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战略抉择的分歧演变成这对搭档的决裂,说起来真是一个悲剧,然而更令人悲哀的事情还在后面。倪光南不能遏止内心的愤怒,因为“这个‘不’以后,永远都是‘不’了,不再有‘是’。”总裁室的会议变成了倪光南和柳传志之间的争吵,每一次工作分歧全都成了针对个人的指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柳传志说,倪光南在“胡搅蛮缠”,而倪光南在一次会议上说:“我永远和你没完。”在又一次会议上说:“柳传志你这样做违反公司法。”在第三次会议上说:“我坚决和你干到底。”会议的气氛剑拔弩张,有一次两个副总裁无法抑制内心的紧张,眼泪都下来了。
多年以后两人谈起当日纠纷,彼此仍然不能原谅,但是全都冷静下来。倪光南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散伙的形式不好。倪是冷静的人,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流露情感,他这样说,就表明过去那段美好时光仍在他的记忆中。柳传志对倪光南也保留着一些美好的评价。比如有人说,倪光南热衷于与上海合作,是想要照顾他的在复旦大学工作的哥哥。柳根本不把这样的指控放在心上。“老倪的动机肯定没有谋私,”柳说,“他这个人是不爱财的,不求那种小的虚名,他还真的就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有时候柳传志还会想到“司机风波”:“如果那次没有闹僵,我劝他,没准儿还是可以的。闹僵以后就完了。”
总工程师说到做到,和总裁“干到底”。他向上级控告柳传志作风霸道,进而控告柳有严重的经济问题,其值得怀疑的金钱总额超过1 000万元。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已经完全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局面。他的举报如果坐实,柳传志也就从此完蛋。其中曲折我们将在后面详述,现在只需说明一个情节。1994年后来的几个月里,柳传志一提到这事就激愤不已,他对张祖祥说:“老倪说昧心话,把我给告了。”张祖祥仍然想居中调和,因为他知道这两个人的决裂对公司来说是个重大损失。柳传志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是他说:“你也应该考虑我的感受。”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就证明已经无可挽回。
第六章 1994:转折点第56节:南方战场
1994年郭为是在一种苦闷的状态之中度过的。他在广东惠州卧薪尝胆,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全力以赴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惠州生产基地那时候有个好听的名称—“联想科技城”。它是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产物:自从公司把香港的生产线撤回深圳,在“赛格工业园”建立起新车间,两年来这座城市迅速扩张,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赛格”现在成了商业中心,地价迅速升高,商务运行的成本也涨了一倍,所以进一步向内地后撤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是其一;中国自1993年来大兴土木,形成浩浩荡荡的房地产业大军,惠州本是穷乡僻壤,但是它与广州、深圳形成一个等距离的三角形,地理位置绝佳。那时候这里的最大新闻,是外国汽车财团想要投资10亿美元兴建“熊猫汽车集团”,所以广东惠州与广西北海并成为“中国两大热土”,这是其二。联想当日以每平方米120元的价格,在惠州西部小山脚下购得50万平方米土地,希望能够“一箭双雕”:把那些与电脑制造流程有关的企业都吸引过来,形成完整的制造体系,同时又能坐收土地增值之利。
可惜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进展不顺。不仅土地价格因为中央政府颁布紧缩政策急剧下跌,而且想像中的那些电脑厂商也不愿意进来。1994年春天郭为奉命来到这里,雄心勃勃想要打赢南方战役,与北方的杨元庆遥相呼应。可是他第一天便看出这里管理混乱,至少五分之四的土地还在那里荒着,而地价已经跌去70%。正在兴建的8万平方米厂房一片狼藉,工程的质量和成本全都失去控制,钢筋混凝土的结构里面,被人掺了不少黄土,还因为工程事故死了好几个人。
他去找柳传志,希望得到指点,可是柳传志忙着支持杨元庆,还要应付倪光南的挑战,根本顾不上这片荒凉的土地。“他没时间理我,”郭为一说起来就是满肚子牢骚,“这一下把我扔在井里面,井的四周特光滑,我爬也爬不上去,又没个方向,不知道往哪儿爬。”想到伤心之处,他立誓“再也不做信息技术行业,因为这里面真是太累太苦,而且也没意思”。
后来人们都说郭为是天生的“救火队员”,“专门替老板堵枪眼的”,看来这说法没有错。他在惠州、深圳和香港之间来回奔跑。此人绝顶聪明,还能吃苦耐劳。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种品质,如果再加上一点运气,必可无往不胜。郭为最大的运气就是请来一个叫陈国栋的人出谋划策。后者那时候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中等个头儿,面色黝黑,脖子有点往前伸,在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领域学有所长,却不喜欢做学问。这样的人不是个好老师,但却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后来他果然开辟惠州战场有功,成为联想控股集团名下的融科置地公司的总经理。当时他与郭为凑在一起,很快看出形势不妙,中央政府摆出一副大杀大砍的架势,又碰上朱基这么一个“铁腕总理”,房地产热潮迅速冷却,所以“一定要编个故事”,才能转危为安。
“编故事”这个词,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史上应有一席之地。这里面既有大言不惭的欺骗,也有精妙绝伦的商业策划。当日陈、郭二人商量的结果,肯定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他们说是“科技园区”,其实是把深圳“赛格工业园”的生产线全都搬到这里来。然后堂而皇之地对媒体宣布:联想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板卡生产基地”。这当然不是胡说八道,因为联想的主机板本来就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上占有十分之一的份额,就算没有惠州,也是“亚洲第一”。
他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请来撰写可行性报告,这又是挺唬人的举动,可以让他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1994年6月18日,“联想科技园的二期工程”—科惠线路板厂举行奠基仪式。郭为请了很多人来捧场,有好几百人,还有至少100个记者也来到现场。郭为以联想科技园总经理的身份出来接受记者采访,侃侃而谈。他说联想科技园一期工程自1993年5月建设,已全部完工,包括三栋厂房—每栋配有运货电梯、三栋员工宿舍—每间房配有洗手间、一个职工食堂、一个康乐场所和一栋有72套房间的高级员工公寓。然后他又宣称,已经开始的二期工程将在1995年完成,那时候联想科技园区还能扩大一倍。
有个记者问:“联想科技园项目为什么选址在惠阳太阳城?”
郭为说:“这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这里海陆空运输极为方便,而且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和京九铁路惠州附线的贯通,这种地缘上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于是“烂尾工程”摇身一变,成了“亚洲最大的板卡生产基地”。记者回去纷纷写道,“这是联想集团在珠江三角洲继投资深圳联想电脑生产基地后,又一个大型高技术项目。”
“这个故事编得还不错,官员就喜欢听什么‘最大’一类的话。”郭为有些得意地说。当然他还要指令工人们把钢筋混凝土里掺的黄土全都抠出来,让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第六章 1994:转折点第57节:一场大仗终于打完了
1994年就要结束了。无论是柳传志还是倪光南,也无论是杨元庆还是郭为,所有的联想人都感受到这一年非比寻常。微机阻击战打响第一枪;两位高层领导者分道扬镳;向中央政府请命;高举民族大旗;拒绝“中国芯”;转战南方战场;复制惠普的分销模式;在全国拥有了至少200家代理商;北京总部不再卖电脑了,但电脑销量增长100%,达到4。5万台。在这一连串事件之外,还有很多大事:中央政府颁行改革新政,企业制度改革、税务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物价体制改革。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票,让全国物价上涨21。7%。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连续15年下跌之后,第一次在8。7:1的水平上稳定下来。英特尔推动芯片大幅降价—奔腾100MHz的中央处理器单价从1 000美元降至750美元,导致圣诞节期间,世界市场上的高档个人计算机价格大跌。中国市场上微机销售65万台,增长68。1%。国内计算机制造厂商花在广告上的钱增加了一倍,国产品牌稍微扩大了自己的阵地,可是外国品牌和台湾品牌的微机仍然占有69%的份额。至少有27%的消费者仍然钟情于AST,不过这个公司已经面临4 000万美元亏损—每股亏损1。25美元,导致公司大规模地关闭生产流水线,还辞退至少10%的雇员。而联想微机市场的份额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8%,排在国产微机的第一位。电子工业部的统计还表明,在联想的后面是那些老牌的和新起的厂商:长城集团、浪潮集团、长江集团、南天集团、长安集团、长白集团、华光集团和紫金集团。此外还有,“联想汉卡”进入最后阶段,库存5 000块全部降价处理;微软与联想合作开发的MS…DOS中文版在北京发布;联想电脑“小秘书”出现在市场上,成为“E系列”的配套软件包,它集汉字环境下的十余种常用小型软件于一体,包括文字编辑、名片册、记事本、计算器、百年历、家庭资料库、度量转换、邮政备忘录、交通备忘录。
北京西北三环道路改造工程终于完工,在连接中关村大街的路口架起一座立交桥。公司向政府递交报告,申请将这桥命名为“联想桥”,还表示这将有利于扩大电子一条街的影响,读起来琅琅上口,从美学观点看也不失为“一个美丽动听的桥名”。但是四通公司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于是一场冠名权的争夺战在联想和四通之间展开。好在那附近有三座新桥同时矗立起来,所以这场争夺能够以妥协的方式了结。四通占了其中一座。而联想则以50万元买到另外两座桥的永久性的冠名权—“联想桥”和“联想东桥”。
12月8日,21世纪剧场的联想成立10周年大会把这一切推向高潮。一首新歌在公司里面流行起来,它的名字叫做《联想之歌》,旋律中有激昂也有婉转,有豪迈也有柔情,所以无论老一代还是新员工,人人会唱:
我们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回响,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的目光在科技高峰上翱翔,
肩负历史的重任,托起中华的太阳,
啊,联想,联想,联想,
乘风破浪向远方。
啊,联想,联想,联想,
我们走向辉煌。
我们的大船在汹涌的大潮中起航,
求实进取创新写在不落的风帆上。
我们的队伍在联想世界里成长,
团结勇敢坚定把美好的未来开创。
啊,联想,联想,联想,
乘风破浪向远方。
啊,联想,联想,联想,
我们再创辉煌。
公关部不断把各地的战报送到柳传志案头:幻灯片、录像片、报纸文章、电视镜头、大会上的旗帜、花篮、政府官员的赞扬。他有些激动,忍不住提笔给公关部写信:“一场大仗终于打完了。这是联想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整个公司军心大振,不但及时刹住了年初以来出现的情绪滑坡,而且鼓起了斗志,这个战役又是我们整个大战役的前哨战。”几乎每一个公司在初创的时候都是激情满怀的,难的是矢志不渝。这次战役重申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联想是不肯言败的。而且,公司将坚决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中国品牌的集大成者,同时它也标志着联想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能够做出大胆的决定。
尽管柳传志宣布“仗打完了”,可在杨元庆这里还没有完。1994年的最后一天,他把几个记者请到公司来,告诉他们“联想微机1994系列”—“E系列”(经济型电脑)、“G系列”(绿色电脑)和“P系列”(奔腾电脑)—大获成功。从1995年的1月起,就要推出新产品—“联想1+1星座系列家用电脑”,有“双秤”、“宝瓶”、“金牛”、“人马”四种型号,15种配置,全部采用联想486/33主板,最贵的12 000元,最便宜的只要3 000元。记者们听了,个个觉得新鲜,因为人们迄今为止说起电脑时,只是“386”、“486”或者“586”,给电脑起名字还是第一次。杨元庆喜气洋洋地宣称,用“星座”给电脑命名,是“一种新概念的完美体现”。其实,这主意是他和几个年轻的属下在一顿晚餐会上灵机一动想出来的。
第七章 联想高于一切第58节:西部传奇(1)
治理一家公司是一个系统设计。这里面有方方面面要考虑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你如果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就单兵突进,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其他方面全乱了。
—柳传志
1995年早春,每一个在柳传志身边的人都能清晰地感到他很放松。过去三年,他每年都说“鲤鱼跳龙门”,直到现在,他终于可以说“我们跳过来了”。
“当然我们还是个小龙崽子,还不是龙,”他既谦虚又得意地说。公司决定在春节放假15天,这比法定的假日多出两倍。他告诉全体员工:“就是为了让大家休息好。”2月8日是个周末,公司花了2万元租下保利剧院举办文艺晚会。晚会的名字叫做“回响新世纪”,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爱尼亚克”诞生50周年。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影响力之大,甚至超过战争、宗教、种族隔离,以及所有意识形态的角逐。可惜直到这个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全世界还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完全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他们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美洲南部、欧洲东部和亚洲。即使在我们这个已经宣布“与世界同步”的国家里,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不到1%。在中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有7 000万人还在为衣食发愁,有5亿人从来没见过计算机。他们正等着谁来为他们打开计算机时代的大门。
西部传奇
春节之后,陈绍鹏来到西安,为微机事业部筹建第一个分销机构。为了把微机的销售业务再伸得更远些,杨元庆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在代理商与公司之间建立更稳定的联系。原来过去8个月里代理商蓬勃发展,已有100多家,在未来的12个月里还将增加至少两倍,他们漂泊在全国各地,好像一片片没有根的浮萍。虽然联想商标象征着计算机市场上的新生事物,但是谁也不知道它是否具有长远的前景,所以杨元庆决心把手下最棒的销售人员派到中心城市去,建立稳定的办公地点。第一批办事处设立在上海、武汉和西安,数量不多,但却能够证明,他从一开始就打算把整个国家从东到西的土地全都包揽下来。“元庆很敏锐,”陈绍鹏说,“他知道,不这样做代理商就会有找不到家的感觉。”
1995年陈绍鹏26岁,在公司里是比杨元庆、郭为更年轻的一代。像联想的所有销售人员一样,陈有一副让人容易产生信任的外表,浓眉大眼,中庭宽厚,面相和善。他是一个天生的推销员。他的同事都说他有“把冰激凌卖给北极熊的本领”。当他在那些本来属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上行动起来的时候,真是叫人发抖。每逢这种时候他就特别开心,心里还有一种类似侵略者攻城掠地时的快感。
陈的任命书上写着他是“西安办事处主任”,用销售圈子里面更专业的话来说,就是“业务代表”。当时联想像他这样的业务代表有18人,被公司叫做“18棵青松”。另外两个年轻人,刘海峰和高文平,分别主持华东和中南,而陈绍鹏的领地是西南和西北。这是一片拥有云、贵、川、陕、甘、宁、新、藏8个省区和好几亿人口的广大地域。这个年轻人显然学会了毛泽东早年的“以弱胜强”的战略,所以自称联想拓展市场的办法也是“从农村包围城市”。
“我们是从穷地方开始的,”陈绍鹏这样说。他的起点在西南重镇成都,在那里度过了一年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日子。晚上住在一个没有名称只有代号“03”的军队招待所里。每天早晨从那个破旧的小门走出来,登上长途汽车或者火车,去观察云、贵、川三省的市场动态。
开始的时候相当艰难,像“成百光电”这样的大商家都不理睬,只有一个名叫杜霆的人与众不同。此人出生于四川北部的南充地区,长在成都,当时领导着一个只有三人的公司,势单力薄,却有足够的聪明和一腔热血,能说会道,眼光独特,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