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耀武·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1-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山东文史资料:“…蒋介石决定派王耀武到山东,王闻讯求教于刘子衡。刘教育他说:“试看今天的形势,国共双方实力对比,人心的向背,更非往日可比。在此关键时刻,你应认真考虑,这是大节,必须慎重对待。”王耀武深有所悟地说:“我也深有同感,但是对这一现实应如何对待?”刘说:“很简单,你即以你现在的胃溃疡咯血为理由,住进医院,请假治疗,然后设法出国就医、考察。只需二年时间,国内局势便可有个分晓,到那时候,自由选择方向,必将无往不利。”王耀武表示:“就这样办。”
    刘子衡进而激他:“话虽如此,但怕你决心不大,勇气不够埃你必须重视,这是关系你后半生的大事,临大节而不可苟且的大事,否则一失足就会追悔莫及了。”
    不出所料,王耀武在蒋介石的恩威之下,没有了决心和勇气,从而陷入了内战之中。”
     3,
    王的自述:“抗战刚刚结束,内战一触即发。此时的王耀武从内心来讲并不愿再带兵打内战,曾想混进政界。这时有一朋友劝他,既然是功成名就,不如激流勇退,既可以抗日名将的身份流芳百世,也可同家人团聚,如涉入内战,恐将前功尽弃,不要忘记“一将成名万骨枯”的老话。王认为友人所见确是肺腑之言,未等蒋介石交与新的任务,立即称病请假,迅速住进了武昌的一家医院。
    蒋介石闻讯之后连发函电慰问,并派专机接他飞往重庆。
    在王耀武的《自述》里有曾记录了到重庆见到蒋时的一段对话。
    蒋问:“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你有什么病?”王答:“胃病咯血,这是多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
    蒋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内战还是要打的。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很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
     4,
    山东文史资料:“1945年12月底,王奉命率其司令部一帮人马到武昌,旋即到重庆谒蒋。蒋介石随即任命王耀武进驻山东,组建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王耀武于1946年1月回到武汉后,满怀信心地召开了司令部处长以上军官会议,并以十分得意的口吻对属僚说:“‘老头子’本想是命我拱卫首都南京的,但考虑到要与共产党争地盘,仗是非打不可。山东,地绾南北;青岛是海军基地,这块战略要地,‘老头子’要我去统辖。现在,李延年以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的名义,驻在济南。这个大烟鬼无所作为,而我原本是山东人,回乡负责,可以说是人地相宜。……至于我的新职,是第二绥靖区司令官,辖山东全省,是8个绥靖区最大的一个。至于各位职务的安排尽请放心,我是有考虑的。”
    上面四种,主要区别在于,王耀武去山东是蒋介石逼着去得,还是他自愿的。俺的意见是“两情相悦”。因为当时的山东,是罗荣桓元帅经营的中共大根据地,据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统计,1945年9月,尚能掌握全省35个县市,至12月底即降为24个县市,次年1月13日后又降至14个县市。
    而这其中能控制全境者只有济南市和昌乐县;占有县城而县境大部分由共产党占领者为12个县,另有不能控制县城但尚能在境内某地区活动者22个县。所以,对国民党而言,当时的山东首先需要一个强悍的领导。本来时任山东省主席是迄今遗泽犹在的何思源,但何主席是书生,不能控制局面。所以派王耀武这样的名将去,又是本省人,的确是“人地相宜”而另一方面,于王耀武而言,他刚刚登上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所以,他显然应该对在山东的“绥靖”很有信心,此前他和红军的两次交手都打了胜仗,心理也没有阴影,再加上,王恐怕也难免“衣锦还乡”的诱惑,…看看他买回上海饼干店的故事就可见一斑。
    于是,十八岁离开家乡时一无所有的王耀武以“山东总督”的身份回来了。此时,他年方四十有二。
    世事的荣衰往往是无情而又调皮的。
    当王耀武衣锦还乡之时,他生命的曲线正悄悄地滑过最高点。…所有隐藏在他的辉煌光芒之后的阴影此刻慢慢渗开,而他毫无知觉。王耀武的最基本弱点在于他的升迁实在太快了,快速的升迁的确是他一道眩目的光环,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王未能有时间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矗而且,他过于出众的才能势必引起上峰的猜忌和同僚的嫉妒。
    所以,当他到济南上任时,他一手带出来的七十四军却被作为御林军留在南京,七十四军的兄弟部队,第一百军留在了上海,十八军去了徐州和武汉,新六军去了东北。结果他能带上的老部队只有七十三军。该军原属于第五战区二十九集团军,军长韩浚中将乃黄埔一期,曾是中共产党员,八一起义没赶上队伍于是脱离。后来就被招安,是以该军虽在抗战后期归第四方面军序列,但和七十四,一百军比起来,对王耀武而言,差别很大。
    尤其山东根据地北接东北(通过苏军控制的大连),南通江淮,诚如毛泽东所言,山东一活,全国俱活的战略关键地区。在这样紧要的地方,又是中共经营多年的老根据地,既然派了王耀武这样一员悍将去镇守,却不为他配备配合默契的队伍,这显然不是纯军事标准考虑下的决定。
     …的确,当时全国上下,大概十之八九的看法都是外有美国撑腰,内刚刚抗战胜利的国民党会一统山河,所以,蒋委员长恐怕未雨绸缪,在派王耀武去山东的同时,还要防着他一手带出来的系统大加扩展。
     …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王耀武虽然号称蒋的嫡系,但事实上蒋志清一直着力培养的是俞济时,而并非王耀武。…毕竟,王耀武既不是浙江人,也不是蒋校长亲自带出来的几个黄埔一期。…虽然他超过了很多学长,但在校长的心里,他还不是最亲近的那一批。
     *。*。*。* 2008…12…27 0:58:01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第 5楼文章提交者:温莎公爵加帖在史海钩沉【凯迪网络】 kdnet说到这里,就顺手说说“蒋雄奇”同志。俺开篇已经点出来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伤故事。
    因为王耀武的经历从实际上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而这个缩影所折射的一大部分就有关于“蒋雄奇”同志。…不可否认地是,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奉化寡妇家孩子到中华民国总统,蒋雄奇的生涯不愧“雄奇”二字,他的个人能力也当得起“雄奇”二字。但作为一个正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领袖,他选择的是一条快捷然而错误的路线,他的基础是上层,这让他很快地掌权并名义上统一中国。
     …然而问题是,他所结合的上层实际上还是从旧中国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上层,也因此,既然他已经成为了这个上层的利益维护者,就无法使他有可能从下层开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这就是他的一生起伏的结症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蒋雄奇同志可以说是旧中国的最后一个政治家。对这个结论最有力的支持就是,他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而这正好说明了另一点,那就是蒋一直所考虑的,就是他的核心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说,他所致力的,并不是中华民国,而是蒋家天下。王耀武去山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抗战八年,嫡系的中央军在抗战,杂牌的川军,滇军,西北军,东北军也在抗战,但八年之后,情况如何呢?被列入美式装备的名单里,可曾有几只杂牌的部队?既然蒋雄奇不能对他们一视同仁,那他又有什么资格期待非嫡系军队为他卖命呢?
    纵然都是中央军,待遇还是不同,亲疏还是有别。卫立煌现在被认为是辽沈战役国军方面的内奸,但卫立煌之所以能担任东北剿总司令,是因为陈诚在东北被打得鼻青脸肿,为了丢掉这个烂摊子,哭着喊着求卫立煌去接手的,为此,陈诚老婆都亲自去卫家哭诉了… …那么,陈诚打了败战就没事儿,卫立煌虽然去接任时被保证无论东北局势如何,他都不需要负责,然而,打完辽沈会战,他就被解职,然后被软禁。卫俊如和陈辞修的结局很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全国的领袖,最忌讳的就是私心作祟,因为一旦怀了私心,就不能公正,如不能公正,就无法服众,既不能服众,就谈不上领导了。
    好,打住,回头说王耀武。王佐民到山东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他本是一员战将,却要和何思源争权,入政界做省政府主席。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王耀武在政界本无基础,却贪恋在故乡当省长的虚名,在艰难时世下当这个山东省主席。…抄一段书:胡士方《黄埔宠将王耀武》耀武任山东省主席,军政大权集于一身,那比当年的第四方面军时期,则又阔气多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王一上台,当然人事上又是一番更动。
    何思源任内的厅长,除了建设厅长丁基实,是党国元老丁惟汾的侄儿,教育厅长李泰华是朱家骅的亲信,未予更动外,他如省府秘书长牟尚斋、财政厅长赵季勋、民政厅长刘道元、保安处长傅立平、济南市长张金铭、山东省会警察局长林凤楼等,都下了台。
    王的班底则是以陈诚的干部湖北鄂城人刘翔为民政厅长,CC系的的浙江嘉定人尹文敬为财政厅长,湖北晏道刚的弟弟晏子风为保安处长,丁惟汾的外甥王崇五为济南市长,第二绥靖区调查室主任刘钦礼为山东省会警察局长。
    至于省政府秘书长则由刘玉田继任。王耀武为了应付人事上安置,还增设了两个省府行署主任。一个是鲁东行署,主任是俞济时的哥哥俞济民;一个是鲁南行署,主任是薛岳的亲信湖南茶陵人彭国栋。这两位主任在王耀武面前是相当吃得开的,所以,在后来行政难以推展,两个行署无形中裁撤后,俞即继丁綍庭为烟台市长,彭即继刘翔为民政厅长。
    山东省当时军政之外,另外还有个党,说起国民党之党权,已非如北伐时代的党代表有实质,所以,山东省党部的主任委员庞镜塘,及委员杨展云、高登海诸人,王耀武并未派人插足其间,同时庞、杨、高,都是国民党的优秀分子,学识亦相当好,配衬王耀武这主席,是对王生色不少的。
    话虽如此说,但王耀武是权力越大越得意,于是在山东则另外设了一个太上的最高机构,名为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则由王兼,副主任则是党的庞镜塘,军的副司令官李仙洲兼任,正式执行职务则由一位秘书长全权处理,这秘书长缺,可以说比省政府的秘书长地位还高,担任这职务的便是徐庆誉。
    看看王的名单,就知道此公由于政界基础太差,而不得不面面讨好的苦处。而为了揽权,虽然基础这么差,王耀武还是要搞一个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目的就是建立他在山东的一元化领导。…但王佐公显然忘了,在拼命揽权之前,他首先要保证山东的统治要留在国民党的手里,而正是这一条,他失手了。
    山东内战的脉络发展是一个波浪形。1946年5月,蒋委员长以为万事俱备,于是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这里要着重指出两点,一,三年内战的开始是因为蒋的主动进攻,联系到这三年内战的结果,刻薄的评论家大概可以说,蒋委员长后来到台湾吹海风,到现在还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是他自己首先挑起的。二,蒋委员长发动的是全面进攻。
     这说明在军事上,他从来都是一个短视的指挥者。因为,固然他拥有优势兵力,但,当他将自己的优势兵力投入一场全面进攻时,他已然将优势分散了。这个战略上的致命错误虽然在一时间由于国军的机动性强和优势装备还未能充分暴露,但经过了八个月的损兵折将之后,他就不得不将战略改为重点进攻。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内战的一开始,他就运用稳扎稳打的战略,进行重点进攻,是否对发挥他优势兵力和美式装备的效果是否要好得多呢?所以说,蒋委员长的军事才能的确是水平线以下的,和他的权术天才不可同日而语。
     *。*。*。* 2008…12…27 1:02:56
    悄悄话好友信息博客搜索回复本主题下所有发言第 6楼文章提交者:温莎公爵加帖在史海钩沉【凯迪网络】 kdnet好,回头说山东的战事。
    全面进攻开始后,山东做为老根据地,在力量对比上是共军占优的。在王耀武的基本队伍,七十三军,李弥的第八军,霍守义(东北军系)第十二军,阙汉骞的第五十四军,韩练成的第四十六军,陈金城的第九十六军,周庆祥的第三十二军等尚未完成进攻部署时,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扫平了盘踞在根据地附近被国民党收编的几处伪军队伍,如德州的王继祥,泰安(王耀武老家)的宁春霖,枣庄的王继美,以及周村的张景月。
    许世友许司令也在胶东出击,终于击毙了为害当地多年,对抗八路的赵保元。但不久,装备了美式武器的中央军精锐来了,于是,战争的态势开始转变了。
    在解放战争的起始阶段,毛泽东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深刻战略思想还不可能深入人心,换句话说,当时的各根据地还是抱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思路开始战争的。而山东以及两淮,苏中又是相对富庶的地区,所以,各根据地的领导者从自己局部的利益出发,更舍不得丢了。
    再加上粟裕大将一开始就打了个“七战七捷”,更坚定了这些地方领导者的信心。于是,当面临国军的全面进攻时,他们居然也相应地来一个分兵抵抗。…这样,用劣势装备和兵力去和敌军硬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此刻,作为战略意义上的机动兵力,陈毅手握韦国清(开国上将)的二纵,谭希林的山东七师,何以祥的山东八师,(号称陈军长的小老虎),以及张震的九纵,却在淮北左右为难,先是苏中的粟裕要他们南下就淮北,于是陈毅率山野在朝阳集歼灭薛岳老部队92旅,但之后就打了个败仗,在泗县集中6个团进攻“广西猴子”桂系172师两个团,想不到咬崩了牙。
    碰上大雨,桂系又顽强,居然大战三日,不能歼灭,反而八师元气大伤。而国军则乘势大举进攻,于是,苏中,山东同时告急。山东的张云逸,黎玉要让陈毅回防鲁南,苏中的粟裕,谭震林则要韦国清二纵南下,天公又不作美,又是大雨倾盆,又是山洪暴发,让陈毅移动不得。
    后来的华东野战军,此刻正分成三块,(山东一块,陈毅一块,粟裕一块),各自作战,自然被国军乘虚而入,分进合围。
    王耀武抓住机会,让第八军的李弥沿胶济线从青岛往济南打,进犯淄博,高密。进攻兵力薄弱的鲁中军区。同时,1946年9月底,整编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指挥所部和配属的第一快速纵队,由原西北军冯治安部第三十三军从苏北进攻鲁南,意图打通津浦线,会合济南的王耀武部。
    叶飞的一纵对快速纵队的坦克一下子没有办法,抵挡不住,丢了枣庄,峄县,成全了国民党的“鲁南大捷”。借此,王耀武暂时打通了山东境内最重要的两条铁路线,胶济线和津浦线。使他在山东的统治伸展开了手脚。同时,令他欢欣鼓舞的是,他的老部队,张灵甫率领的七十四师此刻已投入战斗,在小老虎,薛伯陵的率领下,进攻山东,苏南苏中两大解放区的结合部两淮,并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攻占了华东根据地的首府,毛泽东一度想从延安搬到此处的淮阴城。
    顺便提一下,此战,张灵甫的对手之一,就是中原突围的名将,皮定钧。
     1946年10月23日,借着战事顺利的东风,王耀武终于当上了山东省政府主席。他兴致勃勃地享受他的新职位:由他的秘书主任刘茂华等人,拟了一份山东施政纲领,包括军事、政治、建设,都有一幅推进的蓝图,并计画开凿一条胶莱运河,在利津、沾化、蒲台一带促进棉产改进,推广旱稻种植。
    而且,他也开始享受省主席的威风:
    他喜欢到各地视察,每到一处车站上都有军乐相迎,王耀武照例在吹奏中途时,加以制止,并顺口说:「别弄这一套。」其实人人都知道,这是欲迎还拒,倘若真的不奏乐欢迎,王心中大大不乐的。
    有一次王耀武到潍县视察,通电中午十二时正专车到达潍县,据说潍县小学生到车站欢迎,在早上六时就伫立在车站等候。待王主席十二时半到了潍县,小孩子有许多都晕倒行列中,王主席看见小学生摇旗欢迎,并问长问短的表示爱护儿童状,其实有良心的老师们,事后都在骂王耀武不是人揍的。
    (引自胡士方)
    与此同时,王耀武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