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7年第5期-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后”等于反传统?未必。反传统的“愤青”或者源于五四,或者源于“文革”,从书中文字看李零先生二者得兼,但主要应该还是后者,因为他承认自己“‘文革’受过刺激”,跟王朔、王小波一样。虽然据说愤青还有“左愤”和“右愤”,我想“愤”的基本心理结构应该相近,即情结支配思维,表现为行为就是为愤恨而愤恨。这个plex的主体或为怨恨逆反,或为自卑自傲,或为压抑迁怒,至于发泄指向或左或右或洋或古则取决于各自早期经验。钱理群拿李零的解构孔子(有位“自由主义”作家在表达其自己的欣赏之后,也认为该书“解构”得有些“过头”)与鲁迅相比,实际二者是不相伦类的:鲁迅的反传统是基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激,体现着民族魂的精神光辉;李零的解构(实际从书中你根本看不清作者对孔子究竟持怎样一种态度,一会表示要学点什么,一会又说敬不敬孔子是个人爱好并引王小波王朔为同调)则是对一切“宏大叙事”的质疑与嘲弄,其情绪是个人性的,其尺度也是个人性的。这点由二人的行文以及行文中流露出的情绪可以看得很清楚:鲁迅的文字后面有一股力道撕开黑暗使你不能不面对并在面对中变得坚强;李零的文字后面则只有他自己,一个以调侃为幽默以亵渎为勇敢似自谦而实自矜似超然而实偏执的“老80后文人”,一个用传统资源否定传统价值的“新五四”学者!鲁迅笔下的“过客”孤独而坚定,是穿过黑暗去迎接日出,而本书封面上的“丧家狗”三个字跟这一切毫无关系——那从台北流浪狗延伸出来的意象又跟什么样的精神家园扯得上呢?(第1页)我看到的只有失意、无聊以及若干莫名其妙的洋洋自得。出版座谈会上刘军宁也表示不理解李零“怎么会把一个心底坚持理想的人说成丧家狗?”——不知为什么,他还认为五六十岁年龄段的人,相对最缺理想主义。我说,于丹把《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反映的是她自己的理解能力;李零将孔子描述为丧家狗,则是把自己的心态和心量当成了孔子的精神和事业。 
  不由想起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想起故事中苏小妹的一段话:心头有尊佛,看到的就都是佛;心头有堆粪,看到的就都是粪。王朔、王小波最近很红火,从报纸到电视到网络铺天盖地——把李零教授称为学界王小波或王朔不也是很合适合的么?只不知他会不会也像孔子听到郑人说自己像丧家狗时的表现一样,“欣然笑曰:然乎哉然乎哉”? 
   
  (《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48。00元)  
读于北山先生年谱著作三种
许芳红 
  读到去年出版的《于北山先生年谱著作三种》,欣赏着带有浓郁古典意味的封面设计,想起先生辞世于今已二十年,不胜感慨。 
  《于北山先生年谱著作三种》由《陆游年谱》《杨万里年谱》《范成大年谱》组成。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与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家”,他们以诗人兼政治家的身份在南宋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三种年谱的问世对三位诗人的研究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一件令古代文学研究者非常高兴的事。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三本书及其作者的坎坷命运。 
  于北山先生虽为一代硕儒,苦心孤诣于文史园地,然现在年轻的学者对他可能并不熟悉。于先生1917年生于北方一农户家庭,聪颖好学,国学根基甚厚,年轻时曾为谋生投身行伍,但醉心古诗文,建国后先后于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南京师范专科学校任职,授课之余,倾全部心力于学术研究,曾师从国学大师汪辟疆教授、罗根泽教授;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则与先生半师半友。1951年先生着手撰此三谱,寒暑十易,《陆游年谱》终于完稿并于1961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即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5年,《范成大年谱》与《杨万里年谱》完稿并寄交上海编辑所。1966年,《杨万里年谱》出版在即,《范成大年谱》也已进入审读程序,谁知平地波澜起,“文革”风暴横扫全国,先生遂成牛鬼蛇神,《范成大年谱》被封存,《杨万里年谱》正在修改,先生夫人藏手稿于煤炉边的火具筐中,幸而逃过红卫兵抄家之劫难。这十年的惊悸对于亲历过的人来说其痛苦会永烙心中,斗换星移,那段荒诞岁月终于过去,先生结束了苏北农村的下放改造生活,被调至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即现淮阴师范学院)任教,将余生全部献给了文史研究。其后,《陆游年谱》于1985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订再版,《范成大年谱》也于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问世,先生雄心勃勃,欲一鼓作气撰成《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中国古代官制史》,然天不假年,先生于1987年元月23日突发心疾,遽归道山。先生逝后,又因出版机构改制,因年谱不能为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出版社解除了《杨万里年谱》的出版合约。时光荏苒至2006年,距先生仙逝已近二十载,历经磨难的《杨万里年谱》经先生哲嗣于蕴生的整理,终于与《陆游年谱》《范成大年谱》一起合成《于北山先生年谱著作三种》结集出版。三本书见证了一个人的命运之痛与一个时代的沧桑。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于北山教授病陆、范、杨三人年谱或失之阙如,或失之简略,矢志以一人之力,积十数年之功,经历非常之痛苦,勒成陆游、范成大、杨万里三人年谱。其篇幅之巨,考证之详,至今无可替代者。”并对年谱在体例方面的创新做了评价:“于北山教授编撰年谱,一改此前年谱纯客观记录之作法,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关键处不乏自己的评论、分析,体现了学术进步之迹。今我社将此三谱同时付印,总命名曰:‘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既彰逝者之学术,且示来者以轨则。”展读年谱,读者会深感此是的评。先生所著年谱,有如下几大特点: 
  一、体例创新在体例上,年谱首“时事”,次“谱文”,再次“注文”,“时事”部分,略记宋、金和战形势等,俾与谱主之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诗文内容,互相参证。“谱文”着重谱主之爱国思想、政治活动、文学见解、交游动态等方面。“注文”所占比重最大,包括谱主诗文、仕历和交游有关资料。一般年谱多给出谱主一生行事交游,很少注出材料出处,而于先生这三种年谱则在体例上予以创新,在谱文后给出注文,并注明资料来历。这一小小的体例创新却烛照后学,度后学以金针,具有指示门径的作用。如《陆游年谱》第1页谱文为“陆游,字务观,别号放翁。越州山阴人。”这一般常见的简单介绍先生竟从《宋史·陆游传》到《山阴陆氏族谱》、叶绍翁《四朝闻见后录》以及《诗稿》卷六十六《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象》等一系列材料旁征博引,而在其按语中还详细罗列介绍了关于陆游家世其他资料。谱文与注文并重,令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注文中材料的丰富与集中在年谱中实属罕见,对于宋代研究者来说,若对一某问题有疑问,则可循此索得,省下很多工夫。 
  二、坚实的材料基础,卓越的考证工夫先生学问广博,著作论文多有识断。如杨万里生年,后世多据《宋史》推算,定于宣和六年。自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行世,相沿成习。先生则据杨万里长子长孺《诚斋杨公墓志》:“建炎元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二日子时生。”定于建炎元年丁未岁。(《杨万里年谱》第7页)正如先生所言,“毫无疑问,此墓志铭应为最确凿无误之证据。”(《陆游年谱》,第13页)并且列出《再答陆务观郎中书》《上陈勉之丞相辞免新除宝谟阁直学士书》、周必大《益公题三老图》《答虞祖禹兄弟书》等材料以作进一步支持。 
  先生多辨前人之诬,充分表现了一位学者的注重实证的精神。再如陆游前妻唐琬与陆母为姑侄关系,几为定论,然先生却云:“唐氏与其母夫人为姑侄之说,未可轻信。”(《陆游年谱》第44页)先生认为:“周密《齐东野语》谓陆游妻系唐闳之女,‘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以姑侄骨肉之亲,非逐之门外,迫其仳离不可,违情悖理,殊属可疑。经反复探索,始知‘姑侄’这说不确,应作‘族姑侄’方符实际。”(《陆游年谱》第56页)先生从唐闳一族与唐介一族之来源考订,两者并非嫡亲,而从“通谱”入手,通过精详考证,力辨此说,度之以人情,揆之以学理,结论可信。 
  三、考述极富,无间小大。巨细殊列先生所著年谱涉及面极广,凡与谱主有所关联者皆一一列出,详考细订。三种年谱所涉及人物几乎覆盖南宋中兴时期大半,且多有考述。如陆游、杨万里均与张鎡交往,有关研究并不多。在《陆游年谱》内,不仅有张鎡的简要介绍,并且分别录出《诚斋集》中《跋张功父通判直阁所惠约斋诗乙稿》《约斋南湖集序》《谢张功父送近诗集》《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等诗,从中可见诗人之间的交游,对研究张鎡意义重大。又如赵宗印,陆游《剑南诗稿》卷九《赵将军》有诗赞美之,认为赵乃一英雄,而先生则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二的记载中认为赵“乃临阵遁逃之懦夫。”(《陆游年谱》第222页)先生探微钩沉,表现了诗人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于北山先生年谱著作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陆游年谱》49。00元,《范成大年谱》38。00元,《杨万里年谱》68。00元) 
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近距观察
金 鹏 
  1831年4月2日,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希·德·托克维尔乘船离开法国,踏上了实地考察美国民主制度的路程。9个月之后,他结束了考察;又用了9年的时间完成了至今仍旧深刻影响着世界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他在研究中并没有像当时的学者那样从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历史去说明资产阶级的民主进程,而是通过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实地考察来阐述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从而为当时处于深刻社会变革中的法国曲解了的民主进行拨乱反正。 
  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迁。制度变革中的民主潮流不可阻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别的国家的经验中借鉴些什么,中央编译局高新军研究员的著作《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做了可贵的尝试。从1997年开始,作者利用多次赴美国学习和访问的机会,对十余个美国地方政府进行了实地调查,地域涉及美国的东南西北,历时7年(其中在美国1年半以上)。在谈到自己之所以从事美国地方政府治理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原因时,他说,从1995年开始对中国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等课题的研究是促使他考察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主要动力。“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时,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是:在我们进行案例调查和理论研究时,有没有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本可以参照和学习?我们既然可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和借鉴,那么,在政府治理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好地研究一下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呢?我认为,美国既然可以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处于世界第一,就必然有其体制上的先进之处。地方政府是一个政权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美国政治体制的运行中自有其重要的分量。尽管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不同,但我相信正如只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统一的规律一样,要实现政治的现代化,也有大致相同的规律需要遵循,在地方政府一级尤其如此。同时,近年来国内的报纸、杂志在介绍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时大都失之零碎,有时甚至是以讹传讹。在美国政治学界,对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感兴趣的学者寥寥无几,仅有的书籍中对地方政府治理的介绍不仅线条过于粗疏,而且靠这些也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的学者对美国地方政府治理进行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不仅最有说服力,而且是最容易进行比较研究的途径。”(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前言”,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2~3页) 
  纵观这本近18万字的著作,其主要特点在于: 
  该书较为扼要地介绍和分析了美国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运作特点、预算制定和财政管理制度、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及公民参与、选举、决策和政党制度。它包括:自制体制;三级政府架构;两种基本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选举产生市镇长、议会议员以及地方政府重要部门的领导人;两套政府班子(详后);大城市自治式的社区管理;县政府的组织形式;独立的学校管理区;强有力的州和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分税制的财政收入体系;财政拨款只能满足公务员的薪水,但却有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平衡的地方财政运作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透明公开的决策过程;政党政治影响微弱;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力度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有多种参政渠道,但公众参与率较低;很高的地方民众自组织水平等18个要点。这部著作是近年来我国在这个领域内以实地调查为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成果,也填补了我国学术界在这个方面的空白。 
  书中在介绍美国县政府的组织形式时指出,美国有的州(如得克萨斯州)县政府组织形式是“县法院+法官”。但是,这里的法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案件审理者,而是事实上县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的法庭并不是专门审理案件的,而是一个管理委员会;这里的县法院也不仅仅是审理案件的地方,而主要是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只不过它叫这个名称而已。 
  在美国,实际上可以概括出3种不同的县政府的模式。 
  第一种是新英格兰模式。那里基本上没有县政府,因为县域内各个市镇边界相连,没有给县留下可供管理的对象。有的只是起协调作用的由各个地方政府的代表组成的具有咨询意义的“地区政府理事会”。这些组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只是在协调县域内各个市镇在消防、学校、低收入住宅建筑、通信、供水、供气等关系上起有限的作用。 
  第二种是县政府和市政府各自管理自己领域里的事情,在许多涉及双方利益的事情上,有分工也有合作。这主要出现在有大城市但是也有广大农村的县域里。在那里,城市政府管理城市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则是县政府管理的区域。在一些关系到市县双边关系的共同领域,双方共同组成委员会和理事会进行管理。 
  第三种是县域里只有一个县政府,没有其他地方政府存在。马里兰州的豪伍德县就是这种模式。在一个人口不过26万,面积只有650平方公里,而且交通发达的县,选择这种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书中也介绍了美国的特区管理方式,特别是“独立的学校管理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内容。在美国,所有的学校管理区不仅在行政上,而且在财政上都是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学校管理区的领导机构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资金则来自地方政府的税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民间机构的捐赠等,其中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所占比重很大,一般要占到学校管理区财力的60%以上。 
  在介绍美国地方政府的“两套政府班子”时,作者认为,这恐怕是美国地方政府最有特色的治理内容之一。一套是由不拿报酬(或只有少量补贴)的市民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他们对政府决策起参谋和咨询作用。另一套是以市经理(city Manager)为首的行政机构,他们受雇于市政府,是全日制的政府雇员,政府决策的执行者和政府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美国地方政府的议案通常是由市政府的各个部门提出,由市议会或镇理事会做出决策。但是在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由市民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理事会和委员会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普通市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之一。 
  为了培养市民了解和参与政府的工作,美国有些地方政府(例如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姆市)通过开办学院的方式来培养普通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兴趣和能力。学院请市政府和县政府不同部门的官员向学员介绍市县政府是怎么运作的,鼓励学员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这其实是美国地方政府治理公开、透明,鼓励民众参与的一个特点。作者在所有调查过的美国地方政府都看到了这种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