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战笔记:一名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评论说,美国在伊拉克是“迅速取得胜利,慢慢遭受折磨”。
  从伊拉克传出的信息表明,久久不能从伊拉克脱身的美军官兵们,并不喜欢咄咄逼人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甚至有些愤恨他。有一位士兵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如果他现在在这里,我会要求他立刻下台。”
  
  
  【六】美英“情报门”
  
  一
  须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反过来,政治也是战争的继续。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小布什和布莱尔分别回到国内,政治麻烦立刻就来了。仗虽打完了,但开战的“理由”却仍然画着一个大问号。想当初,“二布”铁了心要向伊拉克开战,为了各自取得本国民意支持,两人一唱一和,把开战“理由”说得鲜血淋淋,煞是吓人。他们合力抬出的两大开战“理由”是:第一,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第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对美国和英国的“直接威胁”。
  美英两国的反战派都说,不对啊,联合国派了大批武器核查人员到伊拉克去反复核查,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呀。“二布”却说,不,虽然一时没有找到,那是因为萨达姆太狡诈了,根据确凿“情报”,他手里肯定有、绝对有,大大的有。
  反战派还想说点什么,“二布”哪里还有耐心多费口舌?只听嗖的一声,精确制导炸弹已向伊拉克飞了过去,一眨眼工夫,已在巴格达城内轰然炸响,开战啦!“二布”大权在握,反战派能有什么办法?
  为什么“二布”铁了心要打这一仗?道理非常简单,他们一个身为美国总统,一个身为英国首相,都想搞出点“政绩”,也好“青史留名”。但是,他们心里也明白,他们咬定的那两大开战“理由”,若是最终拿不出任何证据来,总不是个事儿。所以,美军2003年4月9日攻陷巴格达,小布什4月15日就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前往伊拉克,前去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以为这是十拿九稳、手到擒来的事儿,可是哪里知道,几个月查下来,掘地三尺,四处搜寻,连一根毛也没有找到。
  这一下,反战派不干了,他们对“二布”大喝一声道:且慢,给老子把问题说说清楚!这叫秋后算账。反战派把问题提得一针见血:既然萨达姆并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们凭什么向伊拉克开战?“二布”支支吾吾,心里发虚,哪里说得清楚?说不清楚,就有欺世盗名之嫌,反战派岂能让他俩蒙混过关?“二布”原先咬定的两大开战“理由”,顿时成了他们自己头上的两条辫子,被反战派死死揪住不放。
  忽然有人抖出猛料说,“二布”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来是根据一则假“情报”编造出来的。反战派一听,这还了得,政治道德哪里去了?霎时间,美英两国国内已是唇枪舌剑,口水冲天,喊声一片:“追查!彻底追查!”
  哈哈,热闹了。
  “情报门”风波表面上是美英两国的主战派与反战派之争,骨子里,却是美英两国的朝野两党之争。美国和英国的两党政治,一样的品牌,一样的奥妙。什么叫政治?就是你整我、我治你。
  当然,美英两国的民众之中,确实也有不少人是出于真诚和善良的愿望,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他们的良好愿望也只能在朝野两党之争掀起的浊浪中上下颠簸就是了。
  
  二
  美国和英国的“情报门”,乍一看是各闹各的,其实两边闹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具体细节有所不同而已。
  先说美国“情报门”。
  要想看懂美国“情报门”,有两把钥匙要掌握:第一,要知道它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前哨战。第二,要知道它是老布什故事的翻版。知道了第一点,便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至于被纷乱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知道了第二点,它会给你一个极大的悬念:小布什会不会和老布什一样“赢得战争,输掉选举”呢?
  200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美国“情报门”爆发在2003年,不早不晚,适逢其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这场较量,其激烈程度将超过以往。为什么?因为在共和党这边,他们无论如何再不能让老布什“赢得战争,输掉选举”的悲剧在小布什身上重演了。为此,伊拉克战争一结束,共和党就不遗余力地为小布什造势,一次次公布民意调查结果,每次都显示小布什的支持率一路攀升,形势看好。而在民主党那边,他们有了上次击败老布什的成功经验,此次对击败小布什同样充满信心。共和党一个劲儿鼓吹小布什民意看涨、身价攀升,民主党岂肯服输?不服输,就会有动作。他们死死揪住小布什以假情报蒙骗国会和公众的辫子不放,一叠声喝问道:“说!你凭什么向伊拉克开战?”
  按说,小布什的工作也是抓得够紧了,美军2003年4月9日攻克巴格达,他4月15日就派出大批人员开赴伊拉克去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谁知连一根毛也没有找到。民主党的工作也同样抓得很紧很紧啊,他们一看小布什连一根毛都没有找到,该出手时快出手。2003年5月22日,民主党就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难,要求中情局对所谓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进行重新评估。
  在美国政坛,围绕总统大选,两党的攻守转换往往是在瞬息之间。小布什在伊拉克得手之时,共和党是占上风的,民主党绝对下风。可是,当“情报门”风波一起,民主党立刻转为攻势,共和党成了守势。
  唇枪舌战中,对共和党和小布什极为不利的消息被一条又一条地抖露出来:有消息说,向伊拉克开战前,鹰派头面人物、副总统切尼多次造访中情局,对情报的分析施加政治影响,导致对情报的利用“挑挑拣拣”,对情报分析结论作“倾向性处理”,以便影响国会,误导国会支持向伊拉克开战。
  又有消息说,另一位鹰派头面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内成立了一个“影子情报局”,对外称“特别计划办公室”。他们专门“挑选”和“扭曲”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搜集到的情报,使之有利于小布什政府向萨达姆开战。拉姆斯菲尔德就是*这一手,将美国“成功地导向了伊拉克战争”。
  更有消息说,向伊拉克开战前夕,小布什在向国会报告的国情咨文中,曾提到一个所谓伊拉克向非洲“购铀”的情报。战后人们才发觉,原来这是一个漏洞百出、荒诞不经的假情报!事情经过如下:2001年10月至11月间,一位非洲国家驻意大利的低级外交官主动找到意大利军事情报局,表示愿意出售一份“原始情报资料”。其主要内容是尼日尔外交部长哈比博签署的尼日尔每年向伊拉克出售5千吨“纯铀”的政府议定书,还附有几份往来电报。2001年底,这份“情报”被英国情报机构以几千美元的价格买走了。2002年8月24日,英国政府据此“情报”公布了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罪行”。2003年1月28日,小布什将这一“情报”列入了国情咨文,拿到美国国会去发表演说。3月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即向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指出,美英两国的“情报”不符合事实。但美英坚持以这份假“情报”为依据,蒙骗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3月20日就向伊拉克开战了。
  揭露者说,其实这份假“情报”中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每年提供五千吨“纯铀”,不要说尼日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二,哈比博1989年就辞去了尼日尔外长职务,他不可能又在2000年以外长身份代表本国政府签订这样重要的合同议定书。又有人揭露,小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这个“情报”前,中情局曾委派美国驻加蓬大使前往尼日尔去核实过,得出的结论是“纯属虚构”。但小布什为了向伊拉克开战,将错就错,不作纠正。
  如此这般,问题严重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白宫夸大了萨达姆的“威胁”,小布什政府“不适当地”处理了情报资料,导致“不适当地”作出了战争选择。
  小布什的支持率开始大跌。
  民主党立刻向小布什发起猛攻。在上次大选中被“裁定”输给小布什的前副总统戈尔说,小布什在“9·11”事件之前就已预谋了这场战争,他把美国引向了一种“疯狂的政策”,他“背叛了我们”。民主党参议员格雷厄姆说:“如果调查发现布什蓄意误导美国人民以发动战争”,那么他的问题就“比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一案中作伪证的性质更严重”,“他应当受到弹劾”!
  联合国负责武器核查的前“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早就对美国的霸道作风气不打一处来,他这时也站出来说,美国为了向伊拉克开战,“制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他们不想听我的意见,我的警告被忽略了”,美英发动此次伊拉克战争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霎时间,小布什被搞得满头大汗,难以招架。但小布什岂肯“知错认错”?他和他的智囊、谋士、搭档一齐出动,使出十八般武艺抵挡民主党的攻击,力图化解这场风险。这又使我们大大开了一番眼界,欣赏到了小布什和他的班底使出的种种政治招术。
  巧言诡辩抵赖术。赖斯说,当初断定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是来自情报机构的“判断”,并不是总统或其他政府官员“有意夸大事实”。拉姆斯菲尔德说,美国的情报来自各种渠道、各个方面,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判断和结论。言下之意,小布什采用的只是其中的某种结论而已,并不是凭空捏造,也不能算错。又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意外的时代”,随时可能发生“出乎意外的意外”。意思是说,战前认为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没有找到,这种“意外”并不“意外”。人们不得不佩服,拉姆斯菲尔德的“辩功”好生了得。
  左推右挡洗刷术。先是把责任推给中情局。赖斯说,总统的讲话稿是经过中情局长特内特看过的,如果特内特觉得哪些内容不恰当,他应当作出修改,但特内特没有吭声啊。特内特又把责任推给英国。他说,他曾对伊拉克“购铀”情报提出过疑问,但英国却对此坚信不疑。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戈斯,更把责任推给了克林顿。他说,小布什政府的“情报失误”,是由于前总统克林顿削减了情报开支,才导致情报部门的工作成绩下降。
  面对这一指责,恐怕克林顿会哭笑不得。闹了好一阵,看看怎么推也推不掉了,那就想办法挡一挡吧。于是,他们就把中情局长特内特作为挡箭牌推了出来让他先把责任揽下来再说。特内特舍命保主,公开发表声明说,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前,有关情报经过了中情局审查,总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情局为他提供的情报。中情局不慎将不实的“购铀”情报写进了国情咨文,审查时未能删掉,此事的责任全在他特内特。作为呼应,小布什立即发表讲话,对特内特的声明表示“欢迎”,表扬特内特这是“有勇气的行为”。
  接着,小布什又利用手中的总统大权力保特内特,称赞特内特“具有领导中情局的强大能力”,明确表态特内特的职位“不会出现危机”。
  且战且退脱身术。眼看实在顶不过去了,小布什扭扭捏捏地承认“战前的一些情报出现了错误”。拉姆斯菲尔德也承认说,战前情报中出现了某些“疏失”。小布什在节节后退之中,心中牢牢守住一条底线:绝不承认为了向伊拉克开战“故意夸大情报”。就这样,他采取且战且退、且退且战的策略,将原先斩钉截铁咬定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来了一个偷梁换柱,改说萨达姆“有此计划”,“我是说经过一段时间他可能造出核弹”。
  用“政治白条”挂账拖欠术。民主党决心跟共和党干到底,打算单独成立调查委员会,对“情报门”进行独立调查。小布什政府经过密谋,将计就计,迅速“转变态度”,把这一主张接了过去,同意调查。但是,他们将手心一翻,变成了由总统亲自任命一个由两党议员和部分党外专家组成的九人调查委员会来进行“独立调查”,并提前给这些人套上一个紧箍咒说,“委员会的工作不要受两党政治影响,这一点很重要”。舆论分析普遍认为,实际上,这是小布什的“拖延战术”。因为,这个独立调查委员会最快也要到2004年3月份之后才能成立起来,调查展开后,有些问题的调查可能一拖半年、一年,甚至数年。这样,这场危机的结局将被拖延到大选之后再见分晓了。到那时,小布什也许已经成功连任,即使调查结果对他不利,其“杀伤力”也将大大减弱了。这就是说,它是小布什打下的一张“政治白条”,是一种美国式的政治拖欠,先挂账再说。不得不承认,这是小布什智囊们为他使出的一着“高招”。
  背*后墙反击术。美国“情报门”紧锣密鼓中,伊拉克那边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被美军打死了;二是萨达姆本人也被美军抓到了。这两件大事,对于陷入困境的小布什无异于两粒“起死回生丸”。万幸啊,抓住萨达姆,意味着后墙没有倒。既然已经退到了老墙根下,暂时不必担心被人抄后路了,可以反击了!他马上说:“我的政府研究了相关情报”,“我们作出了一个合理的结论:萨达姆是个威胁”,“我的政府看到了这个威胁,国会议员们看到了这个威胁,联合国安理会也看到了这个威胁”,因此,“要么我们听这个疯子的话,要么采取行动来保卫美国和世界”!听听,多么冠冕堂皇,多么理直气壮。小布什深知,美国公众最最痛恨的是制造“9·11”灾难的恐怖主义,于是,他又一针扎向公众神经的敏感点:“要想在反恐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必须打击可能会给恐怖分子提供武器的政权!”这时,粗手大脚的鲍威尔也站了出来,大声说:“基于萨达姆政权的历史”,即使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战争也没有错,推翻萨达姆也没有错,“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三
  观看英国“情报门”,也有一个关节点先要弄明白:当今的美英关系,美国是“主”,英国是“仆”。美国“情报门”与英国“情报门”的关系,就是“主人”感冒、“仆人”陪着一起发烧的关系。
  且来结识一下英国“情报门”中的一些主要人物。
  “美国仆从”布莱尔。在英国首相布莱尔身上,甘当美国仆从的心态表现得十分鲜明。
  在他眼里,美国才是财大气粗的地主老财,和美国站在一起脸上才有光彩,跟欧洲大陆法、德、意、奥等等这帮小兄弟们混在一起意思不大。所以你看,欧洲大陆各国一心要联合起来,以整体力量与美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中抗衡,但英国硬是不和其它欧盟国家一起行动,布莱尔独自跑到大洋彼岸去围着美国的屁股转。小布什一心想打伊拉克,布莱尔心领神会,立刻编“情报”、造舆论、打头阵,事事冲在前,“不顾一切地追随布什”。美英联军打下了伊拉克,小布什分给布莱尔一根棒棒糖。可是转眼间,美国那边“情报门”风波一起,小布什立刻将一盆脏水隔着大西洋往布莱尔头上泼了过来,说道,这个“购铀”情报是英国提供的,美国中情局曾提出过疑问,但英国方面坚信不疑。布莱尔想喊冤,又喊不出,原是他自己信誓旦旦要与小布什“荣辱与共”的,现在主人感冒了,他这位仆从还敢不陪着主人一起发烧吗?英国公众最最生气的是什么?他们最最生气的就是大英帝国的首相布莱尔居然甘当美国的“附庸”和“走狗”,在世界各国面前丢人现眼。英国是什么国度?英国曾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威风八面时,美国还在穿开裆裤呐。你布莱尔个人甘愿为小布什去卖命也就罢了,没有人来管你,可是你为了讨好美国,竟编造假情报蒙骗英国议会,蒙骗英国公众,把英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你布莱尔安的是什么心,怎么能不跟你算账!英国人虽然风光不再,但老贵族心态还在啊。尽管二战以来形成的“英美特殊关系”延续至今,但你布莱尔干脆把它变成了“主仆关系”,英国公众心理上都觉得过分啦。
  “BBC爆破手”吉利根。美国民主党人在国会向小布什发难后第7天,2003年5月29日,英国BBC的防务记者安德鲁·吉利根,也向外捅出一条惊人消息,有一位英国“政府高官”告诉他,向伊拉克开战的“理由”是捏造出来的,其实伊拉克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是,布莱尔办公室的新闻主任坎贝尔,为了编造向伊拉克开战的“理由”,硬让国防部将有关情报内容“重写”,往里加入了萨达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