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
宜鹿茸橘皮煎丸。若脾冷甚而不进食者。理中汤。未效。附子理中汤。加砂仁半钱。或丁香
煮散。心肾虚。致脾气不足以运者。鹿茸橘皮煎丸。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者也。
卷之六·诸嗽门
噫气吞酸
属性:吞酸者。宿食所为。故曰中脘有饮。嘈有宿食。则酸。噫气吞酸。嗳宿腐气。逆咽酸水
亦
有每晨吐清酸水数口。日间无事者。亦有膈间常如酸折。皆饮食伤。兼中脘所致。生料平胃
散。加神曲麦 各半钱。或八味平胃散。
卷之六·诸嗽门
咳逆
属性:胃实即噫。胃虚即哕。逆者。胃中虚。膈上热也。咳逆为病。古为之哕。近为之呃。乃
胃寒
所生。寒气自逆而呃上。此证最危。间有热呃。已见伤寒证。其有他病发呃者。皆属寒。宜
用半夏一两。生姜两半。水一碗。煎半碗热服。或用丁香十粒。柿蒂十个。切碎。白水盏半
煎。或理中汤加枳壳茯苓各半钱。半夏一钱。不效。更加丁香十粒。
亦有无病。偶然致呃。此缘气逆而生。重者或经一二日。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半夏
汤。
或用煎汤。泡萝卜子。研取汁。调木香调气散。乘热服。逆气用之。最佳。若胃中寒甚。呃
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轻剂不能取效。宜丁香煮散。以及附子粳米汤。增炒川椒丁香。每
服各二十三粒。
卷之七·寒热门
疟寒热
属性:疟证不一。其名亦殊。初得之。病热正炽。一二发间。未宜遽截。不问寒热多少。且用
清脾
饮。草果饮。或二陈汤。加草果半钱。或生料平胃散。加草果半钱。前胡半钱。亦有非疟非
劳等疾。而自成寒热。乃是痰饮为之。不可不审。去痰行饮。则愈。
初发之际。风寒在表。虽寒热过后。而身体常自疼。常自畏风。宜草果饮。或养胃汤。
每服
加川芎草果各半钱。热少者。进取微汗寒多者宜快脾汤。或养胃汤。每服加草果半钱。服药
后寒仍多者。养胃汤。每服加熟附官桂各半钱。独寒者尤宜。不效。则七枣汤。热多者。宜
驱疟饮。或参苏饮。每服加草果半钱。大热不除。宜小柴胡汤。渴甚。则佐以五苓散。入辰
砂少许。独热无寒。宜小柴胡汤。热虽剧不甚渴者。于本方加桂四分。热多而脾气怯者。柴
朴汤。寒热俱等者。常服。宜如上项二陈汤。平胃散。加料之法。发日进柴胡桂姜汤。候可
截则截之。有独热。用清脾饮效者。内烦增参作一钱重。然恐非特可治独热也。食疟。乃是
饮食伤脾得之。
或疟已成。而犹不忌口。或寒热正作时。吃食。其人噫气吞酸。胸膈不利。宜生料平胃
散。每服加草果半钱。砂仁半钱。仍佐以红丸子。七香散。
暑疟。其人面垢口渴。虽热已退后。无事之时。亦常有汗。宜养胃汤一帖。香薷饮一帖
和
匀作二服。渴甚。汗出多者。加味香薷饮。间进辰砂五苓散。不问未发。其人呕吐痰食俱出
宜多进二陈汤。每服草果加之半钱。又恐伏暑蕴结为痰。宜消暑丸。更于暑疟中求之。有
四五发已后。应诸证。并可截疟丹。未愈再进。
久疟。经年累月。名曰疟母。又名劳疟。不宜十分攻之。所谓久疟不治者。是也。进四
兽饮
间山甲丸。疟愈后调理。宜生料平胃散。每服加人参茯苓各半钱。或用四君子汤。加陈皮
一钱半。即异功散。
外有伤寒。往来寒热如疟。劳病。往来寒热。亦如疟。谓之如疟。非真疟也。然伤寒寒
热如
疟。初必恶风寒。发热。头痛体疼。自太阳经而来。劳病寒热如疟。初必五心发烦热。劳倦
咳嗽。久乃成寒热。与正疟自不同。诸病皆有寒热。如失血痰饮。 瘕积聚。小肠 气。风
寒
暑湿。食伤发劳。劳瘵。疮毒。香港脚。已各见本门。其余不能尽举。应有不如发疟之传为寒
热
者。须问其元有何病。而生寒热。则随病施治。寒热发作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
近世因寒热发作。见其指甲青黑。遂名曰沙。或戛或挑。或灌以油茶。且禁其服药。此
病即是南方瘴气。生料平胃散。加草果槟榔。正宜所治。岂有病而无药哉。
卷之七·寒热门
独寒
属性:有寒而未即为热者。或寒一二日后。方热。有寒而终于无热者。惟伤寒有此为多。他证
亦或有之。当随证施治。
有虚常自畏寒。或觉冷在骨肉间。或冷从下起。经旬积月。宜以果附为君治之。
卷之七·寒热门
独热
属性:三消。诸失血后。蓐劳久痢诸虚后。发热者。皆非美证。有当直攻其发者。有不当专治
其热者。因他病而发为热者也。当随证用药中。加入退热药。
外有每遇夜。身发微热。病患不觉。早起动作无事。饮食如常。既无别证可疑。只是
血虚
阴不济阳。宜润补之。参苏饮二分。四物汤一分和匀。名茯苓补心汤。候热稍减。继以养
荣汤。十全大补汤。
又有服金石辛热者。甘草乌豆汤下。火邪者。艾汤下。饮食者。干姜汤下。炙爆者。枳
壳甘草汤下。
卷之七·寒热门
潮热
属性:(附虚烦)
潮热有二。有实而潮热者。有虚而潮热者。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证。
其余有潮热者。当审其虚实。若潮热大便坚涩。喜冷畏热。心下 然睡卧不着。此皆气
盛。所谓实而潮热者也。轻宜参苏饮。重则小柴胡汤。
若潮热而气消乏。精神憔悴。饮食减少。日渐 羸。虽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
虚证。宜茯苓补心汤。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病后欠调理者。八珍散主之。
有潮热似虚。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服补药不效者。此乃饮证随气而潮。故热随饮而亦
潮。宜于伤饮中寻药。
诸汗并霍乱吐泻后。应有渗泄。而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者。皆能虚烦。以阴血不足以济
阳。
阳气偏胜。故虚热而烦。宜参苏饮。去苏倍参。加麦门冬半钱。烦而渴者。独味人参汤。加
以小便不利者。春泽阳。加以心经热而躁者。辰砂五苓散。烦而呕。不喜食者。橘皮汤。烦
而睡。不宁者。温胆汤。大烦身热甚者。竹叶石膏汤。血虚生烦见前诸证者。茯苓补心汤。
外有一得病时节。即恶寒身不疼。头不痛。但烦热者。亦名虚烦。内外俱不可攻之。必遂损
竭。宜参苏饮。去苏倍参。或更加石膏半钱。不愈者。竹叶石膏汤。兼有上项证候者。于前
药选用。其人虚甚。不宜专用凉剂者。茯苓补心汤。
卷之八·大小腑门
小便多
属性: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菟丝子丸八味丸。玄兔丹。生料鹿茸
丸。
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此肾虚所致。亦由脾肾泄。早
泄而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
若小便常急。遍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涩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
顷忽
再出些小者。多因自忍尿。或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减泽泻之半。加阿胶一钱。
吞八味丸。此丸须用五味子者。
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凡遗尿
皆属虚。古书云。实则失气虚则遗尿。)
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厘清饮。四七汤。各半
帖。和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玄兔丹。
卷之八·大小腑门
淋闭
属性:古名曰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
者。
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暑月多有此患。止宜本药。闭而不通。脐下胀为癃起。以
灯心汤。五苓散。或洗慈汤。调独味琥珀末。仍令其以盐填脐下。更滴之以水。
若服凉药不效。审是冷秘。宜炒盐熨其小腹。或洗慈汤熏洗。有腹急而小便若不通。用
剂愈甚。宜以盐实脐中。就盐上灼艾。十来壮。
有淋病。下诸通便剂愈。不通。用木香流气饮。或别用通气香剂才愈者。此乃气淋。出
于冷热淋之外。
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尿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
出不
能而痛。宜大丝子丸。鹿茸丸之类。然此即膏淋。谓其非淋。亦不可。血淋一证。须看血
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虚冷。血色
瘀者。并宜汉椒根。锉碎。不拘多少。白水煎候冷进。
小便涩痛。常急欲溺。及去点滴。茎中痛不可忍者。此五淋病。生料五苓散。加阿胶七
分。
或五苓散。加车前子末少许。或五苓散和益元散等分。或五苓散。并可吞火府丹。佐以导赤
散。
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心瞿麦各少许。仍令其研麦门
冬草。连根车前草。白龙草蜜水调下。
若淋沥有血者。宜加五苓散。或生料五苓饮。和五淋饮。或导赤散。仍研地锦草水解服
进
冷剂愈甚者。此是冷淋。宜地髓汤。下附子八味丸。有因服五苓散等药不效者。用生料鹿茸
丸却愈。此证病。于下元虚冷之故。有小便艰涩如淋。不痛而痒者。此亦属虚。宜八味丸。
生料
鹿茸丸之类。若因思虑用心过度。致淋。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散。
汗多而小便赤涩。暑月多有此证。盛暑所饮既多。小便反涩少而赤。缘上停为饮。外发
于汗
津道不通。小肠涩闭。则水不运。下五苓散。一名导逆。内有术桂收汗。猪苓泽泻茯苓分
水道。收在其外者。使之内。又从而利导焉。发者敛之。壅者通之。义取于此。然有虚劳汗
多。而小便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涩而赤。不宜过用通小便之
剂。竭其肾水。惟当温养润肺。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自足选用汗者。心液。心主血。
养血则心得所养。汗止津生。不待通溺。而自清矣。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忽有小便赤涩
之证。此亦是枯竭不润之故。
卷之八·大小腑门
尿血
属性:(见诸血门本证)
或有气闭。而小便不通。至脐下气瘕结痛。以五香散。间服独味琥珀末。以灯心汤下。
甚效。女人多有此证。
卷之八·大小腑门
白浊
属性:有白浊人。服玄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
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淀浊。有小便出即如泔。若小儿泔病者。并宜厘清饮。加白茯苓
半钱。
如服药未效。宜四七汤。吞青州白丸子。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丝子丸。山药
丸
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
窍道而结。宜五苓妙香散。吞八味丸。小菟丝子丸。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
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
若溺不赤。无他热证。纵虽赤浊。不可以赤为热。只宜以治白浊施之。
若溺赤下浊亦赤。口渴时发热者。唇砂妙香散。吞灵砂丹。或清心莲子饮。发热不退。
口
燥舌干之甚者。此乃精亏内燥。肾枯不润。四物汤。吞玄兔丹。和八味丸久服。乃效。
卷之八·大小腑门
遗精
属性:(附遗沥梦遗)
遗精。得之有四。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
输泻
而出者。有欲太过滑泄不禁者。有年壮气盛。久无色欲。精气满泄者。然其状不一。或小
便
后去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茎中出而痒痛。常如欲小便者。并宜先用辰砂妙香散
吞玉华白丹。佐以威喜丸。或厘清饮。别以绵裹龙骨同煎。或厘清饮。半帖。加五倍牡蛎粉
白茯苓五味子各半钱。
失精梦泄。亦有经络热而得者。若以虚冷。用热剂则精愈失。本事方清心丸。用黄皮脑
子者。最良然亦必恍惚膈热。乃验其热证也。以此见赤浊。亦有自热而得。亦可用此。
若是用心过度。得之。宜远志丸用交感汤。加莲子肉。五味子吞下。仍佐以灵砂丹。
若审是思色欲不遂得之。且以四七汤。吞白丸子。甚者耳闻目见。其精即出。名曰白淫
妙香散。吞玉华白丹。
若审是色欲过度。下元虚惫。泄滑无禁。宜正元饮。加牡蛎粉。肉苁蓉各半钱。吞养气
丹。或灵砂丹。仍佐以鹿茸丸。山药丸。大菟丝子丸。固阳丸之类。
审是壮盛满溢者。本事方清心丸。仍服黄 六一汤。便虽非对。缘精髓满溢。姑以白燥
之。
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原时方有一二滴沾 。
其病不出前所因。宜审用前药。
梦遗。俗谓之夜梦鬼交。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酸枣仁炒。茯神各半
钱。吞玉华白丹。固阳丸。梦遗亦备前肆证。宜审其所惑。用前药。
治小便注杆甘疮。用脑子二钱半。雁爪黄莲一钱半。炉甘石一钱。葱头七个。陈荷叶一
片。
花椒一撮。先以葱头荷叶花椒煎汤二碗。待温时留瓶内。浸洗。小便干净。将前炉甘石。用
火红。于煎至黄莲水内。浸湿又烧又浸。烧烊为度。安于冷地上。以碗盖之。候冷。研末
入脑子和匀。将前汤洗净。用药末之。妙不过二三度。即愈。
卷之八·大小腑门
三消
属性: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有一僧专用黄 饮加减。
其
论盖详之。益血为主。三消。小便去多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中消消脾。脾
气热燥。饮食倍常。皆消为小便。下消消肾。肾衰不能摄水。故小便虽多而渴。然小便既
多。津液必竭。久而未有不渴者。谓之全不渴。未有的论。诸消不宜用燥烈峻补之剂。惟当
滋养。除消脾外。心肾二消。宜用黄 饮。吞八味丸。或玄兔丹。或小菟丝子丸。又竹龙散
皆可。又用六神饮亦治肾消。惟脾消则加当归。去黄 。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宜常服
四物汤。润其大肠。如加人参木瓜花粉在人。仍煮四皓粥食之。糯米泔。折二。亦可冷进。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溅在
桶边如 烛泪。此精不禁。真元竭矣。
上消中消。心脾既如此热。小便涩少而反无禁。盖燥热在上。虚冷在下。阴阳不交。所
以成消渴。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然此证消肾得之为多。消心
之病
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
宜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栝蒌干葛如其数。吞猪肚丸。或酒连丸。仍佐独味黄连汤。多煎
候冷。遇渴恣饮。久而自愈。或自糯米煮稀粥。然同颖汤。梅花汤二药。于三消有渴者。皆
可用。若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者。宜黄 饮。加莲肉远志各半钱。吞玄兔丹。
仍以大麦煎汤。间下灵砂丹。
消脾。缘脾经燥热。食物易化。皆为小便。转食转饥。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
中。曰热中。宜用莲茗饮加生地黄干葛各半钱。或乌金散。或止用莲茗饮。
若因色欲过度。水火不受。肾水下泄。心火自炎。以致渴浊。不宜备用凉心冷剂
宜坚肾水以济心火。当用黄 饮加苁蓉五味各半钱。吞八味丸及小菟丝子丸。玄兔丹。鹿
茸丸。加减安肾丸。皆可选用。或灵砂丹。消肾为病。比诸为重。古方谓之强中。又谓之内
消。多因恣意色欲。或饵金石。肾气既衰。石气独在精水无取养。故常发虚阳。不交精出。
小便无度。唇口干焦。黄 饮、吞玄兔丹。八味丸。鹿茸丸。加减肾气丸。小菟丝子丸。灵
砂丹皆可选用。或未效。黄 饮加苁蓉北五味山茱萸各四分。荠笼丸。苁蓉丸。
又有果木渴。因多食果子所致。宜麝香之药。
卷之八·大小腑门
大便秘
属性:有风秘。冷秘。气秘热秘。又有老人津液干燥。是名虚证。妇人分产亡血。及发汗利小
便。
病后血气未复。皆能作秘。俱宜麻仁丸。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
其人素有风病
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
吞养正丹。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
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冷药多泄
惟黄连肥肠而止泄。气秘而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
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矣。宜四顺清凉饮。吞
顺肠
丸。或木香槟榔丸。有气作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