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中的博弈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种有利益(或效用)的争夺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效用最大化,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互相争斗。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效用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
  如象棋对局的参与者是以将对方的军为目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胜利,古罗马竞技场中角斗士在争夺两人中仅有的一个生存权,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股市中人们所争的很实在,就是金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资源的总量具是稀缺的或是有限的,这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博弈,竞争各方之间就会走到一起开始一场博弈。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见竞争对抗还有博弈各方拥有信息的特征。比如上一个例子中,博弈双方都明白对方的策略,从博弈理论来说,更拗口的说法是一方知道另一方知道自己的策略,反之另一方亦然,这种句法我们可以一直这么用下去,一直用到打“……”,而这正是博弈双方所掌握的公共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形成一个博弈有4个要素:
  1.博弈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Player)。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须的因素,那就是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里做出决策。比如一个单身汉,就不可能存在夫妻吵架的博弈,更不存在是否送花讨太太欢心的困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个人做决策而不受到他人干扰的话,那就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或管理学中最经常研究的最优化问题,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在一个既定的局面或情况下如何决策的问题。
  最简单的一个最优化的例子就是,吸烟伤肺,不吸烟却又伤心,烟民是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这就需要进行权衡(Tradeoff)。如果这个烟民非单身贵族,而是有妻子或女友,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博弈。这也就是,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它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着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结果。
  在冯诺依曼(Von Neumann)的博弈论奠基之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与世隔绝的“鲁滨逊”(Robinson Crusoe)一个人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有中学数学水平的人都能够清楚,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求解最大值的问题。
  因为鲁滨逊面对的是一些死的数据,而不是有主观意愿的人。一旦“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黑人仆人)加入这个系统,这个经济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博弈问题。
  2.博弈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Resources或Payoff)。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等。
  如果这些资源是无限供给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了,因为一步就可以迈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当然,不可否认是,一方面,博弈者之间会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也包含着合作的潜力。
  值得强调的是,资源是有主观性的。人们之所以会参与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竞争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
  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凡是自己主观需要的就是资源,反之亦然。比如,“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妻子总是别人的好”:自己的孩子在眼里是无价之宝,而在别人面前相对是无价值的;即使是众人公认的美妻娇眷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资源的价值不断下降,这正是效用递减规律起了作用。
  最极端的例子大概就是明代小说《镜花缘》中所描绘的君子国,人人礼让使得客观的资源就变得毫无价值,自然就不存在竞争与博弈。
  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Strategy)。所谓策略,就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指的是直接实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通俗地说,策略就是计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
  一般日常生活中,策略选择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牵涉到分析关键因素、确定局势特征这些理论化的内容。而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其中关键因素,然后在最重要的目标上进行策略选择。由此可见,博弈对局中的策略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Information)。比如在“合纵连横”的故事中,秦国与六国之间所拥有的信息就是完全的。
  但有些时候,信息并不是完全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比如今天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气象台预报明天是“阴转小雨”,明天出门上班到底要不要带伞呢?这种情况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们决策的信息条件是不确定。当然从情理上说,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是要带伞以防不测。
  通俗地说,博弈就是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既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仅仅一次或是进行多次地选择策略并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这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
  所谓博弈论听似拗牙聱齿,看似深不可测,但其思想极易理解。简单说来博弈论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博弈是一种竞合游戏


  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并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得以名垂青史。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秦国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大增,但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是远远不能与六国总和相匹敌的。这种情况下,六国与秦国的形势就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可能:其一,六国采用“合纵”政策对抗秦国,也就是各国缔结军事盟约,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秦国若对任一国家发动侵略,其它国家必须无条件出兵营救;其二,六国采用“连横”政策与秦国妥协,也就是各国都与秦国签订友好互助条约,保持双边和平关系。
  当时七国之中,只有齐国实力比秦国稍逊一筹,成为六国军事同盟的核心。一旦齐国放弃“合纵”政策,六国的军事同盟就土崩瓦解。真实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秦国对六国联盟的破坏正是从齐国开始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与齐国都有两种战略政策可以选择,那就是“合纵”与“连横”。秦国如果默许六国“合纵”,齐国采用“合纵”政策,结果是秦国势力扩张被遏制,而齐国成为六国领袖,势力得以扩张。秦国采取“连横”政策,齐国仍然采取“合纵”政策,结果是秦国与六国处于对峙状态。秦国默许六国“合纵”,齐国却采用“连横”政策与秦国示好,结果是秦国没有吞并六国的野心自然无法一统天下,齐国的势力也没有得以扩张。而历史的真相是,秦国采取“连横”政策,齐国默许秦国的“连横”政策并与秦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齐国最终被灭,千古一帝秦始皇得以名扬千秋。
  “博弈论”的英文是“Game Theory”,实际上Game的本意是游戏,博弈论直接翻译成中文最贴切的直译是“游戏理论”。更准确点说,是一种竞合的智力游戏。
  从秦始皇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博弈中包含了竞争冲突与合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所谓竞合,就是竞争合作的简写,一个博弈,并不仅仅是竞争,实际上竞争中包含着潜在合作的种子,合作中包含着潜在竞争的种子。
  合作博弈并不是指合作各方具有合作的意向或态度,而是指在博弈中有一些对博弈各方有约束力的协议或契约,或者说是博弈各方不能公然“串通”或“共谋”。
  合作博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欧佩克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欧佩克现在已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它统一协调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以石油生产配额制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比如有些时候为防止石油价格飚升,欧佩克可依据市场形势增加其石油产量;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则可依据市场形势减少其石油产量。
  对于个人来说,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生、事业一筹莫展的时候,如何能寻找到一个快速突破困境的办法?
  首先要寻找一个合理的策略,而这个合理的策略,势必要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点之上,才能切实可行。如果在困境之中,有人与你因为同样的原因无法抽身,那么是否能够和这个人一起摆脱不利的处境,在合作的基础上走向双赢呢?
  《红楼梦》里面形容四大家族的时候,用过一个评语,叫做“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就是因为这四个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有利益的合作,也有亲缘关系,所以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
  那么,如果两个同时处在困境中的人,也有这种利益+亲缘的双重关系,他们合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形成的合力就会更大。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而要做到“同心”,只有利益上的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近乎亲情的亲缘关系。显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亲缘关系不是能够随便形成的。
  智力游戏与博弈相近似的本质是:在确定游戏规则的约束下,游戏参与者决策、行动的过程。各种智力游戏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管理、军事、政治等现象抽象出来的缩微模拟模型。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博弈论就是研究怎么玩好游戏的理论。
  游戏是一种抽象。面对复杂现象时,人们经常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抓住某种现象的关键所在。而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抽象出现实生活中的要点,并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从而轻松地分析问题并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法。
  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智力游戏,其最初的功能形态就是模拟战争。围棋包含最多的就是博弈的内涵,特别是战争中的博弈内涵,如围而歼之,生死存亡为先,争地夺利为上。围棋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为胜,抽象出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来研究战争的规律。
  围棋游戏的规则极其简单,不过是两气生,一气死,附加帖目、打劫等辅助规则,最终以所占地盘大小定胜负。然而,其作为一项智力游戏,围棋与战争在很多方面都相通。围棋棋手在小小棋盘上较量,就是战争、战场、战斗在棋盘上的演绎。
  战争理念和战争指导思想是“基于毁伤”,以破坏、消耗、摧毁敌方为上。现代西方国家提出“基于效果”的作战思想,美国人将这一战争理念上的革命称为新的战争哲学。基于效果就是,着眼于敌方整个作战系统的控制,使之丧失作战能力。美军在伊拉克发动“斩首行动”的前一天,还专门召开了推出基于效果作战理念的新闻发布会,接着就发动了进攻。
  围棋模拟出“基于效果”的战争理念,强调从全局上控制,而不是基于蝇头小利。即所有的作战方法都必须是有效的,着子要看在全局中是否有用、有效,而不再是基于棋理、棋道、棋风等虚幻的在形式。基于效果的思想就是赢棋第一,实事求是。比如韩国棋手李昌镐就是基于效果的典范。
  现在很多世界级公司都已经明白智力游戏的作用。比如著名的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过非常“儿童化”的招聘考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合唱团的4名成员A、B、C、D往演出现场,他们途中要经过一座小桥。当他们赶到桥头时,天已经黑了,周围没有灯。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现在规定:一次最多只许两人一起过桥,过桥人手里必须有手电筒,而且手电筒不能用扔的方式传递。4个人的步行速度都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A需花1分钟过桥,B过桥需花2分钟,C需花5分钟过桥,D需花10分钟过桥。请问:他们能在17分钟内过桥吗?”
  这可不是微软公司的别出心裁,据说许多跻身世界500强的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都要出类似的智力题。 
  智力游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人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能使我们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从纷繁的因素中找到事物变化的主要原因,使事物呈现出条理性。
  思维方法是抽象的,它不像1+1=2那么简单,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失败,才能逐步形成。思维科学化程度越高的人,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许多智力游戏中,都存在这么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者所选择的策略对于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游戏的规则一旦定好之后,策略选择的好坏就成了游戏参加者所能自由运用的左右游戏结果的最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围棋、象棋之类参与者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的游戏中,策略选择就成了游戏结果的唯一决定因素。
  至于从围棋初段到九段之间的差别,从博弈论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他们策略选择技巧的高低不同而已。博弈论的策略思维是一种技巧。策略思维从一些基本技巧出发,考虑的是怎样将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Rule of the game)。实际现实中的人类社会自然也是如此,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等。当然,这些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况的改变和人们的要求不断修正,但是只要规则存在,这个规则就确定了人们行为的前提条件。
  因此博弈与游戏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这些规则规定游戏参加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按照什么次序去做,什么时候结束游戏,一旦参与者犯规将受到怎样的处罚等。
  游戏者的策略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游戏者从游戏所得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同时也取决于其它参加者的策略选择。有时甚至一个坏的策略会给选它的一方带来并不坏的结果,原因是其它方选择了更坏的利他而不利己的策略。这一点也是游戏与博弈重要的相似之处。


从围棋定式谈纳什均衡


  我们已经知道,博弈论的基本前提是,某人或某物的行为效果如何,有赖于他人或他物的行为。由于世间的事物很少有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非合作博弈强调利益的冲突,即非合作甚至对抗状态。
  比如,“零和博弈”就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博弈各方的所得之和为零,在特殊情况下如两人博弈时,一方所得与另一方所失相等。从严格的数学角度来看,围棋19×19的361个交叉点就是围棋对弈者所得的总和,因此围棋棋手非输即赢,可见围棋明显是数学意义上的严格的零和博弈。
  世事如棋局,而棋局是可以用博弈思维加以概括的。比如过分的“骗着”,“本手”与“缓着”之间,一般都会选择本手,着法过分如不遇反击,可能占到便宜,如遇反击则可能亏损,因此如果棋力相当,则应考虑到对手的反击手段。对手也同样考虑到在追求利益中不可能占尽便宜。这就导致双方都能接受方案。
  围棋定式从策略层面看,如一方的策略是抢占实地,另一方是获得外势,而结果相当,互有所得,双方就愿意那样下。抢占实地考虑现实利益,获得外势考虑将来发展,这便形成一个双方的“均衡”;另一方面,可以从具体行棋效果来看,如果一步棋能考虑到对手各种应手而依然成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