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有些斗争,还是绵延一百几十年的。英国在几个世纪
之间发展成为当年的头号侵略者。它用在国内圈地养羊的办法迫使大批农民
流离失所;用“流荡罪”把破产农民投进监狱和驱进工厂;掠夺印度、非洲、
澳洲等殖民地的原料来大办工业。用对“偷”一条围巾的劳动人民也处以死
刑的严刑峻法来建立它的生产秩序;然后又挟着大宗鸦片和纺织品来撞毁我
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大门。当鸦片战争发生,林则徐被腐败的清廷革职谪戍,
广州城里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都在侵略者面前变成了软壳蟹和叩头虫
的时候,他们大举入侵了。他们勒索了“赎城费”,他们到处杀人、放火、
奸淫、虏掠,甚至挖坟墓,射“活靶”,他们志得意满、骄横跋扈极了。然
而侵略者没有想到,他们脚下竟有一座活火山。他们在三元里调戏妇女的事
件终于点燃了这座火山。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队伍,一两日间,由几千人发展
到几万人。眼前这一片锦绣大地,就是当年杀声震天,使英国侵略者自承“恐
怖到极点”的战场了。

凭吊着这个辽阔的古战场,使人想起了“升平社前擂大鼓,裂裳为旗竹
为弩”、“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一百多
年前战争的情景:那时,螺号呜呜,锣声当当,满山旗帜,遍地人潮,一支
“黑底牙边白三连星”的神旗迎风飘动,指挥着战阵。在“三元古庙”点了
香烛,向这面旗宣誓过“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的三元里的愤怒
群众,以及邻近一百多乡的战友,抬着各式各样的原始武器:刀、矛、藤牌、
三尖枪、长棍、抬枪、挠勾追歼着敌人;队伍中甚至还有儿童和妇女。这时
天仿佛也愤怒了,狂风暴雨,闪电雷霆。狼狈的敌人从会战的地点——牛栏
岗败退下来,结成方阵,颤栗逃命。在白茫茫一片的豪雨景色中,漫山遍野
的中国人民举着武器追歼着他们,用挠勾把他们从队伍中拖出来劈死,或者
用锄头把陷在泥淖里的敌兵锄死。眼前这一片土地上曾经布满“大英帝国”
士兵的尸体,他们有些再也顾不得“尊严”,跪在地上,举手求饶了。。。

怀着抚摸一砖一石的心情,我走进了三元里,来到里北的“三元古庙”,
这座创建于乾隆以前的道教神庙(道教以天、地与水为“三元”),是当年
斗争的总指挥部,它近年已经被修葺一新并且变成纪念馆了。环庙四株老榕,
苍劲魁梧;庙前一方平塘,涟漪潋滟。在这座庙里凝视那些历史文物,端详
陈列在庙中的当年的武器和那面令人振奋的“黑底牙边白三连星旗”(复制
品,原件存北京),抚诵着碑廊中百多年前的修庙碑记,令人禁不住涌起一
种“继往开来”的翻身民族的自豪感。

一百二十年的时间久远么?是的,相当久远了。然而现在这里还活着受
过当年挺身战斗的人民豪杰亲切教诲的人物呢。三元里首先奋拳痛击英国兵
士的韦绍光,他的曾经亲受祖父教导的孙子韦文祖一直活到七十一岁,去年
才逝世。三元里现在还有一位李姓的老人,祖父也参加过抗英的斗争,晚年
时曾把许多战斗故事亲口告诉过他。他谈到当年群众公议“十六岁以上,六
十岁以下男子一律上阵杀贼”的往事,还禁不住激动得目光灼灼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然而那面光辉的战旗和一些古老武器被一代代保存下
来,令人荡气回肠的战斗故事被一代代亲口传授下来,英雄民族的感情真是
何等深厚!

在十九世纪的中叶,当中国上空乌云密布,三元里的斗争、太平天国的
革命事迹传到欧洲的时候,马克思兴奋地写过文章,预言过亚洲的革命风暴;
恩格斯预言过:“过了不久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指中


国)进行生死之际的斗争,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现在,
站在三元里的阳光之下,令人不禁回想和印证着这著名的历史科学预言。

中国人民以和十九世纪最强大的侵略者打了一场硬仗,并使他们的兵士
跪地求饶揭开了自己的近代史。其后一百一十年,历经忧患屈辱,当新中国
从血泊中站立起来的时候,又和朝鲜人民把扬言要打过鸭绿江来的当代最强
大的帝国主义,击败于朝鲜战场上,重新出现了使他们的兵士跪地求饶的一
幕。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历史规律和真理呵!

盘桓在这个古战场上,想着帝国主义已经日近黄昏了,眺望早降的绿野
春光,随着庄稼的香气扑人而来的,是许多凝聚着古人感情的诗句:“苟能
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呵,我们美丽的土
地,英雄的人民!

1961 年

民族豪气冲霄汉

——《古战场春晓》导读

《古战场春晓》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记散文,是作者在同一地点的
古今两个时代中漫游所得。1841 年三元里抗英是使侵略者闻风丧胆、中国人
扬眉吐气的大事件,120 年后作者徘徊于当年的战场,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抒发反对侵略、打击侵略者的民族自豪感是这篇散文的写作重心。

文章描绘了一实一虚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一幅是实地漫游所见的“鹅
黄嫩绿,蝶舞蜂喧”、车水马龙、“和平劳动”的实景,一幅是古战场神游
所见的“满山旗帜,遍地人潮”、杀声震天、刀劈侵略者的虚景。而作品的
写作重心又在虚景,以实景衬托虚景,使得虚景更加惊心动魄。透过眼前的
繁荣景象,120 年前的三元里一百多乡的老百姓擂着大鼓、以旗为号英勇杀
贼的场面犹在面前展现,当时呜呜的螺号、当当的锣声犹在耳畔回响。

联想生发,旁征博引,是该文的重要特点。由“三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
念碑”联想到10 年后的太平天国、60 年后的义和团、70 年后的辛亥革命、 80
年后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快接近 110 年时新中国的诞生,在这一条历史的长
河中,三元里抗英几乎占有“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源头地位。接下来作者的
聚焦点依次移向了对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血腥与残
酷、清政府的腐败软弱、侵略者的骄横跋扈的揭示,这既交待了三元里抗英
的历史背景,也使得作品有了多向度的触角和一定的深度。

中华民族是有着反侵略的光荣传统的,但我们却不嗜血,不暴虐。作品
中“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一句杜甫诗的引用,就恰当地表明了我们既
坚强又仁慈的民族本色。散文结尾对于“我们美丽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的
由衷赞美,将抒情推向了高峰。

(王卫东)


雪浪花

杨朔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
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
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
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
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追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
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
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
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
纪的渔民,从刚拢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
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
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
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说的妙,里面又含着多么深的人情世故。我不禁对那老渔民望了几眼。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
空一样,又清朗,又深沉,老渔民说完话,不等姑娘们搭言,早回到船上,
大声说笑着,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也似的新鲜鱼儿。

我向就近一个渔民打听老人是谁,那渔民笑着说:“你问他呀,那是我
们的老泰山。老人家就有这个脾性,一辈子没养女儿,偏爱拿人当女婿看待。
不信你叫他一声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摸着胡子乐呢。不过我们叫他
老泰山,还有别的缘故。人家从小走南闯北,经的多,见得广,生产队里大
事小事,一有难处,都得找他指点,日久天长,老人家就变成大伙依靠的泰
山了。”

此后一连几日,变了天,飘飘洒洒落着凉雨,不能出门。这一天晴了,
后半晌,我披着一片火红的霞光,从海边散步回来,瞟见休养所院里的苹果
树前停着辆独轮小车,小车旁边有个人俯在磨刀石上磨剪刀。那背影有点儿
眼熟。走到跟前一看,可不正是老泰山。

我招呼说:“老人家,没出海打鱼么?”

老泰山望了望我笑着说:“嗐,同志,天不好,队里不让咱出海,叫咱
歇着。”

我说:“像你这样年纪,多歇歇也是应该的。”

老泰山听了说:“人家都不歇,为什么我就应该多歇着?我一不瘫,二
不瞎,叫我坐着吃闲饭,等于骂我。好吧,不让咱出海,咱服从;留在家里,
这双手可得服从我。我就织鱼网,磨鱼钩,照顾照顾生产队里的果木树,再
不就推着小车出来走走,帮人磨磨刀,钻钻磨眼儿,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多
少活,总得尽我的一份力气。”

“看样子你有六十了吧?”

“哈哈!六十?这辈子别再想那个好时候了——这个年纪啦。”说着老


泰山捏起右手的三根指头。

我不禁惊疑说:“你有七十了么?看不出。身板骨还是挺硬朗。”

老泰山说:“嗐,硬朗什么?头四年,秋收扬场,我一连气还能扬它一
两千斤谷子。如今不行了,胳膊害过风湿疼病,抬不起来。磨刀磨剪子,胳
膊往下使力气,这类活儿还能做。不是胳膊拖累我,前年咱准要求到北京去
油漆人民大会堂。”

“你会的手艺可真不少呢。”

“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不瞒同志说,三十年前,我还赶过脚呢。”说到这儿,老泰山把剪刀往水罐
里蘸了蘸,继续磨着,一面不紧不慢地说:那时候,北戴河跟今天可不一样。
一到三伏天,来歇伏的差不多净是蓝眼珠的外国人。有一回,一个外国人看
上我的驴。提起我那驴,可是百里挑一:浑身乌黑乌黑,没一根杂毛,四只
蹄子可是白的。这有个讲究,叫四蹄踏雪,跑起来,极好的马也追不上。那
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我要五块钱,他嫌贵。你嫌贵,我还嫌你胖呢。
胖的像条大白熊,别压坏我的驴。讲来讲去,大白熊答应我的价钱,骑着驴
逛了半天,欢欢喜喜照数付了脚钱。谁料想隔不几天,警察局来传我,说是
有人把我告下了,告我是红胡子,硬抢人家五块钱。”

老泰山说得有点气促,喘嘘嘘的,就缓了口气,又磨着剪子说:“我一
听气炸了肺。我的驴,你的屁股,爱骑不骑,怎么能诬赖人家红胡子?赶到
警察局一看,大白熊倒轻松,望着我乐的闭不拢嘴。你猜他说什么?他说:
你的驴快,我要再雇一趟去秦皇岛,到处找不着你。我就告你。一告,这不
是,就把红胡子抓来了。”

我忍不住说:“瞧他多聪明!”

老泰山说:“聪明的还在后头呢,你听着啊。这回倒省事,也不用争,
一张口他就给我十五块钱,骑上驴,他拿着根荆条,抽着驴紧跑。我叫他慢
着点,他直夸奖我的驴有几步好走,答应回头再加点脚钱。到秦皇岛一个来
回,整整一天,累的我那驴浑身湿淋淋的,顺着毛往下滴汗珠——你说叫人
心痛不心痛?”

我插问到:“脚钱加了没有?”

老泰山直起腰,狠狠吐了口唾沫说:“见他的鬼!他连一个铜子儿也不
给,说是上回你讹诈我五块钱,都包括在内啦,再闹,送你到警察局去。红
胡子!红胡子!直骂我是红胡子。”

我气的问:“这个流氓,他是哪国人?”

老泰山说:“不讲你也猜的着。前几天听广播,美国飞机又偷着闯进咱
们家里。三十年前,我亲身吃过他们的亏,这笔账还没算清。要是倒退五十
年,我身强力壮,今天我呀——”

休养所的窗口有个妇女探出脸问:“剪子磨好没有?”

老泰山应声说:“好了。”就用大拇子试试剪子刃,大声对我笑着说:
“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的云霞,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

西天上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得红彤彤的。老人
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
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
霞光里去。他走了,他在海边对几个姑娘讲的话却回到我的心上。我觉得,
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


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老泰山姓任。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笑笑说:“山野之人,值不得留名字。”
竟不肯告诉我。

(一九六一年)

诗化的形象

——《雪浪花》导读

杨朔的散文很美,美在他对形象的诗化。读着他的《荔枝蜜》、《茶花
赋》,或者《香山红叶》,我们沉浸在诗的意境里。那些勤劳的蜜蜂、美丽
的茶花和热情的红叶,化作栩栩灿烂的形象,让我们在美的陶冶中,人格得
以升华。这种诗情化的形象,成为杨朔散文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散文最吸
引人的地方。《雪浪花》这篇文章直接把人物作为描写的主体,更突出了杨
朔散文在形象刻画方面的特征。

鲁迅先生有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很适合用来
描述散文中形象刻画的特色。散文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浓笔重彩、铺陈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散文要求的是用极其精练的文字,用高度形象化、概括化
的手法,来达到抒情写意的效果。那么它对形象的塑造就必然是简洁的,它
要体现的,是“风骨”,是“淡妆”。杨朔在这方面已达到娴熟自如、大巧
若拙的地步。

《雪浪花》中的老泰山,是个古稀之年的老渔民。他劳苦一生,却不改
乐观的性格;他没有女儿,却以作“老泰山”自乐;生产队让他歇着,他说
出的是这样的话语:“我一不瘫,二不瞎,叫我坐着吃闲饭,等于骂我。好
吧,不让咱出海,。。我就织鱼网,磨鱼钩,照顾照顾生产队里的果木树,
再不就推着小车出来走走,帮人磨磨刀,钻钻磨眼儿,反正能做多少活就做
多少活,总得尽我的一份力气。”这些行动和语言都是很平凡的,描写得也
非常简炼,但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位刚刚踏入新社会的老人那种苦尽甘来的
欣喜的心境,感受到伴随这种心境而来的勤恳劳动的热情和力量。杨朔正是
要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出那种特殊的时代气息,展现出时代的“风骨”。作
者把这种“风骨”加以诗化,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纯净的力量。同
时,杨朔还善于创造小细节,让形象更趋诗化。例如作品临近结束时候,他
让霞光衬托下的老泰山,特意停下小车,“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
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这位劳碌了一天的年迈的老人,竟然还有赏
野花的雅兴,这种描写本身表达了文章主观抒情的色彩,而人物形象就更被
诗意化了。

杨朔散文就是在这种诗化的意境中,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让我们的人
格得以净化和升华。

(王卫华)

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


“。。为革命钻研技术,分明是又红又专,被他们攻击为白专道路”。
——一九七八年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光明的中国》
命Px(1;2)为适合下列条件的素数P 的个数:

x…p=p1 或x…p=p2p3 
其中P1,P2,P3 都是素数。'这是不好懂的;读不懂时,可以跳过这几行。'
用x 表一充分大的偶数。


对于任意给定的偶数h 及充分大的x,用Xh(1;2)表示满足下面条件的素
数P 的个数:

p≤x;p+h=p1 或h+p=p2p3; 

其中P1,P2,P3 都是素数。

本文的目的在于证明并改进作者在文献'10'内所提及的全部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