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1。2高地虽然离汤阴稍远,却也是较重要的一个地方。但北军限于兵力不足,只布置了一个团在此。北军已经先行控制了这一地区,并修建了阵地。我观察了一下,心里一沉,今天的战斗不好办。71。2高地虽然不高,坡度却不小,足有30多度,前沿阵地距离高地约有四百米,然后还要爬上一百多米的大斜坡。再加上北军准备很充分,又是老北洋,这是一场硬仗。我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6:45,命令传了下来。我们连仍然是先锋连,率先进攻。
6:50,火力准备开始。团里看来很重视这里,火力准备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停了片刻。然后,趁机运动到高地附近的战士们发起佯攻。高地上的北军刚刚组织起火力,我们就又退到了高地之下。炮击再次开始了,这次炮击持续了30分钟,进攻正式开始。
我带领着战士们冲锋在前,连长则率火力支援部跟随在后(连副就是干这个的)。再后面,是二连,随时准备支援接应我连。
这次,我们一直冲锋到半山腰,北军才反映过来,陆续开始还击。老北洋的枪法很准,机枪手也是个老手,枪声很有节奏。然而,敌人训练有素,倒霉的就是我们,冲锋的战士一下子,就倒下十几个。
我顾不上多想,连忙卧倒,指挥战士利用地形,互相配合,交替掩护前进。我军负责冲锋的战士,人手一挺冲锋枪,一起开火,努力压制北军火力。连长也在后面组织了迫击炮和掷弹筒,掩护我们。北军的火力被压制了。我们趁此良机,慢慢运动到距离坡顶不远处,火力全开,再次冲锋。北军阵地居高临下,坡度很大,说是冲锋,其实顶多算小跑。二十米的距离,跑了六、七秒。
生死攸关,我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冲上去就是胜利,冲不上去,就得死在这里了。我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冲上去。
从站起来,我手里的冲锋枪,就没有停过。
我一鼓作气,冲了上去。
我没有停止,这时候,有进无退,不能让敌人组织起来。我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个敌人,反正一直把一个新弹鼓打光了。我发现,周围全是敌军,离我最近的战士,有十多米远,我的枪里没有子弹,我,身处重围。距离我最近的五个敌人,把子弹退出了膛,举起刺刀向我逼近。
抬手把冲锋枪砸向对面的敌人,那人骨头破碎的声音,清晰可辨。我向左后方退去。扭动下身体,避开了这个方向敌人的突刺,反手握住步枪,一个反撩阴脚解决了他。就地一滚,我掏出了毛瑟手枪,扫了一个标准的扇面。连同包围我的三人,一共打倒了五个人。
向前猛冲一步,借助腰腿的力量,我用左手作了个标准的‘投标枪’动作,身体却就势扑倒,去取另一支步枪。
我听见一阵惊呼声,知道‘标枪’的目标,那个想后退的上校,是个重要人物,够本了。我站起身来,双手握步枪,预备再挣两个。
……
我‘标’中的那个上校,是北军第二十师三团团长上校王冠雄,是71。2高地的最高指挥官,他是前来鼓舞士气的。王冠雄死后,北军很快崩溃,我军占领了71。2高地高地。我因为率先冲上高地,击毙敌军指挥官,为夺取高地,作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一次。
这一战,我们胜利了。
我们连战死33人,受伤67人,伤亡近三成。我没有受伤,只是心里难受。
{下面的比较恶心,建议饭后观看}
我不是初次作战了,但是,此战中有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佯攻的时候,战士黄大海正跑我前面几米处,我们一起猫着腰,利用地形,向前冲。敌军逐渐组织起了火力,空中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呼啸在耳边,也不时的从空中掉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记忆里看到过的,最不受欢迎的东西,大概要算是棵手榴弹了。我估计仍下来的一定是个新兵,因为老兵扔下来的手榴弹,在半空中就炸了。那棵手榴弹恰恰落在我面前,不等它落地,就被我一脚踢飞了,真是谢天谢地,它飞远才爆炸。
但黄大海则不同。那时,黄大海就在我前面,他很突然的停下,转身呕吐起来。我心里大急,战场上,这样最容易死亡。我一脚把他踹趴在那堆呕吐物中,同一时间,也卧倒在另一个土坑里。
我能够理解黄大海的感受,那东西我只看了一眼,却很久也无法忘记。现在,我仍然能够清晰的描述它。
它就像个小盆,外面黑糊糊的,里面盛的满满的,白花花,热乎乎,就像刚刚出锅的豆花,上面还零星点缀着红油,就那么颤颤的,打着转,扣在黄大海的脸上。
那是被炮击刚刚削下来的半个人头,
……
我再也不吃豆花了。”
'注':第二十师是完全的日械师,由日本顾问帮助训练的。装备的步枪,不用我解释吧。三八式6。5mm步枪,俗称“三八大盖”,穿透力强,杀伤力弱,常造成贯通伤,在近战中劣势明显。
汤阴之战,北军三万余人,国防军则是两个师一个炮旅,兵力倍于北军,火力十倍于彼。国防军以一师之力,牵制北军主力,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扫荡了汤阴外围。然后,方开始对汤阴持续不断的攻击。此时此刻,北军兵力已经不过二万四、五,外围阵地尽失,被围困在以汤阴县城为中心的东西两公里,南北一公里半的狭小区域内。
汤阴不在大河防线以内,吴佩孚守备汤阴以来,就不断地努力修建防守阵地,然,该阵地仍然不能够抵抗重炮的持续轰击。但是,吴佩孚是很聪明能干的人,在汤阴周围阵地失守,吴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吴佩孚在汤阴县城外的辅助阵地,只放了少数士兵,作为警戒兵,在国防军进攻时,北军方进入辅助阵地防守。这极大的减少了北军的损失。
在国防军集中所有重炮,对,轰击了二个小时以后,国防军展开了试探性进攻。北军防守十分严密,火力很猛,国防军很快就退了回来。国防军反复炮击,但战果不大。伤亡不小,却始终不能取得明显进展。
赵颂清(第十三师师长)很是奇怪,就在第二天亲自到阵前,反复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在国防军再次冲锋的时候,重炮向后的延伸很快停止,再次回到了辅助阵地与县城间来回轰击。果然不出所料,国防军顺利攻克辅助阵地,并给北军造成严重杀伤,北军不得不退回城内防守。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汤阴县城不大,两万多北军挤进城里,可以说,到处都是北军。如果炮轰县城,一定会给北军以重大杀伤。但是,汤阴县城里,还有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国防军进攻突然,这些人基本都被包围在城里了。
该怎么办?赵颂清犹豫了。
……
这样的事情,谁也做不了主,能够做主的,只有一个人。
凌晨1:00,更新屠城血战......建议早上起来再看吧!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48章
7月22日17:15,关于汤阴县城的请示电报,被送到了我这里。
我对此事早有准备,想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现在,收到报告,自不会吃惊。国防军军纪严明,在思想教育中,也始终宣称自己为“民众子弟”,“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在内战中,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放弃进攻是不可能的,否则,不要说统一中国,北京就是过不去的山。所以,放弃是不可能的。
如何进攻,也是个问题。巷战,还是炮轰,二选一。巷战伤亡最重,以汤阴守军二万多计算,国防军最少也要伤亡上万,但会受到赞誉;而炮轰汤阴,所有民众全部伤亡,也不过万余,却会受到批评。我也曾反复思索,终于下定决心,汤阴人是中国国民,国防军也是中国国民,哪有高低贵贱之分,无非是我名誉的问题。我很爱惜自己的名誉,民选政治,这就等于选票。然,用战士的血,为自己扬名,却不是我所能够做出来的,我终究还是有廉耻的。我决意以伤亡数量为依据,作出最终选择——我放弃了巷战。
转过头来,我安慰自己,‘这也是件好事。在此情况下,我可以毫不动摇,直接作出选择。如果北军裹挟百万北京人,让我如何处置?’
不过,这么一来,我可就要落下骂名了。不管怎么样,名声还是要好一点儿。“遗臭万年”,毕竟是少数人的理想。我得想想办法,找个替死鬼。到时候,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至少也要让他承担大半。
我回电指示:“汤阴县之重要性,不需多言。今命令:五日内,攻克之……”然后,我详细指示了如何处理。当晚21:30,仅仅建造完成两艘的氢气飞艇,同时起飞,向汤阴飞去。于23日4:10,降落在汤阴的一块空地上,卸下了大批的电子设备。
飞艇仍然使用氢气,实在是无奈之举。氦气的性能之优良,我是知道的。我也知道制取方法:“含氦量约为0。5%的天然气作为原料,反复进行液化分馏,然后利用活性碳进行吸附提纯”。当然,由于氦的液化温度是…268摄氏度,液化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很昂贵。我虽然不会为了便宜,去节约这点儿钱,然,我却不能够制取——我没有原料。
与此同时,我动用了一切运力,向汤阴运输了一批新式武器。
7月23日早7:00,运送来的电子设备,被分别装上了卡车,开始环绕汤阴进行广播——是的,我运了一批大喇叭过来。
在广播中,国防军反复宣讲,给吴佩孚列出了三条出路:
“一,投降;国防军一概免于追究责任;所有这些官兵,如果愿意加入国防军,国防军欢迎,不愿意加入,国防军发给遣散费用;
二,放城里民众出城,与国防军决一胜负;国防军将保持对北军官兵的尊敬,无论胜负,北军官兵都将得到上述优待;
三,拒绝放城里民众出城;国防军一样珍惜战士的生命,将于7月24日早7:00,开始炮轰汤阴,国防军已经运输了大量炮弹,确保此次炮轰持续三天;而且,一旦如此,北军官兵,将不会的到军人的对待,国防军将不会保留俘虏;
……”
内容大致如此,同时,警告北军不要浑水摸鱼,否则一样对待。
国防军反复强调了一上午,确保汤阴城里每个人都听到,都知道。
与此同时,我公开通电给吴佩孚,表明了我的态度,督促他尽快投降。“军队应该为国而战,不要为了某些人的私利而无谓的牺牲”云云。
通电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攻击我如何如何,还有人作悲天悯人状,我一概不理会。
呸,怎么不对袁世凯讲理去,现在都冒出来了,鼻子里插大葱——装什么像?
有这心思,还是去劝说吴佩孚放人吧!
就像是我在通电中,所说的一样,“如果北军放民众出城,此军人之楷模,必将取得军人之尊敬;如果北军拒绝执行,此绑架勒索之徒,必以应得待遇报之”。
现在,就看吴佩孚的了。如果他拒绝放民众离开,舆论就会指向他,全国人民的口水,会直接把他淹死。这个替死鬼不错!
……
7月23日下午15:30,汤阴守军允许民众离城。
国防军做了周密地布置,将汤阴民众分批,分开安置,并提供了饮水、食物,甚至药物、医疗等。同时,以部分守军,在周围严加防范。为防止北军趁天黑行事,国防军大量设置篝火,篝火熊熊燃烧了整整一夜,汤阴亮如白昼。
北军没有趁机生事。
7月24日早7:30,国防军又开始了广播,广播里充满了大量的赞扬,赞扬北军的军人风范,并要求北军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并声明在9:00开始展示一种新式武器。
赵颂清看到有和平解决汤阴守军,同时也很佩服吴佩孚的勇气,便延迟了炮轰时间。反正轰上两天,还是三天,结果都差不多。
上午9:00,炮击在指定位置开始了,规模不大,只持续了15分钟。新式武器非是其它,就是新生产的燃烧弹。我们现在看燃烧弹,觉得不起眼。其实不然,这东西在城市里使用,是非常可怕的。自古以来,水火无情,火烧水淹的战例,都非常的多。如果国防军在汤阴大规模使用燃烧弹,汤阴守军是绝对没有还手之力的。以当时汤阴的土木建筑之多,就算汤阴守军不被炮击击毙,也很难在随后的全城大火中幸存。如果汤阴守军仍然拒绝投降,等待他们的,也不会是勇士般的决战,而是一场大规模的火刑了。于是,在赵颂清的亲自出马,入城劝说下,吴佩孚投降了。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吴佩孚举枪自尽,却被人救下的惊险场面。
7月24日中午12:35,吴佩孚率领汤阴守军投降。
在简单的投降仪式上,赵颂清没有接受吴佩孚的指挥刀,只是收缴了北军的所有弹药,而让北军保留了武器,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北军也没有辜负这种尊敬。
我听说此事,不由自主的骂了句,“赵颂清这王八蛋,真是大戏看多了!”
无论如何,汤阴一战也算是完美地,充满戏剧性地结束了。整个过程,就像是场跌荡起伏的贺岁片。此后的许多年里,艺术家们以此事为原形,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戏剧、小说、歌曲、图画、话剧、电影、电视剧等等。赵颂清、吴佩孚在这些作品里,都被朔造成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英雄气概、威风凛凛的人物。比如说,以此改编的京剧,就直接命名为《双雄会》,这两人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香蕉他个芭腊!我倒是成了配角,少数心理阴暗的龌龊之人,还把我定为反面人物,去他个大西瓜的!我算知道,曹操是怎么来的了。
战争就是一场杀人比赛,类似这样皆大欢喜的场面,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过,河南的战事,也远说不上激烈。
河南的铁路有两条,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但是,陇海铁路刚刚修建完成,尚未通车,是很简略的轻轨,基本没有军事价值。平汉铁路,在1913年战争中,则被我雇佣土匪严重破坏,之后,虽然经过维修,路况却一直不好。而且,王泽虽然紧赶慢赶,但也架不住驻马店守军执行命令坚决。没等王泽部赶到驻马店,不对,王泽部刚刚跟信阳守备部队交火,驻马店守军就草草破坏铁路,望风逃窜了。
战前,参谋司考虑到,北路军和中路军行军距离最远。所以,为这两路军新配备了500辆重卡/师,以便作战需要。
河南的战斗,并不激烈。两路大军,都干净利落的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但道路等设施就很差劲了。北路军尚有平汉铁路可以修修,中路军就只好依靠自己了。陈庆良一咬牙,集中了军中80%的重卡,把一个装备精良的步兵师,全部安上轮子,向西进军。而王泽虽然条件好一点儿,却不得不集中卡车,将山地师运送到河南、陕西交界的风陵渡,以防止北军窜入陕西。王泽本人只好率部抵达驻马店,再集中卡车运输了一个步兵师向南追击,而自己率领余部,跟随在后。
装甲列车是兵工厂参考欧战,精心设计的。虽然设计师只对现有货车车厢,进行了加固,并使用15~20mm厚的钢板,作为装甲防护,能够防枪防三七炮。并在车顶设计了六个机枪位,可以覆盖铁路两侧相当范围。然而,装甲列车却只在武胜关到驻马店,耀武扬威地转了一圈,没有派上具体的用场。驻马店以南的铁路,还在维修中,预计一个月以后,能够完成通车。显而易见,河南作战是用不上了。
袁世凯的统治是很失败的,政治手段很差。我这里所说的不是其它,而是驭下。北洋系是袁世凯一手创建的,但袁搞的那一套,一面结以私恩,一面玩政治平衡,结果两面不讨好。袁世凯死后,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袁家子弟,其失败可见一斑。在袁世凯活着的时候,北洋系就是一个大圈,里面套了两个小圈。每每整编军队,编练新军,袁总是冯国璋派一个师,段祺瑞派一个师,这么搞平衡。后来,觉得不利于统治,就又搞了个袁家“模范军”,等袁死后,就被吞并了,没有发挥作用。至此,北洋系就正式分裂成,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由于种种原因,袁死后,直系落了下风,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际权力。即使冯国璋就任代理大总统,也没有改变这一形势。
所以,在向河南派遣军队,防守大河防线时,被派到这里的,多是直系一派的,曹琨就是直系大将。国防军攻克开州,曹琨是很想率部逃跑的。但是,北京没有命令,曹琨害怕没有办法交代,就犹豫了一下。曹琨这个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却也知道后路的重要。于是,曹琨一面发电请示北京,一面派遣了一个师增援汤阴。就这一耽误,曹琨等回河北的路,就被断绝了。对吴佩孚,曹琨还是很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