”计划时,他的海军和空军在与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的对抗中丝毫没有占得上风,反而是一系列的海空胜利包括对柏林的不断空袭鼓舞了英国人本已低落的士气。这并不奇怪,英国海军的兵力几乎是德国海军的三倍,而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空军的装备质量也超过了德国空军。在完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条件下发起渡海登陆作战,简直就是 让大量的士兵去送死。希特勒隐隐地感觉到,那道浅浅的海峡,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宽了。
英国强大的空军实在是他的心头之患。他私下曾对他的部下说过:“对英国作战只会把两个国家都变成焦土。”而且即使最终攻占了英国,也必然要使德军付出巨大的牺牲,那样的话可能近10年内德国都无法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希特勒也认识到,德军即使登陆作战,成功打垮了大不列颠,但却无力去瓜分在全世界土崩瓦解的英国殖民地,这样德国人的鲜血只能为美国人和日本人换来渔翁之利,这是希特勒绝对不情愿的。横扫欧洲的德国钢铁之师不可能永远生龙活虎,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后就会变成疲惫之师,希特勒不愿把他的最后一颗子弹用在英国身上。
而苏联一直是希特勒心目中不共戴天的死敌。社会主义苏联是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无法容忍的异类,消灭红色苏维埃是希特勒全盘计划中或早或晚的一步棋。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就成了整个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眼中钉、肉中刺。希特勒一旦对苏联开战,这场战争会具有整个欧洲讨伐危险的布尔什维克的战略意义,就好像是第2 次十字军东征。1940年6 月初,希特勒就曾向德军A 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真正的伟大使命,是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
希特勒对于斯大林的印象是:这个家伙和我一样,会使用欺诈的手段,会在对自己有利时背弃任何条约,说不定苏联什么时候就会主动发起进攻。事实上自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就越来越感觉到背后的芒刺。当希特勒指挥德军在法国大地上挥戈猛进的时候,苏联却悄悄地在他的背后用和他如出一辙的手段开始了扩张。1940年6 月12日,莫斯科向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发布一项最后通牒,四天之后,又向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发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并向罗马尼亚边境派兵。在巨大威慑下,三个国家举手投降。仅仅半个月内,苏联兵不血刃地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罗马尼亚的两个省,直接威胁到了希特勒的石油命脉。苏联甚至对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提出领土要求,这使希特勒大为恼火,因为这个地区是奥地利王国的旧土,而且密集地居住着日耳曼人。希特勒对此专门回顾了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文本,却吃惊地在“秘密协定”中发现了一条重大的漏洞。上面明文写着:“考虑东南方时,苏联一方强调它对比萨拉比亚的兴趣,德国一方宣布它对这些地区完全没有政治兴趣。”其中“地区”一词竟然使用了复数形式,这就使得苏联对罗马尼亚的吞并行为完全不受条约的限制。并且大量情报表明,丘吉尔正在极力拉拢苏联参战,斯大林有可能与丘吉尔结成同盟,而从背后直接进攻德国本土。那样的话,德军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陷入两线作战的最不利局面。
希特勒的顾虑还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是苏联实际上掌握着他的经济命脉。由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德国对原料的依赖越来越大,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如橡胶、石油、铜、铂、锌、石棉、黄麻和钨等原料只有苏联能够供应,而苏联直到当时还根据签订的条约进行供应。如果对英战争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而美国的军事实力会像希特勒估计的那样,从1943年起充分显示出来,那么德国就要在原料上彻底依赖苏联。这时一旦苏联变卦,就等于对德国釜底抽薪。这样的前景希特勒是无法忍受的。而一旦打败苏联,德国则可以放心地从苏联攫取原料和农产品:乌克兰的小麦,顿巴斯的煤炭和矿石,科拉半岛的镍,高加索的石油,白俄罗斯的木材。德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相比,战争潜力上绝对处于下风,随着战争的拖延,美苏两国迟早也会参战,德国将无法抗衡美英苏三大国两个方向的联合进攻,不如先集中兵力,以闪击的方法速战速决地解决掉苏联,就能彻底稳固自己的背后,并且获得极大的资源优势。
希特勒还有一个如意算盘,就是迅速解决苏联能为日本消除隐患,可以大大地支援日本。支援日本就等于牵制了美国,使之无法轻易分兵与德对抗,同时将英国逼上孤立无援的绝路,强迫英国放弃对德国的抵抗,转而与德国合作。如果这个想法实现了,那么对苏作战就不是两线用兵的险招,而是一箭双雕的妙手。
惟一让希特勒犹豫的就是苏联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神秘了,德军最高统帅部无从了解苏联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德国情报部门的报告所提供的数字只是猜测而不是判断,因为这些数字没有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关于苏军平时拥有的或者战时可能组建的陆军师的数目,也没有任何可靠的情报资料。情报部门只是以苏联人口和估计的工业潜力为依据,采取草率而粗略的方法判断敌情的。德军情报部门对苏军最高统帅部和苏军的主要将领几乎毫无所知。金策尔主管的情报部门于1941年1 月1 日出版了一本关于苏联武装部队的手册。德国的这份官方秘密手册很说明问题,它暴露了德国情报部门工作上有很大的缺陷。它坦率地承认,苏军战斗序列方面的情报几乎是空白,敌人究竟有多少个方面军(集团军群)和集团军,也没有确凿的事实能够说清。这份手册没有详细介绍苏军的编制装备,只是泛泛地说一个集团军可能由一个司令部,数个步兵军,集团军属重型炮兵、航空兵与后勤保障部队组成。据推测,给集团军配属骑兵部队或摩托化部队也是可能的。再进一步说,苏联巨大的国土上到底潜藏着多大的战争潜力,苏联军民究竟会表现出多大程度的抵抗,希特勒都无从知晓。但是希特勒却可以找到一个最好的参照物,那就是1939年的苏芬战争。在那场力量对比完全一边倒的战争中,苏军表现得却异常低劣。为了对付仅350万人口,一共只有15个步兵师、60辆坦克的芬兰,苏联动用了50个师、上百万军队、11;000多门大炮、3;000 辆坦克和3;000 架飞机,却耗时4 个多月,伤亡了26万人,是芬兰军队伤亡的三倍还多。这和德军在欧洲的横扫千军势如破竹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希特勒想到这些不禁颇感得意,苏联其实是愚昧落后和外强中干的,苏联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德军,斯大林的“大清洗”造成了高级军事将领的严重匮乏,军队指挥能力低下。因此,希特勒乐观地作出判断:一旦战争打响“在指挥、物资和部队诸方面,我们将登上有目共睹的颠峰,而俄国人会陷入明显的低谷……俄军将一触即溃。”并且德军一旦入侵,苏联政局必将发生动荡,苏联社会主义很可能就此迅速瓦解。“我们只要踢开屋子的大门,整个腐朽的屋子就会立刻倒塌。”
进攻苏联的“理由”(2)
成败即是赌博
希特勒的决心一旦下定,就不会轻易改变。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赌博,但他更相信,最后赌赢的一定是他。
二将争宠(1)
1940年7 月29日,一份紧急调令下达到部署在东线的第18集团军军部,命令要求暂调18集团军参谋长埃·马尔克斯少将往陆军总司令部接受工作,并要求马尔克斯迅速报到。马尔克斯不知这条调令所为何故,是升迁还是惩处,还是有什么特殊任命,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迅速赶往陆军总参谋部。
接待他的是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哈尔德首先夸奖了几句他以前的突出表现,然后转 入正题:“根据元首的指示,我们要为未来在东线针对苏联所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做一些必要的筹划,因此我们需要一些了解东线情况、了解苏联军队和防御情况的人来制订一个行动方案。我认为您是适合的人选,因此把您借调到总参谋部,完全负责制订这个方案的草案。您有什么问题吗?”
马尔克斯并未感到过多的惊奇,因为在战时总参谋部制定的各种作战计划包括草案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参考,很多制订出来就束之高阁再也没人问津。因此制订一个东线作战计划并不代表元首已经下达了对苏联作战的决心。但他必须了解这个行动的具体要求。他问道:“行动开始的时间是何时?能投入多少兵力?行动的规模有多大?目标是什么?”
哈尔德微微一笑,说:“行动将在1941年春天开始,争取在1941年夏秋歼灭苏军主力。最终目标是彻底摧垮苏联,夺取他在欧洲的领土,特别是南部和北部的资源。兵力嘛,投入必要的全部兵力!”
马尔克斯明白了,这和他在东线时就在心里策划过无数遍的行动是完全相符的,要么就不打,要开战就要迅速地歼灭苏军主力,一举打垮苏联。他心里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有十足的信心制订好这个计划,凭他在东线长期的观察和搜集情报,凭他对苏联地理的潜心研究,凭他在心里反复思量过的作战方式,一旦元首采纳了他的计划,并且下定决心进攻苏联,他就将在这场战争中成为元首的股肱之臣,元首可能会把他留在身边当参谋,或者派他去指挥一个集团军,甚至一个集团军群。他将作为这场伟大战争的策划者和参与者而被历史记住。马尔克斯立刻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