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华开敷。】
这一句说的是什么?花是因。因上加一个「妙」,妙因能成妙果。『妙华』,通常讲的六度;六度是因,菩提涅盘是果。所以佛弟子、修行人,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花就想到修六波罗蜜;在《华严》里面,看到花就要想到文殊菩萨所修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修的十大愿王。这两句是连著的,下面一句:
【香草布地。】
『香草』就是表大愿,普贤的十愿,通常讲四弘誓愿。像香草一样,布满了大地。所以,句句话都是表法。我们到外面山野地方去旅行、去旅游,你要是懂得《华严经》的义趣,你就可以当导游,最高明的导游,菩萨导游。从现实这个境界里面把你导游到华藏世界,它真的不一样。
【明珠间饰。】
『明珠』是宝珠,我们常常在书本里面读到夜明珠,这是宝珠,在夜晚它放光,这是稀有的珍宝。见到的人不多,我没有见到,听说过。这个宝珠是物质,本身它也不能放光,它要借光的明亮,它能把这个光扩大,就像放大镜一样,能把这个光扩大;但是它必须要借光的明亮,有一点点星火,它借这个星火能把光扩大。这个地方代表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像明珠一样,间杂在宝林、妙华、香草之中,到处都有。下面是: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这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讲它的作用,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佛法讲的四摄法,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确实有这个意思在。普贤的大愿、文殊的大行,如果没有四摄,不能够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要四摄,四摄是手段。我常常讲这是人与人之间往来的原则,要用现在话来说,这是公共关系法、交际的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一定要遵守的法则。我们如何能跟别人处好?四摄。不要问别人怎么对我,要问我怎样对人,人事关系才能处好。人事关系处好,一切事情都能做得很圆满。所以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别的,我们讲他很会做人,他会待人,人际关系处得很好,他得许许多多人帮助。
这些事情要问自己,不能问别人。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懂得?有没有把它做到?四摄法头一个是「布施」,布施在四摄法里面讲的跟六度里面讲的不一样。六度头一个也是布施,六度的布施,真正的精神是放下;四摄法里的布施,我讲过很多遍,就是请客、送礼,人与人之间往来这是先决条件,我们现在讲是沟通、交通,互相往来;互相往来不能没有礼,礼物很重要,礼物不在轻重,不在多少,表达我的情意,表达我的关怀,不能够疏忽。
小,一个家庭里头夫妇,夫妇懂得四摄法,落实四摄法,这一对夫妇一定是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家庭的破碎已经不是新闻。夫妻好合,感觉得奇怪,好像今天离婚、家庭破碎是正常的。现在的社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
为什么从前能维系得住?从前有圣人教诲,学佛的人懂得四摄法,依教奉行。人与人之间最怕的是不往来,不通!这一不通,有德行的人、有修养的人没有问题,虽然不往来,永远记得他的善行善言,永远记得他的恩德,念念不忘,那个心没有变。如果德行、修养差一点的人,他一定在那里猜想,愈猜与事实距离就愈远,愈想愈讹,这样就不可能不造成误会;再有一些人挑拨是非,他就信以为真,知交很可能因这个误会变成怨怼,你说这多可惜!
我们不说别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佛菩萨,跟诸佛菩萨没有沟通、没有往来,对诸佛菩萨的教诲半信半疑,这算是不错了。还有什么?完全不信。不信为什么要摆上这个样子?别有目的,打著佛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造的罪业就更深了。他不知道这个罪,不相信因果报应,一定要等到恶报现前,那个时候后悔莫及了。
我们如何跟佛菩萨沟通?天天读佛经,时时刻刻想经典里面的教训,这跟佛菩萨交通了,跟佛菩萨往来。这种交通往来要密切,不可以中断,不知不觉我们受佛菩萨的薰陶。薰陶久了,就跟他一样了。跟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自己变成善人;跟恶人在一起,久了,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恶了。这是佛法里面讲香薰,薰习。
四摄是佛对我们的开示,比什么都重要。把六度、十波罗蜜落实在四摄里头,把普贤十愿落实在四摄里头,你怎么不入华严境界?初学佛的同学,你一定要懂得把净业三福、六和敬、十善业、古圣先贤的教诲,你要懂得落实在四摄,那是四摄具体的内容。四摄是一个框架,那完全是方法,方法里头要有内容。
四摄第二个是「爱语」,爱语是从内心清净平等的慈悲心生起的关怀照顾,一丝毫虚伪都没有。我们这样做法,别人不接受,决定不能说别人不接受是他业障深重,算了,我不要去理他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菩萨永远不会过失在他那边,过失在他那边,自己纵然有德行也到此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了。菩萨永远都在提升自己境界,他回过头来,「我自己真诚心不够,还没有感动他」。世出世间那些圣贤做学问的,没有一个不是回头反省,反求诸己,绝对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我诚心诚意对人,人家不接受,我的诚意不足,我的诚意他没有看到,自己要认真、要努力。再假以一段时间,你的修养、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不断往上提升,过几年他明白了,他看见了;过几年还没有看见,我做得还不够。真的有人二十年、三十年看出这个人,「这人是好人,我过去错待他」!二、三十年的修养,他见到了。还有一等人,几十年到临死的时候才觉悟过来,「那个人是好人,我一生都亏待他」!有,他觉悟了。你真诚、清净、平等的关怀,他知道了。
纵然这一生他都没有能够回头,还有来生,还有后世。佛菩萨对众生,生生世世,永远没有间断。众生对我的误会,真正学佛觉悟的人绝对不会怪罪别人,绝对不说对方有过失。对方哪有过失?对方只有迷惑,我们自己修养的功力不够,没有能够感化人。我们只能感化一些善根很深厚的人,善根薄弱的人,我们就没有力量,不加功用行,怎么行?努力再努力,勇猛精进,成就自己的德行。
实在没有办法感化那些业障深重的众生,我们自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诸佛如来,成就自己圆满的德行,倒驾慈航,我还是念念没忘记这些迷惑、苦难的众生,没有忘记,没有舍弃。不论他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态对我,陷害我、障碍我,甚至於杀害我,我都没有放在心上,真诚、恳切的关怀爱护,永恒不变,这是学佛,佛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稍稍有些情执、有些分别,舍弃他,那你就不学佛了,你就跟佛法相悖。谁犯了错?自己犯了错,别人不犯错,总要明白这个道理。
四摄第三个是「利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是对人有利益。这个利益是普遍的、是平等的,绝对不是说对这一部分人有利,对那一部分人有害,这个不平等,这个不清净,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清净平等觉。
《华严》里面,我们现在晓得,心量等虚空法界,我们服务的对象,四摄法里头的服务,服务的框架,它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古大德翻译的名词有说「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叫菩萨。我们今天上求那个范围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我们上求的范围是这么大;下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平等!上求平等,下化也平等,决定不能伤害一个众生,决定不能舍弃一个众生,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众生智慧没有开,智慧没开是情执,感情用事。今天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跟你做个朋友。可能睡了一觉想想,「你这个人有问题」,他起了疑惑。你对他很好,他想想,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有没有企图?愈想问题愈严重,想到明天见到你,也冷冰冰的,不敢跟你接近,他想得太多。
我们明了,这个现象真有,而且常常有。连谚语里头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防人、保护自己,对待别人生迷惑,起了疑心。早年我初到美国去的时候,进海关问得很多。以后进去了,很多同修告诉我,海关怎么问那么多问题?他们告诉我,美国海关官员对於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怀疑,你必须证明你是好人,他才相信。你没有证明,他永远怀疑,你不是好人。你一定要拿出证据出来。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有防人之心,他处处都打问号,问号很多。把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也打了很多问号,「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目的何在」?
我们知道真正的圣贤、诸佛菩萨,四相空了,四见空了,什么都没有求。佛法讲的这个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他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就是同体,你有痛苦,我会感受到,哪有不尽心尽力帮助你的道理!但是你怀疑,你打了很多问号,那我要怎样证明,让你对我不怀疑,把这个问号消除?完全要靠自己德行,自己要在德行上努力,要在这上下功夫。人,上、中、下等级不齐,不止三等。上中下里面还有上中下,无量无边!根性不等,烦恼习气不等,业障不等。轻的,觉悟得快;严重的,觉悟得慢。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肯定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肯定人性是本善的。这些习气是无量劫来被不善的恶缘薰习造成的,他的本性是善的,这一点我们要肯定。
所以,我们自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表现。表现绝对不是为自己,表现是帮助他回头,一切为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都是为众生,哪一个是为自己?为自己,清净寂灭,《般若经》上讲「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是自己。现相,现相包括修行,修行是做出榜样、做出样子,做出这个形相,让一切众生六根接触,他省悟过来。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这个话是从这里讲的。我自己修行,修成一个很好的形相,让别人一看,他心里感动,他心里会反省,慢慢的觉悟过来。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不管在什么境界,你不会退转;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挫折,你不会灰心,你知道自己功力不够。还要往上提升,永远不断往上提升。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四周轮山」第十句,前面讲到第十句: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我用四摄法来解释它。四摄里面的利行,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落实。我们面对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范围缩小一点,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人类,这个范围是缩小了,缩小很多。无论是大是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肯定对於一切众生统统是有利益,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恶业。《十善业道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叫修菩萨道,这叫修菩萨行。不但对现前众生(就是现在众生),我们对过去众生、对未来众生亦复如是。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对过去清净平等,对未来还是清净平等。
也许同学说过去、现在,未来也不例外,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有善有恶、有凡有圣、有贤愚不肖,你都一律平等对待、平等利益,你不是是非都不分、善恶也不明吗?这叫修行吗?这个话提出来我们听到了,好像是很有道理。没错,在世俗谛里头,它有道理,这个理论站得住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一乘圆顿大法里面,没有。圆顿大法是真正的清净平等法,肯定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地狱众生他有佛性,他性本善。为什么会堕阿鼻地狱?一时糊涂,是个好人,一时糊涂做错事情,他不是永远糊涂,他会回头的。他觉悟,他回头了,他是好人,他是佛菩萨。
所以大乘圆顿教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包括畜生、饿鬼、地狱,何况是人间、天上。饿鬼、地狱、妖魔鬼怪,他有没有佛性?有!有佛性能不能作佛?当然成佛。《华严》、《圆觉》上说的那更究竟圆满,一般大乘经讲是将来成佛,《华严》、《圆觉》上本来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肯定他现在就是佛。所以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其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普度。只是说他们迷有轻重,迷得轻的,回头得快;迷得重的,回头得慢,就如此而已。不管是早一天、迟一天,都回头了!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尊敬的,都是我们尊重的,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一定要以文殊的十度、普贤的十愿来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学《华严》,这叫学一乘圆满的佛法。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我们思想里头,我们的想法决定不错、决定不差,落实在我们的言行上。忍辱仙人给我们示现一个好的榜样,一个一时迷惑的人歌利王,割截我们身体,我们一丝毫都不责怪他,他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一时糊涂。过失还是在自己,自己修的功夫不到家。你看看,菩萨是什么样的心?菩萨是什么样的行为?菩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法?这不是在教我们吗?他们在表演示现教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逆境、恶缘很多,我们怎么处理?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报复,这还得了吗?冤冤相报,几时才能了?没完没了!这是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到底是学佛,还是愿意当凡夫?要学佛就不能跟凡夫一般见解,不能跟凡夫一般的心行。这就是觉跟迷,佛菩萨示现觉的相,世间人一般的作为是凡夫的相,迷的相。我们现在多少是有一点觉悟,不想再做迷惑颠倒的凡夫,我要走佛的道路。所以别人怀疑我也好、误会我也好、障碍我也好、陷害我也好,我绝对不为所动。
这个「不为所动」是什么?决定不能起一丝毫不善的念头,绝对不能有一点怨恨的心。当然更不可以有报复的念头,那还得了吗?反过来,我们起的是什么念头、什么心?感恩戴德。因为这种种示现,我在这里头冷静的观察自己现在的功力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考验。一丝毫怨恨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时候我们的境界差不多到什么?「八风吹不动」,到这个境界,最少是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你就得到「功夫成片」。什么叫一片?一片慈悲、一片真诚、一片清净、一片平等,成片!这样念佛,句句佛号都是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大家都清楚,往生净土自在。问题是你想不想去?想去,随时可以去,随处可以去,前面讲的自在、讲的圆满。但是我们这个功夫,这是刚刚得力,刚刚得力是把「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伏住了,不会因七情五欲动心起念,不会了!你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个心就是禅定。念佛人这个境界,就是念佛三昧。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要是不得三昧,你没有受用。学《华严》,这个境界叫华严三昧;学《法华》,这个境界叫法华三昧;念佛人,这个境界叫念佛三昧,功夫得力了。在佛法里搞这么多年,连这么一个境界都得不到,那要大生惭愧心。顺逆境界现前,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你马上要想《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你心里头那个波浪马上伏住;然后再想想诸佛如来的教诲,要替佛菩萨增光,要给佛菩萨有面子。
怎么做?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小小不如意,就拍桌子、瞪眼睛,这不是好榜样,这是替佛菩萨丢人。不但这个形相是损坏、破坏佛菩萨的形相,心里起个疑惑、起个恶念,人看不到,鬼神看到,好像对人没有什么大影响,影响鬼神了,念头都不能起。给众生做好样子,那个众生包括鬼神,包括九法界都是众生。功夫要从起心动念处做,只一味做下去,不要管别人。
我天天做,没有人赞叹我,天天有人骂我,天天招来怨恨,我还要继续做下去吗?真学佛的人,继续做下去。为什么招来这么多嫌弃?我的功夫不到家,我的业障很重,我认真努力修学,还遭这么多人毁谤,《金刚经》上说得好,「先世罪业」就消了,所以感恩的心生起来了。如果我们心行不善,遭受别人的嫌弃是罪有应得;我们心行很善,不能讲到纯善,心行确实是向善,还遭遇这个果报,这是前世罪业,这消掉了。怎么会不感恩?感恩戴德!「先世罪业」消除了,《易经》里面所讲的「否极泰来」,业障消除了,然后福慧就现前。
我在这五十年的修行,我学佛今年整整五十年了,这些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