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胰ィ憔筒皇歉龉贤拮樱 薄�
  “我一定奉陪你!咱们走着瞧——散会!” 
  柳卫东副书记拿起自己的笔记本和笔,怒气冲天地先自离开了会议室。 
  柳卫东出去的摔门声和身后传来的哄笑声混在一起不绝于耳…… 
  县委会后,当天晚上李刚义、柳卫东都受到了同志们的规劝。黎部长因为兼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有责任维护县委领导班子的团结。 
  黎部长分别去找李刚义和柳卫东谈心。他认为如果能说服李刚义回心转转意,事情就会有转机。 
  黎部长与李刚义谈了许多“从大局出发,维护县委团结”的大道理。 
  李刚义解释说:“我是真正从工作大局出发才想去地区反映情况的。我认为,县委常委会的工作,由柳卫东来主持不合话!即便是临时的,也会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我觉得他主持县委工作期间,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水平和能力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我本想给地委写封信,但想来想去,觉得写材料总是难表达完整的思想,真不如去一趟向地委组织部当面谈的好。如果我错了,我改正,如果他柳卫东错了,要对已经造成的不良后果负责任!我总是希望他柳卫东能自觉主动地总结教训,认真改进工作。可是你看,在会上他的那种表现,根本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战斗之功据为已有,县上的成绩,好像是他一个人干出来的。对同志又缺乏公正,明明是谢大军打死、打伤俘虜叛匪,他却加在了武权的头上,这是别有用心吗!‘误战’两个字轻易地放走肇事者,这只少是公开的袒护坏人坏事的行为!这个责任不追查清楚,我誓不罢休!” 
  黎部长不但没能说服李刚义副主任,反而被他给说服了。 
  最后黎部长只好表示说:“李主任!我很佩服你的为人,你转业多年,还仍然保留着军人的本色,正直不阿,疾恶如仇;热情如火,还俱有敏锐的政治臭觉,敢于向不良风气作顽强地斗争。地方需要像你这样的……我表示坚决支持你!只是你见到地区组织部领导,一定要耐心,千万不可发急!要摆事实、讲道理,不可发火,还要注意礼貌……” 
  “我知道了!我把事实说完就拉倒,绝不去和他们争论。如果不解决问题,我回来后会写署名材料上访……我相信,天下还是共产党的!”李刚义坚定的信念,令黎部长深深的叹服。 
  当黎部长与柳卫东交谈时,情形就很令人吃惊了。柳卫东房里坐着汪彤、武权、吴魅等人。都是平时与他接触密切的下级,见到黎部长进来,也没有一个想回避的。更没有一个劝说柳卫东的,相反都是从旁煽动和挑拔的。 
  汪彤身为政工组长,绝无一点政工人员的气度。他不管不顾,旁苦无人地说: 
  “从来还未听说过,一个下级干部,敢拉上自己的领导到上级去告状,这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一个县上副主任,敢于反对主持县委工作的副书记,这要在1957年,打个右派,现行反革命也足够了!现在革委会成立这么久了,还拿出冲击旧党委那一套,这是公开破坏团结、攻击革委会、攻击党委领导的行为!”武权说的实在离谱了。 
  黎部长气不打一处来:“武权同志!你给我住口!县委领导以及革委会内部的事,不允许你们乱插嘴!山上文革‘正面教育’不搞群众运动,别把山下那一套搬到山上来……” 
  柳卫东深感没面子,但自知理亏,敢怒不敢言。只好勉强说:“黎部长要和我说话,你们先都出去!” 
  “柳书记!能不能不去!一个县上的副主任,一个县委副书记,双双到地区去告状,对县上的影响多不好!对个人也不光彩……” 
  “黎部长!不是我愿意去,是人家要我去,他不去我会去吗!他李刚义执意要去告状,如果我不去岂不说明我输了理……处理许贵胄‘误战’一事,是在县委会上作出的结论。千错、万错最多也是集体的责任,为什么全扣到我一个人头上?况且,处理的未必就全错了。许贵胄在没弄请情况的前提下‘误伤’自家,事情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难道再要他的命不成?否则,就是偏袒、包庇?黎部长!您是位老同志,看你的面子,明天,他要是不去,我决不会主动去讨嫌!否则,我别无选择……” 
  黎部长无可奈何,只好退一步说:“你们俩我谁都劝说不了,我只希望你们到地区组织部,当面谈谈心,千万不要在上级领导面前公开争吵,发火对谁都不好……” 
  第二天早饭后,李刚义自己找到小车司机魏光。亲自对他说:“今天去地区,你知道吗?” 
  魏光笑笑说:“知道了。昨天晚上办公室武主任就通知我。李主任!真的要去吗?” 
  李刚义:“这是工作,还能随便说瞎话!” 
  魏光:“李主任!如果柳书记不去,您一个人还去吗?” 
  李刚义看了看他,反问道:“你说我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魏光:“如果仅仅为了告状,就不一定非去不可,如果为工作就去得值!” 
  李刚义听了魏光的话,胸怀坦然地说:“别人为什么,去不去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一定要去的,上班时间一到,你按时开车就行了,因为我是去工作! 
  …… 
  说话,时间过的好快。 
  上班时间已经过了10分钟了,李刚义一直站在自己的门前等候…… 
  司机魏光在上班15分钟后,开始发动车辆,见没人出面来阻拦他,想到李主任说是为工作,他尽个人职责,把车开到了院子当中。 
  李刚义关好自己的房门,竟直走到车前,拉开后座车门,一步踏了上去,关门等候。 
  院内四周房间的门,都半掩半开着,虽然没有一个人到院子里来,但谁也没睡着,都悄悄地站在自己的门窗前偷眼看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20分钟过去了…… 
  柳卫东的房门关着,一动不动,柳卫东一直没有出来的迹象。 
  李刚义推开车门伸出头来看了看。 
  李刚义又关上车门,似乎在继续等候,也许在思考如何是好…… 
  “他不去了……” 
  “我自己去……” 
  “自己去也要打个招呼,这是礼貌……”想到此,李刚义又一次推开车门下来,直奔柳卫东的房门。先敲了两下,推门进去,见柳卫东正站在地当心,一动不动地凝视窗外,于是,随便地说道: 
  “怎么,不敢去了?” 
  “为什么不敢去?” 
  “敢去就走哇!” 
  “走就走!”柳卫东、李刚义真的手拉着手,上了汽车。 
  车子轰隆一声起动了,一溜烟冲出了机关大院,一位县革委副主任,一位县委副书记,真的就这样手拉着手到地区告状去了…… 
  从小车起动的瞬间,县机关大院的干部们,几手都同时来到大院中间,亲眼目睹了刚刚发生的一幕。 
  车子飞驰而去…… 
  站满了人的大院,寂静无声。没有人说一句话,他们心中所想的究竟是甚么呢? 
  车子开出县城整整一个小时了。坐在前面司机旁的柳卫东和坐在后排座位上的李刚义,谁都没说一句话。 
  魏光也知趣地不说话。 
  车内,除车子行进车震动、车轮与地面磨擦发出的轰轰轰的噪音外,没一点人的声息,呈现着死一般的寂静。 
  爱说爱笑的魏光,失去了往日活泼愉快的风彩。他无论怎样都笑不出来,确实不知怎样做才好。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前进路上的远方,表示他今天格外庄重,为行车安全而聚精会神,恪尽职守。 
  车子飞快地行进着,而且特别平稳,这是司机随着路况的不同,及时变换着档排的缘故。 
  远处,隐约听到汽车鸣笛声,告知有汽车开过来。高原山路狭窄,提前招呼,会车方便、安全。另因高原人烟稀少,在山野里会车,哪怕是生人,都有种亲切感。可惜的是,眼前车内仅有的三个人,在荒凉的高原上行车一小时,却互相不说一句话,不能不说是人间极大的遗憾! 
  车子又快速开进了一程。 
  在会车前的适当距离上,小魏也鸣笛示意,外行人感觉,这是司机之间保证安全全车的一种语言,又像是一种礼节。快到一处转弯时,车子减速行进,果然,前面突然从弯道口冲出一辆小车来。 
  小魏便自言自语地说:“是地区的车!像是到我们县上来的。” 
  柳卫东、李刚义两人,不约而同地抬眼望了望前边迎面开来的北京牌吉普车。同样没说一句话,只是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往前看看,表示自己“看到了”那车。但还是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那意思也可能是:“车子马上到跟前,就都知道了,瞬间的猜测已属多余。” 
  车子相向而行,会车速度虽减慢,但感觉还是飞快地冲过来。眨眼之间已经到了跟前。司机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在车头接近的瞬间,同在一侧的司机,几乎同时都认出了本地同行的朋友。眼尖嘴快的魏光,首先叫出了对方的姓氏: 
  “李师傅!” 
  “小魏!” 
  车子同时,嘎然而止。 
  这时坐在司机旁边的两位,虽然隔着司机,也都看清了对方: 
  地区车内坐在司机旁的不是别人,而是本县县委书记周凌风。 
  周书记大叫一声:“柳书记!”柳卫东也几乎同时喊道:“周书记!” 
  车门同时打开——车上坐着的人,几乎同步跳下车来。久别的同事,偶然相逢格外亲切。相互紧握着对方的双手,抖个不停。 
  周书记的车上还有,为谢大军治疗及陪护回来的李莲蓉大夫、妇联主任巴宗、团委干部郑英她们,都下来相见。 
  周书记看到柳卫东车上下来的另一位是李刚义副主任,特别亲热地互相拥抱在一起。李刚义高兴地说道:“真是巧遇!巧极了!!” 
  接着又哈哈笑道:“我还以为你周书记是‘赵巧儿送灯台,一去不回来’了呢!” 
  周书记也兴奋地说:“我是为别人安排下调的,不是为自己。人都调完了,也调不到我头上,不回来到哪去!” 
  周书记转身重新拉住柳卫东的手问: 
  “柳书记!你们俩一起到地区去干什么?有事吧……” 
  柳卫东见问,心想瞒也瞒不住了,不如直说。便索性撕破脸先发制人地,用手一指李刚义—— 
  “你问他!” 
  李刚义心里还在高兴,听柳卫东这样一说,便收验一些笑容,和蔼地对周书记说: 
  “您不在县上,我对柳卫东副书记主持工作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县委会上发生争执,我准备向地区反映并报告情况,柳卫东同志是专门‘奉陪’我来的——就这样!” 
  周书记一听便笑道:“噢,我明白了——一位是告状,一位是‘奉陪’——现在我回来了——你们还去吗?” 
  柳卫东装作很委屈的样子,故意默不作声地扭转半个脸。意思是“告状”的又不是我——你还是去问他…… 
  李刚义见状笑道:“真是不好意思!您既然回来了,还有甚么话说不清呢!去地区自然就不必了,我也不想给县上出丑!” 
  “哪里!哪里!我们是共产党,是志同道合的阶级兄弟。内部意见有分歧,到上级面前去摆一摆,或者上级到下边来听一听,经过交流统一思想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谁都不要在意才是!——好啦,快上车吧,我带来瓶好酒,今天咱们到家好好喝两杯,一醉方休啊!哈哈哈……” 
  所有的几位都乐了,包括柳卫东脸上也露出了勉强的笑容…… 
  周凌风书记突然回来了,县上全体干部一片欢腾。人们像久别得逢的亲人一样涌进周凌风的房间问寒问暖,敬烟献茶…… 
  除了柳卫东、李刚义等人各回自己的房间外,县上自上而下,男女老少,几乎是挨辈依秩来看望。哪怕只是简单地握握手,问候两句话就走,也都争先恐后排不上号。 
  见面礼少说闹腾了半个小时。藏干们争着拉住周书记要求到家去坐坐叙叙话。最后还是藏干副主任西饶硬拉着周凌风到自家喝茶去了。 
  电影队长曲加本来已经拉着周书记去他家喝茶的,偏偏西饶拉住周书记的手不放,硬从曲加门前拉走了。 
  听曲加说,他仍抓住周书记不肯放松,甚至随着周书记一起到西饶家。他看着西饶热情地给周书记恭恭敬敬地奉上一碗酥油茶后,便激动地哑着嗓子说:“周书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曲加以一种同情的语调轻声地说:“西饶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已经在眼圈上转了,这种场面我不便再呆下去,才悄悄离开了。” 
  据说,当天下午周书记在西饶房间里,少说也呆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人们都能理解,说这是自然的。西饶是周凌风书记亲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是民改后在本地提拔的本民族第一批领导干部之一。西饶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周书记都曾付出过不少的心血。西饶对周书记是敬若父母,周书记对西饶可谓爱兵如子,都是毫不夸张的。 
  人们说西饶的最大特点是人老实,不说假话。最大的优点是热爱党,服从领导,苦干实干。有一点不足之处,便是尊重服从领导有时有些过分甚至对领导和党的概念分不开,容易把党的领导干部和党混为一谈,这就容易犯“跟人不跟线”的错误……为此,周凌风书记,曾不止一次地教育他。教他“跟线不跟人”,可他说:“这种关系实在是不好分开!”周凌风只好简单地告诉他说: 
  “在工作中,与你再好的人,他说错话,做错事,你都不要跟着他——包括对于我在内。” 
  有人说,“西饶这次在周书记面前,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把他下山期间县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向周书记作了详细的汇报。”说这话的人,起誓发愿说:“我是真的,因为是听西饶爱人亲口说的。” 
  听话的人,都笑了,说:“怕他不这样,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对了!无论甚么事,只要不瞒周书记,处理起来,保证没问题!” 
  老书记周凌风回到县上,不过两天时间,县上该拜访的人,他很快都拜访过了。无论甚么时候,他总是先藏干,后汉干,老干部、年青干部、妇女干部逐个去拜访。无论甚么话,他都认真地听。给予应有的尊重。因此,人人都觉得他是自己的朋友。 
  在第二天晚上,据说周书记是在他的老战友、老朋友黎部长的房里过的。周书记向来是拜访过县上应该拜访的多数人后,末尾才来拜会这位县上人都知道的、公开的朋友。人说这已是他们之间不成文的规矩。 
  黎部长、周书记两位朋友一到一起总要喝一点酒。洒菜很简单,两个鱼、肉罐头,一小碟花生米、加上一点榨茶丝之类,酒当然是好一点的。 
  谈心总是先从喝酒开始。“酒逢知已”以后便无拘无束了。 
  本来在县上,这是位置最高的两位。他们的谈心应该是没人能随便知道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总是或多或少地还要透露出一些。人们说,或许是通讯员斟茶倒水,偶而听到些,传了出来,也未可知。究竟如何传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奇的人,都喜欢听一点什么信息,从中猜测点动向什么的。 
  传说周书记这次对黎部长非常的“满意”。因为周书记原来想到去地区“告状”的一定是黎部长,而这次却偏偏不是他,而是李刚义副主任。这使周书记是既高兴黎部长的沉着冷静,同时又欣赏李副方任的率直和勇气。而黎部长却非常赞赏周书记的远见,说:“没让我主持县委工作,是非常正确的。否则‘告状’时可能不是去地区,而是告到自治区或北京也难说。” 
  还有一个说法是,黎部长问周书记:“到底有没有准备下调的事?”周书记反问说:“难道你黎部长还想下调升官不成?”黎部长哈哈大笑说:“我就猜到是有人在胡乱说……” 
  周书记说:“或许人们在地区听到了一些话,才传说的。地区领导确曾征求过我的意见。是去?还是留?如想调下去升官,或安排个好位置,地区是不会阻拦的。我说,升官什么的我不想。如果地区还需要,我就在这干一辈子。如果不需要,我服从组织,随时下调退休都可以!”地区领导笑着说:“那你就留在高原好好干,一切顺其自然吧!” 
  黎部长高兴地说:“好!”他们两个人击掌为誓,一口气干下了杯中的酒。 
  据说后来两位领导喝完酒,还认真研究分析了县上当前的工作…… 
  周书记回到县上的第三天,召开了科以上干部会。 
  周书记高兴地告诉大家: 
  他这次回来是向地区述职的。专门汇报前一段安排下调干部的有关情况。听取领导指示后,特意回来看望大家的。 
  然后,还要回到工作组做些扫尾工作,如果时间允许,顺便回家休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