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两分。《太上感应篇》,你有没有做到?《沙弥律仪》有没有落实?我们现在要求的水平很低,古大德的要求高,不但沙弥律仪,还有比丘的律仪、菩萨的律仪。这样一来,那个礼敬分数扣光了,一百分恐怕剩下来只有二、三分而已。所以普贤行难,太难太难了。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这个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普贤菩萨的智慧、德行都是圆满的,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我们的德行有欠缺,那怎么行!但是我们今天读《华严》有一个好处,把我们的眼界拓宽了,心胸开阔。这个是真的,有一点帮助。
  真正在行门上来讲,古德常常说,说得很好:「修行立愿在先。」你要先发大愿,愿能够导行;愿领导你的行,以行填愿,你这个愿不是虚愿。「愿」怎么能够发得起来?那是你有正确明显的认知,你的愿才发得起来。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完全不了解,叫你发个愿,去帮助一切众生,你发不出来。佛叫你发,「好,我也跟著佛说」。只是口说说而已,事实上做不到。这是什么道理,自己一定要懂得;不知道宇宙人生跟自己的关系,所以愿发不起来。
  我们今天对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诚敬、热情、互助的心发不起来,一看他跟我不同族群,他跟我不同信仰。佛教徒看到佛教徒有一种热情,看到基督教徒,看到回教徒,就生排斥。什么原因?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果然搞清楚了,这当中的误会隔阂自然就消除了。事实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粗心大意的人都疏忽了。就像这一段前面所说的,佛随类化身,随缘说法。随类化身,这个众生喜欢基督,试问佛能不能现「基督身」而为说法?这个人喜欢阿拉,佛可不可以现「阿拉身」为他说法?
  佛教化众生,你们天天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是指谁?众生里面包不包括基督教徒?包不包括回教徒?包不包括所有不同的族类、所有不同的宗教?全都包括。经上不是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世界微尘数刹土」、「每一个刹土,世界微尘数众生」,你想,包不包括?全都包括了。所以真正一个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怎么会不恭敬!礼敬诸佛,他知道耶稣是诸佛,上帝是诸佛,阿拉是诸佛,所有宗教的那些领袖、创教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诸佛菩萨示现应化的。
  不仅如此,《华严经》实在讲得透彻、讲得明白,除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自然现象、风云的变幻,哪一样不是诸佛菩萨化现的!大而虚空世界,小而毛孔微尘,我们在前面都读过的。法界重重无尽,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重叠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是自身这个身体,《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那个心是什么?「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心」、「识」就是这一个偈颂里头头一句:「毗卢遮那佛。」几个人明白,几个人肯定?果然搞清楚、搞明白、肯定了,「毗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遍我一切身,遍我一切心;那个一切心就是「念头」。
  由此我们稍稍能够体会得凡圣差别,就在一念迷悟。一念觉悟了,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了,你就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他的行,当然是普贤行,那还能错得了!大乘菩萨行门不能圆满,总有一些欠缺,原因在哪里?认知不圆满,就是他的认识、他的知见不圆满。这是小乘不如大乘,大乘不如一乘。《华严》是一乘法,一乘法是如来果地的境界,菩萨虽然学佛,哪有佛这么大的心量、这么圆满的知见。这一部经自古以来讲的人少,学习的人可以说每一代都不缺乏。学得像不像?看你是不是真学,你果然真学,哪有不像的道理!
  从哪里学起?总的来讲,心要跟虚空法界相应,行要具足圆满的菩萨行。这个圆满的菩萨行,就是从初发心到等觉,《华严经》上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像读书一样,从幼稚园小小班到研究所的博士班,完整的,这里头任何一位都圆摄一切位。这个教学的方法不可思议,世间没有。
  在世间法里面,我们能看到高位摄低位,这个看到。譬如你读到博士班,读到最高的学位,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规规矩矩的不违背《弟子规》。《弟子规》是你初学的,幼稚园小小班初学的,一生都没有失去,还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处事待人接物,这是高位能够摄低位。但是在佛法里面,低位里头有高位,初发心的时候,可以学等觉菩萨,这个教学的方法才叫圆满。所以我们读《华严》,一定要有这个认知,任何一位,譬如我们讲初住位,初住菩萨,他对前面来讲十信圆满具足,一条不缺;后面一直学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所修学的课程他也学。
  一位如是,位位如是。有没有次第?有。虽有次第,但是它圆融,不像其他大乘法,其他大乘法有行布,没有圆融。顿教大乘有圆融,没有行布。唯独圆教,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诸位要记住,「行布」是佛学的术语,就是「次第」。「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次第」,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现象最为明显了。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西方世界有四土、有九品,这就是次第;但是它的四土九品是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这就是圆融。
  这一种教学的方式,现代世间看不到了。古时候有,我相信古时候西洋也会有,古时候私塾教学就是这样的。私塾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教十几二十个学生,最多只能教这么多。学生的年龄不相同,有五、六岁刚启蒙的,也有十几岁学得很不错的,在一起上课,程度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同学当中,大的同学他可以教小同学,同在一班,没有分班;分班就有次第,没有圆融。这不分班,真的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次第不妨碍圆融,圆融又不妨碍次第。
  我们在私塾里头念过很短的时间,每一个人念的书不一样,有念《三字经》的,有念《百家姓》的,有念《幼学琼林》,有念《古文观止》,有念《四书》、《五经》。你学哪一门,老师给你上哪一门功课,各人念的书不一样。私塾里头念书很吵杂,因为大家念的不是一个本子。老师教每一人都要大声念,念到他能够听得到,他常常在座位中间巡视,听听你念的有没有念错,再听听他念的。我们相信西方古老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些学校,我想教学大概都是这种情形。世尊、孔子当年教学,就是这个方法,一个老师,学生可不少。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比孔子的多。我们也能够相信在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教学的这个团体,可能是规模最大的,很少有一个老师带著一千多学生,这很少。孔老夫子,我们在典籍上看,他也不过是几十个人而已。
  「普贤愿」我们一定要重视。首先要有普贤的心量,普贤的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平等就是广大,为什么?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大了。心量很大,大的对面有小;换句话说,他是相对的大,他不是真大。普贤的大是没有相对的,不是相对的大、不是大小的大,那就是真的大了。古德有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个叫真大。有大小,有内外,那不是真大,是大乘佛法里头的,不是圆教的。在「贤首五教」里面讲,有大小,有内外,小教、始教、终教、别教都有,圆教没有。我们要怎样学成一个圆顿的根性?根性,说老实话,与过去生中有关系,不能说没有关系,多生多劫的积习,怎么会没有关系!但是虽然过去生中有这个习惯,后天不是不能改。所以为什么要教育?教育就是改变你的习惯。
  西方也有一句谚语,说得很有道理:「四十岁之前,你的相貌受遗传的影响;四十岁以后,你的相貌要自己负责。」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换句话说,我们听了这个话,很容易明了,四十岁之前,你受业力的影响,过去生中造的业力。四十岁之后,你这一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脱离这个影响。在中国修行人里面来讲,袁了凡就是最好的例子。命运从哪里来的?积习造成的。你所累积的习惯造成的,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我天天累积佛菩萨,我其他的都放弃,我专门累积佛菩萨的德行,那么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就成了佛菩萨。
  佛法说出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佛?你为什么不作佛?佛的心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难懂,我们把它用现代的话语,简单的说出来,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心。我们能够放弃虚伪,就恢复真诚;放下染污,我们就得清净;放下人我,我们就平等;放下迷惑颠倒,我们就得正觉;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就恢复慈悲。由此可知,虚伪、染污,贪瞋痴的染污,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迷惑颠倒,自私自利,这是习气,过去今生所染著的不善的积习,把我们变成这个样子。
  现在我们闻到佛法,我们明白过来了,要把这些不善的习气消除掉,断灭掉,随顺佛陀教诲,恢复本有的性德。你知道真诚是性德,只要把虚伪舍弃掉,真诚就透出来。真诚不要学,清净不要学,平等、正觉、慈悲都不要学,是你自性本有的。你现在被这些东西障碍,虚伪障碍你的真诚;贪瞋痴的染污,障碍你的清净心;嫉妒障碍你的平等心,嫉妒、傲慢障碍平等;迷惑颠倒,障碍你的般若智慧;自私自利,障碍你的大慈大悲。你本来跟佛没有两样。
  我们要问,我们的真心、我们的佛性被障碍,它还在不在?在,肯定在。只要离开障碍,你就恢复了。我们的心要像佛心,这个心是普贤心。普贤的行,就是十波罗蜜。普贤的大愿,普贤的事业,愿力所成的事业,是自性本具的佛事。这个佛事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这个事业,你们看看孔老夫子一生也是从事於这个事业。中国人尊崇孔老夫子为圣人,在印度就称为佛陀,印度话的佛陀跟中国人的圣人,意思完全相同。印度人称菩萨,中国人称贤人,意思完全相同,於是我们学佛就知道从哪里下手。
  社会教育,身教重於言教。教化众生,先要教化自己;自己没有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你如何能帮助别人。孔老夫子教学,先端正自己。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先都做到,确确实实自己转恶为善、转邪为正、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他做到了,所以教学称之为「三转法轮」。
  三转法轮,第一个是示相,我做出来给你看,「示相转」。这是我们常常提醒同学的,形象第一。世间人今天不知道孝顺父母,我做孝顺父母的这个示相,让你看看,你看看感想如何。世间人不懂得尊师重道,我表演给你看。我们今天讲经的场所,香港、新加坡、澳洲,我们的讲堂教室都悬挂著老师的德相,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示相教学,不忘师恩。我们今天这一点成就,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我们依教奉行就是尊师重道,老师教我的,我做到了。今天众生忘恩负义,不懂得什么叫道义、仁义、情义、恩义,我们做出来给他看。过去韩馆长对我们护持三十年,我们把这个大义示现给社会大众看看。所以我们也把她的照片跟老师平列在一起,甚至於特别尊重她,这是知恩报恩的教材,知恩报恩的示相。示相不懂,这再说明,这个说明就是「劝转」,三转法轮第二个,这才用言词来劝导你。最后「作证转」,我做到了,做证明给你看。所以世出世间教学,示相,形象摆在第一,你要教化众生,你要影响社会,第一个是端正自己的形象。我的形象不好,人家一看,就把你看穿了,讲得再好,没人相信。
  虽然古德说:「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那是什么?那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人,听到你的言教,听得很有道理,你做不到,我来做。所以说「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学生超过老师。老师讲的,老师没做到,学生听了,学生做到了,学生超过老师。但那是很少数的学生,多数的学生不可能。所以你自己能用示相来教学,你感召的力量就强,受益的学生就多了。自己能说不能行,受益的学生很少,不会多。我们常讲上根利智得益,中下根性难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这一句是「普贤愿所成」,我们不能够疏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一0卷)  200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10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北方师子奋迅菩萨偈颂第五首:
  【佛身等刹尘,普雨於法雨,无生无差别,现一切世间。】
  这一首偈是「庆慰化」。「慰」是安慰,「庆」是庆祝、安慰,这是对众生祝福的意思。佛说法,帮助众生提升境界,这是非常值得安慰之事。在前面一首偈,我们看到的是普贤的愿行,成就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圆满之后,他所起的德用是弘法利生,他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中,「妙音无不至」。
  今天这一首偈子紧接著『佛身等刹尘』,这一句的境界非常广大。佛身是毗卢遮那佛,这是法身佛。佛身有多大?「刹」是佛的教化区域。大乘经上常常讲的,每一尊佛教化的区域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一个大千,它的组成,是由一个小千、中千、大千这样组成的。所以它有三个千:小千、中千、大千,称作三千大千世界。诸位要记住,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
  由於诸佛如来在因地当中,发愿不相同,所以有菩萨成佛,他教化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相信,这样的佛,数量一定很多很多,我们没有法子计算。也有佛的愿力特别伟大,他成佛之后,能够教化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於几十个大千世界、几百个大千世界,确实有,这不是假的。可是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跟别的佛愿力不一样,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过,法藏菩萨发愿作佛,要超过一切诸佛,这个愿很少!
  我初学佛的时候读《六祖坛经》,我看到他给忍和尚说的那个话,我非常惊讶。五祖忍和尚问他:「你到我这里来,想学些什么?」他的回答说:「我想来作佛。」这句话我从来没有听人说过,确确实实与众不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时候起个念头「我要作佛」?世尊在经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他那个心想作佛,他是真的,他成功了。
  一般人无论是在家出家,走进佛门,如果遇到和尚、长老问你,你来想求什么?我们怎么答。在家人求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多福多寿多男子,都是求这些。问出家人:「你来做什么?」「我来想学道的」,这算不错了。「我来,是想到这边来念佛的」、「我是想来学经教的」,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来作佛。」没有听说过。所以六祖跟别人不一样,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又不一样。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他是想作佛,但是他没有说超过一切诸佛,没说过。法藏比丘发愿要超过一切诸佛,他真超过了。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跟毗卢遮那佛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是。
  所以古大德讲往生净土这一桩事情,有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那是怎么一回事情?现在我们用比喻容易懂,像我们看电视换一个频道,一按钮,极乐世界这个频道出现了。真的,出现就是出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还是在这个画面上。我们读《华严经》明白了,宇宙本来就是无限制的、无止境的重叠,就像电视频道在画面上重叠一样,几十家的电视台。如果我们装一个大的无线电的卫星接收的天线,你能看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电视广播,千百个频道。那些画面,你想想看,是不是都是重叠的?你按哪一个按钮,哪一个频道就出现。现在科学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到不必按按钮,一切重复的画面同时能看见,无论它有多少重叠,每一个画面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点也不模糊,互不障碍,能做得到!我们想想看,两种颜色重叠,两种颜色都失掉了,变出一个第三种颜色。如何重叠、又能保持它原来的色彩,互不妨碍?《华严》境界如是!这叫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我们六道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
  『佛身等刹尘』,「尘」是微尘,你看他这句话的意思,「等」是等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切微尘。这句话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法身,周遍法界;这是理,理周遍法界。第二个意思是讲应化身,应化身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