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四专栏:光之芒(1)
01 光线
听说光线是有生命的,在很久以前,是如同鱼或者大象一般的活物。那日在书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的时候,窗外正好是冬日里难得的晴天。光线从窗户照耀进来,亮得刺眼,些许的尘埃缓慢浮动在空气里。小呆趴在我脚边吐着舌头,眼睛在剧烈的光线下眯成一条缝。
人的心情也是这样吧。可以理解为活物。像是每个人心里都居住着这样一个生命体。
以它们的心情,左右着我们的心情。甚至也可以和光线扯上关系。人在晴朗的天空下,一般都会觉得开朗和充满希望。在昏暗的黄昏,一般会觉得怅然若失的悲伤。这些都是和光线有关的,人的内心。
我对光线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周末睡到中午,眼皮被光线打亮,醒过来就听见了收音机里广播的声音,或者怀旧的歌曲,厨房里妈妈已经烧好了饭菜。就算是在上海独自生活很多年之后,我每个周末在光线中醒来的时候,就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这样的场景。而如果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就会蒙上被子睡到天黑。
呐,光线真的是古怪的活物吧。
02 地面之下,地面之上
有时候贪图方便,快捷,我就会选择地铁或者轻轨这样的大众交通工具。尽管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少。因为确实在车厢里被别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的感觉非常不好。但还是一直记得刚来上海时,在还是一个普通的少年时,一直坐地铁与轻轨的感受。
有时候觉得,地铁这样的东西,一辈子都在地面之下穿行着,从光明的站台,开进黑暗的隧道里,然后再到达另一处光明。这样重复的来回,直到机器老旧,变成不再使用的废弃车厢,这样的人生,好寂寞啊。
而轻轨就会绚丽很多。在城市的上空飞行着,穿越过无数的霓虹光线,穿越过人声鼎沸的上空,穿越过一群飞翔的灰色鸽子,从一处天空,到达另一处天空。
所以清和第一次带我坐轻轨的时候,我吃惊地睁大了眼,贴在玻璃窗户上,一直往外看。那是我19岁第二次到上海的时候。而现在清和已经去了美国。
而很多年后的现在,有一天我因为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所以又上了轻轨。却挺惊奇地发现,有一段路途,竟然呼啸着开往地下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升上地面来。难道说是地铁太寂寞了,对轻轨发出了邀请吗?
呐,来下面看看我吧,我一个人,很寂寞呢。(我又不是在讲。)
03 生病
人很难会在健康的时候回忆起生病时的感觉。
却会在每一次生病的时候,回忆起健康时的感觉。
这像不像我们的恋爱呢?
我们很难会在恋爱时,想起失恋的感觉。
却会在每一次失恋时,翻箱倒柜地回忆起每一次恋爱的感觉。
04 心
我们每次说到的心。是指胸腔里,那颗被肌肉和骨骼包裹着的跳动的肌肉纤维状的心脏,还是我们接受一切悲伤和喜悦等情绪的那颗,所谓的心灵呢?只是我们都习惯了在年轻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心痛。而忽略了那颗心脏,其实一直都健康地活在我们年轻的身体之内。持续不断地跳动着。提供着血液。维持着我们年轻的生命,以及滋养着让我们可以持续感受悲伤和喜悦的资本。
小四专栏:光之芒(2)
05 少年的记忆
那些随着盛夏的烈日而粘在猩红眼皮之下的记忆,持续地蒸发在胸腔里。
每一次回想到过去,不管我是身处在冬天上海快要冷死人的街道上,还是处在盛夏突突朝外喷着白色冷气的空调房内,视界里第一时间出现的,还是那些被阳光照得冒油的绿色草地,还有上面孤独而立的白衬衫少年。
操场上空洞的跑步声。
CD机偶尔因为卡片而发出的喀嚓声响。歌声突兀地起了疙瘩,不痛不痒却又明显地划痛在耳膜上。小卖部内的早点会迅速地卖光。放学后的教室里,剩下一两个值日生朝地面泼着水。校门外的几个争吵起来的少年,朝对方挥了拳头。
06 一个人的平安夜
大街上挤来挤去的少年和少女,他们头戴着鹿角和圣诞帽子。女生瘪了瘪嘴,于是男生赶忙去排队买冰淇淋。排队的时候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女生的脸,看到女生笑眯眯的眼睛的时候,就松了口气,兴致勃勃地排起队来。从南京路一直到外滩都是人,街边很多人拿着安全烟花舞来舞去。每一家商店似乎都朝外喷薄着热情洋溢的温暖,店门都是雪花和圣诞老人的装饰。大商场里摆满了表情可爱的麋鹿。
男生在电动城门口,表情可爱地求着女朋友陪着进去玩。女孩子松下口来,尽管内心更愿意去外滩江边上点燃烟花。但是站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小王子开着或者拿着枪扫射着,或者挥舞着宝剑冲向古堡营救公主,于是就觉得小王子有一天也会变成国王吧。
出门的时候,男孩子突然想起了什么,拉着女孩重新进去,丢了一把硬币,趴在娃娃机前面,终于钓起了一个公仔,塞进女生的怀里,然后哈哈大笑地搂着她出门去。
电影院里播放的爱情故事,在暖气的烘焙之下,变得伤感动人。女生抹着眼泪在包里翻找着纸巾,但旁边的男生,却紧张地握紧了手指,不敢放到栏杆上,去抓住女生的手。
这些动人的画面,发生在安静的平安夜里。没有雪花,没有麋鹿跑过大街,等待一晚也不会有圣诞老人从烟囱里爬下来。但是这些,依然在安静的平安夜里,温暖而美好着。
但这些也与我没有什么关系。
我裹着厚厚的大衣,从往家走。
(生病了。55555)
ACOSTA专栏:终点(1)
用博士和硕士来区别两个男人是不是很傻?
但是如果把时间回溯到从前,秒针滴答滴答朝向过往。他们两个都是同样穿着白衬衣在太阳下眯起眼睛的少年。只是两个人奔跑在不同的天空之下,挥霍着年少时的时光。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之后的岁月和故事里,他们会变成两个用博士和硕士来区分的男人。
她和博士是青梅竹马。
当她有记忆的时候就有他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样子。熟悉到并不觉得他很帅,所以会觉得其他喜欢他的女孩子没有眼光。
每次她做错了事,他总是责任最大。因为学习不好的关系,她经常被排在教室的最后。他总是默默地帮她抄作业,送纸条。被发现的时候会被老师揪住在教室外罚站。
下课了她喜欢拉着他的大书包走回家。她记得冬天时在学校的操场上,雪密密麻麻地下着,把空旷的地面一寸一寸覆盖掉,他拉着她想快点回家不要感冒,但她却站在雪地里,看着白色的世界微微红了眼睛。她想,如果纯白的世界只有他们两个,那该有多好。
初中毕业后他们就不在一起上课了。但每次下雪她散步操场的时候,他总是会出现在操场的另一端,朝着另外一边她所在的操场,寂寂地望过去。寒冷的空气吹得皮肤很痛。他揉了揉眼睛,她的样子就在大雪里变得格外清晰起来。
后来他们毕业了。她当过商场导购、助理会计,最后凭着父亲的介绍进入一家大公司成了一个小白领。
而他一路保送去了另外的城市读博士。两个人经常通信。她每次收到他的信时,都会拿起信纸反复地看,脑海里像是无数缓慢的文艺电影画面,镜头中的他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另外一个城市,将漂亮的字体写成对她漫长的想念。
相遇硕士的那年,她21岁。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像一整幅画里,最耀眼的那一个区域。拥抱着世界上每一样新鲜美好的事物,唯独对于爱情,敬而远之。
像是有一棵大树,扎根在心脏上,吸取着内心深处的情绪,催生出繁茂的树阴,在心上,投射出一块寂寞的影子来。
面对身边那些追求者,她总是想着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终于硕士出现在她面前,清新的书生气,谈吐和处世有点特别。他也有点固执的傻气,穿越大半个北京城,从通州到上地,只为了送一本书。总是拿着一个不知道牌子的,总是在路上就被挤成了碎渣。为了送她回家,他总是能等她到深夜,等她从走读大学下课。硕士总是永远最先知道,每天晚上提醒她以后几天穿什么。她知道他的心意,他的真情像是阳光一样照耀进来。但心上的那棵大树,却依然在风里摇曳着,在阳光里投射下一小块斑驳。
硕士说:“做我的女朋友吧。这句话,我不随便说出口呢。因为说了,就要承担一辈子的责任。”他微微笑了,露出好看的白牙齿。她的视界里缓慢地浮起一层水雾来,世界被搅得一片混沌。惟独眼前的他,清晰地微笑着。她抬起手捂住眼睛,手指缝里都是温热的泪水。他凝视着说,你是第一个为我哭的女孩子呢。她说,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早点忘了我,对你百利无害。他说好,但是请你别忘记我,好吗?她终于忍不住,在他的怀里痛哭。就这样他们在一起了。他们在动物园偷青草去喂,在地铁倒线时抢座位,在雍和宫争着上香。人生是这样的美好。好像日光照耀下来,阴影也变得透明了。
ACOSTA专栏:终点(2)
风将树木的清香吹向遥远的地平线。
秋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博士夏天要回北京来了。
见到了经常旅游风尘仆仆的博士。他还是一样傻傻的。居然要等她提醒要吃饭了,才着急找餐馆。他们在熏的发黑小餐馆里,吃着六块钱一碗的拉面。聊着过去的回忆,过去的朋友。原来昔日种种都是那么的浅显。
博士说,再陪我在中学操场散散步吧。两个人就这样绕着操场从中午走到黑夜。“能这样一直看着你吗?”博士问。
这是告白吗?她抬头看到暮色中博士闪亮的眼睛。她说,我们差距太大了。
这是拒绝吗?博士的眼睛转瞬如潮汐退潮。他说,好吧,我尊重你的选择。
她在阳光下伸开手来,无数条交错的掌纹。果然没有任何两条是永远平行的吧。也许在某一个以后,更加以后的以后,总会相交的吧。
风吹过树冠,一片潮汐般的树叶声响。海浪一般地涌回心脏。
硕士不管在哪个方面都很聪明,但恋爱方面只是个小学生。两个人开始觉得有了无形隔阂,不知不觉。虽然她觉得博士已经成为过去,但她的心已成起伏的波浪。她和硕士在阳光里变得越来越沉默。话越来越少,总等着对方开口。
博士经常很有礼貌地邀请她散步。每次看到她的时候,博士的眼睛都开始闪亮。她的心好像也回到了那段纯真岁月。仿佛看到了炽热的内心。有时候她也会想,如果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向白色的世界尽头,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她跟硕士的心逐渐冷淡。感情像夏日里掉在地面上的冰块,先是化成水,再被蒸发得无影无踪。
硕士毕业的时候在电话里说一定要去上海。
她木然拿着电话。再见的客套词也忘了说。
他说,跟我一起走吧,在上海扎根。忘记这边的回忆。
她说,我离不开这个城市。
电话那端是一片冬天月光下的海面般的寂静。
她已经有半年没有博士的消息了。思念是最肥沃的养料。她心里那棵树木越长越繁盛。巨大的树冠投射下纯黑的阴影,几乎快要覆盖整个心脏了。她知道了用一生要等待的是什么人。
终于有一天,她听到了消息。博士在内蒙古出差,喜欢一个人出游的他去了库布齐沙漠,却再也没回来。
漫漫沙漠,吞噬了年轻的生命,以及与这个生命维系在一起的,长线另外一头的希望。
6年后的北京,她走在满树金黄的大道上。
深秋的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她的额头,回忆瞬间落了一地。
心脏上的那棵树木,终于结满了重重的果实。
“那些遥远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
“人生海海 浮云开外 挥手拜拜”
——拜拜。
落落专栏:昼无魇(1)
传说总是美化了真相。
从上帝造人用的七天过程,到忘记过往的方法是喝孟家的汤,说得头头是道而让人彻底地远离了事实的原本。或者又好比,那只吃噩梦的怪兽,夜晚时分着陆在月光,踏下去的每一足倘若都有阴凉的风起了,等它的眼球寻找到目标,所有挣扎的颤栗的寒冷的惊悚的全都一口吞食,于是梦境随后空空如也,只有拼命奔跑完的人对着瞬间茫然的空旷视野,聆听此刻格外清晰的心跳。
到底怎么了。
到底怎么了。
即便是冬天,光线依然能够早早地破进窗帘的空隙,将屋子某个空间率先扯入“白昼”。剩下的那些虽不情愿,而天亮也无非是随后半小时里的事情。
天亮意味着准备在路边的早点摊位已经做好了迎客的准备,而地铁站上已经有冲击视觉的人流,很少有人再能闲到停下脚注意飞过的鸽影,城市被几千万段不同的人生推动向前。喧哗像熨斗前升起的蒸汽,压下去后就是平平整整而烫热的一天。
说“天亮”的时候,却未必真是天亮。这种语言里的借代方式,在很多地方的原意是“睁眼”、“清醒”、“梦的结束”。
读书的学生因为要换坐远途的车,所以走出家门时外面的光线明显还是寂蓝色的。星光也在。但依然是“天亮了”、“天亮的时候去上学”,“天亮去上学的时候希望天永远不要亮起来”。
冬天里最考验人的就是起床。有时候会很无所畏惧地想到底是什么让我非得去上课不可,不去的话究竟能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呢,好像就算被爸爸打一顿也无所谓,可比爸爸打一顿更难忍受的就是把腿从温暖的被窝里挪出来。
学校的早自习甚至都会因为光线未明而开起整一教室的灯,窗上都是水汽,被已经抵达教室的人涂花了,值日生抱怨着等干了以后会留下麻烦的印记。
连这些事都会变成小麻烦。而更大的一天里的麻烦:昨天夜里抵不住睡意很早就躺下了而作业根本没做完。今天下午还有地理的随堂测试,那个老头曾经在上回抓住过自己的一次作弊那么今天绝对不会手软。电车上没有欣喜的遭遇。做完早操上楼梯时被撞了个趔趄险些要在大众前跌倒。
没有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舍不得下雪的冬天,视界里建筑都被风吹得寡薄,纸做似的。
期待它什么时候会被踩破。只有梦会暖。
如同一片旧河滩,也有没被拆干净的建筑不知原先是什么用处,而更多的是草,及腰的草,干绿色并有黄,叶子会带些潮露但终究不会太过弄湿衣裳。梦的河滩。
用处是等你走过去,无所事事地在那里坐下,可以一会把腿并拢一会又分开,然后隔着及腰的蒿草在绿色中寻找自己被埋没的脚尖。转头的话,一两只飞虫停在肩膀附近。
这些,全都不能算噩梦吧。
哪怕出现疾风过境,吹得整个草野要把根茎的土色露出来翻盖在外,灰沙迷到睁不开眼睛,更弱小的昆虫也许早就被吹走,而风里淡紫色的也许正是它收集的灵魂。
可也依然不能算是噩梦吧。
“噩梦”这个词,和“天亮”一样,用来形容最多的却不是梦。
落落专栏:昼无魇(2)
从地铁上一个没有抢到座位的女人和抢到座位的男人之间持续了整整半小时的对骂开始。天上尽管还是夜光的主场,可眼下的城市已经醒来,在它的某个、许多个器官里爆发出折腾的音符,只送渐强号,不见终止符。
上第一节课时就领到了因为匆匆抄了同桌作业而被老师发现后留下的批语。而更糟的还在后面,放在膝盖上偷偷读阅的小说被从后门进入的班主任一下扔进垃圾桶,如果还能有多余的心思想想“她怎么不去做篮球手呢”。
罚站了十五分钟。
没有猜错的话,自己无论怎么摆出无所谓的表情,甚至右脚跨出小半步,重心后移为了方便抖动它——不管怎么做,还是在邻班那个暗恋的男生经过这里时,一瞬死死咬住了嘴唇而忘了坚持至此的“无所谓”。
怨恨到不惜责怪他的出现不挑选时间。
总是这样了。
他不会在自己穿了最漂亮衣服的时候出现,不会在自己青春痘全线消退的时候出现,不会在自己小腿最瘦的时候出现,却总是在自己被老师喊去办公室训话时与他碰面,在自己晚上就要洗头的前一个傍晚与他碰面,在自己捧着大盒餐饭的时候与他碰面。
刻意的计划好像永远对随意的变化无处招架。于是险些就要眼看着自己怎么在他的眼里,那些短短的仅仅的接触中,变成成绩糟,头发腻,又似乎很贪吃的形象。
而因为不熟悉,也根本无法上前直接拦下说“喂!你别搞错啊!”
冬天白色,冬天黑色,冬天的树惟有银杏的黄绚烂过度。在这个寡薄的质地上,过一层冬雨,就能粘下满地的图案。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