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愿意做;没有觉悟的人,他当然不会去做,给他说了也没用处,他也不会赞同。所以因果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看到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一生他示现的是什么?一生所示现的就是提倡因果教育。他用三本书做代表,第一部《了凡四训》,第二部《感应篇汇编》,第三部《安士全书》。我第一次到香港一九七七年,香港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请我讲《楞严经》。我第一次来到香港,在这个小图书馆里面,看到印光大师「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我跟印祖有法脉的关系,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弘化社」出版的这些书都可以说是善本。善本的标准是什么?印刷清晰,版面美观,校对精确,没有错字,好本子!所以我看到「弘化社」出版的东西很欢喜。
而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看到,才发现印光大师对於《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印的数量最多。我概略的给他算了一算,它后面版权页里头印的初版、二版、三版到几十版,每一版的数量都相当大,一万册、两万册、五万册。我给他概略算了一算,这三种书总共差不多会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印的量这么大,真是令人吃惊!反而佛经方面印的书,他是净土宗祖师,净土三经一论、《净土十要》,印的分量跟这三种书来比较,差得很远很远。
印光大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我想了很久,终於想明白,因果教育是挽救现代社会第一门功课,是给佛法奠定坚实的基础。佛法圣贤的教诲,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大家把因果舍弃,不再相信因果,所有一切圣贤教育没有根基,这还得了吗?於是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印祖这种做法是大智慧,真实的善巧方便。他要拯救这个世界、拯救这个劫难,暂时把无上甚深的佛法放在一边,先提倡因果教育;不是真智慧的人做不出来。
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大师住世跟佛陀一样八十年,他老人家走了,我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遇到这个缘,明白了,懂得他的意思。所以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个月,前面两个月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后面两个月住在蓝塘道光明讲堂,总共讲了四个月。回到台湾之后,我就翻印《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记得第一次翻印这三种书,三种差不多总共有五万多册,以后在台湾常常翻印。现在不错,台湾还有个「了凡四训学会」,我也帮助了他们一些。
《了凡四训》,在马来西亚这是最早做成连续剧演出来,只有两片两个小时,好!像我们真正学佛的人,这两片对我们非常有受用。但是初学的人,他觉得太简单、太单调,所以去年北京有一些同修发心重新来做,他们做了四片,内容故事化,充实了不少,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欢迎。这两种都好,我们应当大量流通。同时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将文字部分翻译成外国文字,翻成英语、西班牙语、日语、其他国家文字,向全世界普遍的流通。
我听一些同学告诉我,一般外国人喜欢看这个片子里面的文字部分,而对於配音他们的兴趣不浓,他们希望看到原来的影像、原来的音声。他喜欢听,听不懂他也喜欢听,但是他听不懂的就看字幕,喜欢看字幕。我们相信配外国的字幕比配音要容易,而且会受到外国人的欢迎。
因果教育要普遍的宣扬,比什么都重要。人真的发这样的大心,救度世间一切众生的劫难,你们想想他得什么果报?我们相信,大富、大智慧、健康长寿肯定得到的。积功累德,觉悟的人,他一定会做,他求不求果报?不求!什么都不求。虽然什么都不求,果报自自然然现前。
我们在此地看到的是诸佛菩萨,这是法身大士们,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当中,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时时现身,从来没有间断。但是他所示现的身形、寿命长短都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很多,前面也曾经做了好几次的报告。有「显感显应」,众生求佛菩萨保佑,这个意思非常明显,佛菩萨真有感应,这叫显感显应。第二种「显感冥应」,众生求佛菩萨,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明显,佛菩萨暗中保佑你,也确实教你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化解了灾难。第三种叫「冥感显应」,什么叫冥感?我们求佛菩萨帮助这个意愿不明显,并没有希求。没有希求,那怎么感?我们有善心、有善念,有善心、有善念并没有求佛菩萨,这个善心善念是为众生、为社会,不是为自己,佛菩萨来帮助你,很明显的来帮助你,显应。第四类是「冥感冥应」,也是我们有善心、有善愿,并没有很明显的求佛菩萨,佛菩萨暗中也保佑你,暗中也把你的善心善愿促成,所谓是心想事成。诸位要知道,心想事成是得诸佛菩萨冥冥当中保佑。
所以在《华严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承佛威力」,没有佛的本愿威神加持,凭我们自己,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就。尤其是现代的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念少、恶念多;换句话说,舍己为人的念头少,牺牲奉献的念头少,损人利己的念头多。你要不得佛力加持,你能成就什么?
也许有人问:我们既然是恶念多、恶行多,善念善行少,还能得佛菩萨加持吗?给诸位说,能!佛只加持你的善心善愿善行,你的恶心恶愿恶行,佛绝对不加持你。可是你恶心恶愿恶行也有人加持你,什么人?魔!魔加持你。魔也会帮助你在这个社会上得到很高的地位、得到很大的财富,教你造极重的罪业,将来让你到阿鼻地狱去受罪。魔对这个人先给甜头给你吃,以后让你受苦。佛跟魔不一样。
所以我们自己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事物,要用智慧观察,要有能力拣别。拣别的标准,当然这个绝对标准是称性的,与性德相应的,那是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那是恶。可是这个标准不是普通人都能理解,也不是普通人都能做得到。普通人的标准,因为自己烦恼习气没断,用什么标准?用经典、用戒律做标准。果然能够随顺经教,你得大福德。随顺经教修行,不求自己的利益,福德就变成功德。
所以经教不能不读,人生第一殊胜的大事。饭我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不能不读经。世间所有一切的事我统统都能放下、都能舍弃,我不能不学佛。真正明白的人,真正觉悟的人,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学佛的,学作佛,你完全正确。十法界里面,我只走佛菩萨的道路,其他的,问都不问。
佛菩萨的道路,在大乘经里头。能够有两三个同参道友,每天自己读诵的经典,常常在一块研究讨论,人生第一等的乐事!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展开经卷,跟佛菩萨、跟一切善知识为友。友,志同道合这是友,现在人叫同志,中国古人叫友。朋是同学,友是同志。我们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友,所以佛经里面常讲善友、善知识。
展开经卷,我们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菩萨为朋友、为友,我们入诸佛菩萨的俱乐部。这个没有人障碍,没有人阻挠,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你要果然愿意,法喜充满,你在这个世间不管遭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你一定常生欢喜心,你一定是常生智慧,不生烦恼。世间什么再麻烦事情、再琐碎的事情,到你面前来,什么都没有了,都融化了。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入这个境界,住世自在。
我们常讲看破、放下、自在,什么自在?生死自在。实际上没有生死,住在这个世间完全看众生的缘分。众生有缘,多住几年;众生没有缘,缘尽了,随时可以走。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做自在。生不晓得从哪里来的,死也不知道从哪里去,迷惑颠倒!他怎么会自在?这不自在!
所以你要问学佛有什么好处,这一点好处不是一般世间人能得到的,学佛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得道理,你要懂得因果,你要懂得怎样修学,你所得到的果报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所以这首偈后面两句说,『法身十方普现前,随宜出现於世间』,这两句话的意思深,太深了!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话,一点虚假都没有。前面我说过,少分契入华严境界,你就明了,你就肯定,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别偈颂第四首:
【或有严净不思议。十方所有诸刹海。或唯严净一国土。於一示现悉无余。】
这是讲庄严国土。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庄严这个地方的国土,这个意思我想大家都不难体会。因为我们世间法也有这个情形,我们这个地方如果出现一位伟人,这个地方的人都感觉得荣耀,有光彩,我们这个地方出现一位大人物。佛出现在这个地方,当然更是荣耀,我们这个地方出过佛。
在中国许许多多的道场,这个道场曾经出过很多位的祖师大德,这个道场名闻天下;那个时候讲天下就是全国,有的时候也能名闻世界。为什么?其他的国家地区这些学人(学佛的人)听到,都发愿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像隋唐的时代,日本的高僧、韩国的高僧以及越南的高僧,都到中国来留学,亲近中国的祖师大德,所以道场也名闻海外,这就是庄严,智慧的庄严,道德的庄严。
人有智慧、有德行,必定能感化这个地区。他所居住的道场,这个道场修行的人跟他学习,也是具有智慧、具有德行。善知识他会教,感应来的这些学生他会学,所以教学的成果辉煌、成绩显著,这是真正的庄严。
我们现代学佛,不能不多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代,跟我们现前的社会是大不相同。那个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少,没有这么多人,真的是地广人稀。生活环境跟现在的生活环境也完全不相同,科学、机械这些技术没有发明,生活多半还保持原始的形态。佛出现在世间,他舍弃荣华富贵、舍弃名闻利养,世间人所争的、所希求的,他统统放下,统统舍弃。这种示现是什么意思,我们有没有去想想?他的一切都是教学,种种示现是身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教我们要这样的学习。他的出现庄严国土,他没有盖一个大殿,没有建一个寺院道场,没有!他在哪里讲经?在树林里面大树底下,听经的人围在周边,坐在草地上,庄严国土。由此可知,庄严国土是智慧、是道德、是真实的学问,不是这些富丽堂皇的物质建设,不是!
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五五百年各个不同的坚固。他老人家就说得很好,那是现在讲的预言。他说他灭度之后,第一个五百年「戒律坚固」。佛陀在世是智慧第一,智慧庄严国土。佛灭度之后,就是戒律,戒律坚固,持戒庄严国土。持戒,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人人都知道守法,都知道守规矩,如理如法,这个社会有良好的秩序,这是庄严国土。到第二个五百年,持戒渐渐为大家疏忽了,「禅定坚固」。坐禅的人多了,依照戒律修行的人慢慢就少了。第三个五百年,坐禅的人也少了,研究经教的「多闻坚固」。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确实释迦牟尼佛讲的一点都没错,多闻,研究教理的人多。第四个五百年,研究经教的人少了,什么东西多起来?盖庙,叫「塔寺坚固」,都喜欢建富丽堂皇的寺庙、塔院。第五个五百年,佛说的是「斗诤坚固」。我们今天是生在五五百年之后,所以到处都是斗争的现象,正常的。如果没有斗争,佛的话讲了不是讲错了吗?佛讲我们这个时代斗诤坚固,以后佛就不说了。斗争下面就是战争,战争的后面是末日,佛只讲到斗诤坚固。佛在二千五百年之前,就说他圆寂之后,往后二千五百年那个状况,他老人家说得一点都不错。所以在今天各个道场的斗争,这是正常,佛说的;这个道场要是不斗争就奇怪了!
为什么佛法的法运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教学。佛住世为什么那么兴旺?佛教以身作则,真的是大公无私,受感化的人多,回头的人多,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依教奉行的人多,庄严国土。再看看我们今天这个世间,学习的人没有了,他为什么不肯学佛法?学佛法太苦了,不能够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他把五欲六尘当作乐事,坚固的执著,不肯放下。五欲六尘之乐,我们在讲席里头说得很多,那个乐是什么乐?我用比喻来说:吸毒、打吗啡,是这种乐,不是真乐,刺激。这种乐的享受,你要付出什么代价?我们知道吸毒,吸毒有倾家荡产,这是他付出的代价,最后把这一条命也付出去,你说这多严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贪图世间「财色名食睡」这种享受,你付出什么代价,你自己知不知道?你付出的代价是断一切善行善念,造一切的恶业,你付出是这个代价。将来你把法身慧命赔掉,断了自己的法身慧命,而感得的果报是在三途,你有没有想到?
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的,你就晓得有大道理在。他老人家示现的是世间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放下、统统舍弃,做世间第一等的好事。什么好事?义务教学。他不是不做事,他做得非常积极。我们今天讲的敬业,对於自己的事业尊敬,很认真努力去做。讲到敬业,大概在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找不到第二个人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子。他从事的工作是义务教育,每天给大家上课八个小时,讲经说法就是上课,四十九年没有休息,也没有度假。什么人对於自己的事业能够做到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尊重?这是积极,他不是消极,我们后世做佛的弟子、佛的学生要向佛学习。佛给我们做出榜样,我们要不依照佛、不想学佛,那你学的是什么?
佛讲经说法讲到七十九岁,中国古时候这些士大夫从政的七十岁退休,释迦牟尼佛永远没有退休。他本来可以住世一百年的,为什么八十岁就走了?学佛的人学佛的情绪逐渐走向低潮,魔王波旬出来请佛入般涅盘,释迦牟尼佛答应他了。佛决定没有妄语,答应他真的就走了,满魔王波旬之愿。
一个造恶的人,佛也满他的愿,这是什么道理?我们要多想想,然后才能够生真智慧。佛为什么不呵斥波旬,为什么答应他的祈求?这里头一定有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我想一定是这样的,「冤家宜解不宜结」。魔是反对佛法的,虽然以后他也皈依,做佛的学生,接受佛的教诲,但是他还是要破坏佛法。释迦牟尼佛他破坏不了,他尊重;佛的弟子他就没有看在眼里,佛的弟子要是稍稍不如法,魔的力量加持,变本加厉教他造作罪业,让他破坏佛教形象;破坏佛教形象是魔加持。更深一层去观察,众生福薄,增长三毒烦恼,远离人伦道德,所以才有劫难的发生。这里面的因果非常复杂,佛菩萨清楚,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怎么去想、怎么去猜,与事实真相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应该怎么做法?老老实实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说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要违犯。等到真的把净业修成,古人说的话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所表演的那些事情,我们就统统明白了。
我们今天没有智慧,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我们智慧开了。诸佛菩萨在这个世界上怎么样表演,我们统统明白了;明白之后就要学习。如果在十方诸佛刹土,肯定会遇到类似娑婆世界这些众生的状况,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从前这一套方式,我们可以拿来表演,这才是真正学佛。
这首偈颂我们现在怎么学法?我们讲现实,现在的学法,诸位也不要忘记佛真实的教诲,我们用什么来庄严?清净。清净心、清净语、清净行。什么叫清净?离自私自利就清净,离名闻利养就清净,离五欲六尘、离贪瞋痴慢就清净了。清净的心行,身语意就是庄严佛国土。
诸位要记住,不是在香华幡幢,不是在这些,那些是形式,我们要有内容。那种形式不是真正庄严,内容才是真正庄严。别人建的富丽堂皇的宫殿、殿宇,我们进入这个殿堂是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这个形相才能放光。如果只有形相,这里头没有真正修行人,那是假的。那就是从前李老师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这话是真的。
所以世间有财力的人喜欢建寺庙,他不懂得什么叫修行、什么叫真修,他不懂得。他喜欢搞的是形式、排场,像唱大戏一样,喜欢凑热闹;真正讲经说法修行的场所,他不去。为什么?他没有耐心,你叫他坐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