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我是闾江县人,姓双名渐,因为寻找亲戚,来到这里。”女子也说:“小女子的父亲是前任闾江知县苏寺丞。因为染病去世,小女子随母亲到扬州,没想到母亲又去世了,我无依无靠,就流落到娼妓中来。实在是令人伤心啊。”说完,鸣咽流泪,悲伤得无法控制。
酒宴散了,大家都各自回去。双渐心里想道:“我当年和她在花间分别,她曾经指天发誓,说永远不嫁给别人,没想到现在成了娼妓。”正在感叹命运弄人,忽然有人敲门。双渐开门,只见一个小丫环说:“刚才筵席上的姑娘又另外准备了饮料点心,专门等候您。”双渐就和丫环一起到苏小卿住的地方。苏小卿重新梳妆打扮,擦上脂粉,戴上玉簪耳环,亲自出门迎接双渐,两人各自叙述分别后的情况。三杯酒过后,小卿对双渐说:“自从分别后,父母相继身亡,而我失身到娼妓这一行中,却还是经常思念您,白做了许多好梦。今天能和您相会,正是我一直盼望的啊。”这一夜,本以为断了的姻缘又重新接上了。第二天早上,双渐告辞。小卿说:“这是什么话?分别三年,好不容易才见了面,你怎么能这样匆匆离去呢?”双渐说:“听说你和司理院的薛言人亲近,我怎么能久住呢?”小卿说:“我这里有一个小房间,你暂时先安心住下,等司理回家,我们再一起吟诗游玩吧。”于是他俩有空就坐在一起饮酒。这样光阴荏苒,转眼又过去了两年。双渐被派任了一个很好的职位,必须回京任职,官吏们把他送到邮亭,为他饯行。
双渐的船沿着大江,逆流而上。他观赏江景,但是心里一片寂寥,更使他闷闷不乐。一天,船来到钟陵浦,停在豫章城外过夜。当晚,万里无云,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天。双渐不由得对景生情,思乱如麻,如醉如痴。江中波涛阵阵,更激发出他难解的愁思;渔船上点点灯火,点燃起一片离情。狂饮或是大声唱歌也不能排遣这种烦闷的心绪。这时,忽然有一阵吱呀吱呀的摇橹声,一只画船渐渐靠了过来,停在垂杨树下,和双渐的船窗户相对。双渐走出船舱向对面看,只见那船舱中,有一个美貌女子,二十几岁的样子,点着蜡烛在喝酒。身边站着两个婢女。那位美女怀抱琵琶,弹奏着美妙的曲子。双渐仔细一看,正是小卿啊。双渐由于看到了小卿,心中很激动,又不敢传话给她,于是唱起歌来想要打动她。他唱道:
乐天当日浔阳渚,舟中曾遇商人妇。坐间因感琵琶声,与托微言写深诉。因念佳人难再得,故言何必曾相识。今日相逢相识人,青衫拭泪仍无极。我因从官临川去,豫章城下风帆住。续有翩翩画舸来,斜阳共系垂杨树。绿商相近未多时,红帘半动闻私语。认得舟中是谁氏,长自庐江佳丽地。苏小从来字小卿,桃叶桃根①皆姊妹。十岁清歌已遏云,十一朱颜如桃李。十二难描新月眉,十三解纳乌云髻。乱花深处偶相逢,一托深心许为婿。翠鬟曾剪系平生,暗断平生与盟誓。无何官杂两相忘,因病流落来天际。扬州一梦今何处,风月情深向谁诉?算来争信②不相逢,空感当年无限事。昔日风光曾作主,今日风光如陌路。肠断江头夜不眠,风帆明日东西去。
【注释】①【桃叶桃根】晋代王献之的两个妾的名字。
②【争信】怎能相信。
那女子在弹奏琵琶的时候,忽然听到歌咏,仔细辨别声音,竟是双郎!她放下琵琶,走出舱门来看,看到双渐正站在舱门之外。两人四目相视,情意绵绵,都恋恋不舍,却又不敢相认。女子走进舱中,又抱起琵琶来弹奏,乐声悲凄,让人不忍心听下去。接着她又唱了一首歌来回答双渐,歌词的题目是《小卿在舟中答双生》。歌里唱道:
妾家本住庐江曲,私处兰闺娇不足。金翘未绾翠云低,罗裙已束尖腰玉。回眸双泪秋水清,低眉两点春山绿。妾之名兮世所闻,钱塘苏小真仙属。二三月兮春迟迟,邻姬行乐相追随。小竹青丝赏何处,笑言相指乱花溪。折花举酒未成宴,倏然有客花前转。青骢马系绿杨阴,低便与迎相见。眼期心约情缭乱,与君一使柔肠断。纵有西清松柏间,同心许结连理愿。
唱完又说道:“幸亏你把我从火坑中救出来,我愿意用死来报答你的恩德。”双渐对她说:“这里不能留太久,恐怕被船里的人看到。”于是他派得力的手下押送行李,他和小卿两人改换衣装,骑马先到京师。到了京师,双渐朝见皇帝,等候派任官职。后来注册授官,一直历任显要的官职,他和小卿两人白头偕老。
【内容讲评】
本篇是《醉翁谈录》的佚文,收在《永乐大典》第二四○五卷中。
《苏小卿》写的是一对青年人对爱情始终不渝的故事。小卿身为县令的女儿,敢于私自爱上一个微末小吏,而且主动表露;双渐发迹后并不因为小卿已由名门闺秀沦落为娼妓而厌弃她,而是救她跳出火坑,娶她为妻。两人的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旧礼教,打破了旧道德观念和贞操观念的束缚,表达了人民对婚姻自由的愿望。所以这篇传奇一直受到后代人的喜爱。说唱、戏曲、小说等经常拿来改编,重要的如高政叔的诸宫调《双渐小卿》,王实甫的杂剧《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李玉的传奇《千里舟》等。
在艺术手法上,本篇有两点值得一提。首先,为突出双渐对爱情的忠贞不二,作者使苏小卿由县令的千金变成卑贱的娼妓,以使两人地位上的对比更强烈,收到较好效果。其次,叙述故事中插入两段长歌,复述以前的故事情节,这明显是受了当时流行的民间说唱文艺的影响。
【作者简介】
据文中主人公双渐的生活年代推断,作者可能是北宋中叶以后人,姓名已经不明。
李师师外传(1)
文/无名氏
李师师是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水喂她,婴儿才没有死去。在婴儿时代,从来没听她哭过。汴京有个风俗,生了儿女,父母若是宠爱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名义上出家,到佛寺去度过一个时期。王寅疼他的女儿,就把她送到宝光寺。她这时才会笑,一个老和尚看着她说:“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这来呀!”她突然哭了起来。和尚抚摸她的头顶,她才不哭。王寅暗暗高兴,说:“这女孩真有佛缘。”凡是佛门弟子,俗称为“师”,所以这女孩取名叫“师师”。师师四岁的时候,王寅犯罪,被拘捕入狱,竟死在狱中。师师没有人可以依靠,有一个娼妓李姥收养了她。等到师师长大,无论是姿色还是技艺,都很出色,没有人比得上她。因此在所有街坊的妓院中就属她最有名。
徽宗皇帝登上王位,喜欢奢侈豪华的生活,而蔡京、章淳、王黼这一帮人,就借着继承祖宗遗志为理由,劝徽宗重新推行“青苗法”等制度。京城里粉饰成一种富足欢乐的气象。集市店铺里的酒税每天约有上万贯。金银珠玉、绸缎布匹,国库里堆得满满的。于是童贯那批人又诱导皇帝,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宫室园林的玩乐。凡是国内的奇花异石,几乎都被搜罗来了。皇帝又在汴京城北边修建了一座离宫,名叫“艮岳”,但是他在里面寻欢作乐,时间一长,也感到厌倦了,还想微服出宫去寻花问柳。皇帝有个贴身内侍名叫张迪,是皇帝信任宠爱的宦官。张迪没有受宫刑之前,是京城里的一个嫖客,常到各处妓院,所以和李姥很要好。他告诉皇帝说姓李的色艺双绝,皇帝就很心动。第二天,命令张迪从皇宫库藏中拿出紫茸两匹(八丈),霞毵两端(十二丈),瑟瑟珠两颗,白银二十镒(四百八十两),送给李姥,说是大商人赵乙,想来探望她。李姥贪图财物,高兴地答应下来。
入夜以后,皇帝换了衣服混杂在四十多个太监当中,到了镇安坊,镇安坊就是李姥所住的那个街区。皇帝挥手叫其他的人不要跟来,只跟张迪两人慢慢走进去。只见房屋矮小简陋。李姥出来迎接,行了普通的礼节,还端出几种时鲜水果,有香雪藕、水晶凤眼等,其中鲜枣有鸡蛋那么大。这些都是连大官们来时也不曾端出来过的。皇帝每样尝了一颗,李姥又殷勤地陪了好久,但就是没看到师师出来见客。皇帝一直等待着。这时张迪告辞退出,李姥这才引皇帝到一个小阁子里。窗边摆着书桌,架上有几卷古书,窗外几丛竹子,竹影错乱晃动。皇帝悠然独坐,心情很安详,只是不见师师出来陪客。一会儿,李姥领皇帝到后堂,只见桌上已摆好了烤鹿肉、醉鸡、生鱼片、羊羹等名菜,饭是香稻米做的,皇帝就吃了顿饭。饭后,李姥陪他聊天话家常,又过了好久,师师却始终没有出来相见。皇帝正感到疑惑,李姥忽然又请皇帝洗澡,皇帝推辞不想洗,李姥走到他跟前,在耳朵旁边说:“我这孩子爱干净,请您听她的。”皇帝不得已,只好跟着李姥到一座小楼下面的浴室洗澡。洗好后,李姥又领皇帝坐到后堂来。重新摆下一桌水果糕点和酒菜,劝皇帝畅饮,但李师师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了很久,李姥才举着蜡烛,领着皇帝到卧室。皇帝掀开门帘,走进房间,里面只有一盏灯放着微弱的光。也没有师师的踪迹。皇帝更加感到奇怪,在床前走来走去。又过了好久,才见李姥挽着一个年轻女子姗姗而来。女子化着淡妆,穿的是绢衣,没有什么艳丽的服饰,刚洗过澡,娇艳得像出水的莲花。看见徽宗,像是不屑一顾的样子,神态很高傲,也不行礼。李姥对徽宗耳语说:“这孩子喜欢静坐,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替他们放下门帘就出去了。这时师师离开座位,脱下黑绢短袄,换上绸衣,卷起右边袖子,取下墙上挂着的琴,靠着桌子,端端正正地坐好,弹起《平沙落雁》的曲子来。手指在弦上轻拢慢捻,弹出的声音韵味淡远,皇帝忍不住侧耳倾听,连疲倦都忘了。等到三遍弹完,鸡已经鸣过,天都要亮了。皇上赶忙掀开门帘走出去。李姥也赶忙为他献上杏酥露、枣糕、汤饼等点心,皇帝喝了一杯杏酥,立刻走了。太监都偷偷地等在外面,马上护卫着他回宫。这是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私下对师师说:“姓赵的礼数不薄,你怎么对他这样冷淡?”师师恼怒地说:“他只是一个做生意的财奴罢了,我干嘛巴结他?”李姥笑着说:“你这么倔强,倒可以当见习的御史了。”不久京城里纷纷传说,都知道皇帝到李家去过了。李姥听了,非常恐慌,吓得一天到晚哭泣。她哭着对师师说:“如果是真的,就要灭我的族了。”师师说:“不用怕,皇上肯来看我,怎么忍心杀我?再说那天夜里,好在没有受到强迫,皇上心里一定很爱我。只是我暗自悲伤我的命运实在不好,流落到下贱行当来,以致污秽的名声连累天子。至于皇上会不会发怒把我们杀了,因为事情是开始于放荡的游乐,这是皇上极为忌讳不愿让人知道的,所以一定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可以不必忧虑。”
第二年正月,徽宗派张迪送给李师师一张蛇腹琴。所谓蛇腹琴,是一种古老的琴,琴身上的漆已成了黄黑色,出现了像蛇腹下的横鳞一样的花纹,这是皇宫内珍藏的宝物。还赐给她白银五十两。
三月,皇帝又化装成平民到李家。师师淡妆素服,跪在门口迎接。皇帝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叫她起来。看见李家的房屋大门忽然变得豪华宽敞。上次来时碰过的地方,都用蟠龙锦绣盖在上面。又见小阁子改造成了大阁子,雕梁画栋,那种幽雅的趣味都消失了。李姥见皇帝来了,也躲了起来。把她叫来,却浑身发抖站都站不住,再也没有上次那种嘘寒问暖的殷勤了。皇帝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和颜悦色,称她“老娘”,告诉她本来是一家人,不用拘束害怕。李姥拜谢了,领皇帝到大楼里去。大楼是刚盖好的,师师跪在地上,请皇帝赐一幅匾额。当时楼前有杏花盛开,皇帝就写“醉杏楼”三个字赐给她。过一会摆上酒来,师师在旁边侍候,李姥替皇帝敬酒。皇帝让师师在桌子的旁边坐下,叫她弹奏赐给她的蛇腹琴,演奏《梅花三迭》一曲。皇帝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再三叫好。但是皇帝见到端上来的菜肴都有龙凤形状,有的是镂刻的,有的是画出来的,都跟皇宫里一模一样。皇上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些都出自御厨房
厨师之手,是李姥出钱请他们制作的。皇帝感到不愉快,告诉李姥今后都要像上一次一样,不用铺张。这顿饭没吃完,就回宫了。
徽宗曾经到画院中去,出诗句考各位画师,合格的每年有一两个人。这年九月,把用“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为题的一幅名画赏给李师师。又赐给她藕丝灯、暖雪灯、芳苡灯、火凤衔珠灯各十盏;鸬鹚杯、琥珀杯、琉璃盏、镂金偏提壶各十件;月团、凤团、蒙顶等茶叶一百斤;汤饼、寒具、银饼等点心好几盒;还赐给她黄金、白银各千两。当时宫里已经盛传这件事情,郑皇后听说后,就进谏说:“娼妓之流的下贱人,不宜跟皇上龙体接近。而且夜晚私自出宫,也怕会出意外。但愿陛下能自爱。”皇帝点头答应,一两年内,没有再去李家。但是对师师的问候赏赐,却一直没有中断。
宣和二年,皇帝又去李师师家,见到自己赐的画挂在醉杏楼中,观赏了好久。回头看见李师师,就开玩笑说:“画里的人怎么竟然被喊出来了?”当天又赐给李师师避寒金钿、映月珠环、舞鸾青镜、金香炉四样东西。第二天,又赐给师师端溪砚、凤嘴砚,李廷制的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也赐给李姥十万贯铜钱。
张迪私下对徽宗说:“皇帝去李家,一定要换衣服,又是夜里才去,所以不能常去。现在艮岳离宫东边有一块地,有二三里长,一直到镇安坊。如果在这里修一条暗道,皇上来去就很方便了。”皇帝说:“这件事交给你办。”于是张迪等人正式上书说:“离宫的侍卫人员以前大都在露天里待着,我们愿意捐钱,在官地造上几百间房子,统统加盖围墙,以便侍卫休息和防守。”皇帝批准了他们的奏请。于是羽林军巡逻部队等人员,一直布防到镇安坊,过往行人就再也不能到这一带来了。
四月三日,皇帝开始从暗道到李师师家,赐给她藏阄、双陆等赌博的游戏用品,还赏赐了玉片棋盘、绿白两色玉棋子、画院的宫扇、九折五花簟、鳞纹蓐叶席、湘竹绮帘、五彩珊瑚钩。有天,皇帝与师师玩双陆,输了;下围棋,又输了,就赐给师师白银二千两。后来师师生日,又赐给师师珠钿、金手镯各两件,一箱子玑,几端毳锦,一百匹鹭毛缯和翠羽缎,一千两白银。后来皇帝又因为庆贺辽国灭亡,大赏州郡,恩赐各地官府,也赐给师师紫绡绢幕、五彩流苏、冰蚕神锦被、却尘锦褥子以及麸金千两,还有桂露、流霞、香蜜等美酒。又赐给李姥皇室府库的一千万文钱。共计前后赏赐金银钱财、布料、用具物品、食物等,差不多有一亿文。
皇帝在宫中召集皇家眷属欢宴,韦妃悄悄问他:“李家女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让陛下这么喜欢她?”皇帝说:“没有别的,只是让像你们这样的一百个人,去掉艳丽的装扮,穿上素色的衣服,叫这姑娘杂在里面,自然会显示出不同。她那一种优雅的姿态和潇洒的气度,不是有了美貌就能具备的。”
不久徽宗让位给儿子,自号“道君教主”,搬到太乙宫里去住,放纵游乐的念头,也就少了。师师对李姥说:“我们娘儿俩整天嘻嘻哈哈,还不清楚大祸就要临头了。”李姥说:“那么怎么办呢?”师师说:“你暂且不用管,让我来处理。”当时金人正在宋边境进犯挑衅,河北禀报朝廷说形势危急,师师就把皇帝前前后后赏赐的金钱集中起来,上书给开封府尹,说愿意把这些钱上缴府库,以帮助河北官兵添购装备军饷。又贿赂张迪等人替她请求老皇帝,说愿意出家为女道士。老皇帝准许了,还赐城北的慈云观给她住。没多久,金人攻破了汴京,金国主帅来寻找李师师,说:“金国皇帝知道她的名声,一定要得到她。”找了几天没有找到。张邦昌还帮着金人追查她的踪迹,把她抓住献给金兵。李师师痛骂他:“我是一个低贱的妓女,却承蒙皇帝垂顾,宁愿一死,也不屈服。你们这帮人,高官厚禄,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你们要想尽办法灭绝国家命脉?现在你们又向敌人称臣充当走狗,希望有机会作为进身的阶梯。我不会让你们当作礼品讨好敌人!”说完拔下头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没有死,就把金簪折断吞了下去才死。道君皇帝被俘虏后关在五国城,听说师师死时的情况,忍不住泪如雨下。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