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许是“疯狂”马云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吧。
为疯狂的人喝彩(2)
【创业宝典】不知道马云是不是看过英特尔前任CEO安德鲁&8226;葛洛夫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所以才如此疯狂。
什么是偏执狂,葛洛夫在书中提到了马克&8226;吐温和他的名著《傻瓜威尔逊》:“愚蠢的人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聪明的人却说,把你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那个篮子。”这就是偏执。
这个世界不是为偏执狂存在的,但是没有一点偏执,没有一点狂妄,也很难立足于这个世界。“正常”人更容易改变自己当初定下来的方向,而这个改变,很有可能是给自己想逃离漫长、痛苦的过程所找的借口。
路径选错了,你就会死亡,但是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由于选错路径,而是由于三心二意,在优柔寡断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商场信奉“快鱼吃慢鱼”的法则,因为“10倍速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节奏进行”。
某种意义上,生存已经不是大多数人要考虑的问题,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创业实战】一个“疯狂”的人,很难将某个平衡状态保持下去,导致他连续不断地打破旧平衡,形成新平衡,又打破旧平衡,又形成新平衡……这样“疯狂”的人就会不断进步。
疯狂的人具有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认定的事,都会执拗到底,不管对错。因而在“不管对错”的过程中,屏蔽掉了“给自己找借口”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坚持做下去的“风险系数”较低,或者说风险成本较低。所以,只要给予正确引导,“疯狂的人”更容易成功。
但是,要疯狂,却不能够愚蠢。想要和马云一样“疯狂”,首先要像马云一样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1。强烈的市场意识
拥有市场意识才能够为自己的“疯狂”打下基础。拥有市场眼光,对于市场上千变万化的信息要能够反应迅速,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决策,再辅以周密的计划、灵活的处理方式,将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就会造就自己的成功。马云之所以敢于如此疯狂,就在于他看准了电子商务巨大的市场空间。
2。规避风险的能力
马云说过:“我很疯狂,但是我不愚蠢。”疯狂是一回事,风险又是一回事,不能够疯狂忘形,为自己带来风险。成功的创业者都具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就像一位优秀的司机,会根据路况来决定自己的车速,而且会系上安全带,随时收听路况信息,这样才能够做到快慢有度,收放自如。
3。学习的能力
成功的创业者大都有比别人更优秀的学习能力,并且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尤其善于在实践中、在社会中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更有资本去“疯狂”。
4。敏锐的觉察能力
创业意味着你要随时面对一切问题,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打交道。这就要求创业者是一个能够审时度势、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人,这就要有敏锐的目光来区别是非、辨别真伪、洞察秋毫、预算未来。马云就是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价值,所以紧紧抓住电子商务这块大蛋糕不松手,最终取得了成功。
用委屈撑大自己的胸怀(1)
【马云语录】男人的胸怀是用委屈撑大的。
【马云创造】现在的马云端的是风光无限,成为人们心中的“创业教父”,又是被包括哈佛、斯坦福、北大等在内的众多世界名校请去演讲,又是被布莱尔、克林顿邀请共进午餐,甚至还上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被笼上一层耀眼的光环。
殊不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心酸和泪水,都是用委屈和痛苦浸泡出来的。马云也不例外。
马云在刚出来创业的时候是做中国黄页的。起步的时候往往是最艰难的时候,马云最困难的时候身上只剩下200元钱。而且当时由于互联网还不普及,大多数企业听都没有听说过互联网,对于互联网自然是半信半疑,哪里还会相信什么“中国黄页”。马云可谓是举步维艰,迟迟不能够打开局面。
虽然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陆续有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等一些单位和马云合作,但是,当时国内还没有开通互联网,验证成功的只能靠美国寄过来的打印纸和一个越洋电话。换句话说,马云当时兜售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谁又能够轻易相信这种过分“虚无”的商品呢?甚至很多人怀疑马云根本就是一个骗子,推销的难度可想而知。马云当时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
直到1997年的5月,上海开通了24K的互联网专线,马云才有机会证明自己。这年8月份的一天,马云请来望湖宾馆老总等客户以及杭州电视台的记者,从杭州打长途电话到上海联网进行了一次现场的演示,并且让记者全程录像,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产品。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网页才终于下载完毕,电脑上出现了望湖宾馆的主页。客户兴奋了,记者兴奋了,这个宾馆的人都兴奋了,唯独马云却掩面而泣!这里面有幸福,也有委屈!其间马云受了多少的委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创业的道路上,马云遇到的不仅有误解,还有欺骗。1995年的下半年,有几个自称是深圳大老板的人找到马云,愿意出资两万元,做“中国黄页”的代理商。处于资金困境中的马云顿时喜出望外,感觉遇到了福星,于是毫无保留地将中国黄页的核心模式和机密技术全部和盘托出,并且派出技术人员亲赴深圳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系统。
马云无微不至的服务,终于使这几位老板感到很满意,临走时给马云撂下了一句话:“三天后到杭州签合同!”
然而,马云直到现在也没有等来这份合同。后来才知道,这几位深圳老板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拿出来的东西和马云的中国黄页一模一样。在创业初期,在马云最艰难的时候,这简直就是当头一棒,但是马云忍了下来,“当时真的受不了,但是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
马云受的委屈远远没有结束。到了1996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时的“热点”,许多人都参与到互联网,马云的“中国黄页”也有了很多的竞争对手。可以说当时正是烽火连天,激战正酣。
马云的主要对手是杭州电信。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较量。杭州电信的注册资本有3个多亿,拥有非常好的社会和政府资源;而马云的注册资本只有区区两万元,社会和政府资源是一片空白。
这是一场公平的竞争吗?不要说企业,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出谁胜谁负,谁强谁弱。
但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杭州这么大一块地方只能有一家生存,而且杭州电信利用马云“中国黄页(chinapages)”已有的名声,同样做了一个“中国黄页”,不过英文名字叫做“chinesepages”。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可是一头小羊又怎能斗得过老虎呢?为了寻找一条出路,马云决定改变策略,改竞争为联合,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他决定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的3月,两家“中国黄页”宣布合并,马云的“中国电信”占30%的股份,而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
可是两家终究不是同路人,这本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拉郎配”,没过多久,就出现了问题。杭州电信急于利用中国黄页来赚大钱,而马云则认为做互联网公司就如培养自己的小孩,不到时候不能够挣钱。双方分歧日益加深,资本和权势高的一方自然拥有决定权。最后马云只能无奈地选择辞职。
“东打西拼最后却丢了自己的孩子”,马云觉得委屈,心里委实觉得不甘。但是,最后他还是硬起心肠,将自己当时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内心无比激愤地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
用委屈撑大自己的胸怀(2)
这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的第一次重大失利。但是马云从来没有为哪次失败而掉泪。创业以来,他忍受的各种白眼和闭门羹没法统计。“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值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更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么样?来吧,我能够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所以我现在最欣赏的两句话,一句是丘吉尔先生对于遭受重创的英国公众讲的话‘Nevergiveup’(永不放弃),另一句就是‘满怀信心地上路,远胜过到达目的地’。”
正是马云将这些委屈深深地压在自己的心底,才最终迎来着自己的辉煌。
【创业宝典】“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现实世界里,马云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或者是极少数。根据有关的数据,在美国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可能不会这样“残酷”,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创业者都在他们的创业之路上遇到过失败和挫折。
合作伙伴的不欢而散、产品缺乏市场销路、财务危机等等,都是创业者可能面对的事情。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创业者不能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笑对失败”。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对于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都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够躲避,不能够让别人替你扛。但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越了解马云的创业史,越觉得有太多的东西让人感到心酸、感到心痛,最终感到心动,整个心都在感动,整个心又都充满了力量。作为一个创业者,马云受到了太多的委屈,受到了太多的屈辱,经受朋友的误解,忍受“骗子”的骂名,遭受小人的欺骗,无尽的失败,无尽的屈辱……但他没有掉一滴泪,他只能够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今天,创业者踏上自己的创业之路时,最应该记住的就是马云那句:“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创业实战】创业是一种冒险,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成功需要经验的积累,创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跌打摸索。只有在失败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财富,不断前行,才能够到达成功的顶峰。有一句话说得好:“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于立志创业的人来说,必须有勇气面对困境,敢于与困难接吻。创业者一定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遇到挫折时,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1。做好心理预期
做事情都要有一个心理预期,预料到可能的最惨结局,进行思考评估,把这个最惨的结局想清楚了,就算真的到了那个结局,也不会害怕了。就像马云一样,“总是想着明天会更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就不会害怕了。”
2。以最诚恳、最真挚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们
对于在创业初期或创业的过程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以最诚恳、最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们,尤其是那些给自己提供了创业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的人。在失败的时候千万不要躲避,不要隐瞒。应该挺起胸膛,勇敢如实地把自己的境况告诉他们,承认对他们的负债,并且承诺他们的债权,在自己有能力时一定偿还。请求他们的理解是渡过创业失败难关的第一关,相信他们也会理解的。
3。分析失败原因
很多创业者往往不能清醒地对待自己的处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种失败的结果正是由于自己的操作而造成的,在这个时候,就再没必要仍然坚持相信自己的原则,最好能够请朋友来为自己分析。
4.整理自己的资源
你失败了身边还有些什么?包括固定资产、商标专利、场地设备、专业技术、人际关系、客户,这些都是创业者的资源。这些资源也是有无形价值的;也是可以使你东山再起的前提条件。在失败的创业者头脑中必须非常清楚,资源的重新组合就是你再创业的前期投入。
5。放平心态,重新开始
失败了不要紧,但是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端正好自己的心态;控制住你的情绪;失败乃成功之母,将事情尽量往好处想,要学会安慰自己,学习马云“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的做法,鼓足勇气,重新开始。
6。抓住身边的机会
学习新的创业理论和别人的成功经验,抓住机会可以重新开始。
别让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1)
【马云语录】大家认为对的地方,往往有错的地方;大家认为危险最大的时候,要想到机会就多在里面。
【马云创造】有一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就看你能不能够抓住。
马云之所以能够走上电子商务的道路,有偶然的因素,更有着必然的因素。说它偶然,是因为这个机会的确很偶然;说它必然,是因为马云有着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个机会。
说起来话长,还是在1995年的时候,马云创办的海博翻译社,虽然没有让马云赚到多少钱,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名气。整个杭州城都知道有一个搞翻译很牛的马云。
在这个信息时代,名气就是一种资本。于是,有一家和美国商人合作承包建设工程的中国公司,就聘请马云为翻译,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事宜。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马云给他们“讨债”。
结果,马云遇到了讨债最坏的结果——人财两空。钱没有要回来,这个美国“商人”(暂且还称他为商人吧,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恐怖分子)掏出一把手枪来,把马云软禁起来,还要和马云合作在中国开办一家网络公司。在如此情境下,马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答应。这才被释放。
结果,刚脱离了虎口,又进了狼窝,刚获得自由的马云又遇到了一个骗子,连随身行李都被席卷一空后,他被抛弃在美国机场的候机厅。不过,幸亏马云身上还有一点钱,无奈之下,他飞到西雅图投奔自己在美国唯一的一位朋友Sam。Sam是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一位外教朋友的女婿。这位Sam见到马云非常热情,把他带到了一家ISP公司,据说是当时西雅图第一家网络公司。
马云被这屋里的5台电脑给镇住了。那年头,马云不要说玩电脑了,估计连见都没有见过。
还是让我们的当事人马云自己来讲述他第一次“触网”的真实感受吧!
Sam:Jack(马云的英文名字),这就是Internet;你可以在上面搜索任何东西。
马云(站在电脑前发愣):这东西我不敢碰,弄坏了很贵的。
Sam:没事,它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试试看。
马云小心翼翼地在雅虎搜索栏里输入了一个词——“啤酒”。
结果令马云感到非常惊奇:电脑上出现了一大堆啤酒: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
马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又敲出了“china”,结果是“nodata”(没有资料)。互联网上居然没有中国的资料!
马云这时候还没有忘掉自己的海博翻译社,他请求Sam把自己的翻译社挂到Internet上来。结果出乎马云的意料,上午9点半才把主页挂在网上,到中午的时候,马云就接到了几封电子邮件,要和马云联系翻译业务。
马云兴奋了!他不是兴奋自己有生意可做了,他是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一个比他的翻译社更大的目标。虽然当时马云还不知道这个目标到底有多大,但是直觉告诉他:这就是他未来追求的方向!
他创立互联网公司的想法马上就诞生了!他就在那间小屋里对美国的朋友说:“我们合作吧,你们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在中国做公司!”
马云当时想的就是:我把中国企业的资料收集起来,翻译成英文,寄到美国,然后让美国的朋友挂在网上!
就这样,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第一次见识到了网络的神奇。正是这第一次“触网”,改变了马云,也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进程。
其实,在1995年,互联网在美国正方兴未艾,接触网络的人很多。就是在中国国内,比马云更早“触网”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但是,一经接触就立刻看到网络的未来,看到网络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看到这背后的巨大商机,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