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确实不错,要是有了这样的东西在军队里,这杀伤力可是不用说的。”
冯紫英在神机营,对于火器算得上是了解,听到贾琏这么期待,很是不好意思打击好朋友的积极性,只可惜,现实就是那么的残酷,“琏儿,这个吧,不是我说,只是神机营里面那些个枪炮什么的,确实还是不能和洋人的比。”
“曾经咱们的火器也是不少的,质量上也是上乘,”冯紫英说起从自己父亲冯唐那里听到的话,“只可惜这么些日子没有战争了,好些东西放在库里面都生锈了。”
贾琏听到他的话忍不住皱眉,怎么感觉他已经能够看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惨状了,“这是怎么说的,便是没了战争,这些个东西也不至于就被放弃了吧?”
冯紫英摇了摇头,却不愿意再多说了,只笑着举着酒杯道,“来,来,咱们喝酒,喝酒吧。”
贾琏心里明白自己不该再问下去,微微一笑,接着冯紫英的话说道,“嗯,喝酒吧。不过我这里还有几把不错的火枪,若是你们感兴趣,倒是也可以送给你们。”
冯紫英自然是极为感兴趣的,只要是男人,就没有对武器没有兴趣的,“好呀,好兄弟,还是你知道想着我们。”
卫若兰也跟着说道,“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客气了。”
贾琏浅笑道,“你们跟我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呢?只是我倒是对神机营里的火枪也有几分兴趣,若是有机会,紫英别忘了让我瞧上一眼就好了。”
“那不是什么问题。”冯紫英大手一挥,“别的事情做不到,拿几把枪出来还是没问题的,谁让你是我兄弟呢?都和我开口了,我还能不满足你?”
“好兄弟!”贾琏笑着给他倒了一杯酒,只是心里面,还是忍不住产生了一些个想法。
作为一个从小上历史课的现代人,就算不是什么愤青,也很难不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无尽的怨念,虽然他现在呆的时代是红楼梦里面的时代,并不一定会发生日后的那些个情况,更何况现在距离会发生那样的情况的日子委实也还有不短的距离,但是他就是忍不住心里面有这样的担心,有一种想要改变的想法。
不过宣传什么三权分立、人民主权思想之类的事情贾琏完全没有,大思想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并不是都了解,但是从他了解到的这些来看,那可不算是什么好结果,他没有步后尘的想法。
可是什么都不做,也是不让人愉快的,英国有君主立宪,美国有三权分立,法国有人民主权,不过他都觉得没有德国凶残,虽然德国的所作所为不是让人很满意,其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国家发展的也不是那么顺利,可是比中国被动挨打什么的,实在是好上太多了……
只可惜,这些个事请,现在还只能在脑袋里面想一想,他现在不管怎么说都太弱小了,除非是想成名想疯了,否则这会儿绝对不是什么好时机。
作者有话要说:德国其实很凶残的,我了解的也只是历史课本里的那一点,很不全面,不要太鄙视我~我会好好去学习一下滴~
第105章 西方作品
从庶吉士变成编修;贾琏非常确定自己不单单是身份提高这么简单的;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了很不错的变化,至少现在他能够更随意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比如说,和他的梦想更贴近的事情,作为翰林院编修;他可以在一些课堂上比较婉转的提起一些西方的事情;虽然还需要有几分隐晦,但是却不妨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什么的,也是很能有一些成就的。
“贾琏;你这些日子都捧着这些个西洋书籍做什么呢?”徐正道抱着怀里的书跑了过来,他也在学习西洋文,只不过现在还是刚入门的水平,偶尔还会和贾琏请教一下,只可惜贾琏自个儿也就是个半瓶子水晃荡,每天都要抱着词典不说,偶尔还得找传教士请教一下。当然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他主动将那个传教士介绍给徐正道做老师,还没忘了提醒他,“那些个洋人是有一些了不得的地方,只是他们那些个信仰之类的,着实是没什么意思,还是不要花心思去关注的好。”
徐正道作为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青年,就如同海绵一般,对于任何新鲜的知识都想要了解,自然是忍不住与贾琏打探一下,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贾琏作为一个尊重他人宗教信仰自由,个人完全没什么信仰的人,不好对那些多议论什么,只能随便说上几句把徐正道给应付过去再说,还好徐正道当初只是个入门级的人物,又考虑到贾琏了解的恐怕也不全面,并不曾多问。
现在他又来问起这些个事请,贾琏便忍不住想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心里想着,这些个西洋书籍,还是有一些用处的,只可惜大家看不懂,咱们为什么不把它们翻译了呢?”
对于徐正道这样一个天生的读书人,一个最适合做学问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个极为有意思的事情,“你这话说得不错,只恨我现在的洋文还学得不够好。”
贾琏笑嘻嘻地说道,“这有什么着急的呢?还是缓缓的来比较好,这种事情都是急不得的,只要有心,总有一天能够做好的。”
徐正道听他这么个说法,倒是有自信了不少,“确实,你说的没错,只要我们不忘了这件事情,持之以恒,总有能做好的一天。”
让徐正道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贾琏的心里面是美滋滋的,毕竟徐正道是个典型的书呆子,除了他之外,主要也是和那些个书呆子们交好的,而且还很有一定的影响力,书呆子们很多地方都会较真,可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们越较真越好。
只可惜,事情不可能一直都是顺理的,贾琏在翰林院的日子过得舒服,回家之后,就必然会遇到让他觉得不是那么舒服的事情。
“二爷,东府的蓉小爷来了。”贾蓉现在不管怎么说都成了一家之主了,要是再哥儿来哥儿去的被叫着,实在是不太合适,张氏便让府里面的人都改了称呼,只是他毕竟比着贾琏还是低了一辈的,便只称作小爷。
贾蓉这些日子做的着实是很好,今年族学里面竟是出了两个考中了秀才的学生,或许在很多家族之中都觉得不够看,可是在贾家,着实也算是了不得的事情了。贾琏现在听到贾蓉来了,心里面想着说不得又有什么好消息,急忙道,“快请他进来吧。”
贾蓉一进门,贾琏便猜到了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美好,从他的面色上看,也绝对不是发生了什么好事。
“这是怎么了?”贾琏许久没曾见到面色如此难看的贾蓉,心里面颇有几分奇怪。
贾蓉一听贾琏问了,心里面的不舒服是和倒豆子一般稀里哗啦全都倒出来了,“琏二叔,虽然我辈分低,可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族之长吧,现今竟然……”
其实,发生的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是贾蓉觉得心里面恶心而已。
贾政那边,与贾赦一家子分家之后,便自立了庭院,京里面不少人家都已经不拿着他们当荣国府的人了,贾政的心里面可是极为不舒服的。这些便也罢了,贾政虽然花费的不少,可是不管怎么说分家的时候也没有缺了他们的,更何况贾母再最初实在是补贴了他们不少,王氏的手里面还是攥着不少银钱嫁妆的。
只是到了后来,王氏事发,王家不管对这个妹妹多么的不满意,都不可能让贾政一家子占了便宜去,她的嫁妆什么的,自然是好好地看管在王氏的身边,后又因贾元春出嫁,贾政府里又是一项花费。
李纨并不是个有大智慧的,她从小便被那些个条条框框束缚着,管家什么的虽然学了,但是守成有余,要是让她生钱,那实在是没什么能力了。
再到后来,贾政娶了新夫人,这个新夫人的手段是不错的,就是眼界上比较有限了,更总是贴补自个儿家的兄弟们。更有贾政本就是个喜欢与清客清谈的,宅子虽然不大,但是还是养了吃闲饭的人的,这一笔花销就不用说了。
唯一能算好的便是贾元春不曾进宫,没那些个太监跑到他们府上要钱,府里面的日子还是能够继续过下去的。
只是李氏可不是个心善的,虽然家里面的孩子都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却不想要花钱请先生到府上,只是任他们憨玩。她到现在都还没有个孩子,心里面觉得极为不对劲,也正因如此,更看重钱财,一星半点儿都舍不得漏出去。
贾政那边也是偶尔听同僚提起来,才想起来孩子们也该读书了,回家与李氏说起这件事情。李氏如何能舍得银子,稍微一动脑子,便想起了贾家身为大族,是有族学的事情,“老爷,我倒是觉得,咱们府里的族学听说是极为不错的,何不送家里的孩子去那里读书呢?我可是听说,今年有两个孩子都中了秀才的。”
贾政对于族学并不像是贾赦那般,难以忍受全是厌恶,他当初在贾代儒的身边可是听尽了夸赞之语,现在虽然不知道族学改变了,可是听李氏提起来,也觉得极为不错的,毕竟贾珠也是在族学读书的,若不是身体不好,说不得早就考中进士了。
“来的第一日,便与我说教一顿便罢了,”贾蓉忍不住说道,连对贾政的称呼都没有了,“那个宝二叔,真是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还有这般顽劣的人,嘴上说一些个不着调的话便罢了,还喜欢拿出长辈的样子来。”
“还有那位环三叔,”贾蓉提起来就觉得烦躁,“真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自信,竟然觉得自个儿的身份有什么了不得的吗?”
贾琏听到贾蓉这般形容贾环,颇为奇怪,他不是应该是个畏畏缩缩的模样才对,怎么听贾蓉说起来的感觉,好像很是了不得的主子一般。
因王氏事了,元春远嫁,考虑到贾政一家子也很难闹出什么大的幺蛾子,贾琏便也不曾关心过贾政府上,自然不会知道赵姨娘如今是怎么样的一个风光人物,李氏虽然是二房,可是毕竟没有王氏的娘家和嫁妆,又不曾生下孩子,最开始还是压制了赵姨娘一段时间的,可是时间久了,赵姨娘也不是个吃素的,身边更有个聪慧的女儿,很是让李氏难受了一番。
现在两个人镇日地打擂台,虽然李氏还是略胜一筹,但赵姨娘那边也着实是不弱,贾环的日子自然是要好过上许多,也被赵姨娘给宠成了一个小霸王的模样。
“成了,和他们计较什么,”贾琏还想要与贾蓉说一说在族学之中让子弟学习一些西洋文字还有那些个数学科技之类的事情,实在是不想要为了这件事情浪费感情,“若是你真的不满意,便在学业上难为难为他们,让他们知难而退不就好了,反正二叔家里也不至于拿不出银钱来给他们请先生。”
贾蓉一听,觉得极好,族学之中本就安排了考试,也会张贴考试的成绩,对表现的好的学生,也是有所奖励的,这个月的考试本来是定在月末的,稍微提前一些,让他们好好丢脸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谁让他是管事儿的人呢!
贾琏这边已经和贾蓉说起了自己的想法,贾蓉一听就忍不住拒绝,“二叔说的那些,确实是有用,可是毕竟大家还是想着要科举取士,那些个东西在科考之中的用处,着实不大,更何况,这先生要去哪里请呢?”
贾琏很是想要表示,那些东西重要着呢,要不然康熙让自个儿儿子都学习呀,只是先生确实是个大问题,“族中子弟并不是全都能够科举取士,很大一部分人的能力有限,识几个字是没问题,可是要考中进士,却着实有几分困难了。若是咱们这般行事,日后他们也好有一门技艺不是?”
贾蓉对此还是比较赞同的,可是没有人教,学生就算是想要学也没什么用,贾琏对于先生的问题也比较头疼,只能表示,“算了,这件事情先放上一放,我再考虑考虑吧。”如果是让传教士来讲课,他很是担心自己家的孩子们都成了信!教的,那可就是大麻烦了,说不得还会闹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呢,事情,还是要谋定而后动。
作者有话要说:偶尔也要让贾宝玉乱入一下~
第106章 士农工商
徐正道的性子一本正经;他若是真心想要做些什么;绝对是全心全意;而贾琏的那些个小动作;他自个儿虽然觉得不是特别明显,可是在有些人看起来;就很是明显了。
“张仁;我记得翰林院的庶吉士们学习的,应该是经伦之学吧?”皇帝一开口,在他身边伺候的人自然是忍不住心惊胆战。
张仁也算是做了不短时间的翰林院掌院学士了,虽然现今离了翰林院;入了内阁;陪伴帝王身侧;却在一些个问题上更需要直接应对。
张仁绝对是个老狐狸,脑袋不用转,都能够应答如流,“回圣上的话,确实如此。”
皇帝点了点头,“那么,你倒是告诉我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说翰林院现今不做正事,只肯研究那些个歪门邪道呢?”话音刚落,一个折子就扔到了张仁的面前。
这已经算是准许他看了,张仁小心翼翼地翻阅了一下,一目十行,了解了具体情况,这一看就是有人故意针对,贾琏那么个小官,肯定不是有人专门针对他的,那么被针对的对象,不外乎就是张家、许家或者是贾府了。
“回圣上的话,臣着实未曾听闻此事,只是翰林院本就不单单是学生读书之所,”张仁缓声回答道,专门管学习的,那是国子监还有太学,翰林院可是培养官员的地方,不可能天天只听那些个事请,不然傻了怎么办,“了解西学,也不算是……”
“成了,”皇帝如何不知道张仁是个怎么样的老狐狸,自个儿是什么心思,他不算是摸得完全透彻,怕是也能够猜得出七分,自己现在专门留了他在身边才发作这件事情,那个老狐狸会觉得有威胁才怪,“让贾琏来回话吧。”
贾琏今天是做了一天的正事,教习什么的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他还想要当一个慈祥的老师,学生要是有什么问题,当然是要解答一下了,可是还真有那种让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怎么办,学习吧!
这会子又被皇帝传召,他心里面千琢磨、万考虑,只想着恐怕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不过看着这个情况,应该不算是太严重,花银子打点一下太监问点儿什么的事情他是只会做一半的,打点什么的是必须的,可是问点儿什么,那可不是能够随便问的,但是旁敲侧击之类的事情,他也不会少干。
“贾编修莫要担心,张大学士在圣上跟前呢!”太监们其实也没那么多坏心眼儿,知道的一些个无伤大雅的事情,人家收了钱,也不至于让你的银子打水漂,还是能够听个响的。
贾琏这一下子放心了不少,外祖父都在了,他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就算是天塌下来,还有官大的那一个顶着呢。
只是进了门之后,里面二位的面色不是特别的好,皇帝正一脸严肃,他的外祖父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他是不知道,这原本还是跪着的,就是皇帝看着年纪大了,又让他站起来的。
拜见过皇帝,表示了自己入江水一般滔滔不绝的敬仰之后,贾琏安静等待上面发话,皇帝也确实张开了嘴巴,“贾琏,有人说你不做正事,整日只想着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败坏翰林院的风气,可是真的?”
贾琏迷茫了,他做什么败坏风气的事情了,他可是个根正苗红的好青年,每天认真工作的好不好,为了认真工作还半工半读有木有!
不过他很清楚,这肯定是有人想要针对他,甚至是他背后的人了,贾琏也不是个吃素的,立刻表示这是绝对没有的事情,自己每天认真工作,朝五晚九,从来不迟到早退,每天上班也不走神,认真完成每日工作,超额完成规定的任务……
皇帝听着贾琏的话,颇有几分怀疑自己面前这个人是个话唠,很是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可是朕可是听说,你领着翰林院的人学习西洋文,还想要翻译西洋书籍?”
贾琏一听,这一下子可不能反驳了,乖乖表示道,“回圣上的话,确实如此。”
“这还不算是不做正事吗?”皇帝又说道。
张仁那边是想要看看自个儿外孙的应对能力的,更何况他虽然最开始还有几分担心贾琏在皇帝面前慌张,不知所云,现在听了一会儿,却觉得自个儿的外孙还是很能够保持冷静的,就是这嘴稍微的碎了那么一点儿,恐怕有点儿让人烦躁。
这当然不是不做正事,这是为了国家富强而努力,如果实在现代政治课上,或者是近现代的学校里,他都能这么说,总理大人当年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了不得的话不是?
只可惜,他颇为倒霉,现在还处于封建社会,皇权凶残的无可救药,他只能隐晦地表示,自己不是在胡乱做事,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