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2节:如何估值你的第一个女朋友(4)
可以保证,在你拿到了第一个VC 的钱以后,只要符合以下两条,你以更高的“估值”搞到下一个VC 的钱是可以胸有成竹的:
(一) 你基本做到你和第一个VC 保证的业绩计划和里程碑,公司要有收入;
(二)不发生世界大战、不发生金融海啸、中移动不翻脸整治所有的SP……
看图时代,还是画张图来解释一下吧。
解释一下:图中所示的创业公司循序渐进一共融了5次钱(A、B、C、D、E),
一开始时A轮融资的数额比较小,后来融资的数额渐渐增大;融资的时间周期一开始也比较短,后来逐渐放慢。再请注意看:在每一轮融资过程当中,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有合理投资的价值增值部分。公司的整体资金规模在时间的推移中一节一节地提高和增大,同时每一次融资的“估值”都和公司的收入规模相对应,公司的价值是随业绩发展而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是撑杆跳高。
再用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图中这家创业公司可能的融资情况吧。再次提醒, 以下的数字是用来举例做解释的,你公司的融资千万不能套用这些数字和比例:
第一次融到了天使的钱: 50 万(估值:100 万,钱进来后公司价值150 万)
半年后融到了VC 的钱: 150 万 (估值:400 万,钱进来后公司价值550 万)
九个月后再融一轮: 300 万 (估值:1000 万,钱进来后价值1300 万)
一年后: 800 万 (估值:3000 万,钱进来后价值3800 万)
再过一年: 2000 万(估值:8000 万,钱进来后价值一个亿)
再过不了一年:可能公司要上市融它起码两个亿了!( 公司价值少说也有4~5个亿)
千万不要误解:公司融资是看每个公司具体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并不千篇一律都需要经过5次融资,有些公司可能两三轮融资就够了、有些公司融了五次可能都还看不到尽头,总之,融资因人因时因行业而异。早期创业公司融资,一定是从小到大,一步步来的,“
估值”也同样,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关键是你能不能实实在在地把公司的价值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来。
再来画一张图,看看那些一口气吃饱撑足了的创业者们,他们可能会长成一副什么模样?
瞧这位弟兄本领大,第一次融资(A轮)竟然就撑杆跳高一口气把自己大半辈子要吃的米先都买好了。真羡慕这样的搞钱英雄,但是搞钱英雄能不能成为赚钱英雄,只有天晓得呢。
从图中看,这位弟兄财大气粗,业务也算做得过去,再搞一轮(B)轮,
差不多就可以赶上市了。不过,有人羡慕有人愁,你们知道吗?他老兄此时此刻正在为他的B轮伤透脑筋,大家能看出来问题在哪里吗?
(A)A轮融资金额远远超出了公司相对应的业务量,所以在这桩交易里不是VC 投资成本太高,就是创业者牺牲的股份太多;也就是说在A轮“估值”中,
如果不是创业者犯傻,就是哪个VC 犯傻,反正两者之中一定有一个犯了傻。自古华山一条路,走错了第一步,改回来是很难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B) A轮在投资注入的时候价格这么高,如果按VC
的常规下一轮的“估值”要翻几番的话,这时候B轮的投资人怎么买得起?告诉你,他们甚至根本没有兴趣来接A轮VC 的盘。因为B轮的VC 也有他自己心里的一本账,
他基于自己的利益和VC 们常规的算法给出了一个价,这个价和A轮VC 的价格也相差无几,也就是说,A轮和B轮之间几乎已经没有产生什么价值的增值空间——
这案子搞僵了。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创业者和A轮VC 让步,创业者和A 轮VC 赶快做个决定吧,别硬撑了,B轮VC 背后是有“亚当斯密的手”在推着的,B轮VC
看不到自己今后赚钱的空间是绝对不会跳进来的。要是你们坚持自己的“估值”, 坚持继续吹泡泡,要是不向下一轮投资人举手投降,公司就融不到钱,创业者和A轮VC
得双双跳楼同归于尽,始作俑者端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把自己给搞死了。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73节:如何估值你的第一个女朋友(5)
曾经看到过许多回这样惨不忍睹的画面:兵临城下,公司里揭不开锅了,为了吸引B轮VC,创业者和A轮VC 不得不自己动手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在A轮基础上王佐断臂,砍一刀,打一个折,拱手下跪让B轮VC 大军进城。创业者和A轮VC
所要承担的不可承受之轻,就是他们第一个泡泡吹得太急、太大、太沉重了,真不如当初一个个地吹小泡泡,到时候加在一起,一样也是一个大泡泡。
创业者们,咱们来PK 一局吧:请你们设身置地想一想,如果你是VC 的话,你会要求你的投资回报至少有多少倍?10 倍?50 倍?100
倍?榜样和奖品是明摆着的嘛:Apple 最初的投资翻了1700 倍,Google 最初的投资翻了3000
倍。你是否能帮个忙,参照上面两张图也自己动手画张图出来,亲眼看看VC 手上的美妙蓝图该是怎么个模样?
◎ 天使3000 倍
◎ 早期的VC1000 倍
◎ 晚期的VC 多少倍,10 倍行吗?
Pre…IPO1的PE,给他们1倍够吗?(
友情提醒:他们无非是想搭你的过山车去兜风,在你股票火箭升空的时候把你奉为盖世英雄,而在你暂时业绩下滑股票表现不好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把你给全抛了清仓。题外话,你这几天见到Yahoo
的杨致远了吗?)
注:Pre…IPO,顾名思义,是相对IPO 的一个投资阶段,指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或预期企业可在近期上市,这个时候的投资,统称Pre…IPO 投资。
归根结底:早期创业公司的融资“估值”,
必须建立在公司规模(收入)不断扩大的前提之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要和投资人一起成长,既要保护你的利益,也要照顾好投资人的利益。请一定记住:不要贪玩心跳、不要一心只想过把瘾、不要与别人攀比钱多钱少:不要老想着,古永锵搞了一个亿来玩优酷,为什么我就不能?
创业者们,有朝一日你们都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放心,你们命中注定绝对会有那一天的。当你们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你们其中的不少人也许会去当VC
。你们不妨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假如你当VC,你心里将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去投资?理解理解投资人吧,当你站在VC 的角度看“估值”时,会发现其实它很简单。
这是我的观点,很可能你不同意,那没关系,让“无形的手”去决定谁对谁错、谁胜谁负吧。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74节:《泰坦尼克号》是怎样炼成的(1)
《泰坦尼克号》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有一天举行“世界电影导演峰会”, 你跳到讲台上抓过话筒问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在座的因为受到老卢(卢卡斯)的影响而决定投身电影事业的,请举手……”
一定没等你话说完,立刻就会看到台下有无数只手举起来在向你使劲挥舞。
1977 年5月25 日,老卢的《星球大战》第一部首映,“ 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银河……”,
那片头的绝唱,激活了天下多少少男少女的梦想?地球上多少个电影院的黑暗中,多少颗激烈跳动的年轻的心,就在这一天的这一刻,决定了他们一辈子将要走的电影之路。在这千万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当中,
有一颗属于詹姆士?卡麦隆。
也是一个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的小子,卡麦隆虽然学习的专业是工程, 却把所有的时间全部泡在了独自钻研电影,镜头光学、灯光效果、转胶片、特技模型……
看完《星球大战》之后,他久久透不过气来,当即决定这辈子什么也不干了,只拍电影,提起背包,直奔好莱坞的死亡谷里去蹦极。
天哪,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啊,你想拍电影就有人出钱让你拍电影?卡麦隆不得不在各个片场里转悠着打杂,他什么零活都干过,只要能和电影沾边,什么都行,不给钱白干也行!为了能坐上导演椅,有一天他终于豁了出去,把自己花了几年时间精心写成的电影剧本《终结者》以一块钱的价格卖了出去,换回来了一个当导演的机会。
哈哈,老卢的弟子,姜到底没有老的辣喔,老卢和投资人谈判是要寸土必争谈分成的,这徒弟却“一块钱”把自己的摇钱树硬塞给人家贱卖掉了。也难怪卡麦隆是读不好书的,老卢的精髓没领会,只学了皮毛。
《终结者》也算是一部涂鸦式的电影,全部投入只有区区650
万美金。不过青出于蓝胜于蓝,虽然还不知道卡麦隆赚钱的本领会不会比师傅大,讨钱倒是讨到的比师傅多,《终结者》的成本投入比老卢的成名作《美国涂鸦》多了整整五倍!
机会来之不易,卡麦隆不敢怠慢,提心吊胆地拍完了他的处女作。《终结者》一上映便迎来了开门红,票房叫座,赚进了七千八百万,投资回报10
多倍。当然,这个业绩和师傅的100
倍比距离还是很大的。举这个例子也想说明,创业者们心不要太凶,胃口不要太大,投资人的钱拿得越少越好,要的钱少了,你最终投资的回报率才会大大提高,用小钱赚大钱,才能体现出创业的工夫、英雄的本色。
末了,卡麦隆越想越恼火,这部为投资人赚回来了大把大把钞票的电影剧本,自己竟然只卖了一块钱,实在是不合算、于心不安啊。报复心切,于是他夜闯民宅,竟然把投资《终结者》的那电影公司的女老板装进了麻袋扛回家去当了自己的老婆……
厉害的学生,终究会干出些师傅都不曾想到过的勾当。
女老板Gale Hurd
花了一块钱买进了卡麦隆的《终结者》剧本,本以为这下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到头来却反而落入了卡麦隆的情网,自己的身子加上自己的钞票,统统被活活地一网打尽。
***
机会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每个成功的人都有他们的“第一次”。
如果没有天使安迪?贝托尔斯海姆给了赖利和谢尔盖10 万美金,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用到Google;如果没有天使马克?马库拉给了乔布斯8万块钱,也许Apple
今天还是家开在某个弄堂口的电脑小店,生意惨淡;如果没有女老板Gale Hurd
给了卡麦隆第一次机会,也许我们永远没机会看到《终结者》,施瓦辛格绝对也当不了电影明星,现在的加州州长也许会是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果我们没机会看到《终结者》,那就根本不可能看到《泰坦尼克号》,也永远听不到“我心永恒”这首魂断海天的歌声……
世界, 是敢于创造的人创造的,世界,也是属于敢于抓住机会、敢于给予机会的人们的。
卡麦隆自《终结者》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之后,他又拍了《异形》、《第一滴血》、《魔鬼之家》、《审判日》、《真实的谎言》,一部部都是好片子……1997
年,他又拍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全世界票房收入超过了10 亿美金,保持了好莱坞目前最高的电影票房纪录。
卡麦隆为拍《泰坦尼克号》准备了将近十年。
事实上,我们大家看到的《泰坦尼克号》,已经是卡麦隆所拍《泰坦尼克号》的续集,他的第一部《泰坦尼克号》是纪录片,其中包括了大量在12480
英尺底下的大西洋深海底沉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珍贵镜头。世界上目前只有5艘能够到达这么深的海洋的潜艇,连美国人都没有那玩意儿。卡麦隆是乘坐俄国造的Mir 1
和Mir 2 第一次到大西洋底登门拜访“泰坦尼克号”, 在那里“体验生活”的。这可不是度假啊,这是在玩命,到达海底12480
英尺深的时候,潜艇的身上每一平方英寸的承重压力是6000
磅,船体如果有一丝细微的缝隙,就会导致潜艇在顷刻之间爆裂,船毁人亡。卡麦隆为收集《泰坦尼克号》的素材,总共下潜了12 次。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75节:《泰坦尼克号》是怎样炼成的(2)
当然,故事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海底镜头是真真假假混在了一起的,
既有来自大西洋底的真实镜头,也有在电影棚里再造的特技效果。卡麦隆拍《泰坦尼克号》需要大量的特技制作,这本来是老卢的“工业光魔”的拿手好戏,可悲的是,老卢把这徒弟教会了,徒弟就不再把师父放在眼里了。卡麦隆自己也开了一家“山寨制作公司”,
叫Digital Domain,简称“DD”, 和VC 们称“尽职调查”为“DD”一样(Due Diligence
)。难道卡麦隆真的也在“工业光魔”里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发现“工业光魔”全是忽悠,承接不了《泰坦尼克号》这项重大工程活儿?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再现“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原貌和悲壮的历史事件,
《泰坦尼克号》制作组一共造了几十艘大大小小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其中的主角是一艘建在加州墨西哥湾的按原大1比1尺寸建造的775 英尺长的模型,
第二主角是一艘14
米长的模型,卡麦隆跑遍了好莱坞、伦敦、东欧所有的片场,找不到一个适合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地方,所以,《泰坦尼克号》片场是完全在平地上新造起来的,里面还有一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蓄水池,
可容纳1700 万加仑海水,并可以将其中500 万加仑海水在几秒钟内注入船体内制造沉船的假象。几百个工程师、建筑工人、艺术家、布景师花了整整100
天把“泰坦尼克号”在太平洋的海岸线上搭建了起来。
《泰坦尼克号》开拍了,卡麦隆现在是个大牌导演了,不仅胃口大了, 脾气更加大了。《泰坦尼克号》的预算是天文数字:7500 万美元,预定上映日期是1997
年夏天的电影旺季。在《泰坦尼克号》拍摄过程中,卡麦隆的帝王作风也发挥到了极点,他是个控制狂,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手里;他是个工作狂,自己停不下来,也不准别人休息;他是完美主义者,什么事情最后都要自己动手再做一遍才心里舒服心里放心;《泰坦尼克号》剧本是自己写的,制片人是自己,导演也是自己领衔,摄像也时常自己夺过摄影机扛在自己肩膀上自己按快门,布景总要自己动手这里添几笔,那里改几笔;灾难镜头中杂破的破桌子破椅子,别人砸的都说不像,非要全部自己来砸一遍……
和演员们吵架, 连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都和他吵得面红耳赤,“ 卡麦隆你呀你可真难弄啊,
什么事情都要依着你顺着你,还动不动发脾气,你还不够啊?你不会还要我的命吧?!”
就连《泰坦尼克号》里画家道森的速写和素描,也全部出自卡麦隆之手,包括凯特?温丝莱特的裸体肖像……
《泰坦尼克号》拍着拍着,自己也变成了一艘冰海沉船,7500
万全部花光了电影还没有完成一半,两家电影投资公司派拉蒙和福克斯急得团团转,不得不向外面银行借钱来不断往摄制组里输血,公映日期也是一推再推,遥遥无期;好莱坞里满天谣传说《泰坦尼克号》翻船了,这部片子永远到达不了电影院里,卡麦隆将名誉扫地遗臭万年。
卡麦隆还是继续拖拖拉拉地干活、大大咧咧地烧钱,最后派拉蒙和福克斯和卡麦隆为“烧钱”的事情也翻了脸,于是卡麦隆故伎重演,说只要自己能当导演拍电影,白干也无所谓,拱手放弃了《泰坦尼克号》收入中的导演分成,如果说《终结者》他还卖出了一块钱,《泰坦尼克号》他一块钱也分不到手,况且派拉蒙和福克斯的老板们都是老男人,这回卡麦隆看来是必定会落得身无分文了。最终派拉蒙和福克斯在《泰坦尼克号》中一共倒进去了两亿美金,成了好莱坞历史上制作最昂贵的电影,拍一部《泰坦尼克号》,烧掉的钱可以建造22
艘“泰坦尼克号”!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76节:《泰坦尼克号》是怎样炼成的(3)
插一句闲话,好莱坞也真够抠门的,卡麦隆怎么也没想到去敲敲VC 的大门呀?烧钱怕什么?你不就是一艘“泰坦尼克号”嘛?咱们VC 天天在烧钱,
每天要烧沉好几艘“泰坦尼克号”。
1997 年11 月1日,《泰坦尼克号》在东京电影节上首映,12 月19 日在美国公映。冬季生意低迷的电影院里,竟然票房连续3个月爆满,这部长达3小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