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全日本很快就发展起了几十家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家,上百家的软件零售商店。这些大小型商店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然后再卖给顾客。由于成本过高和管理不顺畅等原因,极少有商店在这块业务上做成规模。孙正义看到了这一点,即在计算机软件的产业链上,还缺少一个连接厂家和零售店的环节——流通企业(批发商)。
  用现在的观点来理解,商店直接从厂家拿货价格必然会优惠得多,但是在当时,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许多销售软件的商店都是综合性的,它们以出售音响、电视、冰箱等商品为主,计算机软件不过是新增的业务,摆在货架上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多。而当时日本生产软件的厂家又非常分散,采购员不可能家家都跑遍,何况大多数采购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软件知识,有时候采购回来的软件没有获得顾客的青睐,就只能积压在仓库里。
  这也成为了孙正义说服各商店与他合作的最有力的理由。特别是在当时,很多人已经预见到了计算机革命的浪潮就要铺天盖地地到来,这也意味着会涌现出更多的软件生产厂家,更多的商店。谁能在这股浪潮到来之时未雨绸缪,谁就能斩获先机。深谙人心的孙正义在说服软银未来的合作伙伴时,会这样步步逼近,苦口婆心:书包 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3章 追求顶尖(2)
的确,贵公司自己到厂家进货会比购买我的货便宜,但是你如果真的想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脑商店,就必须跟拥有全国最可靠信息而且最有干劲的人合作,否则将很难成为第一。
  在调查软件方面,最具备调查能力的人是谁呢?就是站在您面前的这个人,我!让我们把全国的软件汇集一堂,创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店吧!
  软银和当时大阪最大的电器零售店上新电机的合作,就是这样争取下来的。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孙正义也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北海道到九州,连日奔波,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100家软件商店收集购买了所有种类的游戏和实用软件,约有一万种,价值总额达到4500万日元。孙正义以这种方式向上新电机证明了软银惊人的行动力。
  在进货渠道方面,孙正义的做法也迥异于他人。他直接找到当时日本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哈德森公司,张口就要求哈德森以后只给软银一家供货,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接:
  的确,贵公司和我们合作,最初销售额会下降,而且由于中间价被我们抽走的缘故,利润也会降低。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我会豁出命来干这件事,不会半途而废,只要你们能生产出全国最好的软件,我就敢保证让你们成为全国第一的厂家!
  孙正义这次谈判又获得了成功。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哈德森方面同样也给孙正义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孙正义先付3000万日元的定金,他们才肯把专卖权交给软银公司。为了筹到这笔定金,孙正义和公司合伙方日本综合研究所不欢而散。几经周折后,孙正义满足了哈德森的这一条件,因为他立志于“成为全国第一”的梦想里,当然也包括了成为“全国第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他的决心决不动摇。
  而支持孙正义这所有行动的,正是他的“第一”哲学。
  要和别人合作,一开始就要策划好和最大的公司合作,这是我的观点。一旦合作成功,剩下的,你不用吭声就能做好了。
  显然,孙正义所考虑的事情比一般人要长远得多。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刚刚迈开脚步,资金和人脉都是短缺的,稳健的做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攒足够的资金,然后再冲击大的项目。孙正义却不欣赏这样的做法。他要让软银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软件流通企业。为此,就必须改变惯常的做法,另辟蹊径。
  孙正义从成长速度和影响力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发现,软银要在流通业上成为日本第一,也就是说它要成为全日本人人皆知的大企业,那么与它合作的公司必须是全日本最大的,经它售出的产品必须是最好的。只有这样,软银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关注和信任。即便软银暂时还不是全日本第一的企业,但是因为它的合作伙伴都是行业内第一的企业,软银自然也会被认为是最棒的企业。
  果然,软银的业务由此迅速展开,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公司的业绩翻倍增长。
  在经历了1989年辉煌的顶峰后,日本众多大企业进入了痛苦的调整期。日本最大企业三菱公司开始在金融业、电机、汽车等行业发生巨额亏损,住友、芙蓉、第一劝业等公司也遭遇重大困难。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软银作为一家新生代的企业,业务却蒸蒸日上,开始了它冲刺美国市场的征途。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章 追求顶尖(3)
1990年以后,软银分别与Nobell、微软公司合作,因为软银不做软件生产,自然也就不会和这些世界软件生产巨头有利害冲突,避免了恶性竞争的难以意料的后果。并且,由于软银拥有日本最发达的软件流通系统,无论是Nobell还是微软,当他们意欲进入日本市场时,就不得不与软银携手合作,软银因此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1982年,业务蒸蒸日上的软银遇到了难题。
  他们想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三家计算机杂志《I/O》、《ASCII》、《MY》上做广告,杂志社方面却以各种借口拒绝了。这三家杂志社之所以拒绝登载软银公司的广告,是因为他们都曾计划从事软件流通行业,比如《MY》背后的杂志社曾代理过哈德森公司的软件,不料软银半路杀出,通过专卖权阻断了该社和哈德森公司的合作,该社为此怀恨在心,于是联合了另外两家杂志社一起拒绝刊登软银的广告。
  《I/O》、《ASCII》、《MY》都是专业的计算机杂志,他们拒绝登载软银的广告,就是想把新生的软银公司逼到绝路上去。虽然孙正义在杂志出版方面经验缺乏,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但是孙正义仍然决定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
  此决定一经宣布,立即招致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毕竟软银才刚刚成立,软件流通事业尚未完全步入正轨,根本无暇去办什么杂志,何况,孙正义要办的不是一本,而是两本。
  流通业需要宣传,这是毋庸置疑的。孙正义在软银成立之初就有进入出版事业的念头,只不过,由于公司才刚刚起步,财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原本是想放到两三年以后再做打算。如今,迫于形势,软银要巩固它在软件流通业的地位,就必须与更多的软件厂家和软件销售商建立往来关系,而进入计算机出版业,将有助于软银开展积极的广告宣传工作。
  开办杂志和我们进入流通业一样,也是从头开始,既然我们能够把流通事业做成数一数二,没有理由在出版业上我们会输给别人。
  孙正义力排众议,终于争取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当然,孙正义并不是一个草率之徒,他不希望过快地和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所以,即使软银要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也绝对不会和《I/O》、《ASCII》、《MY》一样做综合性的杂志。
  如果和电脑综合杂志正面交锋,肯定不会取胜。当时各电脑企业的产品并不具备兼容性,所以我确立了根据机型不同、编制出内容更丰富的杂志的战略。这样即使兵力很弱,也能取胜。
  1982年5月,软银推出了两本杂志《Oh!PC》和《Oh!MZ》,而孙正义的创意则体现在,在第一期,《Oh!PC》只刊登NEC的MZ…800、PC…800和PC…6000系列电脑的信息;而《Oh!MZ》则专门登载夏普的MZ…80B、K/C、PO系列的信息,以求给读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信息。
  想法是好的,但是,孙正义和他带领的出版部成员毕竟是门外汉,这两本杂志印刷质量和市面上的同类杂志相比,非常粗糙,很多关键细节都没有做好。最关键的是,当时这两本杂志在市场上毫无知名度可言。即使杂志本身就是一个宣传的载体,它也需要动用一些有效手段去进行宣传,否则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产品的存在,是好是坏当然就无从评价和推荐了。

第3章 追求顶尖(4)
于是,第一期出版的两个月后,退货堆积如山,远远超过孙正义的预想。一本杂志的印刷量为五万本,可是其中有四万多本的杂志积存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退货率高达85%,堆积如山的杂志被裁成了纸片。
  孙正义在杂志出版上跌的这个跟头,跌得结结实实的,很痛。
  面对这样的惨败,战略家孙正义痛定思痛,他改变了策略,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第一,向读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以求从读者那里获得直率而明确的意见。
  第二,聘请在出版社工作过的桥本五郎,由他全权负责杂志页面大小的调整、印刷册数、定价等。
  第三,花大价钱在电视上为这两本杂志做广告。
  软银刚刚起步,自己做杂志已经是饱受讥讽,现在还要下血本在电视上打广告,任谁来看,都觉得孙正义的举动太疯狂了。如果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而情况没有好转,那么,软银公司势必会背上更加沉重的债务。当时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情况,在1982年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孙正义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为了这两本杂志,孙正义等于是拖着病体在硬撑着。
  这实在是软银公司也是孙正义的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这次杂志转型不成功,公司的软件产品的宣传打不出去,必然会大大影响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后起者如狼似虎,软银会不会很快被湮没掉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以孙正义的脾性,如果他下了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只会向前继续冲锋,不会还没看到结果就退后。
  1983年2月,软银的《Oh!PC》和《Oh!MZ》两本杂志的宣传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与此同时,以桥本五郎为中心的新团队也建立起来,他们对杂志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很多调整的工作。当然,原先孙正义定下的风格并没有改变,在内容上必须区别于其他综合性计算机杂志。
  一切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两本杂志上市3天就被抢购一空,反馈回来的评价很高、很强烈。如果把这一次改革比做一场战斗,那么软银在卧薪尝胆后最终反败为胜。杂志很快有了广告收入,同时又能登载自己的产品介绍,加速了公司流通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孙正义期待的效果,虽经历波折,到底还是如愿以偿。多年后,孙正义回首当时的这一决策,颇具感慨地说:
  记住,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抢先拿到去往“珍宝岛”的地图
  软银公司创立后不久,在很短的时间里占据了日本软件流通业过半的市场;而在电脑杂志出版业务上,也已经做到全国第一。孙正义的第一个目标“成为全日本第一”已然实现。但此时的孙正义已经不满足于在日本国内的成绩了,他并没有忘记他曾说过的“I will return”的誓言。于是,从1994年开始,孙正义奔走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力图打造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坦途。
  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必须国际化,到美国这个世界电脑产业的“首都”去打天下。特别是在数字信息化社会中,美国简直就是“麦加”,我当然得赶快去朝圣。窝在日本即使是第一名,也不过是井底之蛙。
  但是,虽然孙正义青年时代曾在美国留过学,毕竟时间不长,还没有来得及积累充足的人脉资源,在美国市场上如何着手,如何布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孙正义由此想到,何不在当地市场选择适当的合作对象呢。毕竟,当企业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时,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从而逐步打入当地市场的成功例子并不少。譬如,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公司就通过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从此掀开了日系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光辉一页。

第3章 追求顶尖(5)
对于孙正义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适合的合作对象呢?
  如果选错了对象那将会很不堪,在这里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出天下之方向,为此要拼命地搜集信息。只有做好这步工作,以后的战斗才能顺利进行。选出商界的巨人,说服关键人物,请他们站在我们阵营这一边。而能与这些精英密切接触的只有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dex。
  1987年7月,软银公司计划推出第一本与PC相关的电脑杂志《The puter》的创刊号,为此,孙正义特地飞往美国采访俨然成为了时代巨子的比尔·盖茨。
  交流之中,盖茨向孙正义推荐了《Pc Week》杂志,他说:“从《Pc Week》(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招牌杂志)的封面消息,就可以了解个人电脑业界目前的状态。”
  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信息出版公司,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出版机构,每一年的展会上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两千多家企业参加。在美国,它的知名度和世界最大的电脑展览公司dex公司并驾齐驱。
  比尔·盖茨的推荐引起了孙正义对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极大兴趣。1988年,孙正义在美国设立软银分公司,1990年3月,软银与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达成协议,推出《Pc Week》日文版。
  但是,孙正义的野心不止于此。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将这家国际知名的计算机信息出版公司并购到软银旗下。
  孙正义比别人考虑得更长远,他除了看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在业界的重要地位,更看重它所拥有的的计算机资讯优势——掌握着有关于互联网领域的最详细的信息,知道哪里有新的发明、谁发明了新技术。
  1994年,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放出消息,要出售其出版部门和展会部门。孙正义喜出望外,他倾注了全部精力,着手投标的准备。可惜那次的并购却以失败收场,因为有一家名叫“佛斯德曼里特”的美国投资公司抢先一步,当场答应以14亿美元的现金进行收购,致使孙正义万事俱备却功败垂成。虽然深感失望,他还是立即作出决定,转而以202亿美元买下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展会部门。该部门被收购后,改名为“软银论坛”。第二年,孙正义以803 亿美元购入界面集团(Interface Group)负责举办电脑展览的dex公司。这两次收购使软银公司获得了美国计算机产业展会业务75%的份额。
  即使成功地获得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展会部门,孙正义仍然不愿意放弃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出版业务。在1996年2月,孙正义卷土重来,以令人震惊的21亿美元从佛斯德曼里特公司手里买下齐夫·戴维斯出版部门。该部门出版的30种刊物中,有3种是计算机出版领域中发行量最大的,即《PC Magazine》(个人电脑)、《puter Shopper》(电脑客户)和《Pc Week》(个人电脑周刊)。
  在距离从比尔·盖茨那里听说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之后的第九年,孙正义终于将其收入囊中,由此也使得软银公司向着成为数字信息革命的基础设施霸主又迈进了一步。
  孙正义并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并购金额包括18亿美元(共计1800亿日元)的股权收购,以及3亿(共计300亿日元)的部分资产收购。若从佛斯德曼里特公司在一年后便取得7亿美元(共计700亿日元)的收益来看,孙正义的这项购并行动“似乎买贵了”。
  后来有记者问到孙正义,为何对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如此情有独钟,孙正义回答道:
  我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将来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就像一个珍宝岛一样。当你去珍宝岛的时候你准备带着什么去?是食品、枪,还是药品?我想要的是这个岛上藏宝的地图。所以当时我投资近50亿美元来控股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和dex以及其他相关公司,这是买地图的钱。
  如果没能收购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dex,不能说绝对,但是美国的哪家互联网公司具有更大发展潜力,我可能就无法把握,更谈不上去找它们了。
  在使孙正义一朝成名的雅虎投资案中,孙正义曾请教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总裁埃利克·西波,如果他要对互联网做一大笔投资,应该先去找哪个公司?得到的答案是雅虎。为此,孙正义极力说服了公司其他董事,顶住重重压力,先后购买了雅虎公司35%的股份。可见,在这桩离奇的投资案中,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初我们投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大约花了3000亿日元,但后来根据该公司提供情报而赚到的财富,已远远超过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