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权推翻这种朝廷。
  这个理念本身就带有监督上位者的意思。但是太史慈还是不放心,因为百姓的素质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提高的,那可能需要百多年才能够令百姓的整体素质提高一点点,的确,太史慈建立了许多学校,可是通过学校传播知识不过是提高百姓素质的一个方面,但是知识并不等于素质。知识只是提高素质的必须材料而已,若是在自己死后,后人出于种种目的篡改新“五德始终说”,而百姓当时的素质又不高,那么新“五德始终说”对后世的危害反而比其他学说更加厉害了,那么太史慈便要痛心疾首了。所以太史慈总是在找一切的机会想要创造种种条件建立对自己地后人行监督的机制,发行报纸就是一种,科举制度又是一种,科举制度按照“五德”的构成。分门另类地招收人才,改变人世间对于除了当官的其他行业的歧视观念,这些都是太史慈做的,现在,太史慈又想利用宗教对自己的后人进行监督,当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不过太史慈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理论家,就连新“五德终始说”也不是自己创立地,所以太史慈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都仅仅是在实践,至于理论的规范。那还要靠管宁,不过就是不知道管宁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是啊,历朝历代一来,统治者无不想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哪有像他这般模样的?即便管宁也未必了解他,太史慈本意是建立一种制度可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巩固皇权,又可以防微杜渐,防治集权高度集中之后出现腐败。
  若是可以实现的话,那么民主地种子算是埋下了,虽然今后的几百年内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终有一天会发芽的。现在太史慈也不过是对杨松提出了一个意见,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太史慈还要回去问过了管宁才能知道,至少太史慈可不希望把五斗米教变成一种愚民的工具。更不能任其发展,弄得成为一股武装力量。
  总之,太史慈知道今次回长安自己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
  但即便如此,杨松民已经是青州现一路无话;果然十分安全;太史慈等人一路北上;来到西充之后;取到东北;一个多月后;加紧赶路的太史慈一行人终于回到了长安。
  在这以前;杨氏家族的大部分军队已经停留在了西充接受改编;因为进入到这个地段;太史慈就更加安全了;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军队保护;只带了一部分看押俘虏的必要人手便上路了。
  才一来到长安南城城门;早已经得到消息的管宁便带着朝中的文武百官站在长安城南城门外夹道欢迎。太史慈的到来引起了围观百姓的阵阵喝彩和欢呼之声,经过一段时间,长安的百姓已经忘记了大汉的天下还有皇帝,只知道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太史慈带来的,现在看到太史慈回来,自然欢欣鼓舞,一个个发出心甘情愿的欢呼声。
  太史慈坦然接受,端坐在马上向四面欢声雷动的百姓挥手致意,雄姿勃发却绝没有骄傲的意味,令人分外有好感。看见管宁向着自己快步走来,太史慈心中一阵温暖,自从自己在临淄起兵,管宁便已经跟随,这么多年来,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共同治理了青州乃至中国北方的锦乡江山,这份情意可是人世间的无价之宝,看着管宁到来,太史慈连忙下马。
  管宁却抢前一步,一把拉住太史慈的缰绳,微微笑道:“主上不要下马,就让我这大司徒为主上这大司空牵马。”太史慈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管宁的意思,知道管宁是在为自己造声势,按照官职来说,自己和管宁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现在管宁却来为自己牵马,那就是在向众人示威:在他管宁地心中,太史慈已经是自己名副其实的主人了。
  朝廷的大司徒成了别人的奴仆。那么这个人会是什么人呢?在场的百姓没有多少反映,但是文武百官却有()不少人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过来,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对太史慈心悦诚服,当下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之下,居然纷纷跪倒在地,虽然一言不发,却是五体投地的姿态。
  随即。不明所以的百姓们也跪倒了一片,匍匐在地,一言不发。
  太史慈心中振荡,看着跪倒在地的无数人头,知道这是人们在对自己这天下的无冕之王表示敬意,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天下之主了!虽然有几个有点不甘心,但是他们对太史慈也是无话可说,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朝廷的事情都是太史慈一方的人在处理,而且太史慈手下的人确实厉害,在管宁的带领之下,国家的实力蒸蒸日上,看看日益繁华的长安,就可以知道太史慈是多么的得民心了。
  所以见到众人拜倒,也没有迟疑,也要跟着跪倒在地。
  只有太史慈带回来的军队有点发愣,那些俘虏和杨氏的家族的人也睁大了眼睛。太史慈却跳下马来。命令众人起来,对中人的行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含笑入城,就在大家的心照不宣下。太史慈的地位已经悄然变化了。
  史阿就在一旁平静地面对着一切,他知道这一天早晚要到来,他更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有所不悦,实际上,他倒觉得这是汉献帝的一种解脱。进入到长安城内;沿途上都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弄得太史慈想要和管宁说话都有所不能;唯有面带微笑。挥手向众人致意;一直笑到面目肌肉僵硬;来到了大司空府。这才算是解脱了;连忙下马进府。
  才一进庭院内;迎面便步履蹒跚过一名壮硕的孩童;扑入到太史慈的怀中;太史慈一把便把这小孩儿抱起;哈哈大笑;不问可知;正是自己地儿子太史亨。哈哈,离开长安一段时间,这小子倒还记得自己的模样,想到这里,太史慈狠狠地用自己的胡子扎太史亨粉嫩的小脸,弄得这小子一个劲儿的在太史慈的怀里躲闪,还伸出一双在同龄人中绝对算得上有力量的小手推太史慈的大嘴巴。
  过了好一会儿太史慈才放过他,侧过自己的头颅,便看见了在自己孩童身后盈盈俏立地诸位娇妻,心中涌起滔天的柔情蜜意。温婉娇柔的孙悦、天真纯洁的刘旋,妩媚中带着野性诱惑的貂禅、飘逸中蕴积典雅文秀的蔡文姬,四女无不含笑看着太史慈,虽然神色平静,但是他们玲珑有致的酥胸无一不在剧烈起伏中,若不是有外人在场,共怕早就已经扑入到太史慈的怀中了。除此之外,对一切默然态度却又时刻散发出无限性感的尹氏也出现在了庭院中,和这尹氏相映成趣的则是好象颠倒众生的天仙魔女一般的张夫人则含笑看着太史慈,表面上似乎只是礼貌的笑容,可是只有太史慈可看穿张夫人平静下的波涛汹涌,尤其是在此刻微微张开的小嘴,令太史慈强烈的想起了与之欢好的美好时光。在那一刻,张夫人的小嘴就是这般摸样。
  出乎太史慈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张夫人的宝贝女儿“洛神”甄也在庭院中,正是一脸好奇的看者太史慈。太史慈自然不会被这小姑娘的天真所欺骗,此女的才智极为可怕,绝不会逊于自己的母亲。
  几年不见,这甄宓出落得越发的惊心动魄,尤其是那身材,足可令任何男人丧失理智,但是此女偏偏脸上有一种淡然,足可拒人千里之外,和乃母相比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庭院中还有马钧的妻子步飞烟,郭嘉的妻子墨姬等等,一派姹紫嫣红,说不出的赏心悦目,表面上看院子中的一干男人们是为欢迎太史慈而来,但是面对如此绝色们,自然忍不住都会看上两眼,当然任何人都不会有其他想法,因为在这里的女人们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她们的丈夫更是名震天下,没有人能够惹得起。
  除了这些女人,许子将、张绂、陈群、于禁、王基、徐威等人等青州军方的人自然一应俱全,其他如朝廷中的大臣们则在蔡文姬的老爹蔡邕的带领下站在一旁,含笑迎接太史慈。当然,还有很多人太史慈并不认识,不过令太史慈感觉到奇怪的事情是蔡邕这对汉室江山忠心耿耿的人怎么会如此平静呢?毕竟自己在城门外刚刚做过一件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却在任何忠于汉室江山的人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蔡邕却全无反应,实在是奇哉怪也。
  太史慈还在发愣,许子将却走向前来,对着太史慈哈哈一笑道:“子义,你可回来了。”
  太史慈对着许子将可是不敢大意,连忙行礼。许子将却一把拉住了太史慈;只用太史慈地可以听见的声音低声道:〃子义;时至今日;老夫可受不起你这一礼;当初老夫在临淄为你下的判词你可还记得?〃
  太史慈闻言一怔;抬起头来;只见许子将意味深长地笑了。 
    · 第三部 一统· 
~第六章京城(三)~
  相对于国内局势,太史慈更加关心北方的战局,在北方,鲜卑被青州军追得到处跑,但是还有强大的实力,毕竟草原十分辽阔,要想赶尽杀绝那是十分困难的,毕竟鲜卑人在北方十分强大,虽然青州已经联络了草原上的其他少数民族,许以种种好处,鲜卑人进行种种绞杀,但是却并未触动鲜卑人的根本。
  在草原上,敌人就好像是那见风长的野草一般,繁衍极快,只要有水草,他们就可以立足生存下去,对于他们来说唯一困难的事情就是冬天到来的时候他们难以生存,但是同样,在这古中国的冬天,青州军的军队也一样无法作战,所以!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青州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北方草原民族对华夏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曾经有很多人建议太史慈放弃征讨下来的草原,因为那里根本毫无价值,但是太史慈却知道那里的潜在价值,那不单是政治军事上的,同时也是经济上的,绝对不能放弃。
  既然现在青州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那么就应该在草原上稳扎稳打,逐步建立新城,以守代攻,稳步推进。
  当然,这项工程将会是旷日持久的,对草原民族的征服进行多长时间,这场塞外建筑运动就会进行多久。想到这里,太史慈心中便有了一个打算,准备和管宁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在塞外这里到底还可以进行哪些策略可以变害为宝。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了。那就是太史慈准备在边塞地新城进行大规模地边贸活动。用来联络东西方地交流,一个民族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够体质新鲜,不固步自封,太史慈甚至还想要进行航海活动但是这件事情就要从长计议了。毕竟就算是在现代,人们进行航海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的,海难事件时常发生,现在这时代中国航海技术虽然十分发达,但是也有一个限度,顶多就是沿着海岸线走。等到众人向太史慈汇报过一切之后,早已经是晚饭时间,太史慈原本心中惦念汉献帝,想要进宫探望,但是却被这些事情缠住了。太史慈当然明白中人的意思,这是在向天下示威:太史慈和青州已经不把大汗的皇帝放在眼里了。太史慈心知肚明众人地意图;而且现在即便是他太史慈这么做,也没有人会有异议,因为太史慈造就已经借助新“五德终始说”向天下人传递了一种观念,人们应该忠于的是一种理想,而不是某一个人,当一位上位者可以代表这种理想的时候,那他就是理想的化身,不用号召,天下万民自然就会臣服于他,但是当这位上位者不再是配五德的君子的时候,万民背叛他又有何不可?
  汉献帝就是一名失德者。所以现在众人这般做太史慈也是无可奈何。史阿也是淡然自若地作在那里。他只是关心汉献帝在生命,至此这些官场上的攻心斗角他是完全不感兴趣的,若是有可能,他宁愿汉献帝是平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的麻烦事情?
  当下,太史慈便大排筵宴招待群臣,青州的珍馐美味和绝世家酿流水抬了上来,喝得众人一个个眼花耳热,意气素宽,最后扶醉狂歌而去。太史慈因为体质的原因自然是千杯不醉,管宁等人还有机密的事情要向太史慈汇报,自然也没有喝醉,太史慈地妻子们耐不住困倦,自然早就回房休息了。
  最后只剩下太史慈和自己的心腹们坐在了大厅之中密谈。
  先是管宁向太史慈道贺,毕竟取得了益州对青州军的形势极为有利。太史慈自然十分高兴,微微一笑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益州已经到了我们手里的消息散播出去,这样一来,对荆州和江东将会形成心理上的致使打击。同时,这也是在配合吕蒙在荆州的行动,转移周瑜等人的注意力。”
  管宁哈哈一笑道:“这件事情好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地墙,我们占领益州的事情根本就是瞒不住,我们故意去散播地话,反而不大好。”太史慈微微一笑道:“幼安兄说得有道理,就按照幼安兄说得去办吧。”
  顿了一顿,太史慈忍不住问道:“对了,许子将先生的师弟管辂此来长安到底是巧合还是出于你们的安排?”
  管宁微微一笑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主上,管辂先生此来的确是出于我们的安排,因为管辂先生相人极准,又名满天下,所以才会请他来为主上造声势。”太史慈淡然道:“你们做得很好。”心中却暗自一凛,他当然明白管宁这句话中的潜台词。
  为自己造声势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当然是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君子”,另外一种当然要在从汉献帝方面下手,汉献帝总是处于昏迷状态也不是办法,若是可以令汉献帝离开这世界,并且还有一个正当的理由的话,诸如汉献帝的天寿已尽,那么就可堵上天下所有人的嘴巴。而管辂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只要这举世闻名的神相对外界说汉献帝是寿终正寝,哪里会有人说不信?
  说实话,虽然太史慈知道管宁等人这是为了自己好,但是用这种手段还是令他心中一阵不舒服,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政治斗争就是这样。太史慈心中不舒服,史阿的心中自然也不高兴,不由得睁开了双目,扫向!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了管宁。却见管宁好整以暇,对史阿微笑道:“史阿先生莫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们只是想要请管辂先生来看看圣上到底是会在某一天醒来,还是会就此长睡不醒下去。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史慈这才明白原来管宁另有所图,原来如此。若是管辂可以作出证言,那么即便不对汉献帝动手,太史慈也可以称为新一代的皇帝。看来自己还是误会管宁了。
  史阿看着管宁,眼光如电闪,最后才温声道:“关心则乱,史阿并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希望安兄能够明白。”
  管宁淡然道:“史阿先生不要放在心上,当年在洛阳时,我们就知道主上曾经接受先帝地委托,要保护圣上的周全;现在圣上已经昏迷不醒,主上内心已经十分愧疚,我们又怎会做出那般无耻的事情?所以史阿先生请把心放在肚子里。”史阿看了太史慈一眼,不再说话。
  太史慈心中明白。管宁这话说的半真半假,的确,他相信管宁在现阶段不会对汉献帝动手,但是那是因为汉献帝已经昏迷不醒了,但若是汉献帝在某一天醒过来,那么管宁会怎么做就说不定了。
  现在,管宁不过是要用管辂之命来达到目地而已。想到这里,太史慈的心中猛的一跳。若是管宁这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手下出于这个目的的话,那么管辂想必已经进过宫了。那么汉献帝又怎能蒙混过关呢?
  想到这里,太史慈的心中不由得狂跳起来,若不是想起还有华佗和吉平两人可以在一旁伪装,太史慈立刻就要放弃原本已经制定好的计划了。
  有这两位神医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太史慈安慰自己。太史慈知道,自己的这群手下对自己忠心耿耿,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就算是丢掉了自己地生命也毫不在意,若是换成其他的事情自然没有问题,可是眼前的这件事情却令太史慈十分头痛。
  看来就在自己在外面南征北战的时候,自己地手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啊。先是诸葛亮派回了刘和监视后宫,虽然自己还不确定这件事情,但是虽不中亦不远矣,其次就是管宁请回了管辂来验算天命,然后还有许子将对自己评语的大揭密,最后就是管宁今天在长安城向天下示威的举动,由此可见,自己的这些手下为了自己可以改朝换代还真是呕心沥血呢。
  只怕那甄宓来到长安也并非那般简单吧?不行,这件事情有时间的要好好询问一下张夫人,自己既然已经答应过张夫人不会把甄宓迎娶过门,那就一定要说到做到。但是如此一来,汉献帝的处境也就越发的危险了。
  看来自己对汉献帝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
  太史慈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再继续下去,转而说起了俘虏的问题,管宁当然把这件事情交给了高堂隆来处理,有高堂隆在,自然是公事公办。太史慈地比较担心甘夫人和吴懿地妹子这两个绝色美人,这两个女子若是放在监牢中实在有点不大妥当,虽然说经过杨氏营救司马懿的事情之后,长安监狱的风气已经好了很多,但是难免还有一些心存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