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念天下醉红颜-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按语】
    间者,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而骊生遭烹。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按语】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可谓善走者矣!
    
                  
千字文
    文中第十五章提到千字文。心念读的那段。有兴趣的亲亲们可以看看完整版的。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维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藉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恒公匡合,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密勿,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岳宗恒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诚,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早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独运,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攸畏,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灯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祭祀?尝。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白头吟
    第二十八章。念儿对曦尘说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白头吟。我很喜欢这句话。很羡慕这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感情。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看。
    其一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其二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其三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需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其四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
    也就是还有另一说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据《宋书·乐志》,此篇是汉代“街陌谣讴”。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头脑清醒的女性形象。诗的开头两句以高山白雪、云间皎月来象征女子爱情的纯真和品格的高洁。她容不得半点卑污,所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闻”之即“来”,“来”之即“绝”,语言紧凑利落,气势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她处事果断、大胆泼辣。她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体验真切见解深刻,也显示出她是一位有主见、有头脑的女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还有一说。
    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惟独没有亿字,无“忆”!无“意”!司马相如已对卓文君无意了,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经典之作。司马相如阅信后大为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话说回来,中国封建时期,男子三妻四妾那是长事。如今虽是一夫一妻,又有几个做得到白头不相离呢。
    
                  
不相见
    第一最好不相见
    (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很喜欢这首诗。它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原来它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5岁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9月自藏南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学习佛学、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而仓央嘉措已经14岁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只有僧侣,仓央嘉措的苦恼可想而知。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年轻胆大的他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屡屡“行为不检”、“不守戒规”。
    一天他微服出行,化名荡桑汪波到拉萨街头,结识了漂亮姑娘仁珍翁姆。难以隐藏心里的爱情,他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最终选择了爱情。1703年,仓央嘉措回绝了五世班禅授的比丘戒。仓央嘉措到扎什伦布寺访问五世班禅时,正式向班禅回绝了他过去所受的沙弥戒。以后他改名化装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接触了许多平民,并来往仁珍翁姆家中。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经极其尖锐。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拉藏汗桑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族,与藏王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05年7月,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措被俘,不久被处死。拉藏汗向康熙皇帝进言仓央嘉措的种种“劣行”,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京师。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有多种传闻:在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5岁。另一说法则是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他被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THE END——    
本书来自txtsk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txtsk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