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析法。
让你与你的员工一起成为卓越之士。
从调查个人的业务开始要掌握办公室中工作的实态,首先就从调查个人的业务开始。这个方法 不但最踏实,也可说是不会落伍的。这也是除了每个人都要掌握自己的业务外,还要连接上下、左右的关系,一起掌握全体实态的方法。
除这个方法之外,还有一个连结机能单位的方法。比如说,由订单到生 产、出货、收款,或由下订单到验收到付款等,掌握公司中这种连续流程的实态,而在这流程当中掌握有改善和提高效率余地的方法。
但是,掌握工作所有的流程虽然不错,但想要统一在部门单位或个人单 位上来进行,必须要清查出个人的业务后,再汇集到部门去才行。特别是为了能充分运用个人的能力,或者在部门单位能产生效果,则清点个人的业务 是有绝对的必要。
从机能的流程来看时,其弱点在于即使流程是有效率的结构,却很难看 出部门单位的改善和提高效率的效果。由这个意义看来,要全数清查公司的工作,以清查并分析每一个人的工作内容是最确实,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业务内容记录表样列
业务单位 发生次数。件数 所需时间
大编 中
分号 分
类 类
小 业务内容(详细记录)
分 类
换1日 月 期 年 件 算 月
换 问题点。改善意见算 年
将工作内容记录下来要清查每个人的业务,首先就要每个人将自己的工作,以自动自发且又 能观察到的行动开始。何谓能观察到的行动呢?一般而言,就是将自己所做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
在记录自己的工作时,因为有些工作是以数人分担后再集合起来的,所 以要统一记录工作的单位,这就叫做业务体系。一般可分类为 3~4 个阶段,如例图所示,用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来表示,就是用这小分类的单位来清查出业务的。 当然啦!有关任何一个部门共同所发生的业务(比如说审核、预算、总务等),也同样必须统一业务的单位。 以这个设定的业务单位为基础,每个人将自己的工作内容记录在业务内容记录表上(参照上表)。记录下来并不是目的所在,而是要根据记录的内 容来清查自己的工作,找出改善和提高率点,才是此方法最主要的目的。而且,如果不是为自己而记录的话,大家就不会认真了。若靠某人帮你调查, 要某人帮你记录,内容就会变得马虎、敷衍了事。
在业务体系的单位中,尽可能不使工作落后而详细地把它写出来。必要 项目分为“业务单位名”、“业务内容”、“次数、件数”、“需要时间”
与“有关的意见”等五项。其他的再应需要而附加上去。
为了使每个人能自动地去改善自己的工作,所以最好分发每人一份为改 善个人工作的“查验表格”,一方面查验自己所写下的每一项业务,一方面 找出改善点。
有关业务内容记录表,“非定型业务”与“主管业务”的记录方法,很 容易成为问题所在。
关于“主管业务”,也可以和负责人用同一种形式来记录,只是还需要 确定。身为主管,对于记录内容里的分类的业务单位,要负什么样的任务呢?
尤其是有的主管很排斥记录自己的业务内容,那就另当别论了。
业务简化检核表●不能不做吗? 报告书等)吗?
●目的明确吗? ●不能减少抄写吗?
●真有提升效果吗? ●不能减少盖章吗?
●不能改变做法吗? ●不能减少经手人员吗?
●不能简化过程吗?
●有无尚未使用的表格? ●不能更简化吗?
●不能减少次数吗(每日、 ●不能更集中处理吗? 周、月)? ●不能自我服务(倒茶水●分类或项目不能简化吗? 等)吗?
●不能减少张数(票据、 ●不能减少影印吗?
●不能减少记录吗? ●横向分工是否重复?
●不能减少人员的离席吗 ●能否以更短的时间完成?
(为何离席)? ●是否浪费时间(原因为何)?
●文件传递是否快速? ●不能减少会议吗?
●人员的动作是否敏捷? ●不能减少与会人员吗?
●不能减少保存的资料吗? ●不能缩短开会时间吗?
●不能更标准化吗? ●计划是否无用?
●不可有计划地工作吗?
●资料的取得是否容易? ●不能机械化吗?
●时机是否合适? ●负责人适合吗?
●最基本的任务为何? ●不能外包吗?
●联络或传达是否有误? ●不能部分化吗?
●是否遵守约定? ●能否提高工作效率?
●是否浪费经费? ●不能抽空做吗?
●不能缩短电话时间吗? ●不能更制度化、标准化吗?
●过失是否改正? ●不能以简单的管理大幅缩●是否游刃有余? 短时间吗?
●工作平衡吗? ●责任是否划分不清?
●工作重点为何? ●一切是否配合经营方针?
●纵向分工是否重复? ●有无不受现状约束的奇想?
由第三者根据面谈进行分析主管或专业工作人员在分析个人业务时,经常会以个人的业务内容记录 表来进行面谈。
第三者根据面谈来进行分析时,这个业务内容记录表是必备的资料。接 受面谈的一方可以根据记录下来的资料,很容易整理出一年中自己的工作,并加以说明。而进行面谈的一方,也可以事先阅读这份记录表,而很容易地 听了说明以后提出质问。
一般面谈都是一对一进行的,在此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清楚地了解对 方的工作内容,才可以找出对方的缺失,以提供对方有关方面的重点意见。
所以希望对方充分表达意见是很重要的,也可以在对方的意见中找出一些线 索。
第三者为了要以业务内容记录表来发现改善点,进行两次 2~3 个小时的 面谈是有必要的。第一次的面谈是为了要了解对方的工作,第二次是为了要确认找出了需要改善的部分与提高效率的方向。
程序分析1。票据的流程 公司的工作,是根据联系每个人之工作的组织,由公司全员共同运作的。
如果以业务分析来掌握个人工作,凭着有关连的部分,可以掌握住全体的工 作。以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方式来表现整体的概况。
在办公室里要掌握工作的流程时,可将以前的票据流程用○、△的记号 表示。虽然票据已 EDP 化了,但公司里仍有多数的票据类还是用手写的。虽 然是 EDP化,但是投入资本的程序或提升成果的加工程序等,还有许多程序 是 EDP 化做不来的。把票据的流程当作工作的程序来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用○、△表示的流程表,通常使用于个人的工作记录。这个阶段使用○、△的方法,与其说是分析,不如说是一边听对方谈工作上的事,一面为了不 要听错或漏听,在速记时所使用的。工作的程序,特别是票据很多时,要将对方的话记录成文是很麻烦的,因为很容易会听漏。
可依每个人的流程图表,指出其改善业务要点,或者将每个人的流程图 表用小组或部门的形式做成系列,由此流程当中发现改善点。比如说,产品的订单、生产的安排、生产的出货到收款的销售程序,及订购材料、交货、 验收到付款的采购程序。
2。信息的流程程序分析虽然是以票据的流程来表示,但这也是在 EDP 化、OA 化等信息 化当中,以信息的流程式来掌握的必要程序。因此公司的组织,不单只有票据的流程,而是必须处理所有信息的流程。
这种分析技巧,比如 IPA(Information Process Analysis)就是从美国引进来的。再举一个近身的例子,某人星期三放了假想去约会,首先他就 从女朋友的档案里,寻找也是星期三放假的对象,再挑出几个做为候补。从电话簿的档案中挑出她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她。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不”时, 那么就再回到起点,从选择对象开始——这种情形,就等于是在信息流程及其处理当中,重视资料的项目、信息档案及信息处理的分歧点,并且进行分 析处理之事。
如此,将公司的结构组织以信息的形式来掌握的话,尚有许多的部分是 无法掌握的。组织已电脑化的部分自然是把它当作程序表来掌握信息的流程 了。
但实际上,一般的上班族虽然是在信息的处理中工作,却一点也没掌握 住信息。就像人工智慧(AI)的研究开发一样,在快速的技术革新里,根据机器来处理情报的工作,一定会急速地发展扩大。
3。信息体系的整理 为了掌握货品的票据流程到信息流程,首先就必须要掌握公司信息体系的内容。 所谓信息化的体系,表示公司里信息的分类与机能间关系的情报系统,都还没有统一化。因此,哪种信息很完整?哪种信息资料不足?哪种信息没 有与公司的机能联系在一起?信息与信息之间哪儿有关连?有没有和哪种信息结合呢?如果这些问题不明确,信息是不可能完整的。
特别是在与上级之判断相结合,或资料库的完整性方面,成为最重要的 课题。程序分析并不是单纯的票据信息的流程。在与广泛的功能结合当中,追求信息的流程与关联性,是越来越重要了。
分担分析1。了解业务分担的实绩 以部门或小组方式汇总个人的业务结果,可以掌握工作的分担。如例图所示的“业务图”,分为二次元的行列,纵栏记上业务单位,横栏记上人名。 将业务内容记录表的内容,整理成这个业务图的话,就可以表示小组工作的 分担情形了。
因为业务内容记录表,是依个人的记忆所记录下来的,故业务图是依个 人的数字横向排列,主管要核对的话就可以依判断调整个人的时间。同时,主管也可以实际了解什么人分配到什么工作,这就是小组业务分担的实态。 主管是应该要掌握部属的业务内容,但实际上像业务图这样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实行到这种地步。 业务图,不只是单纯地由业务内容记录表中整理实绩的业务类别,它也是业务分担的计划表。
业务图的样式例业 务 图 部 科 年 月 日 制成者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业务分类
优
先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岁
度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大分类 中分类 小分类
A B C
H H H H H H H H
好比在年度开始时,就在业务图上拟定了一年业务分担的时间分配表。 如此,不但能明确主管的想法,同时在和部属商谈之时,也可以制作一张业务计划图。主管与部属都要遵从每一项计划,进而根据做好的业务计划,使 部门中的业务能在计划中进行并管理。回顾一年里的实绩,做出业务实绩图,并且与业务图核对的话,可以当作反省的素材,并把它融入下一个计划方案 中。
2。重新审视纵向、横向的分担情形 根据业务图来计划管理纵向、横向的分担,是很重要的。纵向系列是表示某人要负责什么样的业务?其业务又有多少?横向系列是指某项业务要由 谁和谁来分担?
纵向系列是个工作的方法。何种业务要如何配合才好呢?比较有关的业 务有哪些?完全无关的业务又有哪些?由此即可发现有关负责人现在的能力及其将来发展的方向。
个人的工作不单只有业务种类和业务分量,在一年的工作时数,必须有 平均的业务分量。如果产生巨幅的差距就表示效率不好。
关于横向系列,是指谁和谁来分担业务呢?这点也是因工作的重要性、 难易程度而有所不同。若是单纯的业务,让一个人去做当然没问题,然而,一旦业务的重要性与难易度提高后,仍让一个人做的话,就会有失误的危险。 这时,可以用数人的力量来分担工作,也可以互相轮流做以期培养后继者。
至于该用多少人来分担呢?这要配合业务量的集中程度而定。如果要集中在同一时间来做,就必须几个人分工合作。 业务的分担不但要考虑效率,还得考虑培养人才方面。由效率方面来看,有能力的人给予一时的磨练,即可放心地让他做。但是长时间做同样的业务 会陷于僵化而阻碍了成长,进而会失去了对新业务的适应力。
业务的分担,就是要经常给全体职员制造一个向新业务挑战的环境,也 可以说是培养部属的基础。
活动分析1。观察人的活动 在白领阶层的工作中,需要劳动的时间很少。一般而言,白领阶层早上到达办公室之前,在家里或在路途中,已决定了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当然, 即使是女性职员,如果也是业务分担的话,一般都会先想好今天至少要做些 什么。
怎么说呢?因为办公室里的白领阶层,几乎少有“刚刚才想到”的这种 情形发生,总是有固定的工作在进行着。例如:经常要开会、在办公室或会客室与人商谈、在座位上处理文件、或打电话谈话等等。具体而言,用工作 抽样或计时表来观察的话,就可以掌握住外观的活动状态。
所谓外观性,是指可从外表观察到的,例如:正在桌前办公吗?在办公 室里吗?如果在桌前,那么可能在阅读、写字、打电话、或整理抽屉。倘若在办公室,就有可能是坐在会客室或座位上谈话、面对铁柜、正在走动、站 着谈话等等。如果不在办公室里,很可能是出差、外出、在会议室等情形。
不论哪种情形,办公室里的工作,大部分都与人的活动有关,因此为了 要掌握业务的实态,可以从人的活动着手。如果能掌握人的活动,即可掌握大部分的业务了。
2。在多次元里观察自己 在观察人的活动时,可以由外部的观察而确实掌握活动。但是白领阶层的工作,单由外部来看是无法真正了解其内容的。比如说,一天要打 30 分钟 的电话,可以由工作抽样的观测而得知。但那通电话是谁打的,在谈什么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数年前日本导入了由美国的“布斯艾伦与汉米尔顿”公司所开发,名为“多次元的工作抽样”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自己以抽样方式来掌握自己的 活动,用多次元的项目来明确活动的内容。
这个方法就是利用手表、钟声或充电式的东西,每隔几分钟就随机响出“哗——”的声音。那时如果正在打电话,就记录下打给谁、有什么事情等, 收集之后就可以多次元地掌握活动的内容了。
比如说,如果用对象、工具、目的、活动与突发性等情形下的五次元来 测定时,就可以用二元次的方式来分析资料的对象与目的、目的与活动的关系。如果这五次元用二次元来组合的话,即可得到 20 组行列的资料。
如此多次元地掌握白领阶层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一般企业还没有实施。 办公业务的分析技巧是相当具有突破性的,在日本的应用,不单是为了 OA化,而且是为了了解白领阶层的工作实态,这是 OA 化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分析 技巧。
3。掌握白领阶层的实态 许多人一提到劳动形态,马上就想到作业员。提到事务也只会想到女性职员或新职员,往往认为除此之外的工作都是专业方面的劳动,其他人都不 了解。
但如果使用多次元的工作抽样,就能明确所没有掌握到的人的工作领域 了。
比如说: 什么目的的工作,有多少? 什么对象,要做多少工作? 什么工具,要如何配合? 什么活动,要做多少? 突发性的工作,能深入了解多少?
在什么场所,做多少工作? 有改善的余地吗?
试着以“直觉”回答这些问题,看看做多次元抽样工作后,是否就可以 了解你是不是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了解白领阶层工作的实态是如 何地没有掌握住啊!
要不厌其烦再强调的是,“让掌握实态来珍惜你的劳动”。
任务分析
1。你的任务是什么“任务”这个名词经常在使用,但如果被问到“你部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