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枣。水煎服。
八味平胃散 香港脚。
浓朴 升麻 射干 茯苓 大黄 枳壳 芍药 甘草
水煎服。
龙胶散(阙)
大圣散
人参 黄 茯苓 甘草 川芎 当归 麦门冬 木香
加姜。水煎服。
枳壳散
防风 川芎 细辛 枳壳 桔梗 干葛 甘草
加姜。水煎服。
蟠葱散 阴颓气。
苍术 茯苓 青皮 丁皮 延胡索 肉桂 三棱 莪术 槟榔 干姜 砂仁 甘草
加连根。葱白。水煎。热服。
荜澄茄散
附子 荜澄茄 沉香 葫芦巴 肉桂 补骨脂 茴香 巴戟天 川楝子 木香 川乌
水煎服。
异攻散 小肠气。
即五积散。
止衄散 鼻衄。
黄 赤茯苓 白芍药 当归 生 阿胶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黄 汤调下。
一字散
雄黄 细辛(各五钱) 川乌(生。五枚)
上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芽茶。煎汤调服。
金沸草散
旋复花 麻黄 前胡 荆芥穗 甘草 半夏 赤芍
加姜枣。水煎服。
黑神散
黑豆(炒) 熟 当归 白芍药 蒲黄 肉桂 干姜(炮) 甘草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童便各半盏。调服。
妙香散 舌衄。
人参 黄 茯神 山药 甘草 桔梗 远志 木香 麝香 辰砂
上为末。温酒调服。
扁豆散(本事) 咯血。
扁豆 人参 白术 半夏 枇杷叶 生姜
入槟榔二分半。水煎服。
七珍散(本事)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粟米
加姜。水煎服。
补肝散(千金增入) 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
地肤子(一斗。阴干为末) 生地黄(十斤。捣取汁)
以地黄汁和。曝干。更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内补散(瑞竹) 嗽血。
人参 黄 川芎 当归 白芷 桔梗 官桂 甘草
加姜。水煎服。
通关散 头痛。
抚芎 川芎 川乌 细辛 白芷 薄荷
上为末。葱白、茶清调服。薄荷汤调亦可。
茶调散 头痛。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香附 甘草
上为末。食后茶清调服二钱。
八生散
天雄(去皮脐。如无以大附子代之) 大川乌(各一两。去皮脐)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各五钱) 川芎 半夏 木香 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
并生用。加姜。多水煎服。
追风散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 僵蚕 全蝎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
风荆芥 石膏 甘草 地龙(去土) 乳香 没药 雄黄
上为末。每服半钱。入好茶少许。临卧沸汤调服。
白蔹散(千金) 治风痹肿筋急展转易常处。
白蔹(半两) 附子(六铢)
二味治下筛。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热行为候。十日觉。
正元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陈皮 甘草 川芎 肉桂 干姜 附子 乌药 山药 川乌
加姜枣。入盐少许。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矾(明净七钱) 巴豆(一粒。去壳研)
上以矾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内。候矾干为度。细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
中。涎出为效。又方用青矾。
琥珀散(济生) 经痛。
赤芍药 三棱 莪术 牡丹皮 玄胡索 刘寄奴 当归 熟地 乌药 官桂(各一两)
上为赤芍、棱莪、牡丹、寄奴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
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服。
劫劳散
人参 黄 甘草 当归 芍药 地黄 阿胶 紫菀(等分)
加姜枣。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异攻散 脾痛。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姜枣。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 治肾泄。(有一人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一次。此名肾泻。)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一两。细粒绿色者)
二味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手拈散 治心脾气痛。
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没药(等分)
上为末。酒调服二钱。
调气散
即木香调气散。
观音应梦散(夷坚志)
人参(一钱) 胡桃(二枚。去壳不去皮)
加姜、枣。水煎服。盖人参定喘。胡桃能敛肺也。
橘苏散(济生)
橘红 苏叶 杏仁 半夏 贝母 五味子 白术 桑白皮(等分) 甘草(减半)
加姜水煎服。
应梦人参散
甘草(炙一钱) 人参 白术 桔梗 青皮 白芷 干葛(各六分) 干姜
加姜。水煎服。
款冬花散
知母 桑白皮(一云桑叶) 款冬花(去梗)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贝母(去心) 杏
仁(去皮尖) 甘草(炙) 半夏(汤泡。姜制)
加姜。水煎服。
二母散
知母 贝母
加姜。水煎服。
丁香煮散(直指) 属诸嗽门不喜食。
石莲肉 丁香(各十四枚)
生姜七片。大枣七枚。黄秫米半合。水煮食。
导赤散 淋。
生地黄 木通 甘草
竹叶、灯心水煎。饥服。
五淋散(和剂)
赤茯苓 赤芍药 栀子仁 当归梢 甘草(生)
水煎饥服。
五香散(和剂) 尿血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
水煎服。
竹龙散(三因) 三消。
五灵脂(另研) 黑豆(生。去皮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冬瓜煎汤调服。瓜叶子皆可。一日两服。渴少减一服。渴
止宜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此方沈存中载于灵苑方。得效者甚多。
乌金散 消渴。
黄丹 金墨
上为末。每服二钱。丹服先漱口。待渴甚。要饮水。就用冷水调服。
木香散(和剂) 溏泄。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当归 甘草 附子 赤石脂 藿香 诃子皮
加姜、枣。水煎服。
大建脾散(百一)
荜澄茄 干姜 白豆蔻 丁香 白茯苓 甘草 肉豆蔻 半夏 砂仁 陈皮 檀香 浓
朴茴香 神曲 青皮 白术 川乌 草果仁 附子
姜、枣。水煎服。
荆芥散(增入) 吐血。
荆芥穗(半两) 炙草(一两) 桔梗(二两)
上 咀。姜煎。食后服。
滑胎枳壳散 肠风脏毒。
枳壳 甘草
上为末。空心沸汤调服。
棕灰散(事亲)
败棕(不拘多少) 烧灰存性。空心酒调二钱。清米饮亦可。
三灰散(杨氏)
侧柏叶(焙为末五钱) 棕榈(存性。勿令白色。三钱) 桐子(烧作炭二钱。)
上为末。分作二服。空心米饮调服。
黄 散(增入) 治咳血成劳。
甘草(四钱) 黄 麦门冬 熟地 桔梗 白芍(各半两)
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木香交加散 痢。
即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并用。
七珍散 五劳。
即八珍散去扁豆。
黄 鳖甲散(和剂)
人参 黄 茯苓 天冬 半夏 知母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地 赤芍 桔梗 肉桂
紫菀 秦艽 鳖甲 柴胡 甘草
水煎服。
人参散(本事) 五劳。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赤芍 半夏曲 柴胡 黄芩 干葛
姜、枣。水煎服。
小三五七散 眩晕。
天雄(炮) 细辛(各二分) 干姜 山茱萸(各五分) 山药 防风(各七分)
上为末。酒调服。
参茯白术散(和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甘草(各二两) 薏苡 扁豆(姜汁炒) 莲肉(各一两) 砂仁
上为末。枣汤调服。
异攻散(本事)
川芎 当归 白芷 白芍药 陈皮 牡丹皮 玄胡索 桔梗 乌药 干姜 官桂
加姜。水煎服。
洗肝散(得效) 眼。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薄荷 甘草(炙) 山栀仁 大黄(煨。等分)
上为末。食后水调服。
鸣耳散(济生) 耳。
紧磁石(一块如豆大) 穿山甲( 存性。研。一字)
上为新绵裹塞于耳内。口中衔小生铁。觉耳内如风声即住。
桃红散 耳。
干胭脂 白矾(等分)
上为末。将鹅瓴管蘸药少许。吹入耳内。
推气散 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枳壳 桂心 片子姜黄(各半两。一本作僵蚕) 甘草(炙。一钱半)
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或酒下。
通关散 鼻。
白矾 直僵蚕 南星(生) 梨芦 全蝎(等分)
上为末。鹅瓴管吹入鼻内。
排脓托里散 治痈疽疖肿毒。
地蜈蚣 赤芍药 当归 甘草(等分)
上为末。酒调服。
五香散(和剂)
木香 沉香 鸡舌香(各一钱) 射香 薰陆香(一钱)
上为末。酒调服。
换肌散(杨氏)
胡麻 蔓荆子 枸杞子 牛蒡子(各五钱) 防风 苦参 白蒺藜 栝蒌根(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甘草贯众汤漱口。不拘时。茶清调服。日进三服。
花蛇散(三因) 癞。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二两。) 生犀(半钱) 青皮(半两) 黑丑(半两。半生半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腻粉半钱。研匀。糯米饮五更调服。以利下恶毒为度。十余日再进
鸡鸣散 扑。
大黄(一两酒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
上研末。酒一碗。煎六分。鸡鸣时服。至晚取下瘀血即愈。若愈。便觉气绝不能言。取
药不及者。急掰开口。热小便灌之。
调经散(三因)经事不调。
当归 赤芍 没药 肉桂 细辛 甘草 麝香
上为末。生姜汁酒米饮。空心任意调服。
失笑散(和剂) 妇人血瘀。
蒲黄(炒) 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等分)
上为末。酽醋熬成膏。水调服。
木香顺气散 赤白带下。
京三棱 石三棱 萝卜子(炒) 槟榔 陈皮 鸡爪三棱 半夏 白茯苓 人参
木香(各一两) 黑丑 砂仁 白豆蔻(各五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丸。
蒲黄散
蒲黄 干荷叶 牡丹皮 玄胡索 生地 甘草
入蜜少许。水煎服。
荷叶散
荷叶 蒲黄 甘草 生地黄汁 蜜糖
上水煮荷叶。甘草。去渣。入蒲黄地黄汁。蜜调匀服。
香苏散
紫苏 香附 陈皮 甘草 槟榔 木瓜
加姜、葱。水煎服。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丸类、丹类、膏类
属性:(附后)
苏合香丸(和剂) 中风与感应丸并用。即苏感丸。(安息香膏。和入苏合油内。)
白术 青木香 乌犀角 香附 丁香 朱砂 诃黎勒(煨) 白檀香 安息香(另为末。
无灰酒熬膏) 麝香(研) 荜茇 龙脑 沉香 苏合香油(各二两) 薰陆香(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或如龙眼大。外以蜡包。临时切开取用。以姜汤熟水酒任
下。青龙丸(济生)
穿山甲(十五片。锻石炒) 全蝎(去毒。二十一个) 蜈蚣(七条生用) 斑蝥(七个。糯
米炒去头足) 麝香(一字。另研) 地龙(去土。一两) 草乌(一两) 松香(五钱) 没药(三钱)
僵蚕(姜汁炒各五钱) 五灵脂(去沙土) 乳香(各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不拘时。温酒送下二十丸。忌食热物。
乳香丸(和剂)
糯米(炒) 川乌(炮。去皮脐) 五灵脂(去砂土各二两) 乳香 白芷 藿香 南星(炮)
没药 荆芥 赤小豆 骨碎补 白附子(炮。各一两) 松脂(五钱) 香墨( ) 草乌(炮。各
五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送下。茶清亦可。忌热物一时
五痹丸(见中风)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 槟榔(酸粟米饭裹。外以湿纸包。火煨。令纸焦。去饭。各四
两) 黑丑(二十四两。炒香为末。取头末。十二两) 木香(二两)
上为末。入牵牛令匀。清水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茶汤热水任下。每酒食
后可服五丸或七丸。小儿一岁一丸。妊妇不可服。
玉杵丸(得效)
石膏(生) 半夏(泡) 硝石(另研。各一两) 生硫黄(另研。二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姜汤米饮任下。
铁弹丸(和剂)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川乌(泡。去皮脐尖。一两) 五灵脂(酒淘去沙土。四两) 麝香
(另研。一钱)
上先将乳没于阴凉处细研。次入麝香末。次入余药末。再研。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
丸。食后临卧。薄荷酒磨化服。
青州白丸子
半夏(泡。七两) 南星(泡。三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去皮脐。五钱。俱生用)
上捣箩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渣更研更摆。以尽为度。
置瓷盆中。日晒夜露。次早换水搅。又晒露。如此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
饼。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丸如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姜汤下。不拘时服。如瘫
疯湿。酒下如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防风丸(和剂)
防风 川芎 天麻(去苗。酒浸一宿) 甘草(各三两。炙)
朱砂半两为衣。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荆芥汤化开服。
茶酒亦可。服不拘时候。
犀角丸(和剂)
黄连(去芦) 犀角(镑。各一两) 人参(二两) 大黄(八两) 黑丑(十二两。炒过。再
研。取头末六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骨碎补丸(和剂)
荆芥穗 白附子(炮) 肉苁蓉(酒浸。切焙) 牛膝(酒浸) 骨碎补(去毛炒) 威灵仙
(炒) 自然铜( 。醋浸九次) 草乌(炮。去皮脐) 半夏(炮。各五钱) 地龙(去土炒) 没
药(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不拘时。温酒下。妇人醋汤或当
归酒下。妊妇勿服。
乌荆丸(和剂)
川乌(炮。去皮。脐。一两) 荆芥穗(二两)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汤任下。有痰。日进二三服。
四生丸(和剂)
五灵脂(去沙) 骨碎补 川乌(炮。去皮脐) 当归(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渐加至十丸。十五丸。空心温酒下。
轻脚丸(和剂)
木别子(另研) 白胶香(另研) 白芍(各二两) 草乌(去皮尖四两) 赤小豆(一两为末
作糊)
上为末。赤小豆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温酒或木瓜汤送下。病在
下食后服。病在上食前服。忌热物少时。
秘方换腿丸(和剂)
薏苡仁 石南膝 南星(炮。姜制) 牛膝(酒浸) 肉桂(去粗皮) 当归 天麻 附子(
炮。去皮脐) 羌活 防风 石斛 萆 黄 (蜜炙) 续断(各一两) 苍术(泔浸。两半) 槟
榔(五钱) 木瓜(四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酒或木瓜汤下。
左经丸(和剂)
黑豆(一斤。斑蝥二十一枚。去头足同煮候豆胀为度。去蝥不用。取豆焙) 草乌(煨。
四两) 川乌(炮。去皮脐。二两) 没药(两半) 乳香(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酒吞三十丸。
木瓜丸(和剂)
生地黄 陈皮 乌药(各四两) 杏仁(去皮尖。一两) 黑丑(炒。三两) 石南藤 当
归续断 苁蓉(酒洗焙) 木瓜 牛膝(酒浸) 赤芍药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木瓜煎汤下。
神保丸(和剂) 中恶。
木香 胡椒(各一钱) 全蝎(七个) 巴豆(十粒去壳心皮研去油)
上为末。巴豆霜入内令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心膈痛。
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以白矾、蛤粉各二
钱。黄丹一钱同研。煎桑白皮、糯米饮下。大便闭。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下。
宿食不消。茶汤下。
消暑丸(和剂) 伤暑。
半夏(醋煮。一斤) 甘草(生用) 茯苓(各半斤)
上为末。姜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白汤下。
酒煮黄连丸
黄连(去芦。十二两)
上以好酒煮。焙干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
三黄丸(和剂)
黄连 黄芩 大黄(煨。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熟水下。又方。用脑麝为衣。丸如大
豆大。临卧。含下一两丸。亦可。
戊己丸(和剂) 伤湿。
黄连 吴茱萸 白芍药(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红丸子 伤食。
京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各五钱) 干姜(炮) 胡椒(各三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以矾红为衣。食后姜汤下三十丸。小儿减丸数。
小七香丸(和剂)
甘松 益智 香附 丁香皮 甘草 砂仁 莪术(等分)
上为末。泡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熟水温任送下。
感应丸(和剂)
百草霜(用庄村有柴木草。烧锅底上刮取。研。一两) 杏仁(肥。去皮尖。去双仁。一
百四十个。另研) 丁香 木香(各半两) 川干姜(炮。一两) 肉豆蔻(面包煨去油。取霜。二十
个) 巴豆(去壳。纸包去油。七十八粒)
上取百草霜、杏仁、巴豆。另研余四味。共为末。和匀。先将好黄蜡四两溶化。以重绵
滤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瓦器内煮蜡数滚。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春夏用油一两。秋
冬用油一两半。熬令香熟。次下蜡同化。乘稍热和前药末作块。油纸包收。旋丸如绿豆大。
每服五七丸、或十丸或十五丸。量大小虚实。加减丸数。
半硫丸(和剂) 七气。
半夏(汤泡) 硫黄(明净者。研极细。用柳木槌杀过)
上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搅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