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15期-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年,我山坡地上的贫瘠
   如今早就肥起来了,多年来
  风调雨顺地收获着,我那
  ——一日三餐的油汤油水
  八十老娘不断地吃甜忆苦
  一个大学生,和两个中学生
  十多年的所有费用,还有
  我与妻子,小打小逄的好心情……
  
  小平啊,我必须努力种好粮食
  ——粮食歉收了,我知道
  日子的滋味不好咽,而且还有人
  指着咱的脊背,说三,道四
  而我们的五谷丰登了,就是咱
  中国的丰登啊……


在餐桌上说起小平
■  李曙白
  一家三口,在餐桌上
  我们说起小平
  就像说起一件家常事
  说起一个亲人  他在远方
  他搬动农具的响声在家乡
  在一座扁豆藤架爬满的场院中
  亲切地响起
  
  我和妻子  我们都和新中国一起长大
  经历过饥饿  上山下乡
  在一夜间大起大落
  现在  享受诚实的劳动和收获
  春天  当我的患有溃疡的胃
  隐隐作痛  一再反刍出
  过剩的酸水和1959  1961
  我也惊喜地发现  我的女儿
  已经长成这座南方城市的一枝嫩柳
  在湖风中婷婷娉娉地摇曳
  
  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早过了崇拜神灵的年龄
  因为那些伤痛
  我们说起小平
  只是用一种方式
  触摸他带给我们的一切
  就像我在三室一厅的新居中
  触摸刚刚做好的木质家具
  感觉它们的真实和朴素
  相信它们会伴我十年  二十年
  乃至一生
  
  这个说话时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老人
  这个比我的父亲年长二十岁的老人
  这个和我差不多高的矮个子老人
  我真的应当对他说声“谢谢”
  他在设计中国的同时
  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迹
  但是我说不出
  这就像父亲和母亲
  他们给儿女生命  和一些
  与生命同样宝贵的东西
  但是我们无法对他们说
  谢谢  这两个字一旦说出
  就有一些东西失去了重量
  说起小平  在中国
  一个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五分钟  也许更短
  然后我们说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女儿选择的专业
  比如我们身边
  正在建造的第四座跨江大桥
  将给这座城市再一次提速
  而那位老人  他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笑
  继续扮演着一个角色


小平画像前的三个外省民工
■  张慧谋
  小平巨幅画像前。伫立着
  三个衣冠不整的外省民工。深圳的天空
  是特区的天空。很蓝很蓝。南方永不退色的瓦
  蓝。
  
  三个外省民工。一个
  高高瘦瘦,穿着不太合身的工装
  一个中等身材。健壮。黑皮肤。头戴安全帽
  一个脚穿一双拖鞋。矮小。满脸雀斑。
  
  他们在默默地仰视画中的老人
  老人的微笑。老人身上笔挺干净的衣服。以及
  老人身后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云朵下面
  高楼林立的深圳。一衣带水的香港
  他们感觉到很亲切、也很幸福。
  
  他们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依然站着
  依然仰着头。画面的老人对着他们微笑
  久违的乡音,从老人的微笑里,透过南方的
  云朵
  像风一样,像细雨一样,像在乡下拉家常一样
  像长辈对晚辈一样,像涪陵榨菜和天府花生一
  样
  亲近、入心、细微、纯正。
  有人走近画像前献鲜花。
  他们三个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
  一个从上衣的口袋里掏一包皱巴巴的香烟
  一个从裤袋里摸出一只打火机。一个伸手摸了
  摸口袋
  又抖抖索索的把手缩了回去。一个接过另一个
  手中的打火机
  点燃挟在中指和食指间的香烟,郑重地,放在
  那束鲜花旁边
  然后,他们三个,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走过深
  南大道……


小平,我们爱你
■  郑 玲
  
  (一)
  
   我以理智和想象崇拜英雄
  唯有你  小平
  是我深深挚爱的
  莫问你如今哪里去了
  我们和你的信念永远相守
  永不言别
  
  小平  小平
  如此平凡而谦和的名字
  却属于一个最为强有力的灵魂
  我至今还从梦中得见
  你那不高的身影何等伟岸
  站在云遮雾锁之中
  你喊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为正义找到了呼声
  
  (二)
  
  在那个混乱失治的年代
  灾难以无数形式侵入各个人家
  你也被几番抛入低谷
  不管在浪尖上还是深渊里
  你那消灭不了的活力
  依然是大江奔腾的源头
  
  纵使天上有九个太阳
   十二个月亮
  也比不上我记忆中的那道强光
  那便是:
    你把你的心做成的火炬
  你高擎着它
  引领人们走出险恶的黑夜
   穿过虎狼觅食的荒野
  从来大事不可延宕
  当第一线晨曦跟着你的脚步
    射进了希望之门
  你迅速地  将它变成
    确定性的灿烂光明
  人们毫不犹豫地追随你
  战胜了死亡  得以重生
  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活到今天来读你的史诗
  感到重返的青春充满浩气
  
  (三)
  
   小平  小平  我们爱你
  你是混乱的劲敌
    秩序的使者
  绝不允许
  虚伪凭借权力冒充真理
  你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来做和平与繁荣的基石
  为了这一心愿
  你让自己的暮年和青春
  生活在一起
  直到华发苍颜
   你依然是敢于革新的战士
  
  小平  小平  我们爱你
  你不是人为的伟大
  是真诚  坦荡和磊落
  造就了你个性的亲和力
  你是洞悉我们心智的朋友
  你是我们忧乐与共的兄弟
  你生于一个时代
  所有的时代都将拥有你
  我没有足够的才华
  来歌颂你的功勋
  而我庆祝
  历史已认可人民的裁定:
  自强不息的中国
  获得了你这个伟大的公民!


有的人
■  王久辛
  有的人很透明
  透明得令人难以置信
  他就是这样的人
  像掏出一颗火热之心的赤子
  却被人怀疑包藏祸心
  所以透明的人
  常将透明的思想告诉世界
  告诉人类  人类仍然无法理解
  甚至用冲动取代明慧
  (例如:我们曾经愚蠢地振臂高呼
  ——打倒X X X!)
  
  有的人很直率
  直率得顾不上尊者的威仪
  他就是这样的人
  当新的发现启悟了正直的天良
  天良的激情澎湃起来
  就常将全天下的人
  想得同自己一样  于是
  真理被说破  难以收拾的残局
  总是一次次地警告我们:
  当心!别太直率
  例如:邓小平文革后期的全面整顿
  
  有的人很能干
  能干得让不能干的人无地自容
  他就是这样的人
  
  当他体验了创造与奉献的幸福
  幸福的感觉弥漫开来
  他便如脱缰的野马
  刀山敢上  火海敢闯
  哪怕面对的是万丈深渊
  是群起而攻之的众矢之的
  他也决不后退
  例如: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有的人很勇敢
  勇敢得每踏出一步
  都是对历史的一次推动
  他就是这样的人
  一手解开捆绑人民精神的绳索
  一手推开封闭人民视野的大门
  像重整河山的巨人
  带领人民一步一重天地开创未来
  但理解他却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例如,有的人可以理解硕果的甘甜
  却无法理解种子深埋泥土的黑暗
  
  有的人从黑暗走来
  却创造了光明
  有的人从阳光下走去
  却走进了阴暗
  邓小平用他的一生告诉世界
  告诉我们——理解天才
  必须把天才的一次次失败
  当作思索的开端
  而有的人啊  仿佛好像
  只愿讴歌逝去了的邓小平
  却不知仍有成千上万
  活着的邓小平正渴望着关爱
  
  放眼看看吧
  我的朋友  小平的思想
  已漫过了新世纪
  已变成了如锦的画卷
  有的人是否明白
  有的人是否看到
  那成千上万的开拓者正在掘进开拓
  那上万成千的改革者正在劈荆斩棘
  你理解他他要掘进开拓
  你不理解他他仍要斩棘劈荆
  一个小平精神深入人心的时代
  已经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 


小平与深圳
■  冯永杰
  一个伟人的名字和一座城市
  从来没有联系得这样紧密
  在这座城市的空间
  随时能感觉到他的脉搏和呼吸
  没有人认为他已经永远离去
  幼儿园的老师们
  把他的存在编成童话
  不但神奇,而且美丽——
  他  在白天的阳光里
  他  在夜晚的星光里
  
  一座城市对一个伟人的感情
  从来没有如此深厚亲昵
  他拥有花团锦簇的广场
  接受五湖四海来客的敬意
  他站在绿荫覆盖的莲花山
  品味孩子放飞风筝的童趣
  他为火车站题写的站名
  是照耀出行者旅途的一盏灯
  他在仙湖种下的高山榕
  飘溢出春天浓浓的气息
  
  深圳人恪守知恩图报的祖训
  饮水不忘掘井人是公认的真理
  当改革尚在艰难的孕育中
  他就为我们取了乳名:
  “经济特区”
  当我们挣脱襁褓开始学步
  摇摇晃晃中总得到他的搀扶
  当我们遭遇风雨雾霭的干扰
  迷茫中他又伸出引路的手臂…—
  他为我们排除前进的障碍
  我们报之以成功的慰藉
  深情呼唤着他的名字
  如同呼唤亲爱的父老乡亲
  反复传诵着他的故事
  如同讲述家园里的演绎
  缅怀着他的音容笑貌
  那十足的川味话语渗透心底
  揣摩着他创造的理论
  构思建设蓝图上最新的设计
  瞻仰着他树起的旗帜
  遥望未来中国更加灿烂的晨曦
  一个伟人和一座城市的秉性
  有时会相似得令人惊奇——
  那敢于在没有路的地方
  踩出路来的执著和坚毅
  那善于在黑暗中点燃自己
  信念不灭的智慧和勇气
  一个伟人硬是闯出来的
  一座城市也是闯出来的
  伟人靠冲浪征服了任性的大海
  城市在风暴中炼硬飞翔的羽翼……
  
  小平和深圳
  是一个悬挂在窗口的敞亮话题
  从关于白猫黑猫的辩论
  到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议
  深圳,荣幸地成为他的试验田
  收获了大把的甜甜的荔枝蜜
  小平的笑容是深圳人眼中的花
  小平的声音是深圳人心里的歌
  小平的步履是深圳人摸索的路
  小平的思想是深圳人拓荒的犁……


透过黄木岗小窗
■  唐跃生
    我的小窗向南,宁静,安详。我看见
  没有冬天的街道一如既往
  
  输送着车流和人流。鲜花和绿树
  一如既往地把一个老人的名字收藏
  
  因为一个思想,春天便尽可能延长
  一座新城在这里崛起,并且辉煌
  
  我——一个南下深圳的人,已经
  习惯于竞争和奔忙
  
  用不再退缩的倔强,我走过了自己
  走过了风雨交加的迷茫
  
  我常常专注于一己之爱而淡漠了方向
  把每日的生活遗忘……却突然
  
  昨夜我梦见了那个姓邓的老人
  昨夜我看见他慈祥的目光
  
  深邃,清亮。还带着点不易察觉的
  忧伤。我有了怀念,和怀念带来的辽阔胸怀
  
  生活因人而彷徨,又因人的想象
  而展开属于我们奋斗的疆场
  
  我们因之而得福;因之
  我爱了,才看见内心的太阳!
  
  这是2004年的夏日,我在
  历史与现实之间,在都市
  
  与小屋之间,在个人与国家
  之间,在寂静和喧闹之间
  
  透过黄木岗小窗,我看见
  他热爱的人民安静而繁忙
  
  在他百年诞辰来临之际
  已经有无数爱他的人替他去
  
  看了看香港,也有人
  在他伫立的广场默默为他点上
  
  一支熊猫牌香烟,再把他
  曾经想象过的未来想象
  
  小窗向南,宁静,安详。我知道
  没有冬天的街道一如既往
  
  透过黄木岗小窗,这片临海的土地
  除了怀念,还有更多的冥想……


松树上的小瓶子
■  谷雪儿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周围的松树上挂着许许多多的小瓶子。他们是在用这种典型的中国式的隐喻,呼唤着“小平”。在那些震撼人心的日子里,北京几乎所有能去的人都到天安门广场去了……惟独我们——邓小平的家人们,不能去天安门广场,不能亲赴现场参加这一伟大的人民运动。……1976年4月5日,共和国历史上一个悲壮的日子。
  ——摘自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
    这是一个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傍晚,
  被压抑的愤怒在冷风中蔓延,
  许多陌生的人今日一见如故。
  我听见从风中传来心与心的碰撞,
  数不清的洁白花朵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同时又为蒙冤的生者排除污浊。
  
   火焰从一双双眼睛里喷射出来,
  点燃天边悲壮的丹霞。
  我们没有雕琢的表情,
  此刻一切都真实得不能再真实。
  我们找到了丢失的字母,
  向被糟蹋的命运呐喊!
  
  于是,世界变得忽然美丽起来,
  面对暴风雨的袭击,我们清醒了:
  当希望被暴风雨嘲弄,
  当我们无法再亲近母亲,
  当悲愤变成壮烈,我们用贫血的躯体,
   滚烫地驱赶野蛮的黑夜。
  毕竟,我们不是手持长矛的苏亚雷斯。
  而我们渴望被道义挟持,
  绝不被道义猜测。
  
  于是,广场的松树上突然闪着亿万的光亮,
  如繁星闪烁,照亮了苦难的天空。
  在冷风中晃动的小瓶子,
  如愁容满面的乐师,
  敲打出拯救的音符;
  刹那间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这典型中国式的隐喻,
  几乎成了血腥中激活的风景。
  人民悲壮地欢呼着“小平”,
  欢呼着心中的救世主。
  
  小瓶子宛如倒下又站起来的勇士,
  勇敢地扑向灰烬:
  是沙场上捐躯的神话;
  是荒原里守候的猎人;
  是死神降临时的不妥协;
  是令人骄傲的品格与自豪;
  是祖国的见证——荣辱与崇敬!……
  
  人民的爱也在那时刻显露出来;
  爱戴的呼声在同一个时间里发出;
   ……一百年的轻与重!
  一百年沉浮的奇迹!
  谁都无法忘怀红色的纪念日期。
  无边无际的缅怀与记忆,
  将会永远珍藏在世人感恩的心里;
  记住这不灭的形象而不是忘记!
  其实,怀旧与赞美只是你灵魂的习惯而已。


远眺香港的小平铜像
■  熊 红
  深圳的莲花山
  矗立在都市的中央,
  山顶上矗立着
  中国唯一的小平铜像。
  他飘扬的风衣荡落一百年风尘,
  他温和的眼光远眺香港。
  他曾经驻足深圳河边,落马洲头,
  静静注视界河对岸
  那些摩天的楼房。
  他读过《马关条约》
  字行间的耻辱,
  
  把统一的重任担在肩膀。
  铁娘子的眼角
  还挂着日不落帝国的傲慢,
  不列颠的话语里暗藏鸦片的锋芒。
  回应英国人的四川话
  丝毫不减当年刘邓大军的威风,
  宇字句句挟裹着中国人的正气,
  1997年,中国必须收回香港!
  1997年,五星红旗
  必须在港岛飘扬!
  
  那时候
  我们的香港还在徘徊,
  在回归的界河边遥遥观望。
  如果解放军的哨兵
  站在了太平山顶,
  维多利亚港湾的海水颜色
  会是怎样?
  如果中国的国徽
  悬挂在港督府门前,
  半山别墅的资本家们
  会不会流浪?
  小平用他犀利的眼光,
  洞察了香港同胞的心房。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香港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今天我们登上莲花山顶,
  再和小平一起远眺香港。
  皇后大道穿行着忙碌的人群,
  避风塘畔流淌着快乐的乐章。
  九龙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