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着前屈姿势,那么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反方向的动作,使原本受压迫部位的血 液得以畅通,使用过度的筋肉得以舒展。这些动作实在很有效。

  疲倦的感觉是生理自然反应出来的警告。提醒我们身体某部位超过负 荷。如果置之不理,将更增加身体的负担。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正常,才是明智之举。

  把休息时间定为 3 分钟,虽然没有什么学理上的依据,但确实有某些程 度的根据。

  3 分钟正好是很多事情最小的段落。电话一通、拳赛一回合??等,都 是以 3 分钟为一单位。因此,只要 3 分钟,就足够使疲惫的身体恢复原本的活力。如果超过 3 分钟,可能会因为中断太久,无法立即继续先前的工作。 这一来,休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这 3 分钟的使用方法,可就因人而异了。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 息,你可以放下手边工作,听听音乐,或是欣赏自己喜爱的画家的作品。不过,在办公室里,想要听音乐,欣赏名画,似乎有些困难。所以,还是以活 动下一筋骨比较合适。当然,3 分钟不过只是大略估计而已。只要能达到效果,两分半钟或是两分钟也是可以的。

  此外,并不是每小时都得休息 3 分钟。只要觉得身心能保持最佳状况, 一点儿也不疲劳的话,继续工作也未尝不可。如果硬性规定每工作 1 小时就得休息,说不定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 了效率。更何况,做一下就休息一会儿,只算是混水摸鱼,而不是“积极的 休息”了。

  午休也是一样。如果无视工作进行情形,只因为时间到了就休息,往往 会打断正进入状况的工作。所以,如果手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不妨在告 一段落后才休息。

  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工作如果工作压力沉重,紧张万分却无法舒解,则工作效率必定不高。日本 女性肌肤白里透红,颇受外国男士注目,有人认为这全赖日本四季分明的气候所赐。因为有春夏秋冬的变化,肌肤得以保持弹性。同样的道理,生活步 调必须有紧有松,才能保持活力,使效率达到最高点。

  家,正是一个人在忙碌工作之后,缓和身心的最好场所。 不过,要求一离开公司就把工作忘得一干二净,实在有些困难,许多人习惯回到家里还要谈些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是聊些工作上的成就或趣事,倒 是有助于一家团聚的和乐气氛。如果回到家还要大吐苦水,在精神卫生方面并不好。所以,虽然难免把公司的事情、压力带回家,但是还是避免较好。 至于把公事带回家加班,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甚至,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一个没有适当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其工作效率必定不高。所以,即使是写和公司无关的稿,也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无论多大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力而为,分作好几个阶段,逐步完成。 把这种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的方法,称作“因数分解法”。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做这种事,但是在我 们一生中,想要移动一座小山,的确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即使是乍看之下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把完成的期限延长为半年、一年,同时将事情细分化,每 天完成一点,就算再大的事情还是可以完成的。

  1。使用“因数分解法”,将长篇大论去芜存精 如果采用这种要领,不只长达一两年的长期目标,就连平常一小时、半小时工作或是读书的效率都可以提高。譬如,平常从一些参考书、资料中作 重点摘要时,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一般作者似乎不喜欢以条列式文体写文章。原本以条列式文体写文章,简单明了,却往往加上一些“首先”、“然 后”、“接着”之类的连接词,使得文章乍看之下,并不太容易了解。这时,就可以用“因数分解法”,分解文章内容。

  譬如,文章里面有“首先”的地方,注明为(1):“然后”的部分,注明 为(2);有“最后”的部分,注明为(3)。如此一来,一篇文章被分为三部分,(1)当然是重点,了解了(1)之后,很快进入(2)的部分,再了解之后,就到(3) 的部分了。

  像这样子,把文章或是资料中的不重要部分略去不读,效率可以大幅提 高。无论什么文章或是资料,只有精华的部分才是重要的,其它废话都可以不必理会。然而,如果一一把这些精华部分抄在笔记本上,实在很花时间。 因此,采用“因数分解法”,将重点直接记在书本上,效果也非常好。

  2。采用系统式思考,可以很快了解全部状况 无论什么事情,如果想要了解得透彻一点,必须先知道这件事在整个事件占有什么位置?有什么关连?譬如说,研究一件历史事件,如果不着眼于 整体时代,寻求其关联性,就很难掌握其意义及价值。

  譬如,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单纯研究该事件,倒不如从 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背景着手,较容易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日本大化革新,俄国大革命也都是如此。

  为了了解一个个案、二件事件,必须全盘考虑其背景及关联性。这道理 不单通用于读历史,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譬如,进行一项工作也要知道这个道理。然而,要把每一个单一事项串联成一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 读书,虽然想要融会贯通,但由于书中内容只是白纸黑字死板地印在书上,不作整理,很难全盘了解。

  为了可以融会贯通整体和个体的连带关系,可采用“系统树”的方式。 将整体的关系做成树状分布,所有的连带关系自然可以一目了然。起初是最基本的树干,再由树干分成两个支干,然后每个支干又各分出两个旁支。

  不只读书,处理一件工作,一样可以用这种“系统树”的方式。譬如, 拟定一项计划时,先想想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接着,需要多少人手?多少器材?多少预算?然后,决定如何保有必要的人手,器材?如何和经理交涉, 以获得足够的预算?人手如果不够,是不是要雇兼职人员?如何聘雇???

  像这样,把每一个环节一一列为工作的“分支”。然后,掌握全盘状况,考 虑在推行计划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能够这样设想,整件工作计划自然可以完成。

  在贺年卡上公布抱负及目标

  所谓人的潜力,往往超越人所能预测的范围。某大学橄榄球队教练在接受杂志访问时曾说:“在平常练习中,即使你把球员练个半死,他所发挥的, 也不过七成的实力而已。”至于剩下的三成,往往要在紧急的时候,才发挥 得出来。

  不只运动,就连读书或是工作,情形也是—样的。虽说全力以赴,但只 要未到最后关头,没有人会用上 100%的气力,最多不过 70%而已。那么,不 要100%,只要 80%,不!就连 75%都可以,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再多发挥一点 实力吗?关于这一点,倒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绝无退路的压力中,激发自己的潜能。

  那就是在贺年卡上公布自己今年的抱负及目标。譬如,“今年我决心向 司法官考试挑战”、“我准备今年把法文读好”等等,将自己的计划昭告众亲友。坦白说,这样做需要一点勇气,但却也可以从中得到紧张的快感。而 且,说不定有许多亲友会拍着你的肩膀说:“加油!祝你成功!”无形中更加添了许多压力。

  古来就以“少说多做”为美德。的确,自己先默默耕耘,等到有结果再 告诉别人,比较不会被人取笑。但相对的,这做法似乎另外有一种意思:“没做成的话,只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就可以了”未免有些懦弱,而且,如果可 以不动声色完成一件事,不就代表自己原本就有完成的实力,那么完成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

  相反地,如果采用“先说再做”的方式,先放出风声,告诉大家自己的 目标。这样万一不能达成,必然颜面大损。所以,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会克服,以免受人耻笑。而且,别人知道你的目标之后,也许会 提供一些宝贵意见,使你更容易达成目标。

  无论工作或是读书,最怕没有必成的决心。如果自己觉得半途而废也没 关系,则实力必然连半分都发挥不出来。因此,利用周围的压力,应该是一 个可许的方法。

  在午餐时间拓宽情报网上班族的午餐,多半是公司同事三五成群一同出外解决的。所以,在公 司密集的商业街上,常会看见一位上司后面跟着一大群部属,仿佛带着一大批订单似的杀进餐馆。其实,这也是一种增进公司内部和谐的方式,不能说 是不好。不过,就建立自己人际关系而言,这种方式似乎糟蹋了宝贵的午餐时间。饿,并不只是肉体上的反应,精神层面的饥渴同样需要补充。所以, 如果每天接触的都是上司、同事之类的熟面孔,谈的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题,则在精神方面永远都无法获得满足。

  和许多不同岗位的朋友接触,常能得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情报及知识, 非常新鲜。如果是一年才见一次面的朋友,聊起来更是起劲。由于话题丰富,常常可以引发许多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更能扩展自己的情报 网。

  由于彼此都很忙,要找其他时间也很难,所以和朋友聊天还是午餐时间 最适合。因为再忙还是得吃午饭,而且和大学同学碰面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彼此都早一点出来,或是预先定个位子,则足足有一小时可以聊一聊。由 于这种午餐习惯,情报网能够越来越广。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日本“龙角散”的老板藤井康男,写了一本“90 分钟专心术”。他说“一 天能专心工作的时间大约是 90 分钟”。诸如开会、洽谈生意、写稿、演讲等等,能够真正集中精神完全投入的,大约是一两个小时,平均的话差不多是90 分钟。的确,一般演讲或是电影长度,通常都是订为 90 分钟,显示人的 注意力差不多是这样的限度。

  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只能专心 90 分钟,如果有人做事很容易疲 累,自然也会有人能够长久专注工作。而且,工作内容不同,能够集中精神的时间也会不同。譬如,如果给小学生一个电视游乐器,他会整天守在电视 机前,发挥平常在学校看不到的注意力,连父母也会大吃一惊。即使是大人,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专注二三个小时都没问题。只要是有意思的,有兴趣 的事情,无论是谁都能够比以往专注得久一点。此外,能不能专心工作,和所处环境也有关系。如果不时有电话打忧,或是环境嘈杂,即使想尽办法集 中精神,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中断工作。

  换句话说,人的注意力除了和本身能力有关之外,工作内容、环境也会 有极大影响。所以,人究竟能够专心多久?并不能一概而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无法长期持续注意力。不论娱乐或是工作,人 可以集中精神的时间,总是有一定限度。因此,像藤井康男把自己能够专注 的时间设定为 90分钟,的确颇为实际。

  如果能找出自己能够专注的限度,应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人无法 永远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勉强把专注时间延长到三四个小时,不会有什么好处的。而且,这样一来,身体更疲累,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如果能够设定自 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90 分钟就 90 分钟,达成之后就休息,等到休息足够后再工作,这样效果反而较好。即使无法持续 90 分钟,只能 20 分钟也没关 系,人的体质原本就不同嘛!此外,有时也可以变换工作内容,以提高注意力。数学读累了,可以改读历史;文章写累了,不妨看看书,借由内容的转 换,可以提高注意力。而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人无法永远持续注意力。

  心情紧张是下一步行动之前的准备霍洛维兹是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很容易紧张。照理 说,这么有名的钢琴家,对于舞台表演,应该胸有成竹。然而,一有表演,他就会非常紧张,不断发抖。不过,原本一直发抖的他,只要一坐在钢琴前 面,就能弹出令人陶醉的绝妙乐章。这大概是因为霍洛维兹借由紧张,而发挥出浑然忘我的集中力吧!

  紧张,就另一种解释来说,其实是集中精神。原始时代的人类,一旦被 猛兽追捕,心脏噗通噗通地跳,血液急速循环,然后,使出全力逃命。换句话说,心情紧张是下一步行动之前的准备,不这样,可能就没办法使出全力, 搞不好就会被野兽吃掉。所以,心情紧张,是当时人类求生所不可欠缺的要 素。

  紧张的效果,不只适用于原始时代,也适用于现代人类生活。想要提高 工作或读书效率,这种紧张感是不可欠缺的,怀抱紧张心情面对工作,能够使精神集中,头脑也会变得灵活、清楚。因为,紧张正是精神对所处状况的 正确反应。只要充分了解这件事情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心脏自然会噗通噗 通地跳的。

  所以,如果面临大考,却一点也不紧张,仍然像平常一样打混的话,考试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当然,一味紧张却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是理想的情况。 面对工作或读书,重要的是适度紧张。如果一点都不紧张,那多半因为精神一点都不集中的缘故。

  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横越南极大陆的日本登山家西堀荣三郎。在他中学时代,采用一种锻炼 精神集中的方法。那就是从二楼的教室跳下来。当然,他不光是跳下来而已,而是把握起跳的这一瞬间,思考许多事情。这是训练他能在瞬间集中精神, 思考许多问题的方法。这训练的起因,是由于西堀荣三郎想要逃课,而从二楼的教室跳下来。最初,感觉一下子就到地面。然后,反复跳了十几二十几 次之后,感觉起跳到着地的这段时间越来越长,于是,原本以为很短的时间,却能够思考很多事情。

  这可以说是,借由从二楼跳下来的异常行为,使心情紧张,而发挥平常 意想不到的专注力。这好像被猛兽追赶的原始人,由于心情紧张,发挥平日意想不到的力量,变得像超人一样,而头脑也变为超级头脑。日后,西堀荣 三郎还曾因为这样的训练,捡回宝贵的性命。那时,他攀登雪山,没想到脚一踏空,人就从斜坡滚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他冷静地判断种种情况,最 后采取最安稳的姿势跌落,保住了生命。他所以能发挥这种超人般的能力,我想多半归功于他平日就训练自己在瞬间集中精神思考的缘故吧!

  其实,我们平常不必像西堀荣三郎这样极端地训练,就能借由“紧张效 果”,发挥专注力。譬如,在书店看看,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在书店翻书,特别容易记住书中内容。这是因为担心看书看太久,会招来店员白眼,结果, 意外地发挥了料想不到的专注力。

  四、激发员工的活力

  时髦、成熟的企业家,应该兼具科学及人性管理的双重思维和高效率的 领导技巧。不但应有系统设立经营战略与目标并掌握企业组织的测量、评估和有效控制的一整套方略,更为关键的是应具创造员工活力的帅才、将兵的 智慧与谋略,而胸存雄兵百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如何发现和运用能力谁都拥有一些钱财,有些是承继遗产来的,有的是一滴汗、一滴血,辛 苦储蓄的。如何运用它,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从他使用的方式,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同样的道理,有什么能力和如何运用这种能力,决定了“我”的价值。

  (1)应具备什么能力?

  (2)因什么目的使用这种能力?

  (3)为某种目的,如何使用这种能力? 我们来分析这三个问题吧! 具备什么能力?

  健康、体力、运动能力,主要是显示肉体的力度和适应性。体格要好, 但必须健康,身体虽然健康,若不磨炼技术,运动也好,工作也好,都不可 能做得理想。

  感觉、知觉、智能是指有关精神活动的能力。 要培养这些能力,你必须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累积各种各样的经验来增加知识,脑海里,更得牢记种种原理或方法。无法记忆的就动手做笔记。理 解、判断、推理的过程;归纳或演绎、综合的过程;计数的过程;使用语言应付,说明的过程等,如能养成凡事都写在纸上的科学习惯,工作必能顺畅。 这与慎重性、周全性、绵密性大有关系。

  对工作高超的见识、才干、指导力、统御力,都是有成长性的员工必备 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