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存在的东方阵营空前团结同仇敌忾、社会主义声威如日中天几达峰巅的时
代,亦是恐慌情绪笼罩着整个西方世界,争夺广大中间地带的斗争趋于白炽、
愈演愈烈的时代。势不两立的双方都把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态度变化看得重
如泰山,似乎每一个角落的倾向性都事关下一次世界大战孰胜孰负的大局,
必须锱铢必较,寸土不让,决不可掉以轻心。

现在,美、英在中东得手,呈颓势的“西风”开始了猖狂反扑,占压
倒优势的“东风”岂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历史的进化风驰电掣日新月异,
“今天”对于“昨天”往往已经很难理解,而“明天”又可能会产生出对于
“今天”的困惑。只有重新置身悬挂着1958 标志的世界大舞台,才会对所
有的戏剧情节和人物有深入透彻的了解。

“炮击金门”在短短数天内便被决定,没有人认为它来得太快和突然,
相反,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中东事件合乎逻辑的发展,是显示“东风”强劲威
土的最佳选择。

※※※※※毛泽东阐发自己的意图。
他那顿挫抑扬高亢铿锵的湖南腔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够起到安娜·路
易丝·斯特朗称之为安定剂的作用,将他贯串一生的坚定与自信传达给每一
个受话者。他的叙述技巧也是别树一帜的,旁征博引,论古道今,纵使离题
万里,逻辑脉络仍异常的明快清晰。他倾倒众人的本事在于用娓娓道来十分
浅显的方式表达精辟敏锐的见解,和对复杂局势置于股掌的把握:“美军在
黎巴嫩、英军在约旦登陆,镇压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我
们游行示威是一个方面,是道义上的支援,从政治上打击帝国主义。同时,
我们不能限于道义上的支援,而且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选择哪个方向进
行实际行动的支援呢?只有选择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是打蒋介石。金门、
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马是我们的内政,在政治上有理,在军事上有利。
美国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国则有牵制作用。”“美国所有的远东部队都进行了
备战,制造紧张空气,企图牵制我。我以实际行动回答他,牵制他在远东的
兵力,使其不能向中东调兵,减轻美国对中东人民的压力。如能调动美国海


军在中东和台湾间频繁调动则更妙。”“同时告诉全世界人民,美帝国主义要
打仗,中国人民是不伯的2 在朝鲜战场,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
国军队,如果不接触他,就会怕他,我们跟他打了33 个月,把他的底摸熟
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我们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略战争,推迟了第三
次世界大战。。”※※※※※我想,如果蒋“总统”当时就获知了毛泽东的
谈话内容,他的自尊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刺伤,一定不会愉快的,因为,毛
泽东始终是把美国当成主要对手,而把他仅当成一个不值多提的对手手下的
小伙计。“小伙计”倒也罢了,却还要挨板子,代大老板受过,十分委屈地
当一回替罪羔羊。娘希匹,人格侮辱,莫此为甚!

但是,他并不很冤。说来颇难置信,以风卷残云之势将蒋“总统”逐
出了大陆的毛泽东,多年来在台湾海峡采取的基本上是战略守势。真正对蒋
委员长具有致命威胁的攻击准备历史上仅存一次,那是在海南岛、舟山群岛
解放之后——台湾称之为危险的50 年7、8、9 三个月——那段短暂的时间
内。如若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介入台湾海峡,人们肯定将会欣赏到继郑
成功、施琅之后历史上第三次也将是最为声威宏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征台行
动,一次其规模、气势仅次于二次大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军事壮举。遗憾,
来自朝鲜的战火无情地将日臻完备的作战计划击碎,迫使毛泽东南兵北调,
将军事战略重心极不情愿地北移,以自己国度的长久分裂为代价,维护了一
个原本分裂的国家同样凄哀但别无更好的分裂。从此,在台湾海峡表现活跃、
积极、总想跃跃一试大显身手的一方仍然是蒋“总统”。自1950 年至1958
年,他的占有很大优势的海空军几乎全面控制了闽台间的海域和天空,向大
陆沿岸发射、丢下了数以千、万计的炮弹和炸弹,他的并不占有优势的陆军
也放胆策动了千余次从连、排直至师、团规模的针对大陆的袭扰、突击行动,
并有若干次小有所获。与艾森豪威尔签订了“协防条约”、获得了美国人提
供的“保险”后,蒋“总统”更加卧薪尝胆,战志高涨。。台湾海峡水火不
容的形势早已白热化到这样一个程度,不管从哪里飞溅来一颗火星,都会引
发剧烈的爆发。于是,对有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进行一次叫他真正觉到
疼痛的打击,成为毛泽东老早就在酝酿和思考的问题。毛泽东悄悄然有条不
紊准备着,在福建前线,他不缺炮弹,只缺时机。战争看来不可避免,问题
只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何等规模开场——落幕。1958,中东的偶然
不过是使台湾海峡的必然得以实现,并有了自身相当生动、丰富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继续讲话,着眼点仍是美国。
“为了达到侵略别国的目的,美国到处打着反共的招牌,这是他的侵略
本质决定的,它是一只凶恶的真老虎,也是虚弱的、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但
在远东、台湾地区,美国有着海空优势,是否会卷入,值得考虑,我们要有
所准备,他来打我们怎么办?局部战争会引起大规模冲突。”“我们的主要作
战对象是蒋介石,尽量不与美正面冲突,因此,我们的海空军不出公海作战,
并要防止误击美机、美舰,既不示弱,也不主动惹事。”“以中央军委名义发
个电报,命令各大军区立即进入紧急战备,把作战任务下达给福州军区和海
军、空军、炮兵,越快越好。”“最迟应于7 月25 日之前,以地面炮兵实施
主要打击。第一次炮击几万发炮弹,以后每天打1000 发,准备先打三个月。
以后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这一天的军委扩大会议,是毛泽东最后一次
亲自决策和部署重大战争行动。一篇洋洋洒洒的开场白,已经明晰简要勾勒
出他的战略意图和战术原则。而他常胜的奥妙和指挥的精髓从来是在战略上


藐视故人,面对强故,敢于应战,不退缩,不手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谨
慎从事,量力而行,知己知彼,不打无把握之仗。如果把他此次作战的战略
战术概括为“通过打蒋而打美;既要打疼蒋又要避免与美直接作战”,可以
想象,掌握好其中的“度”是达成目的的关键,而这个“度”之中,又隐含
着多少驾驭大势的高超技艺和有声有色的戏剧性啊!正因为如此,“炮击金
门”作为一篇相当奇特玄妙的大文章,为毛泽东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划
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亦成为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颇具研讨价值的经典之
作。

※※※※※毛泽东讲毕,起身告辞。
具体计划部署像一份考卷留给了众将领。
高级将领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于最高统帅的支持和信赖。
人们兴奋地交头接耳,“惩罚老蒋,牵制美帝”——此次大规模炮击的
两大目标已经明确。

也有人提出,打上三个月以后再做什么?毛泽东没有讲。按照逻辑,
炮击即便不是解放台湾、澎湖的序曲,起码也是拿下金门、马祖的前奏。待
到了炮击正式展开,今天在座的许多将领才逐渐理解,毛泽东的“只打炮、
不登陆”背后,原来还有一些更为深层和久远的谋划和思考。

※※※※※7 月19 日,新华社发布了两条简短消息。
一条是: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已于昨天胜利闭幕,会议针对目前国际局
势,对国际工作进行了讨论,并且作出了决定。决定了什么?消息不曾披露。
别一条是:19 日晨,我国外交部西欧司黄华司长,约见英国驻华使馆
临时代办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反对英国政府出兵约旦,集结军队,企
图侵略伊拉克共和国。并宣布,中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行为,绝不会
袖手旁观!

如果把两条消息放在一起琢磨,本是可以嗅出一些征候来的。不知为
何,西方和台湾的特工们对这两条不很醒目的消息均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朝
鲜战争已经证明,对中国的动作和警告不予重视,不久的将来是要陷于被动
的。

5


弦月如钩,河汉无声。
中海侧畔怀仁堂的灯光刚刚熄灭,北海侧畔一幢琉璃瓦绿顶大楼即刻
灯火通明。
总参谋部是中国四百五十万军队的大脑。这位身材瘦小、步履急促的

四星将军则是这栋古色古香建筑物的大脑。
粟裕大将的座车驶出中南海,径直开到总参办公楼。
交办的第一件事:将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立即传达下去。
然后,摊开、挂起一幅幅各种比例东南沿海和太平洋、远东地区作战

地图,对福州军区拟定的炮击预案再次进行研究和审定。
总长深夜莅临,预示一架强大、精确的作战机器正式启动,进入点火
程序。
紧张而热烈的研究于不知不觉中持续到第二天上午,灯光早已让位于
干劲十足的朝阳,人们发现,年过半百的总长依然精神振作。

※※※※※1949 年,上海解放,粟裕受命组织攻台战役。
四十年过去,大陆方面才将一直视为绝密的攻台计划及未能遂行的情

况披露于世。

粟裕领命之初,攻台形势相当有利。此时,“蒋委员长”尚未从偌大一
个大陆丢弃殆尽的教训中清醒过来,而把他最后三十几万部队分驻海南、台
湾、舟山三大岛。战略构想十分完美:以岛屿对抗大陆,三点成一线,海南
扼制广东、台湾俯视福厦、舟山锁闭沪浙,退,可互为犄角鼎足依托;攻,
可全线同时展开或突出某一重点。自然,粟裕对“委员长”的部署甚感满意,
你愈是分兵把口,愈有利于我各个击破。他曾向毛泽东建议,必要时可考虑
暂不攻击较易攻取之舟山,而先攻最难打之台湾,台湾既下,统一中国的最
后一道难题必将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面对台湾的7 个军14 万惊弓之旅,粟裕初定以8 个军20 余万人发起
攻击。计划尚在呈报待批过程中,粟裕的攻台军一部已分别在胶东沿海、长
江口和天目山开始了模拟越海登陆及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

“委员长”很快便觉察到了台湾本岛的防御力量太弱且兵源有限,于是,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把求助的眼神瞥向了日本,决计以重金招募日本炮灰。
不久,一支二万余人的日本雇佣军开赴台湾。日本人再次登临台湾,虽不是
重演五十年前的鲸吞强占,但用武士刀斩断宝岛与大陆的血脉却同出一辙。
日本兵的顽强、凶悍、团队精神和战术精湛又是举世闻名的,这使得粟裕在
评估他们的战斗力时,就不能用1=1,而只能用1≈3 的算式来计算:如果
2 万日本兵约等于6 万国民党兵,那么6+14=20,台湾拥有的国民党守军
战力应以相当20 万人来看待。如是,原拟8 个军参战已不够,粟裕对战役
决心第一次做了较大修改,计划投入攻台的兵力增加到12 个军、50 余万人。
1950 年5 月,四野发起海南战役,歼敌3 万3,拿下全国第二大岛。

但由于是无海空军条件作战,无法封锁各港口和机场,致使薛岳率近7
万人撤逃台湾。此时此刻,“委员长”做出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许是最为
艰难但也最为果断的决策:三天之内,将舟山12 万守军悉数秘密撤出,集
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

现象上看,三岛已丧其二,辖地仅存台澎金马,但台湾兵力陡增1 倍,
达40 万人,成为一颗名副其实难以一口咬碎的硬核桃。粟裕迅速向所部发
出指示:敌人已集中40 万左右的陆军及其海空军全部守备台湾,未来对台
作战将更加激烈与残酷,原定以4 个军为第一梯队的准备已不够强大,需增
加至6 个军。这是他对战役决心做第二次较大修改。6 月末,情报又侦悉台
湾正加紧补充部队,估计其陆军在我未来发动攻击时可达50 万人,海空军
亦得到加强。粟裕再向军委和毛泽东报告:我在数量上已无优势,但只要能
登陆成功,且能于突入纵深后站稳脚跟,仍可完成预定任务。

为了更有把握起见,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抽出3 至4 个军作为第二梯
队或预备队则更好。至此,粟裕三度修改战役决心,计划参战兵力达16 个
军以上。

问题是,增兵较易,增船大难。粟裕掐指一算,为确保战役胜利必须
在四、五小时以内有第一梯队15 万人左右登陆,并有相当数量的运送第二
梯队船只,而现手中所有船只仅够装运4 个加强师,为第一梯队所需的一半,
征船造船买船又均需时间。别无良策,再思三思,下决心向军委报告:攻击
台湾须进一步准备,此役关系重大,我们对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则不应
轻易发起攻击,而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就在此时,朝鲜战争于不期间骤然爆发,栗裕绞尽脑汁几易其稿的攻


台方案只好无限期束之高阁,老将军临海嗟叹,将未能登陆台湾视为终生的
憾事。

时隔八年,粟裕的一头乌丝,已是黑白参半,他终于又等来了机会,
再次编制对台湾实施打击的作战方案。虽然八年前的那一案如今派不上一星
半点的用场,但毕竟这是对自己当年未能把胜利之旗帜插上那座岛屿的一种
安慰和补偿吧。

※※※※※作战参谋逐点介绍金门敌军目标的方位、性质、防护力和
我军准备打击的手段。
粟裕聚精会神听,一般不插话。偶尔会突然发问,提出几个问题,如:
不要讲“估计”、“可能”,你能不能肯定回答,胡琏指挥部的确切位置就是
这里?能不能再准确一些,金门的补给被切断以后,粮、弹究竟可维持三个
月还是四个月?是不是认真计算过,我们到底集中多少火炮,才能对料罗湾
实行有效封锁?等等。

炮战,炮战,双方以炮为剑,隔着大海过招格斗,自然,粟裕最关心
的还是双方大炮及炮弹的数量和质量。此时,金门拥有美式155 毫米加农炮
20 门、155 毫米榴弹炮96 门、105 毫米榴弹炮192 门,共计308 门。我军105
毫米以上榴弹炮223 门、100 毫米以上加农炮73 门、100 毫米海岸炮4 门、
130 毫米海岸炮19 门,共计319 门。我方的优势是在福建地区库存炮弹甚
多,共达89 万,余发,敞开打,足够打半年以上。

但由于远程火炮较少,中程火炮多,钢筋混凝土工事很少,土木结构
野战工事多,在大口径火炮和永备工事方面并不占优。粟裕沉吟良久,用铅
笔尖狠狠地敲击桌子几下:下决心再调大炮去,从全国调,立即调,火炮数
量不超出金门50%,这仗宁肯推迟。。粟大将在对台对金用兵问题上,再
次表现出超常的谨慎。

采访中,许多总参老人都说:对台慎言用兵,不似粟总风格,又恰是
他的风格。

※※※※※中国共产党人在短短三年内,能够遍扫六合,靖定天下,
将曾经不可摇撼的蒋“委员长”席卷而去,请出大陆,成因多多,从纯军事
角度看,毛泽东的韬略筹谋是其一,拥有一大批顶尖拔萃的统兵将才是其二。
国民党军数量、装备、训练上的优势被共产党军队高出一筹的战略战术相抵
销,早已是无争的结论。据说,“委员长”在屡战屡负一败再败之后,曾气
得大骂部属无能,发出由衷的感慨:共党人才何其多,我党庸才何其多?科
班不如草台,官军不敌绿林,黄埔生打不过土包子,天又奈何!
群星争辉。格外耀眼夺目的几颗中有一颗叫“粟裕”。粟裕自谦:我只
是沧海一粟。他的老战友们说:在浩瀚的沧海上若能看见一“粟”,那这一
“粟”定是闪光的“金米”(红军时期,粟裕化名“金米”)。

解放战争,是粟裕军事才华大放光彩的时期,华东战场无数次生死鏖
战,均是由他与陈毅悉心谋划,具体组织实施的。

军事,是粟裕的终身职业。他像许许多多的专门家一样,精于本行却
拙于其他。

他不擅言辞,从不夸耀自己的过去,也不允许别人吹捧自己,他把在
华东三野时两让司令(与陈毅)的美德保持了始终。因此,他在世时,是属
于位尊而并不显赫的类型,直到他1984 年辞世后,人们对他的赞誉歌颂才
如潮而来,悲恸哀悼缅怀的真情,感人至深。人们纪念他敬重他,一是他的


品格,二是他的指挥。他的品格高风峻节,他的指挥如诗如画。

粟裕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不循常规,不拘一格,知险而进,险中求胜。
他认为,只要有超出一半胜率的六、七分把握,这仗就可以打,就值得打。
苏中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