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壤府衙我综合了各方的信息得到上述的结论,这些信息很多都是来自阿巴亥,她留在辽东的密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和阿巴亥都不在,这些消息在平壤停留并被抄写后都转递给在江原道的多尔衮了,是以距离叛乱的宁安道最近的江原道此时挡住了皇太极的大军,双方正在对峙。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办事的效率,怎么信息来的这么慢,都不如我手底下的人!”我将阿巴亥刚刚派人送到的情报拍在桌子上说道。战争打得就是这个时间,就是信息,谁掌握了主动,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有优先出牌的优势。李复觉和苏克萨哈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在这事情上他们确实没有重视,只顾着忙自己眼前的事了,而阿巴亥无疑是继承了努尔哈赤的真传,甚至我怀疑她就控制着一些努尔哈赤的情报机构,否则信息不会如此详实,传递的也不会这样快,这需要一个很庞大的网络。
“平安道和黄海道现在有多少兵力?”我向苏克萨哈问道。回到了朝鲜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底牌呢!
“回禀大人,两道除了原来的一万蒙古军队外此时又扩充了三万的朝鲜军。另外据其他各道传来的消息多尔衮那里扩充了四万,阿敏扩充了二万,佟养性那里也是两万,鳌拜一万。不算海军这几处加起来有十余万的人马,假如需要金起宗大人的京畿戍卫还有三万多人。”
“哦,我不在的这几个月你们扩充的倒是满快的啊!”这帮家伙动作都挺迅速的,可是我如何不知道他们都藏了私心,我的拥兵自重无疑是给了他们最好的典范,手里有了兵说话腰杆也硬,并且我走时还留下了扩军的命令,正好有了借口让他们大肆扩军。不过现在倒是能牌上用场了,等打完皇太极我回头再来收编你们这些军队,还能让你们的算盘如意了?
对自己的兵力有了了解,心里也就稍稍放宽了,情报显示皇太极这次统领的部队除了女真的三万外,其他两万都是刚刚征服的东海女真部落,这不足为惧。虽然女真人善战,但是东海女真刚刚被收服,指挥还是个问题,真正要面对的是那三万女真精兵,多尔衮的本事我知道,给他四万多人再加上坚城利炮,江原道和宁安道都是山区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守个十天半拉月的估计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佟养性,虽然他只扩充了两万人并不冒头,可是他熟知我的练兵手法,单一个汉军此时就已经是各军中最精悍的部队了,登州一战已经充分让我认识到了这支部队已经成熟可以打头阵了,假如再加上两万人,这股力量根本就不容小视,最主要的是佟养性是皇太极任命的,种种迹象表明他和皇太极关系非浅(能浅么,他是康熙的外公,而皇太极是康熙的爷爷),所以平时对外的时候我还可以信任他,此时和皇太极对阵我实在是不放心。佟养性掌握京畿重地,金起宗别看人多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若是佟养性一反则朝鲜危矣!
众人听我话中有话自然是神态不同,不过这时我也没有时间和他们计较,苏克萨哈虽然权力之心重了一些,但是此时还是可用的。
“好了,我马上到开城坐镇指挥全局,苏克萨哈你部原蒙古士兵留下一半,另朝鲜士兵留下一半,其余二万人向元山靠拢,准备接应多尔衮,一旦咸兴、金野一线不保你立刻策应多尔衮进入元山,记住就是将部队打残打垮也要把元山给守住。”
“是!”苏克萨哈领命道。朝鲜半岛中央是山,两侧才是平原,平原当中又以西侧居多,然后是南部的庆尚全罗两道,这些都是重要的产粮区,此刻离秋收只有一个多月了。皇太极打得什么如意算盘我自然知道。虽然东侧山多但是沿海也能让骑兵行进,只要在秋收前攻占庆尚诸道,他的粮食问题就解决了,如此可以向朝鲜纵深发展,他这次打的又是出其不意,所以要达到目的并不难,多尔衮虽然有准备毕竟年轻气盛,放着重镇元山不守,将部队都拉到了咸兴、金野一线,要和皇太极硬碰硬。
元山位于永兴湾,紧紧扼守通往庆尚的大门,一旦失守那么往下都是一马平川,对于八旗精骑无险可守,所以我让苏克萨哈去协防元山。这朝鲜的地形我早就有所研究,尤其是愿意看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元山的重要性自然不用任何人提醒我。
“安将军,这次还要辛苦你了,庆尚水军是你的旧部,这次我派你去和朴仁杰大人一起合作,从海上打击皇太极的军队,骚扰他的后方。”说着我指着面前的一幅朝鲜地图说给他看。
“从元山至咸兴一带地势比较开阔,不利于我军作战,但是你们可以利用晚上不断的从这一线登陆骚扰敌军,记住打完就跑,不要恋战,也不要在一个地方登陆,每次都要换地方,不要让皇太极发现你们登陆的规律。你们的目的就是骚扰敌军,若是能焚毁他们的粮食更好,千万切忌不要和他们硬碰硬,你们的优势在海上不时陆地。”
“是,大人我记住了,我这就出发!”安龙焕答应道,我让他从陆路走,水路要绕弯子更耽误时间,辛苦就辛苦些吧这关系到朝鲜的命运。
“平壤剩下的部队归李复觉指挥,李大人你要注意安州和宁边方向的动静,不可大意疏忽。新川成仓一线你也要注意,虽然不大可能从那边进军,但是还是小心为秒,同时这次从朝鲜运来的难民多为老弱病残,你要妥善安排,不要让他们有什么闪失,一旦朝鲜北部的叛乱平定下来我准备把这些人安置在北部。辛苦你们了,待大事完毕我一定好好的犒劳你们。”
“大人说的哪里话,是我等耽误了军情,此次一定誓死抵抗敌军。”苏克萨哈和李复觉一起说道,我没有怪罪他们,这事是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本以为要到冬天的大战却提前来临了,要怪得怪我这个主帅。
大概的作了一些布置,我草草散会,因为还要回去和阿巴亥商量。
“老婆,多谢你的这些情报,若是没有他们我这次恐怕就惨了。”我边擦汗边说道,朝鲜进入八月天气炎热再加上我心急火燎的是以一进屋就是一身汉。
“别着急,先歇会,喝口水,慢慢说话。”阿巴亥给我端过一杯水来,老婆比自己大就是有这点好处会疼人,知道嘘寒问暖,顺姬她们虽然也很体贴但是绝没有阿巴亥这样周到。
“海兰珠他们呢?”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阿巴亥这倒叫我纳闷了。
“还说呢,你一听军情紧急就跑去和他们商议了,把那些难民扔下不管,这不她们还在码头指挥难民下船安置的事呢,已经大半天了。”
“那你怎么没去呢?”我一把把阿巴亥抱过来坐在我的膝上,“老婆我要好好的感谢你的那些情报!”说着亲了她一下,难得就我们两个人在,阿巴亥扭捏了一下,脸红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整容之后她总是愿意脸红,弄出小女儿神态,让我不能自持。
“好了,老实一些吧,前方的战事正紧,也不知道多尔衮怎么样了,这孩子老是让人担心,放着元山不守非要去夺咸兴?我怕你还有要用我的地方所以没去。”阿巴亥拍开我在她身上游动的大手说道。
我嘿嘿的笑了两下,依旧抱着她道“还是由他去吧,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我已经派人去照应他了,毕竟这是咱儿子,不能让他有闪失。”
“瞎说什么呢,谁是你儿子?”阿巴亥脸又红了起来,白了我一眼道。
“你是我老婆,你儿子难道不是我儿子么?”我故作不解的问道。
“讨厌,没正形的,净瞎说!”阿巴亥照着我的胸膛就是一下子,要是多尔衮知道我这这么称呼他鼻子还不气歪了。
“好了,不和你闹了,咱们说正经的吧,你觉得佟养性这个人靠的住么?”这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经我一说,阿巴亥沉思起来。
“佟养性最初是开元的富豪,族人宾客甚多。大汗的崛起使他激动不已,决心与我女真人共命运。于是私下里写信给大汗称其先祖就是女真人商人,世代居住在明朝境内,一直在作粮食和毛皮贸易。后来,明朝查获了这些书信,将佟养性逮捕入狱。但是最终还是越狱逃走,投奔了大汗。大汗对他很重视封了他的官,并且妻以宗女,以示褒奖。辽阳之战时就是他协助大汗破城的,此人很有些手腕,带兵打仗都很精通,最重要的是他和许多辽东籍明军将领关系密切,要不你的伟哥如何能过山海关呢?”
原本以为我已经很了解佟养性了,但是现在才发现我所知道的佟养性不过是他的一个侧面。此时阿巴亥一语道破天机,这个佟养性从前是个商人,那么商人的本色就是逐利,单看佟养性能在努尔哈赤刚刚在辽东崛起崭露头角的时候就主动投降可知,此人的眼光非同寻常,不是等闲之辈啊。
看来我这次开城是太有必要去了。作为现代人没有比我再了解商人逐利的本色了,这是一种浸到骨子里怎么也改不了的天性,就算是他现在做了将军也是一样,此时的佟养性或许正在做着一生最大的一次赌注吧。
第四卷 披荆斩棘 第四章 赌注
在开城佟养性在做着他人生最大的抉择,十几年前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跟随努尔哈赤,那时努尔哈赤还没有起兵反明,但是他已经看到了那种势不可挡的势头,这全是凭着自己商人的直觉。
至于佟氏家族,他心里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家族是数世以前定居东北的明朝官员的后裔,从此繁衍和女真人通婚,到了他这一代身上已经找不到汉人的影子了,但是毕竟自己的祖宗是汉人,所以从他归顺努尔哈赤后就不断有那些汉人的读书人称自己为汉奸。
汉奸就汉奸吧,他才不在乎呢,在关外像他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从打明朝在东北设立卫所以后像他这样的无数的汉人就被迁来了这塞北苦寒之地,开始军垦。卫所军士皆由身份永远不变的世袭军户充任,而卫所军官也世袭其职,这本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军事制度,但是早就变了味全然不是那个样子了,地方将领把军士变为劳工,或向他们“卖闲”,每月只要交纳200钱就可免除军事训练。
这样,卫所军官便成了有利可图的职位。于是,商贾子弟纷纷重金行贿,求得此职以饱私囊,或将家奴登入军籍,借此来贪污军饷,有些军官甚至割占军屯土地,强令手下军士像农奴一样为其耕种。佟养性的老祖宗好像就是这么干的,否则他哪来的本钱作生意,但是大量的军士因得不到军饷又遭受如此剥削,而极力摆脱军户身份,所以他们纷纷逃亡,加入了女真部落,如此数代繁衍下来,在东北到底谁是汉人谁是女真人已经说不清楚了。此后大家就都有了一种共识,不管是汉人也好女真人也罢,这些人都是东北人,都是被朝廷抛弃不管的人。
于是在各地出现了很多大户,应该说是家族才对,这些家族的首领都世袭着朝廷的官制,朝廷的任命不过是例行公事,至于下级军官统领着由家丁组成的私人武装,又与其上级军官形成依附关系。整个边境就是一个大杂烩,分属不同的势力和家族,朝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很多人主张剥夺这些人的官制,但是很多人又觉得这样东北就失去了屏障,就在他们争吵不休的时候,努尔哈赤崛起了。
努尔哈赤是佟养性这辈子所见过的最优秀的统帅,李先生也不错,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可是他打仗太没有套路,就好像上次冰冻平壤一样,让人不不到头脑,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努尔哈赤第一,李开阳第二。努尔哈赤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希望,他远比那些朝廷里的大臣要聪明多了,并且符合自己的口味,而明朝实在是让自己看不到希望,据说皇帝那时已经十数年没有上过朝了,与之相比努尔哈赤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所以他没有多想,投奔了努尔哈赤,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对于一个对自己身份好没有认同感的商人来说这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了佟养性的选择是对的。
努尔哈赤没有让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他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更给了佟养性官爵和权力。当时所有投奔而来的边人都抱有这样的希望就是明军根本就不堪一击,这个天下早晚是女真人的,那么自己这样和女真人一起开疆拓土的人自然是功臣了。这一信念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勇气投入到和明朝这个昔日的故国的征战中。佟养性的家族先后有22个人投入了努尔哈赤的旗下包括曾在朝鲜抗击过丰臣秀吉的副将他的堂兄佟养真,可惜他没干两年就死了,否则佟养性如何能显露出来。像他这样整个大家族来投的有很多,都得到了女真人的重用,大家都满怀信心认为这样用不了多久就能取得整个中原。
然而前进的步伐被袁崇焕挡住了,并且努尔哈赤也付出了自己的性命,这时冷静下来才发现不光是努尔哈赤包括他佟养性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错了,至少是太急了,所以才会有此一败,就算是没有袁崇焕那么早晚也要败的,那时或许败的更惨。剩下的这段时间佟养性一直在反思,到底是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彻底的把所有辽东的势力统合在一起呢,努尔哈赤只注意到了他们这样的上层武人,忽视了那些汉民,所以根基很不稳固,后继能力差。
皇太极作了继承人,那个和他关系很好的郎中也跟着得了势,看他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不就是凭着救了皇太极的狗,又医活了几个人么,有什么了不起。这还不算他还居然卖起了春药,什么春药要那么贵,可是别人都在吃,而且据说效果神奇,所以佟养性也托人买了一剂,还别说真的是很好用,佟养性将自己的老婆和小妾弄得对他是又爱又怕。从此佟养性才对这个郎中开始刮目相看,随后这个郎中又开了书院,弄出了水泥和玻璃,总是花样翻新,据说他的书院里还有什么显微镜,这他倒是没看过,不过望远镜可让他开了眼界,这东西还别说真是神了。
接下来的日子大汗皇太极突然将佟养性私下的找过去,跟他谈了很久,将佟养性视为亲信,这让佟养性受宠若惊,努尔哈赤死后有一段时间没人想到自己重视自己了,皇太极倒好,一开口就是汉军副统领。不过还要做这个李开阳的副手,他何德何能的人,连仗都没打过就作上了正职,这让佟养性很不爽,不过幸好大汗叫自己密切注意监视这个李开阳,看来大汗对他也是不放心。
终于要和这个李开阳合作共事了,佟养性心里有些期盼又有些惶恐,对于这个人自己一直是听传闻,到底怎么样自己根本就不清楚。实际的接触让佟养性逐渐的开始认识了这个李开阳,这个家伙还行,至少他不会像别人一样不懂装懂,而且将训练汉军的事情都交给了自己,对自己完全信任,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不像皇太极当初和自己说的那样什么全力支持自己,结果要什么都没有,好东西都给蒙古军,光知道玩嘴皮子。
这个李开阳居然自己掏腰包只为训练好一支不属于他的军队,当时佟养性就意识到李开阳的这种举动不是傻子,就是一个大奸商,比自己还奸的奸商。现在看来,这家伙确实够奸的,军队里所有的人对他都很崇拜,无他,跟着李开阳不愁吃不愁穿,还能打胜仗,这是最让下级们信服的了。
到了朝鲜李开阳所表现出来的就更令佟养性吃惊了,原来他在辽东是扮猪吃老虎,一桩桩事都证明了这个李开阳不但是个特大的奸商,而且还是一个野心家,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只看他有意无意作的每一件事就知道都有后着。别人看不出来他佟养性自己还看不出来么,果不然没有多久整个朝鲜就让他平定了,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招将多尔衮和阿敏都留在了朝鲜,局势已经开始明朗了,这家伙要自己单干。
这时候宁完我就来找过自己,撺掇自己反了李开阳,或者是发动兵变将李开阳软禁起来,到时皇太极一定会大加褒奖他的。简直是放屁,什么也不懂的读书人,就知道瞎想,纸上谈兵,你以为李开阳是那么好就范的么。不说这些手底下的汉军同不同意,就是多尔衮和阿敏也不会放过自己啊,看他们几个的那个亲热劲,真不知道李开阳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药。只能这样解释了,要不咋能跟亲兄弟一样呢,一定是迷魂药,他这个郎中可是真不简单。
不过难不成自己也被灌了迷魂药么,自己对这个李开阳是越来越信服了,就不要说他手下的士兵了,自己指挥他们打仗一个个都不含糊,你看上次去登州解围的时候,那股杀气,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士兵会那么勇猛,只因为他们听说李开阳被困了。所以佟养性婉转的拒绝了宁完我的建议,让士兵造李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