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颐亲鍪鞠郑稚硭捣ń涛颐恰Jq益大师自己不敢称比丘,他称菩萨戒沙弥。换句话说,他沙弥律仪做到了,他自己敢称自己是沙弥,菩萨戒做到了,所以他是菩萨戒沙弥,比丘没有做到。
  他的徒弟,也就是他的传人成时法师,蕅益大师的《全集》是成时替他整理刻版流通的。成时自称出家优婆塞,弘一大师也是自称出家优婆塞,名实相副;优婆塞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的居士。古人懂得,现在人不懂,现在人不通,所以我们要学。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们,我们不是沙弥学沙弥,不是比丘学比丘。所以出家的形式要有,还要受一个三坛大戒,为什么?你好学,不是你真的得戒,受了之后认真努力去学。学到一条,这条戒你就得到。这条戒你做不到,你没有得到;真正做到,你才算得到。在家优婆塞学什么?五戒十善。换句话说,出家优婆塞五戒十善做到了,当然沙弥律仪他也很认真的学,不是不做,他是做了,做得不够圆满。自己谦虚,不敢称沙弥,称出家优婆塞,都是示现给我们看。我们真的看清楚了,自然生惭愧心,我们比他们都比不上。
  今天好好的做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伦理。现在世间人都把孝道忘掉,出家人做出这个样子,诸佛如来、天龙善神都欢喜,都尊敬你。现在人不知道师长的恩德,我们要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佛法不是讲过多少次,活的不是死的,其目的是在教导现前社会大众,现前社会大众犯的是什么毛病?我们如何帮助他改进?这就是佛法,这个佛法契机契理。如果你讲的东西、教的东西,现在人听了之后不得受用,跟生活完全脱节,你这个佛法叫白讲,所学非所用,你浪费人家时间、浪费人家的精神,这是罪过。所以你要观察,现在的众生他迷在哪里,他错在哪里?我们的表现、我们的教学就是纠正他的错误、破除他的疑惑,让他觉悟过来,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为人,是为世间,我们要做个表率、要做个模范。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一想,能不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不能,赶快改。《弟子规》确确实实是社会大众的好样子,《沙弥律仪》确确实实是一切出家人的好样子,不学怎么行?
  清凉大师引用的这是经上讲的「十莲华藏之色相」,这讲多,也就是常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一一色相体无穷尽」,体是自性,当然没有穷尽。「湛然不变」,告诉你这是真身,这不是应化身。应化身不离开真身,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看到应化身有变化了,怎么会不变?你观到极微细处,你才晓得它不变;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真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生灭现象粗心大意,看错了,妄想分别执著习气太重,见不到一切法的真实相。后面引经上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好,我们要记住,为什么?提供我们学习的参考资料。「如来妙色常安隐」,特别注意「安隐」这两个字,为什么?我们的心不安,我们的行为不稳重,这是我们的大病。佛菩萨,他就示相教导我们。唐朝时候,慧可心不安找达摩,达摩替他安心。人家想安心,我们现在这个没有想到,心里头妄念纷飞,已经习惯成自然,完全不觉,不知道这是病,所以也没有意思想对治,我们的言行举止不稳重。这些事情《弟子规》里都有。古人从小就训练,就养成习惯,正是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安隐两个字重要。
  「不为时节劫数迁」,时节劫数是时间,就是指不为外面境界干扰,他才会安,他才会稳;换句话说,安是定慧,稳是戒行。人守规矩、持戒就显得端庄稳重,有定、有慧当然就安,外面境界不管怎样的变化,决定不受诱惑。不受诱惑这才能得心安,得稳重。「大圣旷劫行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旷劫是长时无量劫,修什么?修慈悲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看到众生有苦难,菩萨无条件的去帮助他,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行慈悲。不要忘记了,世间苦人多,我们虽然苦,比我们更苦的人还不少。如果我们真的发心想帮助他,那你就不能不发愤修学,为什么?我德行不够,凭什么帮助别人?我身心不安稳,我怎么能帮助别人?我能力不具足,我拿什么帮助别人?不能不学,样样都学,样样都懂,我帮助别人的面就扩大了。我好好的修养自己,身心清净、健康长寿,我帮助别人的时间就长了。养生之道,养这个身体,为什么?为帮助别人时间长一点。不是享福,是为众生造福,为众生培福。
  诸佛菩萨我们要想到,他们到世间来示现是为众生的,换句话说,他来到世间是为别人活的,不是为自己,他自己已经到不生不死。他来这个世间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多活一天,多照顾众生一天,多为众生服务一天,这么一回事情。我们如果把这个念头、把这个心理转过来,我常讲就是乘愿再来。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的时候不是菩萨,道道地地的凡夫,迷而不觉,业力来投胎的。但是由於过去生中学了不少的佛法,佛法的善根种子相当深厚,这一生一遇到佛法就能够信解,就想学习,这是前世的善根。前世没有能修成功,这一生遇到了,机会抓住,好好的接著修,这是好事情。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不再错过这个因缘,认真努力这一生决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西方。
  我们净宗学院也得有个院训,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修学的目标。我们是净土宗,我们的院训以印光法师的法语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这一生修学的目标,也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总的方向、总的纲领,不能够疏忽。这十六个字,每一个人把它的意思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他老人家这十六个字包括了一切佛法,也包括儒家世间法,确确实实这十六个字能救世尊末法时期九千年的众生,这是真实的教诲。你能够依教奉行,行大慈悲;你没有大慈悲,这十六个字你做不到,你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你就是行大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这是果报。《胜鬘经》上有两句话,「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这两句话都是讲『色相终不尽』,都讲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读了,知道应当怎样学习,这个经才算是没有白念。现在请看底下这一段,第三段西方: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香焰光普明慧,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西方香焰光菩萨,他的赞颂也有十首,这十首是赞佛身,包括佛的弟子学生大众。说偈仪,我们把菩萨的名号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香焰菩萨,前面列名「月光香焰普庄严」。这个地方的光,『香焰光』,「光」就是前面月光的意思,「明慧」就是智慧庄严的意思,所以名称小有不同,意思很圆满。我们从名号上看,「香」是表德行,「焰」是表智慧,火焰。「香焰光」,我们就知道他是以德智影响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底下的光是身光跟放光,放的是智慧光,放的是德行的光。『普明慧』,「普」是普遍,周遍虚空法界,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这里面当然包含相好,这就是前面讲的行大慈悲。
  『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个意思跟前面讲的一样,对老师尊重。我们今天尤其要懂得,我们在凡夫地,他在等觉地,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关键就在此地。没有真诚心,哪来的感应?至诚感通,真诚的尊敬。尊敬佛菩萨,还要尊敬一切众生,「观察十方」,对一切众生致敬。我们在早晚课的时候,都做三皈依,三皈依拜完了佛法僧,最后和南圣众。和南圣众就是此地讲的观察十方,对所有一切的圣众致敬。对凡夫众我们也把他看作一切圣众,扩充我们的德行。佛眼睛里面看九法界众生都是未来佛,如果从体性上讲,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切皆成佛」,你想想那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懂。所以不可以轻视众生,对众生不可以有傲慢心,不可以狂妄自大。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永远是谦下,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你看看孔老夫子,待人接物谦卑有礼,没有丝毫傲慢的习气。我们现在麻烦就是傲慢习气改不掉,自自然然的就露出来了,自己完全不知道。别人看到了,不会说你,态度上能显示得出来,对你敬而远之。我们遇到这种情形,马上要反省、要警觉,为什么这个人对我敬而远之?我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过失?有过就要改。
  尤其是现前的社会,你有毛病没有人说你了。从前父母教儿女,现在父母也教不了儿女,儿女不听了;老师教学生,现在老师也不敢教学生,学生比老师大,儿女比父母大,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唯一自救那就是自己时时刻刻反省检点,自己求改过自新,别人帮不上忙。我在讲席里面讲这些经教,有许多同学听了之后,有的在我面前讲,有的在我背后讲,「老和尚今天又骂我了!」我哪里知道你有毛病?我怎么会骂你?你完全误会了。佛经典上是给九法界众生说的,可能你也有这个毛病,刚刚好碰到了,我没有神通,我不知道你有毛病。但是你有这个感触是好事情,你要知道改过自新,那对你就有好处。许许多多的烦恼习气,在今天这个社会是大众的通病,我们自己也在所不免,关键是知道了就要认真努力来改。
  世出世间法第一个是处人,你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好,大学问!古人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事怎样才能做好?人做好了事就做好了。人要做不好,事情不会成功,大小事业最后你都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不会做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别人的拥护。不会做人的原因很多,自己要细心去观察、去思惟、去反省:为什么我的作为不受大家欢迎?我确确实实诚心诚意想为大家做点事情,为什么人家排斥、拒绝、不接受?原因找到,到底错在哪里?发现错误马上就要改进,一丝毫的犹豫都没有。当然,嫉妒障碍自古以来在所不免。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嫉妒他,处处障碍他,为我们示现。佛都不能够避免,我们能避免得掉吗?遇到这个境界现前,怎么办?要知道善巧回避,要知道在在处处自己要放低姿式。为什么?避免这些障碍。
  我们的姿式稍微高,就引起麻烦来了。尽量放低姿式,尽量避免,尽量的减少,只要自己留意,处处谦虚、对人恭敬,绝不吃亏。多听别人的意见,多听少说,这样养成了习惯,稳重、有智慧,有应变能力,你才能赢得大众对你的信任、爱戴。现代的社会完全脱离古圣先贤的教诲,真的是所谓无法无天,不合法度。处今天的社会,无论是人与事,非常的艰难,必须真正无我,没有一点私心,为众生服务,还得任劳任怨;你不肯任劳任怨,你好心为众生做事,你都做不成功。为什么?众生排斥你、不相信你、拒绝你,真的是不容易。佛法里面讲的四摄六度,要认真好好的去研究研究,我们怎么落实?
  下面十首颂「赞佛身含众海」,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说,「即答加持问,由加能入故」,入佛境界不得佛力加持做不到,一定要得佛力加持。不要说是佛境界,我们今天发了心,舍己为人,想著为众生、为社会做点好事,还是要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你做不成。上个星期从达尔文来的那位居士,这个居士是菲律宾籍,我们一般人讲他通灵。他来告诉我,现在的社会,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是魔,大人是大魔,小人是小魔。你想做一桩好事,没有障碍不可能,办不到的,肯定有魔障,太多太多了。我们不求佛力加持怎么行?怎样求佛的感应?一点私心都没有。你要有一点点私心,给诸位说,魔得其便,魔就把你的小辫子抓住了,他就有能力控制你,你就不得自在。我们的把柄就是丝毫的私心,自私自利的念头就不行了。一点私心都没有,魔再多,百分之百的魔,对你也无可奈何,没有把柄在手上。
  这是所有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都要知道。尤其是你已经发心出家,没有发心出家的,你是在家的佛的好弟子,都要遵守佛陀教诲,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魔再多不怕,我们还是平平稳稳的行菩萨道。一点私心都不可以夹杂,要放下名闻利养,那个东西是魔嫉妒的;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随顺自己的成见,尊重别人。我们在这个世间知道时日很短,不要以为在这个世间你还能过很长久。我常常劝真正修行的同修,我们的时间只有今天,不要想明天,明天我还在不在这个世间,谁知道?不做明天想,你什么都放下了。抓住一天的时间,我做一天的好事,因为这个好事,你能真正带得走,积功累德。所以多想想这个世间,哪些能带得走,哪些带不走的?你的善心、善行、善愿能带得走,你的恶心、恶行、恶愿也能带得走。世间一切万法你一样都带不走,你的名闻利养、你的荣华富贵、你一切所有的、你的家亲眷属,统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能不提高警觉,不能不做好人。做好人行好事,带得走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五卷)  2002/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05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西方香焰光菩萨赞颂第一首:
  【此会诸菩萨,入佛难思地,一一皆能见,一切佛神力。】
  这十首颂清凉大师说赞佛身以及与会的大众,就是答覆加持问,前面有问「云何是佛加持」,这十首偈为我们解答。有佛的加持这才能入,入佛的境界;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就不可能入佛境界。这里面前面九首是赞大众、赞众海,赞大众就是赞佛的大能大德。前面说过,赞叹学生就是赞叹老师,赞叹人家的子女就是赞叹他的父亲,为什么?教得好。最后一首这才结归到佛德,前面第一首是总说,后面八首是别说。
  『此会诸菩萨』,这是讲的华藏海会,前面我们看到毗卢遮那如来从口中放光,召集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众来参与这个大会。这个地方香焰光菩萨他们从西方来的,「此会诸菩萨」是讲从十方来的,里面还包含华藏世界内的所有参与这个大会的菩萨,真的人数无量无边。『入佛难思地』,这一句讲的是入佛境界,你能够见到佛,当然入佛境界了。你不入佛境界,你怎么能见到佛?五十三参为我们示现,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我们从迹象上说,他是圆教初住菩萨,你能够见到他,你就是圆初住。你如果没有入圆教初住的境界,你怎么能见到初住菩萨?你契入二住境界,你才能见到二住菩萨,海云比丘代表的。不入境界,见不到佛的真身,这些人统统都是见到毗卢遮那佛的报身,不是应化身。十方来的菩萨都不是普通人,但是「入」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得好,得佛力的加持他才能入。毗卢遮那放光,他们看到佛光,佛光是个讯号,都来了。佛光加持,佛的本愿威神加持。何以晓得?每一方代表的主菩萨来赞颂都是「承佛威神」,这一句话非常明显,承蒙佛威神本愿的加持,他们能入佛境界。
  我们学佛,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尤其是在现前这个世间,外缘不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那个力量非常强大。许多人问我,我们为什么选择图文巴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小城市,不很繁荣,名利、欲尘的诱惑力量很小,这个小城连娱乐的场所都没有,居民朴实,人人都能够安分守己。你仔细去观察,他们没有贪心,知足常乐,所以这个地方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很好的修学道场。我看了许许多多地方,当然还有比这个地方更好的,但是交通不方便。我们道场这么多人,生活道粮的来源取得不方便,我们多方面要考虑。这个地方城市小,人口不多,只有八万人的小城,我们生活所需不缺乏,很容易取得,交通相当方便。我们总要想到现代人过现代生活,自己从小没有学过,没有耕种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没有资格住山。要住山,澳洲山地很多,人迹不到的地方很多,但是在那个地方你要有生存的能力,最低限度你要有种植的能力。我们家里悟字辈这些人,我看看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还有少数连烧饭做菜还不会,要是让他去住山,我想不到一个星期就饿死了。所以多少次的折衷,选择这个地方,难得大家都能欢喜。我们跟这个地方的居民相处得很融洽,这很难得。由此可知,这就是有缘,当然也是得佛力加持,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修学的环境。
  此地是讲与会的大众,他们得佛力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