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一)-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俘敌470名,余敌纷纷向后撤退。事后,沈泽民书记告诉鄂东北道委书记徐宝珊:“宝珊,我不死,不准再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哪一个说他有问题,哪个就是反革命。”不久,部队撤出七里坪,向皖西转移,军部又传下一道错误命令,为改善部队生活,过福田河以东筹粮不用调查,牛、羊、猪、鸡都可以杀。徐海东接到命令后十分生气,他告诉手下不要执行这个错误命令,群众的牛不能杀。徐海东说我们红军是工农武装,应该为群众着想。牛是农民的命根子,杀了人家的牛,就等于杀了他全家。一路上,徐海东带领的部队忍饥挨饿,不犯群众秋毫。他们跟在军部后面,还将丢在地上的牛皮、牛骨头处理好,尽量避免在群众中造成坏的影响。省委书记沈泽民得知这些情况后,含着眼泪对他说:“海东同志,要都有像你这样的党性,红25军一路上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了。”
  1932年10月,红25军在由皖西向鄂东转移途中被敌军切断,徐海东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只得率74师一部折回皖西,与皖西的82师组成红28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治委员。这段时期,在敌重兵包围和“追剿”中,徐海东不与敌人打消耗战,不硬拼,积极开展外线游击,寻机歼灭敌人,并夺取敌人物资,壮大自己的队伍,使部队吃饱穿暖,弹药充足。在他的正确领导下,红28军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第一仗是在石门口与敌独立第34旅遭遇,将敌击溃,歼敌先头部队一个团,俘敌千余人;第二仗是在狗鸡岭、双河山之间,歼敌第45
师一个多团,仅当场释放的俘虏就达800多人;第三仗是在金家寨附近,打垮了敌独立第5旅,歼敌两个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仗,是在葛藤山附近,与敌54师对垒。当部队刚刚布置完毕,敌54师第161旅就猛扑上来。徐海东先以两个营向一座山头佯动,以迷惑和调动敌人,随后只留下一个排固守,其余兵力又隐蔽后撤。当敌军蜂拥向那座山头进攻时,他却集中兵力从敌人侧后猛插一刀,只用一个多小时便将该旅大部歼灭,活捉敌代理旅长柳树春。当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柳树春见到徐海东时,不禁惶恐地问“军长,你是黄埔几期?”徐海东用手指了指屋外重峦叠嶂的山峰,说:“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没进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这时,内部又有人给徐海东扣上“右倾机会主义”、“不打击敌人,专在熊家河练兵”等一大堆帽子,徐海东极为恼怒,但仍然继续坚持在皖西开展斗争。
  1934年4月,徐海东领导的红28军与吴焕先领导的红25军会师,合编为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并被增补为省委委员,吴焕先任政委。通过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徐海东改变了过去的打法,采取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并摸索出“在苏区、白区轮流作战”的经验,打了许多出色的胜仗。他指挥部队曾远程奔袭敌54师的后方基地罗田县城,奇袭过太湖城,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银元;他们还在灵隐寺同敌军激战两昼夜,挫败敌军三个师的追击;在长岭岗战斗中,仅用三个小时就歼敌3000人,缴获各种枪支800多支,敌115师师长姚东藩因此被撤职,这支自命不凡的东北军头一次尝到了“徐老虎”的厉害。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斛山寨附近,当时敌107师和117师的四个团、64师的三个团、65师的三个团跟踪追击,从东、南两面发动袭击,将我军一个团包围,另一个团也被敌人压制在宋家坳的一片洼地里。敌“追剿队”总指挥上官云相乘飞机在战场上空督战,并命令飞机狂轰滥炸,红25军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敌人连续不断地向徐海东所在的制高点攻击,但遭到顽强抵抗,死伤惨重。当敌人第七次发动进攻时,徐海东采用迂回战术,率领一个团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后背,使敌人阵脚大乱。激战到黄昏,红军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从被包围转为三面包围敌人,最后将一个师的敌人彻底打垮,敌人损兵折将4千余人,全线溃退。此战,红军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为争取东北军抗日,当场释放了全部俘虏。从此以后,省委认识到自七里坪战斗以来走了不少弯路,徐海东的意见也越来越被重视,部队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转败为胜,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25军两千多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大别山出发,开始战略转移,走上漫漫长征路。到了鄂东,徐海东听说中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在中央根据地当过师长,便建议程子华任军长,自己降职改任副军长。省委讨论后,同意了徐海东的意见。经过两个月的行军,跋涉6000余里,红25军进入陕南。1934年12月上旬,在陕南庾家河激战中,程子华身负重伤,徐海东头部中弹,昏迷不醒达四天之久。不久,葛牌镇战斗又打响了,徐海东伤势很重,躺在床上。当他听说部队打得不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时,他立即让四个人扶着爬到山上的军指挥部协同指挥部队,使战场形势有了转机,打垮了敌人的进攻,歼敌一个团加两个营。在此期间,徐海东与吴焕先、程子华等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采取“先疲后打”的对敌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使红25军从出发时的两千余人发展到3200多人。7月中旬,红25军越过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当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挥师北上的消息后,徐海东欣喜之极。在鄂豫陕省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徐海东建议道:“能牵制敌人,保证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对全国革命也有意义。在此行中,即使我们这3千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于是,省委决定,红25军立即西进甘肃,牵制敌人,全力策应主力红军北上。第二天,部队便在“迎接党中央!迎接第一、第四方面军”的口号声中出发了。徐海东率前卫团开路,打下两当,夜袭天水,强渡渭水,攻占秦安、威逼静宁,占领隆德,翻越六盘山。不幸的是,在随后的四坡村战斗中,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徐海东含着眼泪亲自为吴焕先擦净身体,掩埋好烈士的遗体,然后继续率领部队前进,发誓要把红25军带到陕北根据地,找到党中央。部队在西南公路附近又与敌人周旋了半个多月,天天派人打听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消息,然而却一无所获。这时,敌人又从四面包抄过来,欲置红25军于死地。徐海东身兼数职,全部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带领部队涉过泾水,翻过人烟稀少的绍山,忍饥挨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边界。1935年9月7日,省委扩大会议在豹子川召开,会上正式决定由徐海东任红25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9月15日,红25军部队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延川县永坪镇,成为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在永坪镇,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不久,在同事们的关心下,他与周东屏结婚。周东屏是红25军中仅有的七个女战士之一。同年10月,徐海东率部取得崂山、榆林桥两次战斗的胜利。他非常注意和刘志丹处理好关系,注意同陕北红军搞好团结。在军事上则采取“围城打援”、“诱敌深入”的战法,使我军伤亡很小,取得的战果却不小。仅崂山一战就全歼东北军110师两个团及师直属队,俘敌3千余人。
  1935年11月初,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并写信给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援。徐海东看后兴奋地说:“毛主席快到了,再打他一仗,作为见面礼!”随即,他率部南下攻打张村驿。战斗刚开始,程子华就派人告诉他,说毛主席下午要到军团部。他立即策马飞奔往回赶,一百三十五里路,仅用三个多小时就赶到了,见到日夜思念的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开口只一句“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竟使徐海东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自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红25军一直孤军奋战,由于没有电台,听
不到中央的声音,得不到中央指示,就像与亲人失散的游子一样无依无靠。现在好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来了,中央红军也来了!当徐海东带着毛主席送给他的电台返回前线时,他心里有一种从来未有过的温暖,只觉得浑身都是力量。自从刘志丹的问题得到正确解决以后,徐海东心里还惦记着另外300多名将士被冤枉对待的问题。终于有一天,他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鄂豫皖苏区肃反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仍然受冤枉同志的情况。毛泽东当即问:“你看他们像不像反革命?”徐海东坚定地说:“不像!”毛泽东毫不犹豫地说:“不像就全部释放!”当徐东海将300多名受冤枉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宣布释放命令说“我奉毛主席的命令向大家宣布,你们的事情都了结啦”的时候,顿时大家声泪俱下,有的放声大哭,有的低声抽泣。他们由衷地感谢徐海东首长给了他们绝处逢生的机会,从此意气风发地走上工作岗位,投入了新的战斗。1935年11月,徐海东率部会同红1军团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决定将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1月31日,中央军委在延川召开高级军事干部会议,作出了东渡黄河,打倒阎锡山反动统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开通抗日前进道路的决定。延川会议后,徐海东奉命率红15军团秘密开到黄河西岸,驻扎在延长以西的沙滩坪、郑庄地区,悄悄地进行东渡黄河的准备。徐海东则带着一路人马化装成老百姓,踏着积雪,沿黄河西岸察看地形,直到把渡河地点、河东岸敌人兵力部署、工事构筑和我军行进道路都调查清楚后,才同大家一起回到指挥部。而此时在黄河的东岸,阎锡山为了阻止红军东征,改“以攻为守”为“以守为攻”,妄图凭借黄河天堑层层设防,阻止红军东征。2月20日晚9时,徐海东发布命令,渡河战斗正式打响。次日,当太阳升起时,红15军团全部渡过黄河,并与林彪率领的红1军团会合,在兑九峪地区歼敌两个团。随后,红军像洪水一样势不可挡,一路攻城拔寨,直向纵深发展。根据毛泽东“各撒一网”的指示,红军兵分三路,呈犄角之势东进。徐海东所部为左路军,乘虚北上,向晋西北发展。3月18日,徐海东派出的侦察小分队带回一个重要情报:阎锡山为保卫自己的地盘,正集中二十多个团进攻我中路军,而太原地区敌人防务空虚。得到这个情报,徐海东大喜,决定派兵直捣敌人心脏——太原,打乱敌人的部署,减轻我中路军的压力。3月25日,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经文水、临汾东进,直逼太原。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扰乱敌人的视线,徐海东让部队有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沿途阎锡山的部队一听说“徐老虎”来了,便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逃窜。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把戏唱足,艺高胆大的徐海东竟命令骑兵连上阵,在离太原城仅五六里之远的地方飞驰,敌人站在太原城墙上,已能够看见红军骑兵的雄姿。面对人心惶惶,军无斗志的太原城,阎锡山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末日临头的恐惧感。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巢,阎锡山急调驻陕北绥德、米脂的孙楚所部两个师回晋;命令王靖国的第70师、杜春沂的独1旅和傅春怀的独3旅加强太原城防;令正在晋南隰县、石鼓的李生达、杨效欧两部十五个主力团,向徐海东所部大举反扑。当时,晋军总指挥杨爱源、骑兵司令赵承绶都亲临汾阳督战,下令太原外围各县构筑工事,加强戒备。为了以防万一,阎锡山还命令守城士兵在绥靖公署大门前堆积沙袋,架设了十几挺重机枪,以保护自己的安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阎锡山宣布:“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5万元。”就这样,他仍心有余悸,称自己“昼夜策划,十余日不能安睡”。城外的徐海东还在继续唱戏,他带兵多年,深知国民党军队的秉性,在弄不清我方兵力虚实的情况下,决不敢贸然派兵出城交战。此时,程子华率红15军团主力也在太原附近地区展开强大攻势,相继攻克了许多重要城镇,进一步造成红军即将围攻太原的假相。就这样,已经上了圈套的阎锡山对红军攻打太原更加信以为真,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数电各路兵马火速驰援太原,并请求蒋介石速派中央军入晋,共同对抗红军。徐海东见敌人乖乖地被自己牵着走,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便调转马头折回,率部与军团主力会合。
  由于徐海东巧施妙计,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为我中路和右路红军扩大战果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但徐海东的红15军团却由此陷入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面对晋绥军前后夹击的态势,徐海东与程子华一合计,决定给阎锡山上演一出“先疲后打”的拿手好戏。红15军团在徐海东指挥下,故意摆出一副不敌晋绥军优势兵力追剿的姿态,有意让部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尾追的敌人若“掉队”了,就停下来休息;当敌人追上来时,又甩开大步把敌人丢在后面。阎锡山的晋绥军一贯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份苦头,没有几天的功夫,十几个团的人马就被拖得人困马乏,毫无斗志。4月4日,红15军团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8军在白文镇会师。等尾追我军的敌傅存怀旅赶到时,迎接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红军早已无踪无影了。一天,徐海东接到侦察小分队传来的情报,后面敌人的六个步兵团已经追上来了,距我军只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徐海东在马上环视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决定在这里打敌人一个埋伏。在徐海东和刘志丹的共同指挥下,红军迅速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设下伏击圈,准备给追敌一个迎头痛击。几个小时后,徐海东从望远镜中看到敌人像一条长蛇一样向前蠕动,非常高兴,转身向一旁的通讯员命令道:“告诉各部队,要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随便开枪,把敌人全部放进来以后再打!”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徐海东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的红军便以密集的火力射向敌人。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吓懵了敌军,敌军一时阵形大乱,有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红军雨点般的子弹击中,残余之敌则四散逃跑,企图突围,无奈均被红军击退。经过激战,红军全歼晋绥军两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连,阎锡山这才真正领教了“徐老虎”的厉害。
  白文镇战斗之后,徐海东、刘志丹率部向晋南进发,敌军紧追不舍,企图在金口镇一举吃掉红军。徐海东果断决定,部队分头组织突围,然后寻找敌薄弱环节,给予敌人狠狠打击。当晚,刘志丹率红28军突围后向三交镇方向开进,徐海东率部突围后经中阳向暖泉方向游击。途中,徐海东从敌俘口中得到重要情报,驻汾阳之敌第66师第196旅奉命开往中阳,现敌前卫第392团已到达师庄附近。徐海东敏锐地判断出这是一支孤军,他当机立断,命令223团一个营占领师庄以西的天龙庙高地,阻击中阳县城守军的增援;以该团另两个营跑步从大石
头村的北侧高地向敌发起冲击。战斗发起后,敌团长郭登瀛指挥部队仓促应战,但由于大石头村处在一条狭窄的山沟中,红军居高临下,黄昏之前就解决了战斗,活捉了敌上校团长郭登瀛。郭登瀛是阎锡山得力干将杨效欧的心腹,徐海东很早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层关系。因此,徐海东便把他带到东征红军总部,郭登瀛在那里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红军领导的亲自接见。然后徐海东又将他送到陕北瓦窑堡红军大学学习,希望他劝说阎锡山停止和红军的敌对行动,共同抗日。学习结束后,应我党的要求,郭登瀛回太原将我党抗日主张通过杨效欧转交阎锡山,为以后国共两党在山西合作,共同抗日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师庄一战,阎锡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几次急电南京,请求蒋介石派兵援助。蒋介石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心下十分窃喜:“娘希匹,我正愁没法收拾这个老狐狸,现在他自己求上我了,这可正是天赐良机。”于是,蒋介石派重兵紧急驰援山西,并委任陈诚为总指挥,协助阎锡山“进剿”红军。阎锡山得到了蒋介石的救援,像打了一针强心剂,又来了精神,也调集五个师和两个旅的兵力向晋南逼进,蒋、阎联手,企图将我东征军围歼于山西境内。为避免与敌决战,保存抗日实力,中央军委决定东征红军回师陕北,命左、右两路红军向西集结。为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黄河,徐海东率部阻击国民党与阎锡山的追兵,拼死抵抗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亡较大。随后,他趁敌不备,命令部队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