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多问,尽管按照先生吩咐的办,一路上不得拦阻史可法一行,让他们顺利回江南!”吴雨龙压制了众人的议论,尽管他也不清楚,但是他永远坚信我决定的是不会错的。 
  史可法并不可怕,原因就是他不懂军事,更近一步的说他连政治都不懂,他不是一个政客,只能说是一个爱国者,所以我不能逼死这样的人,他不过是受封建礼教流毒所害,忠君思想荼毒。 
  史可法一去整个长安附近再无明军,孙传芳只有一个选择,投降,向我军投降,他唯一的要求是善待他的家眷。 
  好家伙,孙传芳的家眷还真不少,光小妾就有12个,这还不算那些跟他发生关系的女人,儿女足有21个。 
  “孙大人,你可真是能干啊,佩服佩服!”对于开城投降的孙传芳自然算是有功人员,所以他和他的家眷被带到了北京,由我亲自接见,这是历次战役中俘获的官职最大的俘虏,所以要我亲自接待,以彰显我们宽待俘虏的政策。 
  “哪里,哪里,还不是李大人您的药好用么,说实话,自从用了您的药以后,我龙精虎猛,这行起房事来是酣畅淋漓啊,你看我那些子女,有一半是服药之后生的,这药是真灵啊!‘孙传芳由衷地赞叹道,此时书房里就我们两个人,对于我的这次召见他受宠若惊,自然将我往天上捧。 
  “那是当然,治国安邦,行军打仗不敢说,可是在药物上的学问,我李开阳自称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听了孙传芳的话我十分高兴。不由得得意起来,好久没犯的吹牛的毛病又发作了。 
  “是是是,李大人说的极是,这对药性的了解天下再无人出李大人之右,仅伟哥一项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真是举世绝响啊!”孙传芳是旧明官员自然深谙马屁之道,果真给我哄的飘飘然,要不怎么说他能做到这样大的官呢,当真是有些本事的。 
  “那个,孙大人啊,既然你已经归于正途了,总该找个事情做吧,你看你适合做什么啊?”孙传芳哄的我高兴自然是不能亏待他了,同时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这样将来在战场上统战工作就好做了。 
  “这个官小人是不想做了,只想回乡务农。”孙传芳谦恭的说道,你说想务农谁信啊,就你那样别说种庄稼,就是刨个土坑都费劲啊! 
  “务农,那太大材小用了,以孙大人的才干务农岂不是委屈了你么?”我说道。 
  “这样吧,既然孙大人对我的伟哥如此推崇,那么我就将整个伟哥在西北的代理权给你吧,你是买卖也好,自用也罢都随你了,你看如何啊!”我笑着问道,想以退为进,做梦,你还真以为我会重用你们,我心里暗道。别看孙传芳把我拍的忽忽悠悠的,可是我还不傻。 
  “谢李大人,谢李大人!”孙传芳虽然有些失望,但是随即又看开了,毕竟卖春药要是一装大买卖,很多人都发了,若是自己卖的好,没准这个李大人将来还能提拔我呢,据说这个李开阳可是认钱不认人,谁能给他挣到钱他就重用谁。 
  “好了,既然孙大人你的事情暂时有了着落,那么我们该谈谈西北的事情了,你在西北多年自然了解西北的民情,对于西北的治理你有什么好意见么?”我问道。 
  “来了,来了!”孙传芳心中狂颤,看来这个李大人是在考教自己,这分明就是问对之策么,孙传芳挖空心思的想了半天才答道。 
  “西北民风凶悍,再加上天灾人祸,所以暴乱从未停息,要想长治久安当以怀柔之策,再辅雷霆手段,尤其是陕甘的李自成必须绞清,李匪多年来流窜作战,不断袭扰城乡,每过一地必洗劫一空,虽近年来有所好转但终是祸乱,所以李大人要想平定西北必先肃清匪患,这样才能逐步推行您的政策,使耕者有其田。”看来孙传芳对李自成是怀恨在心,也难怪两人打交道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可谓是死对头,不过他说的也不是不对,随着陕西全境被解放,盘踞在陕甘边境的李自成就成了最大的动乱输出地,所以陕甘不平西北就永无宁日。 
  “嗯,孙大人说的有理,等改日我在再登门请教!”我客气的说道,听到这话孙传芳不禁有些失望,弄了半天自己是白表现了。 
  随着陕西战役的结束整个北方只剩下河南了,黄河以北都成了我们的实质控制区,势力范围渗透到黄河南岸,唯一可与我军抗衡的就是洪承筹部了。 
  作战的步伐并没有停歇,带着余威再趁着进入冬季部分黄河河段结冰,吴雨龙、鳌拜两部越过黄河分东西向河南挺进,争取在明年春天到来之际彻底解决这个眼中钉。但是洪承畴毕竟不是一般人物,他的经验十分丰富,军队只能逐步蚕食河南领土,一点一点的收缩包围圈,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洪承畴突然发动兵变废黜了福王,宣布改旗易帜归顺朝廷并且将大军后迁主动放弃了开封、洛阳退居信阳。这样在长江一线明军就集结了近五十万大军,看样子是要力保长江防线。 
  洪承畴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陕西失守他再无缓冲的余地,面临三方之敌,退守长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此我要说佩服,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气魄做出这样大踏步地后退的,但是洪承畴做到了,并且捞取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史可法兵败后,立刻遭到了马士英一党的围攻,兵部尚书一职被罢,要不是小皇帝念着他当初的功绩恐怕也要和他的老子一样对这些战败的大臣大下杀手,于是在史可法的再三要求下,他被贬为扬州巡抚,负责扬州的防务。而黄德功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一路溃败下来有惊无险,可是到了朝廷并没有得到马士英的兑现,立即被下入天老,随后几乎是连审都未审就被定了极刑,查没所有家产。 
  洪承畴这时宣布易帜无疑是给已经惶恐异常的南明朝廷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整个朝野兴奋了不少天,所以这个兵部尚书非他莫属,加太子太保,内阁大学士,一下子该有的都有了。 
  马士英也因举荐有功被小皇帝任命为首辅,自此马士英完全撑控了南明朝庭,开始对东林党人进行清洗。于此同时却向身在北京的我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我派使者到南京议合。 
  能够取得陕西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孙传芳长期面对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双重压力未能很好的扩张增强元气,但是得到河南却完全是意料之外,如何恢复两地的生产,巩固政权成了当务之急,更让人挠头的是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 
  当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现在李自成将游击战发挥的淋漓尽致,你根本就找不到他的主力部队,和谈他不跟你谈,要打他不和你打到处流窜。张献忠也一样瞅准了陕西现在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从四川插来了一脚,所以吸引了我大量的兵力,吴雨龙部本来准备继续南征的此时却不得不抽调回来配合佟养性稳定西北。 
  马士英在这时传递和平信号,时机正对,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对我们的情况十分了解,知道我们兵力空虚无力南征。 
  “谈自然要谈,我们要借这次机会详细的了解南明的情况,并且争取从敌人内服瓦解他们,现在王铭建在江西发展的很快,军队已经发展到了快五万人,下一步我们的任务不是在淮河一线和敌人纠缠而是在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发展势力跟福建的郑家打通,彻底断绝南明的经济命脉。同时这些地方也是膏腴之地,物产丰富,将成为我们将来的立国之本!”我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年下来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我已经有了战略眼光,只在大的方面进行部署,至于细则会有下面的人安排。 
  “先生说的是,多尔衮已经进军天山,现在粮草不足,所以目前来看我们无法进行更大规模的战役,打通到福建的通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其中的关键在西北,只有西北稳定了我们才能克四川进湖北再至湖南。问题是这西北连年兵慌,再加上此次史可法大军溃败,不少败兵已经进入到张献忠和李自成军种,这无形中增添了他们的力量,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奏效的。”袁崇焕忧虑道。 
  “既然不能短期内解决,那就做长期打算,总之不能给后世留下不稳定因素,必要时攻势缓一缓,天山南北路各族杂居民情复杂,不能仅凭武力解决,有的时候还要采取一些怀柔政策么,告诉他回来,跟我一起去南京!”听我这么说,底下立刻乱成了一锅粥。 
  “什么,先生要去南京?”“这怎么可以呢?” 
  “怎么不可以,我又没说光明正大的去,我准备任命李岩为这次使团的正使,多尔衮为副使,同时邀请一大批商人去南京,他马士英不是邀请我们去么,我们就好好的破费破费他,至于我混在使团里,做个商人就行了,有多尔衮在不会有问题的。”我就知道这些人又要非议了,自从我上次在福建不告而别私自开什么义军大会后,我的行动自由就收到了这些家伙的限制,不论到哪去都有一帮人跟着,别扭死了。 
  “先生,国不可一日无主,如今整个西北百废待兴正需要先生,先生怎么能又去冒呢?”说话的是孙元化,这家伙难得来开会,结果一上来就是否定我的。”余人也均是表示赞同。 
  “众位有所不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古来的规矩,因此我们此行光明正大不会有什么危险。马士英这样做只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确实想划江而治,第二就是想趁此机会拖延时间,不管是哪一种都该由我亲自判断,不到现场就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更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至于联盟的事有众位大人想来不会有事,所有的事都已经上了轨道,西北有吴雨龙和佟养性总会想到好办法对付张献忠和李自成,所以目前最大的事就是这次出使了。 
  众位要知道这次出使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谈判,更重要的是摆出一种姿态来,让南明的百姓更加了解我们,更了解北方的政策,争取南方的士绅豪族支持我们,并且在南方建立一套完整的情报体系和商业网,这些都需要我去做。危险总是会有一些的,不过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相信我,我一定会给大家带回惊喜的。”我都这么说了,众人还能说什么,事实上确实像我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事都不用我操心了,在朝鲜培养的大批汉人官员此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层机构,这些人经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办事效率很快,使得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比较顺畅,让我操心的事情确实不多。现在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彻底改变,北方还好说一些,这些农民经历了瘟疫和战乱后对北方政府十分信服,也坚决拥护,可是南方就不同了,南方的问题一直就很复杂。 
  应该说传统的汉民族文化还在长江流域,这些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的,是优越的,这和北方不同,长期的战乱和人群稀少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粗框的北方文化,他们意识中传统的民族观念并不强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兴的更加适合生产力的文化,这次去我就是为了把这种文化带到南方,毕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关键,也是和平的纽带。 
 
 
 
  
第八卷 东征西讨 第十二章 商品展介
 
  作为正式外交使团,我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从登州出海沿大陆架向南航行,由长江入海口进入长江朔江而上,此次我是有意宣扬北方联邦的战力,所选船只除了一艘郑和宝船外还有三艘伊丽莎白级战舰,舰载士兵足有近五千人,并且包括了1000匹战马,以备不时之需,舰上配备的火炮总数足有千门,足可以在长江上横行无忌,相信马士英所谓的水军根本就不能奈我如何。 
  战舰进入镇江水面的时候,马士英派来了接引的战船,和郑和宝船比这种小号的福船简直就如同孩童和巨人,尽管长江江面宽达十数里但是两岸仍能清晰的看见郑和宝船的身姿。一路上惹来无数人的赞叹,于是船队浩浩荡荡在万众瞩目中驶入南京码头。 
  “下面就看你的了,记住啊,我只是一个商人!”眼见南京码头上人山人海,我笑着对李岩说道,随即一闪身带着孙福亮和铭兰闪入商人的队伍,这些商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绝对不会暴露我的身份,尽管其它的老婆们也嚷着要来但是我还是将她们留在了北京,这可是到敌后工作,危险大着呢!再说女人一多麻烦事就多,南京是烟花之地,带她们确实不方便。 
  李岩一颔首表示明白,随即挥手指示战舰上的信号兵挥动信号旗,霎时间靠着江面一侧的火炮不约而同的一起向江面发射炮弹。数百枚火炮同时开火,那声势没的说,远处的江面上随即溅起无数的水花,其射程和威力叫人乍舌。 
  在岸上看热闹的百姓霎时间就炸了营,四散奔逃,还以为是我们发动攻击,而前来迎接的马士英则脸色苍白。郑和宝船的庞大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我军的炮火更加让他吃惊,毫不客气的说,光凭这些火炮就能冲入玄武湖,将一面城墙夷为平地。 
  事实上马士英也是在听到报告后才知道我们出动了如此规模庞大的使团,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火炮千万不要走火,惹出什么漏子来。 
  火炮过后,李岩才率领众人浩浩荡荡的走下郑和宝船,马士英连忙上前迎接。 
  “这位一定是李大人吧,幸会,幸会,真是年轻有为啊,只是不知道李大人为何突然放炮惊吓百姓!”马士英长了一张人脸,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从外表上很难将他和奸臣联系在一起,此人生得仙风道骨,颇为顺眼,毕竟奸臣两个字又不能刻在脸上,如果可能我一定会帮他刻上。 
  “马大人误会了,这是我们对贵军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是礼炮,至于惊吓百姓,真是不好意思,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习惯吧,等习惯就好了!”李岩笑呵呵的说道,全然不把他放在眼里,礼炮,礼炮有这样放法的么,哈说什么等习惯就好了,难道还要经常这样么,马士英鼻子都气歪了,可这一次毕竟是他邀请我们来的,所以在礼数上绝对不能差。 
  “原来是这样啊,贵军的习惯还真是特别,呵呵!”说着他干笑了几声,他身后的人也都跟马屁精一样一拥而上,说什么的都有。 
  “李大人请,你们先下榻驿馆,皇上会择日召见你们的。”说着马士英要在前面带路。 
  “等等,我们的战马还没有下来!”李岩阻止道。 
  “战马!?”马士英不解的问道。 
  “是啊,你们运战马下来做什么?”阮大铖眼见着一匹匹高头大马被从船上牵下也跟着发问,看他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就知道不是好人,难怪那么多人批他。 
  “哦,我们北人骑惯了马,不喜欢坐轿!”李岩指着远处停放的轿子说道。 
  “这是什么习惯,有舒服的轿子不做,却去骑马!”阮大铖嘟囔道,马士英白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随你们,随你们!” 
  “那好,请马大人前面带路!”李岩笑着说道,同时翻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当北方使团的马队在大街上行进的时候,阮大铖就知道自己错了,数百匹高大威猛的蒙古战马行进起来那威势绝对不是轿子可以比的,当真是声势骇人,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即使是商人也选择了骑马,并且骑术精湛,让人不难想象北方尚武之风的浓厚。 
  我正是要给南明的君臣百姓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北方是不可战胜的,任何企图阻止北方前进脚步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和毫无意义的。 
  尽管从码头到驿站没有多远的距离,但是已经在南京城里造成了轰动性的效应,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北方的使团来了,市民们更将使团形容成一支军队,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是商人都这个样子,那么士兵就更不用说了。 
  马士英十分的懊悔,他完全没有想到抵达南京后使团会是以如此的高姿态进入,先是放炮以显示其强大的火力,随后又是马队,宣扬其不俗的战力,别看李岩只是一个文人,但是绝对不容忽视。马士英将注意力都放在李岩身上,却忽略了真正背后的主使者——我! 
  此时的我不断的观察南京的城墙,以及街道,同时注意留心市民的表情和举动,很显然计划是成功的,使团已经向南明的子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风采,下一步是该展示我们的商业实力了。 
  使团下榻之后,并没有着急要求去见弘光皇帝,而是策划在南京最繁华的夫子庙进行一次大型的商业展览,尽管这让马士英十分惊讶但是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是他请来的,同时他本身也不想这么快就进行谈判,在不找到敌人的弱点之前,过早的交手对他不利。 
  于是就在北方使团抵达南京的第三天,南京夫子庙前上演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好戏,开创了展览会的先河,以至于夫子庙的展览由此继承发扬广光大。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