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的?相刹那刹那在变,性不变。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然后你果然契入、果然懂得,你契入这个境界,恭喜你,你就成佛了。
  成佛之后的宇宙观,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是怎么样?中国古时候禅宗大德明心见性之后,跟人家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句话不容易说出来!「沙门一只眼」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你证得清净法身,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里面这些菩萨们,位置最低的是初住,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通常称他为菩萨。不是普通的权教菩萨,不是,是法身菩萨,证得法身的菩萨。法身大士他是佛,分证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有一点像,还不真。六道里面的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跟真佛差得远。所以我们对於毗卢遮这里头的含义,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毗卢遮那在《华严经》里面许许多多地方都是说自性本觉,那个佛是本觉。
  我们现在看这一首偈就好讲了,『所说无边众刹海』,这是前面一直读下来的,大家都懂这个意思。世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不是一个平面世界。现在科学家能够观察到、能够体会到的是个平面世界,不知道这个世界是立体的。这是真的,除了佛法之外,世间所有的学术都没有讲到。《华严》这个讲法,世间人很难接受。为什么他难接受?他没有这个认知。你说一毛孔里头有世界,他怎么会相信?他用科学去分析,找不到这个极乐世界,一微尘里头有世界,他找不到。现在科学家已经观察到最小的物质,称它作粒子,知道它是很活泼的,它是个善於变化的,换句话说,看到完全是有机体、有生命的。现在科学家逐渐体会到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体,这个认知相当不容易,跟佛法就又接近了一步。
  佛法要借科学来证明,人才会相信,但是科学是有限的,科学证明是有限的。无限的真实智慧要用什么?用禅定的功夫,科学技术做不到,要用定功。定功化解空间维次、突破空间维次,你才能见到重重无尽的世界,你才能看到它是立体的,《华严》给你做证明。那个时候读《华严经》,是拿来印证的,我所见到的跟经上讲的一样不一样?所以经典两个用处,一个是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修行,另外一个作用是我们契入境界之后,经典给我们做印证。你们同学问我,现在这个世间哪一个是善知识?我告诉你们,我是凡夫,我没有慧眼,我没有法眼,我没有佛眼,我不认识。不过我可以介绍你一位真正善知识,那个善知识是大乘经典。儒家的第一善知识:《四书》;佛家的第一善知识:《大乘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楞严》、《弥陀经》、蕅益大师的《要解》,真善知识!我们每天读诵学习、依教奉行就是亲近真善知识,这才能成就。
  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人,我们学古大德,做古人的私淑弟子,这个总行!在中国私淑弟子历史上有记载的,头一个是孟子。孟子私淑孔子,他对孔子非常仰慕,但是孔子已经不在世,过世了,那怎么样学他?孔子的著作在,他找到了。读孔子的书,学孔子,随顺孔子的教诲。自己有不明了的地方,去问孔子的学生,请他讲解。他以孔子为老师,他成功了,成就在孔老夫子所有学生之上。为什么能学得有这么好的成绩?没有别的,真正肯学、肯做,把孔夫子的教诲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行为当中,他就变成孔老夫子的化身。他学得这么成功,所以中国历代尊崇孔子为至圣先师,尊孟子为亚圣。至圣是冠军,亚圣是亚军。孟子开这个端,往后中国历代私淑古人的人,都有了不起的成就。
  我早年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谦虚,一生不敢以老师的身分对我。我们尊重他是老师,他对我们是同学,这是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示范。他要我学印光大师,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他给我介绍。印光大师不在,早就圆寂了,怎么跟他?《文钞》就是印光大师,你每天读《文钞》,你每天思惟《文钞》里面的教训,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好徒弟、好学生。从这些行谊方面,你就知道老师是怎样爱护学生、怎样帮助学生、成就学生,我们知道这个恩德。知恩你才会报恩,报恩的心才生得起来;不知恩,你怎么可能报恩?你没有这个念头。人最可贵的,知道别人对我好处,这个好处哪怕只有一天、哪怕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忘记。以后或者是有些变化,对我们不好了,不要记在心上。以后他心变了、行为变了,对我产生误会,或者听信别人的谣言,不能放在心上,永远记住他对我那一天的好处。
  儒家教学它的总纲领,总的原理原则:仁义。儒家讲仁义,佛教学总的纲领:慈悲。所以佛法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儒家的根本是仁义。今天中国江主席提倡以德治国,德的纲领是什么?就这两个字,学仁、学义,行仁、行义。这两个字是儒学教化众生的总纲领,这两个字是全世界,我看每一个国家民族古圣先贤都尊重。你们看看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他们所信奉的都是《新旧约》,犹太教信奉《旧约》,基督教信奉《新约》,天主教《新旧约》都信奉。你看看《新旧约》里面常常讲义人,上帝都尊重,「你是个义人」。义决定有仁,仁跟义是分不开的,所以许多宗教典籍都称赞仁义、尊崇仁义。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起具因缘」偈颂第一首:
  【所说无边众刹海,毗卢遮那悉严净,世尊境界不思议,智慧神通力如是。】
  这一首前面没讲完,接著再跟诸位做详细的解说。无量无边重叠无尽的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毗卢遮那悉严净』,「悉」是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清净庄严,都是毗卢遮那佛的神力。毗卢遮那佛诸位一定要知道,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之力。用毗卢遮那佛是尊重,就是自性觉的尊重。这是理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所以它所变现出来的哪有不觉悟?一切众生本觉是平等的,我们现在真的才懂得这么一点点。不但是这一切动物有本觉,植物也不例外,矿物也不例外,所有一切现相都不例外,我们现在称为有机体,有生命的、有觉性的。他要没有觉性,我们怎么能沟通?动物、蚊虫、蚂蚁有觉性,我们可以跟它沟通,植物花草树木有觉性,我们能跟它沟通,山河大地也有觉性,能不能沟通?能!最明显的,看风水的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人有大福德,他住在这个地方,风水就变好了。
  佛经里面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如果没有觉性,跟心想怎么能相应?佛的这些话,我们要细读深思。佛在经教里常常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不可以得少为足,懂得一点就满足了,那不圆满、不究竟。所以一定要晓得,事事物物它的义理无有穷尽,乃至於一根汗毛、一粒微尘都含著有无尽的义理,这里头有无尽的世界。重重无尽,毗卢遮那佛统统都严净到了。严是庄严,净是清净。清净是庄严之体,庄严是清净的作用。由此可知,什么是真正的庄严?清净是真正的庄严。我们从这个地方如果是懂得、明白了,庄严佛国土用什么?用清净心、用清净行。修行如何叫自己功夫得力?如何能跟诸佛菩萨感应?没有别的,严净!要怎样做到?我劝一般初学的同学多听经、多念佛,少说话;少说话就是少打妄想。
  为什么我居处的地方电话线都拔掉?清净!我有装电话,我只打出去,我不希望人打进来,电话线拔掉,清净!古人常讲「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为什么真正修行人,特别是个凡人,要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人迹不到之处去修行?澳洲还有同修给我建议,图文巴还是太热闹,它是八万人的小城,来劝我再到深山里面去,人迹不到之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真有道理!要想道业成就,你要不这样的约束自己,你怎么能成就?到你戒定慧三学成就,不再被外面境界所影响,智慧开了,你才可以接引众生,你才可以弘法度生;否则的话,很少没有不被众生度跑的。这桩事情也是我早年在台中亲近李老师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讲过好几次。提醒我,自古以来多少好法师、好心人,一入众,心就变了,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了,名闻利养念头起来了,就被世间度跑了。你没有能度别人,已经被别人度走了。这个意思是说,你不能影响别人,你被别人影响了,你堕落在世俗里头去了,很可惜!你不能成就。
  要想成就,一定要跟世俗远离。但是今天由於科技发达、交通便捷,古人建立那些道场风水都很好,现在开公路,还有地方已经架设览车,变成观光旅游的场所,不能修行。每天这些客人川流不息,接应不暇,你的心怎么能得到清净?你的功夫怎么能得力?所以真修行人要明了、要觉悟,要与外界隔绝。听经、念佛,听经明理,帮助你觉悟;念佛,一定要把烦恼习气念掉,把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念掉,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这一生会有大成就!祖师大德这样的教诲,我们在几十年当中听了几百遍、几千遍,印象深刻,境界现前还是把握不住,自己要忏悔、自己要反省,要回头。小小的风浪我们都禁不起,还谈什么!
  世间法做得再多,要知道是有漏福报。连梁武帝为佛教建立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成就出家人十几万,他做的是世间有漏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我心目当中梁武帝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他是来做这个示现,警告我们在佛门里面修福也不能了生死。正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此事福不能救」,一定要定慧才能解决问题。世缘对我们来讲,天天在考试,我们及不及格?今天就要走了、要往生了,这个世缘你能不能放下?你要不能放下,还有牵肠挂肚,阿弥陀佛不会等你,你这一次机会错过了。下一次什么时候来接你?很难讲,要看你自己的功行。
  第三句『世尊境界不思议』,这个世尊是指毗卢遮那如来。一定要晓得,这个世尊是世出世间最尊重的自性本觉、清净法身;『智慧神通力如是』,这就是法尔如是。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清净?哪一法不庄严?这首偈给我们完全显示出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得好,「无边刹海,皆遮那严净」。下一品所讲的「华藏世界」那还是部分,给我们讲的是局部;要说实话,「愿周法界」。愿周法界就是这一首偈前面两句所讲的。
  请看第二首,第一首里头我们很难学,但是我们知道第一首那个境界入进去,你就是法身菩萨。第二首里面,我们有东西可以学了。
  【菩萨修行诸愿海,普随众生心所欲,众生心行广无边,菩萨国土遍十方。】
  前头讲的是法性土,是根本;这个地方讲菩萨报土、变化土,众生的业报土凡圣同居土,这些世间的来源。『菩萨修行诸愿海』,「海」这个字我们就不讲了,前面讲了很多,代表的是深广无尽。修行两个字要特别注意到,什么叫修行?行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错在哪里?跟真心不相应,就错了。我们从最粗浅的境界来说,心虚伪与自性不相应,自性真心它是真诚的,没有虚伪,现在你有虚伪,你跟你的自性不相应,这是错误的。自性是清净的,你现在的心不清净,你有烦恼染著,那是错误的。自性是平等的,你现在心里头有高下,这不相应。自性是正觉的,本具般若智慧,你现在迷了,智慧不能现前。自性是大慈大悲,你现在的心里头有自私自利,这是错误的。起心动念我这个心念错误,知道错误就是觉,佛家讲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你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就叫修行,转虚伪为真实,修正。修是修正、修理,把错误修正过来。我把贪瞋痴慢染污的这个念头转过来,转成清净,烦恼放下,你修清净心;把高下的心转成平等心,把迷惑的心转成智慧的心,把自私自利的心转成大慈悲心。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根本是心,根本是念头。
  众生苦,苦的根源是迷惑。菩萨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感化众生,我们今天力量没有办法感化人,是什么原因?自己修行功夫不到家。但是也要晓得,《地藏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感化人不但要有智慧方便,而且还要有很大的耐心。这个耐心要学菩萨,我这一世感化不了他,来世;来世再感化不了的时候,再来世。生生世世无量劫之后,总会被感化,真诚到极处,真诚到无量劫。不能说这个众生我感化不了,你就舍弃,那是错误的;感化不了,回过头来修自己的德行,再假以时间这才能感化。不是个容易事情,众生不好度,菩萨誓愿度。「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非常伟大,非常了不起,真正值得人尊敬。心地纯正,你的言语、行为自然就正了。要是从言行上去修,言行上好像不错了,心里没有修,根还是不行,还是错误的。所以惠能大师讲「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这个话用意很深,不是说不要持戒,不是说不要参禅,这是告诉你持戒、参禅是手段,目的是平等心、是真诚心,直心就是真诚,这是目的。从形式要能够达到目的,这叫功夫得力;只有形式,达不到这个目的,这个形式是虚设的。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要是不懂,我们从哪里修起?所以古大德从根本修、从心地上下手,这个快速,纯正、快速。我们学阿弥陀佛,今天我们都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观无量寿佛经》是阿弥陀佛,小本《弥陀经》是阿弥陀佛,经卷展开就见到佛了。念诵经文,听佛教诲,不是念给佛听的,念给自己听的。你念给佛听,你错了,念给自己听的,自己才有受用,才是真正修行。经义了解多少做多少,不折不扣,这是弥陀第一弟子,《无量寿经》上讲的。这里说的「修行诸愿海」,菩萨行无量无边,菩萨愿无穷无尽,《华严》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抓到总纲领、抓到总原则,一法就能够融摄一切法,一经就能融摄一切经。这是殊胜的理解,前面所说的「胜解」。你要不能得究竟圆满的胜解,你怎么会得自在?菩萨胜解自在,成就了圆满功德。
  第二句讲『普随众生心所欲』,菩萨教化众生、成就众生,这是讲「方便为门」。现在一般时人所说的艺术,你的手法艺术,你的教导艺术,你的教学艺术,在我们佛法里统称为善巧方便。你要能随众生心之所欲,你在这里教导他,众生就欢喜信受。你违背他的爱好、他的欲望,他就给你反抗、排斥、拒绝,你还能教吗?所以大乘法里菩萨常说,「先以利欲勾」。像钓鱼一样,我用鱼饵,我钓鱼,把你诱惑来;诱惑来之后怎样?「后令入佛智」,这个了不起!把你引诱来,帮助你开智慧。所以「众生心所欲」,菩萨不能不知道。众生心所欲太多太多了,佛真的有智慧、真的有方便,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财。今天世间上普遍的追求财富,不择手段的贪图财富,这是众生的欲望。第二个聪明,他也不希望他自己很笨,他希望他很聪明,聪明超过别人。第三个,希望健康长寿。这三大类的欲望,跟诸位说,不分国家界限,不管你是哪一国人,不分种族界限,也不分宗教界限,谁没有这个欲望?还超过古今中外,古时候是这样的,将来还是这样的,真的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共同的欲求。佛菩萨在这个地方满足他,他就来了;来了之后,教导他。
  佛法是什么?可以说佛法就是满足一切众生这三个欲望。释迦牟尼佛首先给我们做示现,释迦牟尼佛福德圆满,这个福德圆满从哪里来的?财布施来的。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样的财,在经典上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拿出大笔金钱在外面去做慈善福利事业?没有!他用什么财?内财,就是身体。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你的财富金银财宝,你的产业;内财是身体。释迦牟尼佛是用内财,就是做义工。所以我们今天千万不要轻视道场里面的义工,他们将来得大福报,内财布施超过外财。他要是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为道场、为大众服务,这个福德不可思议,超过外财多得太多太多了。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表演,他用这个身体,这个布施就是为众生服务,他服务哪一个项目?服务教学。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四十九年没有休息,内财布施!不辞辛劳,所以他得的福报,福报圆满。
  第二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