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绱恕3剂胖谭罹酰倘缱优谭罡盖祝游杆溃廖抟藕叮氩槐卦偎担 �
李陵在北海跟苏武盘桓欢饮,几天之后,李陵再下说辞:“子卿,再听我一言。”苏武说:“我自己知道一定死在这里,大王(匈奴封李陵“右校王”)一定要我投降,今天的欢聚到此为止,我就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被他一片忠诚感动,长长叹口气,说:“苍天!义士!我跟卫律的罪过,上通云端!”不禁流泪,沾满衣襟。留下牛羊数十头,黯然诀别。后来,李陵再到北海,告诉苏武关于刘彻逝世消息,苏武面向南方,大声号哭,直到吐血。早晨和晚上,都要如此举哀,历时数月。
不久,匈奴新单于(十一任)挛鞮壶衍鞮即位,由于娘亲皇太后(大阏氏)行为乖张,国内分崩离析,时常恐惧汉朝再发动攻击。采纳卫律的建议,再向汉朝要求和解。汉朝使节到匈奴后,查询苏武的下落,匈奴声称:苏武早已死亡。后来,汉朝再派使节到匈奴。常惠(参考前一○○年)秘密告诉内情,并教导下列一番话,让使节告诉单于(十一任)挛鞮壶衍鞮说:“我国皇帝在御花园(上林苑)打猎,射下一只飞雁,雁脚上绑着一份苏武在绸缎上写的求救书信。明明的,他在北海蛮荒!”汉朝使节大喜,遂用这番话询问挛鞮壶衍鞮,挛鞮壶衍鞮大惊,跟左右呆了一会,道歉说:“苏武等确实还活在人间!”于是下令遣送苏武跟马宏等回国。
马宏是中国派驻西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中亚东部)使节团正使、特级国务官(光禄大夫)王忠的副使。被匈奴汗国的游骑部队截获,王忠战死,马宏被俘,拒绝投降。匈奴释放两人,用以表示和解的诚意。
于是,李陵再设酒席,给苏武饯行,祝贺说:“而今,你独自回国,名声传遍匈奴,功劳震动汉朝。纵是古代竹简丝帛所有的记载,丹青妙笔所有的图画,又怎能形容你?我虽然拙笨懦弱,假如刘彻能放宽对我的处罚,保全我娘亲的性命,允许我忍辱负重,曹沫的劫盟壮举,正是我念念不忘的志向(前七世纪春秋时代,鲁国跟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前六八一年,鲁齐二国在柯邑【山东省阳谷县东阿城镇】会盟,鲁国大将曹沫劫持齐国国君姜小白,索还被侵的土地)。然而刘彻竟屠杀我的全家全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暴行,我还有什么退路?过去的,都已经过去,告诉你只是使你知道我内心的悲痛。”泣不成声,遂互道珍重,从此永别。
挛鞮壶衍鞮召集苏武及当年随从的官员,除了归降的跟病故的之外,随苏武返国的共有九人。
苏武既到京师长安,刘弗陵下诏,命苏武用太牢(牛、羊、猪各一只),前往刘彻坟墓上致祭。擢升苏武当移民区总监(典属国),支领部长级最高薪俸(中二千石),赏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二百亩)、住宅一栋。苏武羁留匈奴汗国十九年,当初出使时,正青春鼎盛
,等到回国,头发全白,已一老翁。
霍光、上官桀,从前跟李陵友情甚深,特派李陵的老友陇西(甘肃省临洮县)人任立政等三人,前往匈奴汗国,邀请李陵回国,李陵说:“回国很容易,但我已受过一次羞辱,不能再受第二次羞辱。”竟老死匈奴。
*李陵《答苏武书》:
子卿:
听说你的美德,已被传播,在清平世界中,建立声誉荣耀,使我欣慰。蒙你万里赐书,谆谆相问,更使我感动。异国流亡,自古以来,就是悲剧。望着吹动的南风,怀念故土,思恋家园,心情依依,不能自制。承你不抛弃我,遥远的赐我书信,安慰教诲,情胜骨肉。我虽然迟钝,也不能不百感交集。
回忆归降匈奴最初那段时日,直到今天,身心都陷困顿,默默独坐,自己吞下愁苦。举目所及,什么都看不到,看到的全是异族。穿皮衣、住毡幕,用最原始的材料抵御风雨。吃腥膻的羊肉,喝牲畜的奶水,用最简单的工具,解除饥渴。偶尔想找一个人谈一句、笑一声,又有谁能共享此情?蛮夷所居,景象凄惨,冰冻三尺,地崩土裂,所听到的只有北风哀号。秋季九月,天已转凉,塞外荒漠,牧草全枯,晚上难以安枕。侧耳谛听,胡笳互相呼应,牧马远近悲鸣,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奔驰,声音此落彼起。凌晨起坐,仍在耳际,思及置身此地,不禁泪下。子卿,子卿!我纵铁石心肠,能不兴悲!
跟你诀别之后,心情更无寄托。思念高堂娘亲,垂死之年,被绑赴刑场,利斧斩首。妻子儿女,有什么罪?同时遭受屠杀。我辜负国家的重恩,落得如此下场,世人与我同哀。你回到长安,接受荣耀;我留在匈奴,继续屈辱。命运如此,又可奈何?我出身礼仪之邦,而今活在没有知识的荒凉世界,背弃父母跟君王的恩德,长期沦居在蛮夷领域,何等痛苦!一想到我们李家祖先的苗裔,将变成蛮夷一支,不禁心如刀割。我自以为对国家贡献很大,而罪状微小,只因不能受到君王的明察,辜负我区区的一片苦心,每一思念及此,痛不欲生。我并不是不能自刺心房,表明我的清白,也不是不能自刎颈项,表明我的志向。然而,西汉政府对我,已情断义绝,自杀有什么意义?徒增人们耻笑!所以,虽然情不自已,经常挥臂长号,而仍含垢忍辱,苟且的活在世间。左右的人,看见我这种情形,用一种我不愿听的音乐和言辞,前来安慰劝勉。他们不会了解,异域的欢乐,更使我痛彻肺腑。子卿,子卿,人之互相了解,最可贵的是了解心的深处。上次回信,因时间仓促,不能尽言,现在略微重述。
当初,刘彻交付我步兵五千人,向绝域出发。同时受命的其他五位将领,都迷失道路(参考前九九年),只有我跟匈奴主力遭遇。率领一支徒步的孤军,携带行程万里的粮秣,离开国境,深入敌腹。以五千人的单薄兵力,抵抗敌人十万人的庞大兵团。驱使疲惫的士卒,面对敌人初入疆场的战马。而我们并不气馁,仍然击斩敌人将领,夺取敌人大旗,发动追击,踏着敌人留下的蹄痕,诛杀大将。三军将士,视死如归。我不自己度德量力,盼望担当重任,自以为已立下无比功勋。
匈奴兵团受到挫败,动员全国部队,集结精锐,超过十万之多,单于亲临指挥,而终于完成包围。敌我形势,我们已不能相比,骑兵跟步兵战斗力的差距,更无法抵挡。疲惫的士兵,奋起再战,不仅以一当百,更以一当千。扶伤忍痛,舍命争先,死伤遍布荒野,生存的不满一百人,不是负伤,就是患病,无法再拿武器。然而,我振臂高呼,负伤的官兵,无不跳起,刀锋直指强虏,匈奴骑兵,向后败退。可是,武器已失,箭矢已尽,士卒手无寸铁,仍奔走呐喊,前仆后继。在那时候,杀声上干霄汉,天地为我的遭遇震怒,战士为我的悲愁饮血。单于已认定不可能把我们消灭,准备放弃。料不到奸贼出卖,于是,大战再起,遂不能幸免。
从前,刘邦以三十万人的庞大兵力,被困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当彼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仍不得不七日之久,绝粮断炊,找不到饮食,最后仅仅逃生而已。我所遇到的,岂是我的力量所能承当?而西汉政府掌握权柄的人,议论纷纷,只知道痛恨我为什么不死?而不问不死的原因。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有更大的贡献,正如你信上所说,是为了报恩君王!我认为无声无息的死,不如建立更大的功勋;默默无闻的死,不如回报更重的恩德。会稽陷落之时,范蠡没有自杀;鲁国三战三败,曹沫也没有死难。范蠡终于为越王国报仇,曹沫也终于收复失土。一点心意,只是羡慕先贤。想不到此志没有表达,而怨恨已经完成;计谋还未实现,骨肉已受到酷刑。使我仰天捶胸,泪尽泣血。
你来信说:“西汉政府待功臣不薄。”你身在西汉政府供职,怎能不如此认定?当年,萧何、樊哙,被囚禁监狱;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受到诛杀;周勃、窦婴,难逃网罗。其他一些一同创业的功臣豪杰,像贾谊、周亚夫之辈,都是盖世奇才,有宰相大将的能力,只不过被鲨鱼群陷害,同时受难。使身怀才能的人,不能为国家效力。像贾谊、周亚夫的遭遇,谁不为他们痛心?我的祖父(李广),功勋顶天立地,义勇超越三军,只以不能得到权贵(指卫青)的欢心,在沙漠绝域,自刎而亡。这都使忠臣义士,手执干戈,而长长叹息!怎能说西汉政府待功臣不薄?
即以你而言,乘一辆单薄的车子,出使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强大敌国,命运乖错,变生肘腋。然而,你并不理会加到脖子上的刀剑,忍受悲苦的放逐,几次都要死在朔北荒野。青春鼎盛之年出国,白发苍苍之时遣回,娘亲已死,妻子已嫁,这是天下从没有听说过、古今从没有发生过的悲壮事迹。野蛮民族还敬佩你的气节,何况天下之主的君王!我以为你定会封侯分土,受到千辆车马的赏赐。可是,听说你回去之后,赏钱不过二百万,升官不过移民区总监,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赐,嘉慰你的忠心劳苦。而那些当权的鲨鱼群,却都成了拥有万户
人家的侯爵。皇亲国戚贪赃枉法,吸血分子也都擢升到中央政府,担任高官要职。你的遭遇尚且如此,我还盼望什么?
西汉政府因为我没有死节,把我全族诛杀。你可是守节之人,却奖励得如此轻微。用这种方法使远方人士顺服的奔走效忠,恐怕很难。所以每次回顾往事,虽然内心沉重,却不后悔。我固辜负国家的栽培,但西汉政府也同样毫无恩义。从前有人说:“即令并不忠烈,也能视死如归。”纵然我自己心安理得,又岂能再获得君王的敬重?大丈夫有生之年,既不能名扬于世,死后便只好埋葬蛮荒。谁还去屈身叩头,面对未央宫北门,使那些伏在案头的小官小吏,用他的笔墨去挑选法律条文?愿你不必再寄望我会回国。子卿,子卿!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言。你我两地,相隔万里,人事断绝,道路相殊,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是另一个世界的鬼,生死都不能再见,从此永诀。祝福老友,尽力侍奉圣明君王。你在匈奴生的儿女,都十分安好,不要挂念,唯请你自己多多保重。如果可能,有使节北来,顺便再赐我信息。
3 夏季,旱灾。
4 秋季,七月,西汉政府决定采纳“贤良”“文学”之士的建议,下令废除全国酒类专卖,撤销关内(函谷关以西)的铁器专卖。
刘彻(七任武帝)末年,国家财力人力,都有沉重消耗,全国户口,减少一半。霍光了解政治上的困境,所以减少差役和赋税,使人民能够喘息休养。霍光还主张跟匈奴和解,使和平再现,人民生活得以充实。逐渐恢复刘恒(五任文帝)、刘启(六任景帝)时代的社会景观。
柏杨曰: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财经政策的大辩论(盐铁会议),就发生在本年(前八一年),《资治通鉴》却只字不提,只贸贸然提到撤销全国酒专卖及关内铁器专卖,好像根本没有其他什么重要事件,使人遗憾。大辩论的会场上,由宰相田千秋、最高监察长桑弘羊跟他们的助手,坐在上座。由来自首都长安跟附近地区,以及全国各郡国推荐的八位“贤良”人士,与同样由全国各郡国推荐的儒家高级知识分子(文学)五十余人,坐在下面两边(这种坐法,跟现代一般会议情形相似,成一个U字形)。而在角落里,则坐着政府官员,担任记录。会议共举行了两次。之后,官做到庐江郡(安徽省庐江县)郡政府主任秘书(丞)的桓宽,把全部记录,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整理集合在一起,定名《盐铁论》,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门探讨政治经济的巨著,较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要早一千八百年。桓宽本人属于儒家,他当然偏袒属于儒家的一方,但仍可看出当时桑弘羊所以坚持,有他充分理由。
桑弘羊站在政府立场,要求开辟财源,要求击溃匈奴,要求严刑峻法。而“贤良”和儒家学派高级知识分子,因为来自民间,深刻了解人民的痛苦,所以要求自由经济,要求不要再发动战争,要求制止刑罚的残酷跟泛滥。针锋相对的结果,政府只作稍稍的、不关痛痒的让步,那就是废除酒的专卖和关内一个小地区的铁器专卖。而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就在桑弘羊死后,也没有改变。但我们却可从《盐铁论》,看出当时人民的悲惨。
在辩论结束时,一位没有记载姓名的“贤良”,有一段控诉的话,使人感受最深,他说:“每天舒舒服服躺到床上呼呼大睡的有钱人,不会了解每天筹不到钱还债,付不出官吏要收缴赋税的人的忧愁。穿着高贵丝料和高贵鞋袜,吃白米吃鱼肉的人,不能了解粗布单衣的寒冷,和糠皮粗饭的难以下咽。耳朵听着美妙音乐,眼睛看着小丑表演娱乐的人,不会了解冒着像雨一样的箭矢,在战场上跟敌人厮杀的危险。坐在窗明几净的桌旁,挥动笔杆,玩弄法律,判决诉讼胜负的人,不会了解手铐脚镣的痛苦和苦刑拷打的残忍。”
这两场大辩论,为我们留下很多启示,那就是解除人民的痛苦,不能指望掌握权柄的人仁慈“纳谏”,只能指望对权力的制衡。在没有制衡力量之下,任何舆论——包括卑微的下跪哭诉,都没有作用。即令有作用,也微不足道。
5 刘弗陵下诏,因钩町侯(封地在今云南省广南县)毋波,率领他的部落攻击叛徒有功(去年【前八二年】协助藩属事务部长【大鸿胪】田广明),晋封钩町王。另封田广明当关内侯(只有封爵,没有采邑)。
《宫廷斗争》公元前一世纪二○年代
公元前一世纪
二○年代(前八○-前七一年)
西汉王朝
· 上官桀阴谋弑刘弗陵,自立称帝。
· 傅介子斩楼兰王。
· 刘贺即位二十七日被废。
· 西汉十任帝刘病已登基。
· 皇后许平君被霍家毒死。
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城堙没。
· 罗马“奴隶战争”爆发及平息。
· 斯巴达克六千余人钉死十字架,悬尸数十里。
公元前八○年 辛丑(1)
(表略)
1 春季,西汉王朝(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武都郡(甘肃省西和县西南蒿林乡)氐民族部落(故白马国)起兵反抗西汉政府,西汉帝(八任昭帝)刘弗陵(本年十五岁)派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执金吾)马適建(马適,复姓)、龙頟(音é【额】)侯韩增、藩属事务部长(大鸿胪)田广明,集结三辅(大长安地区)监狱以及祭祀部(太常)监狱里的囚
犯,免除他们的罪刑,出发讨伐。
2 夏季,六月,赦天下。
3 秋季,七月三十日,日全食。
4 八月,改年号为元凤(之前是始元六年,之后是元凤元年)。
5 左将军上官桀父子被擢升到极为尊贵的地位,十分感激鄂邑公主,竭力想办法封她的情夫丁外人一个侯爵。可是,霍光拒绝。上官桀父子退而求其次,希望丁外人当特级国务官(光禄大夫),这样就有受到皇帝召见的资格,霍光也不同意。于是鄂邑公主对霍光开始怨恨,而上官父子为了丁外人连连碰壁,也感到脸上无光。正巧,上官桀的岳父所宠信的一个叫充国(姓不详)的人,当御医总监(太医监)。有一天,不知道什么缘故,贸然闯到他不能进去的寝殿之中,被捕下狱,判处死刑,而冬季就要过完(西汉王朝法令,冬季之后,便停止行刑,这句话暗示可能立即执行死刑)。鄂邑公主替充国缴纳马二十匹赎罪,才获得免死。于是上官父子更感激鄂邑公主,而深恨霍光。
在刘彻(七任武帝)时代,上官桀已经是部长(九卿),地位比霍光要高。(上官桀当交通部长【太仆】,年俸中二千石。而霍光只是御车总监【奉车都尉】兼特级国务官【光禄大夫】,年俸比二千石。)而现在,上官父子同时都当将军(上官桀当左将军、上官安当车骑将军),皇后又是上官安的亲女儿——不过是霍光的外孙女而已,又隔一层。霍光反而大权在握,凡事非他批准不行,上官父子心里愤愤不平,决心夺权。于是,开始一场惨烈的宫廷斗争。
燕王(首府蓟县【北京市】)刘旦,是刘弗陵的老哥,反而不能继承帝位,满腹委屈。而这时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桑弘羊,因建立盐铁酒等专卖制度,给政府开辟财源,认为自己有很大功劳,想使他的小弟取得官位,却得不到,对霍光也十分怨恨。鄂邑公主、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以及刘旦,秘密结成一个反霍光阵线。刘旦的行动更为积极,派遣孙纵之等前后十几次密使,携带大量贵重的金银财宝,用最快速度,前往首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