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壤大学的研究院是最先在登州设立分院的,来自中原的匠师在这里正在发挥他们的才智,为了便于我长期停留在山东,医学院也紧随其后设立分院,这些分院都被我有意的设在距离曲阜不远的大王庄。在这里是孔圣的故乡我要建立一所不逊于平然壤的大学,汇聚海内的知名学者,这个想法得到了孙元化的大力支持,作为一个读书人建立一所和平壤大学比肩的学府是他近来最大的心愿,所以现在他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筹备工作上,相信用不了多久距离孔庙不远就会有一座崭新的大学拔地而起。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尝到了人才培养的甜头,基层的官员,军队的年轻军官几乎都是从平壤大学里走出来的,这些人只要经过短时间的磨练大都能堪当重任,同时他们又能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回大学。这种良性互动使得联合政府的办事效率不断增高,亲民政策推行的更见成效,这一切都在这次陪同潞王的参观中分外耀眼。 
  可以说山东之行让潞王大开眼界,从此让他接触到了一个不同于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政治体系,让他知道原来官府也可以这样的,感触颇大。 
  “元度啊,真没想到你能开创这样一番基业,我朱家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大明朝被你取代只是早晚的事!”潞王感叹道,在他内心难免要生出一种苍凉感,但是不争的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一个王朝一个政权绝对不能依靠个别的明君贤臣,他需要的是无数的支点,和无数的肯为天下苍生做事的人。 
  这也是作为一个不怎么通政治的我成功的经验,挖掘每个人最大的潜力,当然这也需要财政的支持,整个体系运转良好的另一原因就是朝鲜丰厚的薪水。有了这个庞大的储备和靠山,官员们才不用因为几斗米而去盘剥百姓,相反的官员的政绩直接决定他们的升迁,而官制的大小也决定了他们薪水的高低,高薪养廉在我这里不是可能,而是已经得到实现。相反的那些鱼肉乡里,作威作福的官员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处罚,公众约束力和监督力是十分必要的,三权分立的雏形我正在想办法一点点的不断积累,等有一天物质基础和法律基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就可以逐步实施了,现在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一种铺垫和过渡。 
  在山东不存在什么包青天,李青天,官员必须对自己辖区内的百姓负责,可以说山东短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黄宗羲。 
  黄宗羲是最早在朝鲜接受政治体系教育的人,从前一有时间他总是向我虚心请教,我们经常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如今他将我们从前理论上的东西一点点地实现了,并加以适当的变化,成为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大家,要知道这时的他不过刚刚过了二十岁,和崇祯的年龄差不多。潞王对黄宗羲也十分欣赏,闲聊之余我抛出了蓄谋已久的计划。 
  “潞王殿下您觉得山东还可以吧?”我喝了一口茶问道,黄宗羲坐在一边也十分在意潞王的评价。 
  “元度,你千万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这几日在山东所见所闻,我实在是愧对天下百姓啊,从前吃着朝廷的俸禄但是却没有为百姓做一件事,真是汗颜!”潞王此时觉得他的这个称呼是如此的刺耳,尤其是在山东这个已经宣布独立脱离大明朝管辖的地方。 
  “唉,潞王您说的哪里话,山东虽然独立,但是不等同于另立朝廷,只是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确实不适合归属朝廷,你我均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此时抛出中国这个名词确实有些扎耳,但是众人已经不再陌生,多日来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海外的情况,尤其是身在吕宋的华侨遭受屠杀一事让众人感受颇深,大明的子民居然让夷人肆意残杀,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耻辱。 
  “元度说的是,天下终归还要恢复大一统,些相信有山东作为表率,将来的百姓一定会富足安康!”潞王似乎将希望寄托在将来。 
  “可是潞王有没有想到您也能为天下的百姓做很多事呢?”我反问道。 
  “我,我能做什么,除了写字画画好像我什么都不会做,说起来倒叫各位见笑了。”潞王老脸通红,尤其是面对黄宗羲这样的年轻人时,他觉得自愧不如。 
  “潞王此话差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对于这个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一切,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只要潞王肯一定会造福苍生的。”我故作神秘的笑道。 
  “噢,是什么,愿闻其详!”潞王关切的看着我显然他已经上套了。” 
  “这个简单,如今天下纷乱以起,南京有太子,河南有福王,还会有更多的人想谋求这个天下,但是我认为这些人不具有这样的才干,而潞王您才能堪当如此重任!”这话一经我说出来满座皆惊,一直以来众人已经当我是他们的领袖,认为早晚有一天我会夺取天下,面南背北,可是我此番话一出口显然打乱了众人的头绪。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潞王不过是个幌子,包括潞王自己在内这种想法也是颇占多数。 
  “不行,不行,若论才干我不如你元度,若论正统我则不如弘光,我如何做的来,元度你不要开玩笑了,我劝你倒是可以考虑称王了,我朱家窃据此位二百余年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在这一点上潞王到是看的很开明的,事实也不容争辩,尤其是他参观完山东以后,这还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呢,作为我的巢穴,朝鲜的发展一定更为惊人,就是辽东也绝对不会逊色很多。以这样的生产能力和向心力,夺取天下又有何难。 
  潞王不相信,底下的官员们也不相信,除非是我脑袋进水了,否则绝对不会有这样荒唐的想法。 
  “我说的是真的!”我正色说道:“我性格疏懒,难起表率作用,更何况建国之事何其困难,大明朝历经百年,能有今日不仅仅是皇帝和朝臣的问题,更重要的制度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不受监督这绝对不是好事,那样会让人为所欲为。大家也不要以为这个皇帝是好当的,若有谁想当不妨去试试,至于潞王殿下您不要担心,我绝对不是逼着你做皇帝,更不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听到这里众人不禁点头,包括潞王在内对于我们的实力都是十分自信的,看了看众人我接着说道: 
  “我希望的是减少战争和冲突,能兵不血刃就兵不血刃,但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潞王的优势,南方的群臣还是忠于大明朝的,既然这样就让我们来恢复明朝,重建明朝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明这个字真是再好不过了,要百姓明理,官员清明这样天下才能安定。谁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这种制度一直传承下去,不断完善并且不能中断,这一点上我绝对信任潞王殿下。相信以您的宽厚和仁慈天下的百姓一定会十分爱戴的,您不用看我,天下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在你同意我的建议之前您还要明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那就是您会享有大明国主的头衔,受到万民的敬仰,但是你将失去对官员的任免权,以及从前皇室所拥有的特权,太监和宫女将成为一个逐渐被忘记的名词,同时您和其他的官员一样有俸禄,这一点和朝鲜的光海君差不多。” 
  说道这里众人都糊涂了,不明白我到底说的是什么,于是我耐心的跟他们解释君主立宪制以及三权分立,这些人才朦胧将懂,毕竟对这些制度我也是仅仅知道皮毛,其深邃的内涵还有待将来的补充和完善。 
  可是众人已经为我所描绘的政治体制所倾倒了,在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形成了这样一种传统观念,帝王富有四海,是真龙天子,尤其是这个时代文化还属于少数人的专有特权,这让民主制度的推行困难重重。所以我们不可能仿照美国式的西方民主,也不能照搬照抄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毕竟英国弹丸之地,而中国幅员辽阔,因此中国需要一个拥有无上权力象征的国主,中国更需要一种控制在中央政府的局限的民主。 
  政府将拥有所有的土地,而个人拥有的只是使用权,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将来的土地兼并,皇权将是无比神圣的,不可侵犯,他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同时在我的设想中皇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来的内阁乃至议会将有权利弹劾皇帝,皇帝也不是由一个家族子孙世系的,每一任的皇帝都应该在皇室的直系成员中公选出来,这个皇帝将会作为国家的象征,他要切实的以身作则,而皇室也将逐渐的改变其形象作为公众福利的一个系统,为百姓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切不过是我的设想,但是得到了在场的很多人的支持,尤其在得知内阁首辅将有更大的权利时,众人不约而同的联想到我身上,很明显政府真正的实权将掌握在内阁手中,就好像朝鲜的议政府一样,我不就是领议政么?一想到这里很多人都释然了。 
  但是潞王对自己的角色还不是很理解,可不管怎么说他已经不反对了,对此我有自己的算盘,以我目前的军力确实当世罕有匹敌,可是一城一帮的去争夺对国家的破坏实在过大,这等于是将整个国家打烂再重建一番,得不偿失,纵观明朝历史在万历初年张居正首辅的十年里明朝的发展是很不错的,可惜人亡政熄,我要改变的就是这种现象,将首辅的权利和地位以及政体确立下来,这样国家或许可以沿着健康的路向发展。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二十二章 强毒攻击
 
  连日来潞王被我说的有些心动了,但是他还是紧守最后一道防线,毕竟这是涉及祖宗江山社稷的大事,最让潞王心动的是这大明的国号可以保存,他朱家还是大明的国主,尽管这种权利受大了极大的制约,可是总比一无所有强。 
  而一些官员们仍然想不通,为什么好端端的便宜给朱家,于是这种争论一直延续了很久,直到春节的时候,潞王终于下定了决心,接受我的邀请。 
  这着实太好了,我一直担心他不同意呢,有了潞王我们就可以高举大旗一路向北将皇太极驱逐出北京,同时也可以收买南方的官员在必要的时候促其改旗易帜,于是过了春节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山东传出,隆庆皇帝的嫡孙潞王宣布在山东正式登基,建元大同,预示着重造河山,天下大同之意,同时宣誓北伐,号召各地百姓响应。为了配合潞王的登基,派往北方的小分队组织了几场卓有成效的狙击战,一时间潞王在整个国内的声势暴涨,似乎只有潞王才是真命天子,也只有潞王才能收复失地,很多士绅和名士都从各地赶来投奔潞王,在山东似乎预示着一股新生力量的崛起,它不同于南京继续那个垂暮,办事效率低下,官员们互相拆台扯皮的政权;也不同于河南的那个无知、贪婪、酗酒、凶残、专横、好色、不孝的福王,在山东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可以为大明的中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曲阜孔圣的故乡一座全新的书院正在兴建,这里将提供更加自由的风气,书生们可以在这里畅谈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治国理念,也可以专心的治学读书,他们不用担心挨饿,更不用担心战火,这一切都是我李开阳向他们保证的。我李开阳虽然名誉不佳,虽然卖春药,虽然贩烟草,可是我李开阳说话一言九鼎,信誉卓著从不食言。 
  对于南明朝廷随着河北和山西的失陷,北方翘首以待的百姓早已十分失望,而潞王的出现适时弥补了人们的空白,随着这股风潮的兴起,在河南的福王坐不住了,既然有人起了表率作用他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不顾洪承筹的反对也登基称帝,建元隆武,一时间天下风云突变,同时存在了北京、山东、河南、南京四个政权,纷争骤起。同时陕甘和四川的义军也趁此机会扩充军队,李自成自从有了政治口号以后,发展的很快,尤其是洪承筹一去他压力顿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和陕西的孙廷芳打了几仗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他的农民军开始成熟起来,不断的有一些散兵游勇加入他的义军,这让他军队的军事素质有了一些提高。 
  四川的张献忠也不甘落后,见李自成的办法好,所以他也模仿起来,只是改不了劫掠的本性,因此四川的大户都遭了殃,以至于凡是张献忠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走避。无他,大户一逃,张献忠无米下炊只好抢劫贫民,尽管是学了李自成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挑起这些纷争的我此时却好像没事的人一样,将刚刚登基的潞王晾在一边,任由黄宗羲去扶佐,同时发信给袁崇焕,让他加紧操练士兵,准备在三个月后挥师北伐。对于这样的决定袁崇焕十分不解,现在游击作战的效果不错,只要再拖上一年半载等北京的清军彻底疲倦,便可一鼓作气直下京师。 
  这种作战计划原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清军的后勤补给困难上,可是最新得到的消息显示皇太极并不甘心困死在北京,他延长城一线建立了不少据点互为支撑以保证从蒙古来的牛羊可以顺利入关,同时也加紧了对京城周边封锁,使得小分队只能在河北及山西一带活动,机动能力受到了限制。 
  还有的就是原来那些被崇祯憎恶的京城的官员们,此时居然有大半成了皇太极的得意大臣,他们为这个赏识他们的新主子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从皇太极进入北京那时起,他就公开申明他欢迎明朝官僚加入新的政权,所以,北京及其周围城镇的占领,在开始就非常顺利。攻克北京之初,皇太极谕示兵部,对于迎降之处实行赦免,因为帝国的百姓“皆属吾民”。同时,还特别向地主官员做出保证,如果他们归降,那么他们不仅可以恢复原职,甚至还将官升一级。皇太极许诺:“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 
  对于这些前明官僚来说,使孔教所要求的忠节与在清廷中就职这二者协调起来,多少有些困难,但是为了活命或者是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很多的官员立刻就接受了这一招降要求,这样,整个政府都投降了,几乎没有一个人因为忠于明朝而自杀殉节。 
  而我密谋的则是利用自己的特长——兽医知识给皇太极一次无情的打击,彻底摧毁其机动能力,这一点上还需要保密,所以众人只知道潞王登基后我又埋首新建的研究所内,至于到底在做什么并不知晓。 
  即使在现代人们对兽医也不是很了解,对动物疾病更是知之甚少,唯独禽流感、口蹄疫因为新闻媒体而有所了解,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有其种属特异性。例如口蹄疫,它只传染侵害如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虽然也有报道人被传染但是这种病例实在是少之又少,均被视为例外。 
  单拿口蹄疫来讲,这种疾病早就存在了近千年,但是导致该疾病的口蹄疫病毒却一直比较稳定,除了血清型较多之外,很少出现变异。而此时中国口蹄疫的血清型局限于一两种,我要使用的损招就在口蹄疫这样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疾病上。 
  事实上早在朝鲜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些病原体的收集了,尤其是在得到辽东以后,随着辽东蒙古诸部的联盟让我能更容易的获得病原体,此时我已经分别获得了口蹄疫和马腺疫两种病毒菌样本,我躲在研究所里正是在指挥科研人员加紧对这两种病的疫苗进行研制。 
  随着牛痘和霍乱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广泛使用,积累了一大批具有生产经验的科研人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人对现代免疫学的理论并不熟悉,尽管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我向他们传授了很多的这方面的知识,可是还没有成体系。但这些人在应用上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例如病毒的传代增值,疫苗灭活等等,这些都不用我再亲力亲为了,可是一旦涉及试验和技术路线的设计这些人就都派不上用场了,还得我亲自操刀。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可以说我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所有的试验器具都是由我一个人设计的,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所有的试验方法也都是由我建立的,我不得不负责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回归试验来鉴定(重新注射入动物体内观察临床症状以此判断其到底是什么病,尽管这种方法简陋但是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因为在古代我无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任何知识去准确判断这些病原体)。同时我还要找到这个时代最适合病毒繁殖和培养的方法,很多在现代看起来很简单的办法在古代这种简陋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实施。 
  好在这些难关我一个又一个的闯过去了,最终完成了这两种烈性传染病的疫苗研制工作,疫苗完成研制还不算,还得做安全试验,据现代的科学家研究,口蹄疫病毒可以顺风传播几百里甚至是数千里,其毒力仍不减弱,而马腺疫病菌也是通过飞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