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除邪见与疑惑-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之事业者,未之有也。’毛泽东又批注:‘宗教可无,信仰不可少’。

 

1917年暑假期间,毛泽东同好友萧子升从长沙出发,到湖南好几个县的农村‘游学’。行至宁乡县沩山密印寺时,他们特意拜访了老方丈,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据萧子升后来在《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一书里记叙,他们从沩山下来后,兴致勃勃地议论起佛教与人生哲学问题。毛泽东说:自古以来,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对宗教也不过于执著,不像西方那样发生长期的宗教战争。此外,儒家思想远比佛、道二教影响为大。两人都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对佛教,毛泽东并非偶然说说而已。在 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一封长信中,他向这位处于师友之间的兄长淋漓尽致地倾诉志向,说自己的社会理想就是怀慈悲之心以救苦海的众生,共同走向大同圣域。这明显是受康有为《大同书》的影响,儒、佛相融。

 

1920年,毛泽东已开始热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6月7日,他给黎锦熙写信,仍然表示:‘文字学、言语学和佛学,我都很想研究,。。。。。。希望先生遇有关于言语文字学及佛学两类之书。将书名开示与我。’

 

(二)与达赖、班禅论佛。

 

建国后,代表中国几个佛教宗派的经典,《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以及研究这些经典的著述,毛泽东都读过一些。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他指名要带走的书籍中,便有《六祖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华经》、《大涅经》等。1959年10月1 日同来访的苏联领导人赫鲁雪夫在中南海颐年堂谈话时,他便径直说过:‘佛经我读过一些’,还说:‘你在美国(访问时)常常提起《圣经》,我也想读读《圣经》,但一直没有时间’。据工作人员回忆,后来,毛泽东是抽出时间,读了《圣经》的。或许正因为人们知道毛泽东注意阅读佛教经典,对佛学有兴趣,在建国初,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的陈铭枢,把自己积年潜心写作的《论佛法书》,寄呈毛泽东。毛泽东在百忙中,于1950年6 月12日特复一信,说:‘尊著略读,未能详研,不敢提出意见。惟觉其中若干观点似有斟酌之必要,便是再与先生商略。’陈铭枢有‘佛教将军’之称。对佛教,毛泽东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发挥。

 

1955年3月8日,在同西藏达赖喇嘛谈话时,毛泽东说:‘我们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国、把世界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个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1959年10月22日,在同西藏班禅大师谈话时,毛泽东又说:‘从前释迦牟尼是个王子,他王子不做,就去出家,和老百姓混在一起,作了群众领袖。东晋时西域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来到西安,住了十二年,死在西安。中国大乘佛教的传播,他有功劳。汉译本《金刚经》就是他译的。我不懂佛经,但觉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的佛经《法宝坊经》(引按:即《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在中国佛教几个宗派中,毛泽东熟悉的是禅宗。对于禅宗的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六祖坛经》一书,毛泽东要过多次。

 

毛泽东读佛经,对它的引伸发挥,重在普渡众生、解民痛苦这一面。为此,他很推崇释迦牟尼不当王子,去创立佛教的举动,认为它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人讲话’的。他还把佛经分为‘上层的’和‘劳动人民的’两种,提出《六祖坛经》就属于后一种。这算是他立足于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家的情感立场的一家之言吧!这个观点,在毛泽东青年时代即有隐显。他当时熟读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谭嗣同的《仁学》,这两部书吸收了佛教学说的许多思想,强调君子仁人、英雄豪杰当以慈悲为心解除现世众生的种种苦难。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因此,‘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这大概就是他在1955年3月8日的谈话中,说出佛教徒与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在认识论上的一条伏线吧!

 

同达赖、班禅讨论佛教,无疑是立足于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就西藏来说,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培养真正懂佛学的知识份子,光搞政治不行。1961年1月22日同班禅又有一次谈话,他说:‘我赞成(在西藏)有几千人学经、懂经,成为佛学知识份子,同时你看是不是他们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我看这个办法不行。得搞四年,专门拿两年研究佛学。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还是不行的。’

 

接著,毛泽东颇有兴趣地同班禅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毛泽东:‘西藏是大乘,还是小乘?’

 

班禅:‘我们学的是大乘,搞密宗,但小乘是基础,也懂得小乘。’

 

毛泽东:‘释迦牟尼讲的是大乘吗?’

 

班禅:‘释迦牟尼讲经分三个时期,早期和晚期讲小乘,中期讲大乘。’

 

毛泽东:‘《莲花经》和《金刚经》在藏文的经典中都有吗?释迦牟尼著的经典比孔夫子的书还多吧?’

 

班禅:‘西藏有《金刚经》,是从梵文译成藏文的,释迦牟尼的经书很多。’

 

毛泽东:‘《金刚经》,很值得一看。我也想研究一下佛学,有机会你给我讲讲吧!’

 

(三)共产党人与宗教活动。

 

信仰共产主义的,应该怎样对待现实社会中的宗教活动?毛泽东说佛教论禅,也是把它作为群众工作方法来看待的。

 

在1961年1月23日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酥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这个观点,毛泽东申明过多次,断非因谈话对象是宗教领袖而即兴发的议论。在会见外国一些共产党人时,他也经常谈到这个问题。

 

对佛经、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不因循守旧,不死搬教条的做法,毛泽东也是很欣赏的,甚至用它来比喻马列主义的传播和运用。1975年6月,在会见一国外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特别强调,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完全照抄中国’。接著,以佛教为例,说:‘什法师云,学我者病。什法师叫鸠摩罗什,是南北朝人。他是外国人,会讲中国话,翻译了许多佛经。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中国有个学者叫严复,他引了什法师的话,在他翻译的赫胥黎写的《天演论》上面说的。……赫胥黎赞成印度的佛教哲学。’

 

(四)重视对佛教哲学的研究。

 

毛泽东重视宗教思想特别是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佛教思想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比如,在毛泽东看来,首先就缺少可意的研究机构和刊物。在1963年12月30日的那个批示中,他还批评了当时的《现代佛学》这个刊物,认为它发表的‘文章的水准也很低’。看来,毛泽东平时较注意阅读这个刊物。

 

在1964年8月18 日的谈话中,毛泽东还说过:研究哲学,‘不出入佛道,不对;有佛道,不管它怎么行?’

 

居士公约

 

一、 爱国爱教,守法遵规。

二、 归依三宝,智慧人生。

三、 五戒十善,六和六度。

四、 正知正见,正信正行。

五、 家庭和睦,明礼诚信。

六、 奉献社会,修学精进。

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八、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 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 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 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 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 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 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 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 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 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 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 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 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 骷髅嗑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 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 日诵万卷也徒然

 

中外名人谈佛教(第一辑)

 

佛教是东方人的宗教,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东方智慧的结晶,确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稀有难得之瑰宝。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始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影响著东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几乎涉及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美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道德等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如唐代高僧玄奘,大诗人谢灵运、王维、白居易、苏轼,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理学家朱熹、王阳明,以及李贽、袁宏道、黄宗羲、龚自珍、魏源、曹雪芹、林则徐,还有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革命家孙中山等等,至于历代高僧大德更是灿若繁星,不胜枚举。 而现代,随著电脑科学、模糊科学、生命科学(如自然疗法、克隆技术)、精神分析学(及各门类的心理学)、量子物理学、毫微技术、全息理论、航空航太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困境(人口、环境、气候异常、金融危机、高犯罪率等),都在不断证实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向人类提出的善意劝告,和佛对宇宙宏观、微观的认识,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是无懈可击的。佛陀的教诲是如此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如此真实不虚,讲求实效,再加上佛陀严密无误的思想体系,佛陀的慈悲精神和积极务实的作风,正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所瞩目,于是更有东学西渐,佛光普被欧美之势,诚为东西文化交流之新潮。这正应了一句话:真理,是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超越时空的,真理是没有专利权的。 为了扫荡迷信、确立正信、消除误解、矫正俗见,兹将古今中外,名人学者对佛教的看法,编成语录,辑录于后,以饷读者。(本辑收录了卡尔·马克思、恩格思、尼采、罗素、爱因斯坦、尼赫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鲁迅、杨振宁、沈家祯、朱光潜等名人对于佛教认真、客观的评价。)

 

※卡尔·马克思(德国)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弗里德利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历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对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级的形式,含有最少压迫性的因素

 

□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章太炎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332,成就一切智333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梁启超

 

□吾常见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异专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与民共见也。 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334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 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康有为


 

□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孙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许寿棠

 

□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益亟,民气益衰,一般国民懦弱、浮华、猥贱、诈伪,视清末或且加甚。 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无畏治懦弱心,以头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妄语治诈伪心;一面尊重历史,整理国故,以养成民族的自信力。 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张君励

 

□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觉。既有觉,自然不离智慧。悲智双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谓起于迷信可也;归依佛法,则智者之事也。

 

※毛泽东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 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传扬恢弘的教义,保佑普天之下太平无恙。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

 

※沈家祯

 

□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杨振宁

 

□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季同

 

□哲学家对这个(佛家的真如,即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佛教却是亲证。 所以佛教哲学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学仿佛,而精密过西洋哲学好几倍。

 

※朱光潜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爱因斯坦(美籍德人)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 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尼赫鲁(1889…1964)杰出印度政治家

 

□ 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它时,我们得按照佛陀的教诲,平平静静地,民主地去考虑它。

 

□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著人类。 历史上大概没有任何其他时候比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