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花映面宋美龄-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10年了,爸爸一直为你担心祈祷。前些日子,你来信说不想回来了,爸爸又是几个不眠之夜。……如果你要真是爸爸的血脉,你应该回来,你应该立即回来,爸爸在等着你……。”    
    万里飞书催女儿归,急切之情道出了一个进入老年父亲的心愿。    
    在父亲的召唤之下,1917年8月3日,告别韦尔斯利大学,告别了与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怀着眷恋的心情,宋美龄启程回国。    
    回到昔日的上海,当年那个幼稚的小女孩已成为一个风姿窈窕的美貌女郎。一本传记这样描述她:“她双颊泛着熟透了的桃子似的红晕,殷红的嘴巴像石榴花一样。高高的鼻子,又秀气又端正。一双羚羊似的深眼睛,长着长长的睫毛。弯弯的双眉仿佛是用黑颜料画出来的。乌黑的卷发顺着光洁的额角波浪似地披垂下来……”    
    当她迈进久违的家,当慈祥的父母亲吻着这位阔别而归的小女儿时,宋美龄才真正感到,她已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这个大团圆的家中,最高兴的还是她的母亲。她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欠佳,亲自下厨,中西结合,做了一桌丰盛的接风菜。母亲将美龄爱吃的“烧四宝”特意放在了小女儿面前。    
    美龄深深体会到家的欢乐、家的温馨。    
    “来,端起酒杯,为我们的小公主接风!”    
    父亲没忘他对这位小女儿的爱称。    
    “对,欢迎小妹归来”。大姐接着附和。    
    一阵阵的玻璃杯的碰撞声。    
    母亲不会喝酒,一个劲儿地往小女儿的盘中夹菜。    
    宋美龄沉醉于幸福之中。    
    她注意到二姐不在场,她听说二姐嫁给了孙博士,似乎家中不乐意。    
    她知书达理,没有提及这个问题。    
    这天晚上,父亲专门为她举办了家庭舞会。上海滩的名人杜月笙、陈英士等人应邀参加。    
    宋美龄翩翩起舞,引来阵阵掌声。    
    父亲注视着10年别后归来的女儿。    
    舞会散了。    
    余兴未了,谈兴且添。    
    美龄打量着这个十分眷恋的家,格格笑了笑。“爸爸,你名扬海外,这个房子与你的声名不相称啦?”    
    父亲无言以对。    
    美龄又说:“和美国家庭相比起来,我们太落后了。我们应有现代化的家和浴室。如果爸爸同意的话,我愿意帮爸爸设计。”    
    “好,好。”女儿刚回到家,作为爸爸,他不能直言批评女儿。    
    他在心里想:女儿变了,完全彻底地变了。    
    他感到,他的这位小女儿要干大事了。    
    宋美龄留学美国10年,她的世界观,她的思维方式,完全美国化了。她对美国的了解,非一般中国人所能及。    
    就连他这个早年留学美国的前辈,也自愧弗如了。    
    他坚持自己的子女教育方针,要女儿补课,补中国文化课。    
    宋美龄也是这样想的。    
    她决心重学汉语,学通汉语。    
    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    
    从头开始,她再次做了私塾先生的学生。    
    不同的是,她坐得住了,她跟随塾师一道,摇头晃脑吟诵,翻来覆去地牢记那些警句,背诵那些章节……    
    她回头读了哪些书?据她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还有《左传》、《史记》……等等,等等。    
    这些为她日后起草文稿和演讲帮助不小。    
    宋美龄完全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点上的人物,成为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左右历史的重要人物。    
    宋美龄的初恋,开始在异国他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姊二姊先后学成归国。继续留学攻读的小妹,主要依靠也在美国读书的胞兄宋子文照顾。    
    课余之暇,宋子文常到市郊小妹的学校去玩。他实际上已成了小妹的保护神和监护人。    
    在当年小妹宋美龄住的伍德楼,每个周六晚上,宋子文都准确无误地出现在这栋洋楼的台阶上。每当听到哥哥的皮鞋声,宋美龄总是迎上前去,兄妹情谊尽在不言之中。久而久之,宋美龄也通过哥哥的关系,认识了当时不少在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作为异国求学的莘莘学子,当年他们以“中华民族”4个字牵线结情,爱情、友情也在此时萌生出来。    
    1914年夏季的一个周日,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门前。宋美龄正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等哥哥出来接她,迎面走过来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国留学生。此人亦是宋子文班上的同学,长得一表人才,且气质非凡,名字叫做刘纪文。当此之际,那刘纪文冷不丁撞见宋美龄婷婷玉立在那里,体态丰满、妩媚动人,不禁心中一动,脸腾地红了起来。“小姐,您是子文兄的小妹吧?”刘纪文手里拿着一份时髦杂志,凑上前来主动问道。    
    此时宋美龄偷偷地打量了一眼面前的这位青年,他颀长的身材,白晰的脸上洋溢着一股青年男子常有的英俊之气,仿佛雕塑家手上的那个“大卫”。说句实话,随着宋美龄逐渐长大成人之后,她留心注意的男孩子也不算少了,但往往都如过眼云烟一般。而眼前这位风流潇洒的英俊青年,不知怎么竟一下叫她产生了“白马王子”的遐想。    
    正在此时,宋子文走过来了。“来,我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好友,同班同学刘纪文,经济系的高材生。这位是我的小妹美龄,在韦尔斯利大学,主攻法语和音乐。小提琴和钢琴是她的拿手好戏!”    
    宋子文抚着美龄的肩头,俨然是她的保护人。


第一部分第8节 我们正式订婚,好吗

    刘纪文很有礼貌地握了一下宋美龄纤细的手,宋美龄却像触电似的把手抽了回来,脸也臊红了,心在怦怦地跳,但却跳得很甜蜜。她在心中道,这本来是很平常的呀。今天怎么了?真是活见鬼了。    
    宋子文很希望小妹能结识自己的这位好友。他说:“纪文,音乐室不是有架好钢琴吗?走,让我小妹表演表演怎么样?”    
    宋美龄掉转头,用迷人的眼睛望着刘纪文,腼腆地一笑。刘纪文不禁暗暗惊叹:我的天哪,多么漂亮的女孩子。世界上竟有如此漂亮的姑娘!像细瓷一样白皙光洁的皮肤,像深潭一样同时却有什么东西在发光的眼睛!他一边想,一边差不多以失态的眼神瞧着她说:“命运!啊,就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吧!”    
    “钢琴是不能弹交响曲的。”宋美龄笑着纠正道:“我给你弹一首肖邦的《梦乡的绿岛》吧!”伴着宋美龄悠扬的琴声,刘纪文完全陶醉了。    
    那天分别的时候,他没有再同宋美龄握手,而是深深地鞠了一躬,逗得宋美龄格格直笑。宋美龄当时摇摇手随哥哥宋子文走了,留下一个迷人的背影。    
    几天后,在伍德楼宋美龄的宿舍。宋子文在与小妹美龄交谈家事时,忽然提及了此事。“爸爸来信了,说二姐要与孙中山结婚。”宋子文道。    
    “这是不可能的事。”宋美龄大吃一惊:“孙中山是父辈之人呀!”    
    “要知道,爱情是不分年龄的。不过,这个事倒使爸爸、妈妈很伤心。”    
    “那你赞成啦?”宋美龄道。    
    “小妹,你的意见呢?”宋子文反问。    
    “我的意见很清楚。我早说了,除了脸蛋,我全都是西方化了的。追求民主、自由,是西方社会的主流。再说年龄大小的事,那都是东方人的传统习俗。我当然是站在二姐一边了。”    
    “对了小妹,你看我们班那位刘纪文,怎么样?”宋子文又问。    
    “人还是蛮不错的。但最近,功课比较紧,我没有时间理他。他倒给我来过一封信。”宋美龄说到这里,便把昨天刘纪文转给她的信交给了哥哥:“请看吧,里面没有什么秘密。”宋子文当即接过来一看,哈!与其说这是封信,倒不如说是首诗呢。只见上面写道:女人是平凡的。月朗星稀,是女人用晨炊点燃新的一天,牵牵连连,是女人将零零碎碎补缝成一个美丽。女人是不平凡的。风雨交加,是女人为我们打开家门,坎坎坷坷,是女人给我们关怀和温馨。然而,女人又是伟大的。人类常把母亲比作美丽和博大的化身,人类在生育女人的同时,女人也生育了整个人类。世界少不了女人。    
    宋子文看完后脱口赞道:“哦!纪文还真有点文才哩!”    
    1916年的暑假,是宋美龄将在美国度过的最后一个假期了,暑假前的一个傍晚,宋美龄大胆地给那个刘纪文挂了电话:“是纪文先生吗?我是美龄啊!明天就要度暑假了,我想利用这十几天的假期出去旅游。我们结伴而行,好不好呀?”    
    电话那边,刘纪文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变调了。他当即二话没说,便答应了宋美龄的邀请。    
    最后,宋美龄约刘纪文明天来她寓所一趟,她打算先和刘纪文好好商量一下。    
    凌晨,宋美龄还在熟睡,门铃突然响了。她睁开惺忪的眼睛看着床头的钟,才凌晨4点,这是哪个冒失鬼,这么早就来打扰?宋美龄连忙换了便服,打开门一看,竟是刘纪文。只见刘纪文看着宋美龄,愣愣地笑着说:“美龄,我一夜没睡觉。我实在等不及天亮了……”宋美龄心中一热。    
    刘纪文进屋的时候,几乎被地上的一只旅行包绊了一跤。    
    宋美龄站在穿衣镜前,一边轻轻地哼着歌,一边打扮起来。就见她穿上一件白绒布衣服,上面绣着一束紫色的花朵,腰上束着一条带银扣的金色细皮带,一头黑发随便披泻着,脸上白净滑爽,丝毫没有化妆,清新得一如早晨的花露似的。梳妆完毕,她冲刘纪文微微一笑,黑眼睛睁得很大。    
    “美,真是太美了!”刘纪文情不自禁地赞叹。    
    每个姑娘都喜欢献殷勤的小伙子。    
    宋美龄当即报以甜美的一笑:“8点钟我们乘环美旅游公司的车出发,上午就可以到纽约。”    
    接下来的十几天中,他们游览了旧金山、纽约等地,并特意去华侨的聚居地参观了唐人街。当看到那些飞檐斗拱的中国式建筑,两个异乡游子,禁不住沉浸在久别的乡情之中。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洛杉矶的电影城,并到了美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皇家公园,饱览了北美奇景。此外,两个人还特意去了一趟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沉醉在那一派雄浑壮丽的神奇造化之中,他们简直有些流连忘返了。    
    在大自然中,刘纪文是个活泼矫健的“王子”。他穿一套灰色带白线条的运动衣,晒得黑黑的脸上容光焕发,头发稍有点蓬乱。一路上,他不失时机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把以宋美龄为主人公的风景名胜拍了下来。一张张照片拍得如诗如画,如仙如幻。在这些照片上,刘纪文既没有配莎士比亚和歌德的诗,也没抄唐诗,而是配上他自己的诗。那些日子里,刘纪文每到晚上便思如泉涌,做梦都在写诗……    
    爱情来得这样突然,又这样自然,这是宋美龄所始料未及的。原本她心目中的爱情不应是这样的。    
    在选修英国文学课时,她特别喜欢亚瑟王那骑士传奇般的激烈战斗场面。宋美龄原本以为,爱情是在血与火的激烈战斗中诞生的,男骑士应该捧着情敌血淋淋的首级来求爱……可现在,没有血也没有火,刘纪文更不是什么骑士,而是哈佛的大学生,手里捧的不是情敌的头颅,而是一架照相机。宋美龄不禁心乱如麻,但同时却又那样地受到感动。她还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全身心所感受的骚动情绪,这种如痴如醉的欢乐。    
    她相信这就叫爱情。    
    但她又感到,爱情怎么来得这样平常?    
    十几天的暑期周游结束了。宋美龄与刘纪文的感情越来越烈,日益深厚。    
    宋美龄终于如愿以偿,其所在大学将“杜兰学者”的最高荣誉称号授予了她。颁奖仪式是在一个学期的开始时举行的。当时的场面十分隆重,令宋美龄无比兴奋。那天,当她从校长手中接过奖励证书时,竟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没多久,旅行中刘纪文给宋美龄拍的好几幅照片,又在《明星画刊》上刊登出来,容貌倾国倾城,连《明星画刊》杂志社也为她转来了许多封因艳羡而求爱的情书。刘纪文沉不住气了。    
    一天,他急急火火地跑来找宋美龄,要求马上就订婚并提前结婚。    
    瞧着刘纪文那慌慌张张的样子,宋美龄心里真是甜甜的。当即她忍着笑意,把面孔埋在刘纪文肩头,温柔地说:“放心吧,谁也夺不走我。”    
    “不,我要和你正式订婚!”    
    宋美龄的睫毛垂下了几秒钟,旋即抬起来,眼光定定地停在刘纪文的脸上,咬了咬牙,摇了摇头。    
    刘纪文叹了一口气,悻悻地走了。    
    此时,宋美龄反倒怅然若失了。她跑进卧室,把桌上的一个洋娃娃抱在怀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宋美龄也知道刘纪文追她追得好苦好苦,刚才的样子也怪可怜的。她心里实际上也十分矛盾:订婚?还是再往后拖一拖?宋美龄总觉得两个人相爱,多磨上一段没有坏处,起码双方的缺点能够尽可能地多磨掉一些。    
    然而,还没等宋美龄再磨下去,事情就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一天,宋美龄收到了大姐宋霭龄从国内的来信,信中谈到她的二姐庆龄的婚姻;谈到企图包办的父母,几经努力结果却没能成功。    
    当时宋美龄展读大姐的来信,在深沉的夜色中,一幕幕悲剧又映在她的面前……    
    那天宋美龄读完信后,不禁思绪起伏。当年,一个身栖异国他乡的大学生,其思想感情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宋美龄知道,中国的礼教习俗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一想到此次父母包办二姐的婚姻,她马上联想到自己。将来父母会不会也给自己包办呢?想到将来,宋美龄感到害怕了。冷不丁地,宋美龄想好了一个主意:“对,订婚。在离美前一定要订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于是,宋美龄先给哥哥子文打了电话,哥哥倒是答应全力支持她。旋即她又给刘纪文拨通了电话。    
    听说宋美龄忽然又要自己马上过去,刘纪文欣喜若狂。这段时间,他为了追求美龄,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简直追得太苦了。    
    要说,真正爱一个人也真难呐!当即刘纪文只眨眼的功夫,便来到了宋美龄的面前。    
    宋美龄掏出手绢,温柔地为刘纪文揩着脸上那淋淋的汗珠,并且一往情深地望着刘纪文黑眼珠凝聚着的熠熠光彩。好久,她才轻轻说道:“明天当着哥哥的面,我们正式订婚,好吗?”


第二部分第9节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啊!”刘纪文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吓了一跳。他从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惊喜”两个字的含义。当即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人都被爱情浸透了,那是一种甜蜜的、深邃的和莫名其妙的爱情。    
    旋后刘纪文急切地问什么时候结婚。    
    “等待,等待。等着我们回国以后……”宋美龄喃喃地自语道。落地窗外,远方地平线被初升的太阳镀成了金色,一直蔓延到无边无际。    
    1917年,宋美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在留美10年之后,1917年的宋美龄已经从一个圆脸蛋的小姑娘出落成一位姿容秀丽的妙龄少女。她身材丰满,体态轻盈,一条梳得一丝不苟的长辫子垂在身后,更把她衬托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加之举止文雅,热情大方,宛如一朵夏日里盛开的红莲,饱满、热烈。毫无疑问,她拥有无数追求者。    
    可在婚姻问题上,她却非常慎重,原因之一在于她曾对二姐宋庆龄明志:非英雄不嫁。    
    在婚姻问题上的犹豫不定,使得她的婚姻一拖再拖,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一朵迟开的花。”按当时中国人的观念,宋美龄已是老处女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宋美龄不急,可急坏了父亲,在他眼里,女儿成不了家,就算是有万贯家财,也是老子的无能。他疼爱三个女儿,希望她们都有一个好归宿。大女儿宋霭龄的婚事是由他亲自操办的,虽说也经历了几番波折,但最终也算是不错——为女儿找了个山西富家子弟孔祥熙。孔祥熙生财有道,一生积累的财富可以敌国,每当看到宋霭龄一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情景,他真是打心底里高兴,忍不住也为自己能够慧眼识真金而得意。    
    可是,谁曾料到,二女儿宋庆龄的婚姻却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病。    
    宋庆龄对于婚姻非常有主见,坚决反对父母包办。她认为,婚姻要自己作主,并且,一定要有爱情做基础。当她给孙中山做秘书时,她准确地找到了爱情的航向。因为共同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