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会历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涯般凄苦。根据教会的传说,约在主後65年,保罗在罗马皇帝尼禄(Nero,37-68)迫害教会期间殉道。
  III.从保罗看初期教书的发展
  在第一世纪,有三个促成基督教会建立的重要元素:一是犹太的宗教; 二是罗马帝国的统治;三是希腊的文化。我们在保罗的身上,可看到以上三种元素的一些线索。
  A.犹太人与犹太教
  1.福音首先在犹太人中间传播
  前文提到,在早期福音只在犹太人中间传播,信主的也尽是犹太人,基督教甚至因而被误认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称为'拿撒勒派' '(Nazarencs),犹太教在当时并非只有一宗一派,它最少包括法利赛派、撒都该派、爱色尼派(Essenes )等]。不过,我们也不能说社会人士的误会是无中生有的,因为犹太基督徒的自我理解,其实亦与这个误会相仿。他们自认直接承继犹太教信仰,仍然依循祖宗的遗存,如常到会堂聚会,并遵守一般犹太教律法。更明显的特徵是,他们仅向自己的同胞传福音,即使往外地传教,也是以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为对象。
  保罗虽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但他其实并不是一开始便只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与其他众使徒无异,他首先也以犹太人为福音的对象。哥林多後书十一章24节记载保罗曾被犹太会堂处分,这显示他在当时是以犹太人为服侍对象,放才与犹太教当局发生直接冲突。另外,他在哥林多前书九章20节说:'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保罗在犹太人当中传教时,他严格遵守犹太人的律法。加拉太书一章 18至 24节说明在信主头三年里,保罗在神学立场上与使徒并无分歧,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在这三年间,主要向犹太人传福音。
  综合前面的圣经资料,我们相信保罗早期是在犹太人中间传福音,後来才改变他的传教对象。至於改变的原因:或是他偶然获得向外邦人传教的机会,从而改变了个人的眼界与负担;或是由於向犹太人传福音的果效不大,被迫将目标移向外邦人。在罗马书十章11节及後,保罗指出由於犹太人抗拒福音,所以上帝将福音的思典移给外邦人:这段话既是对上帝救恩历史的一个概括性的论述,也可能是他个人事奉经历的写照。
  2。 寄寓在犹太教之内的新宗教
  基督教在犹太人中间传播,教会成了犹太教的一个新教派,正如用旧的皮袋盛载新酒一样。此时连同保罗在内,所有使徒都不认为他们信奉的是新宗教。保罗在罗马书十一章说,基督是接续犹太教的'本树',而非'接枝'或'另发新芽',他认为只有接受基督的人才是亚伯拉罕真正的後裔(参罗四及加三)。因此,基督教信仰是犹太教的嫡传正统。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基督教早期寄寓於犹太教之内,有相当的好处。罗马帝国奉行的不是宗教自由政策(事实上,宗教自由是十八世纪以後欧美的产物。在古代,宗教从来不是属於个人的,而是群体的事情。同一个家庭或宗族的成员,只能信奉同一位神明,个别成员没有自由选择宗教的权利),但却容让受其统治的各个民族保留已有的宗教。罗马帝国深知,要强迫各民族信奉同一种宗教是不可行的,企图在信仰上一统江湖,只会为其统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此外,罗马人与希腊人一样,都接受多神信仰的观念,不以信奉神明的不同篇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罗马政府订定了一张合法宗教的清单,容许这些宗教存在,犹太教便是其中一种。正是这样,基督教被误以为是犹太教,获得合法存在的地位。若非有这个美丽的误会,基督教作为脆弱的初生婴孩,它在第一世纪便可能立即面对被消灭的厄运,失去发展的机会。
  3.早期基督教面对的迫害
  基督教寄寓在犹太教里面,基督徒自认为正统的犹太教徒是一回事;犹太教是否接受这个姻亲,是否喜欢这位形同实异的伙伴,则另作别论了。在使徒行传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明显。基督教最早期面对的迫害,并非来自罗马政府,而是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当局。司提反正是被犹太人所杀的,最先搜捕的基督徒。也是大祭司及公会的领袖们。犹太教对基督教非常反感,他们最难接受的是,基督徒竟然认信那被钉十架的罪犯为弥赛亚。对他们而言,基督信仰是匪夷所思,甚至是亵渎的。
  也许因基督信仰与犹太教的传统观念存在著严重的冲突,福音在犹太人中间的传播效果甚差,远远及不上外邦人。前文提及,在第一世纪,基督教首先在犹太人中间传播,早期接受这宗教的主要是犹太人,所有使徒毫无例外地均是犹太人:但到了第一世纪末,保罗的话却应验了,绝大多数犹太人都拒绝基督。那时基督教在外邦的传播。远较在犹太人本土为快,过不多时,外邦人的教会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远远超过以犹太人为主的教会。进至第二世纪,地中海沿岸与小亚细亚大概已没有甚麽犹太基督教群体了。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基督教会的教父或著名的领袖中,竟然没有一位是犹太人。
  4.拉比犹太教的形成
  所谓'拉比犹太教'(Rabbinic Judaism),乃是指主後70年,第二圣殿被毁後才形成的犹太教派别。拉比是犹太教的教师与精神领袖,他们透过各地设立的会堂,团聚犹太人,使犹太教传统得以延续。他们特别强调准确解释与仔细遵行律法,而对抽象的教义不感兴趣。
  在保罗信主的初期,圣殿尚未被毁,仍能维系各地犹太人的信仰,故严格意义的拉比犹太教仍未形成。不过作为法利赛人,保罗自然也受到第一世纪犹太拉比的神学所影响,他对律法的重视程度,远较礼仪为重。因此,成为基督徒以後,他最关心的是厘清律法与基督(福音)的关系。基於篇幅所限,我们在此无法详论。(有些学者认为部分保罗书信并非由保罗所写,而是保罗殉道後的产物,故在其中可以发现某些拉比犹太教的观点。我们并不同意这看法,在此也予以从略。)
  B.罗马公民与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统治
  基督教在传播之初,巴勒斯坦及地中海沿岸地区,都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当时的罗马帝国雄霸天下,横扫地中海沿岸乃至小亚细亚等地。耶稣基督出生的时候,罗马帝国由该撤亚古土督(Caesar Augustus, 63BC-14AD)统治,他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在其统治下,罗马的威权几达顶峰。
  2.完善的法律制度
  罗马帝国幅员广大,故必须藉赖一套完善、精密的法律制度,才能有效统治各地人民。罗马帝国的政治及法律是显赫有名的。现今世界上通行的法律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普通法,另一种是欧洲大陆法(亦即罗马法);後者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系统。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很大的保障。特别是在初期,基督教面对著犹太公会的迫害,使徒可以寻求罗马政治和法律的保护,免去过於不公平的宗教及政治待遇。从保罗在罗马书十三章对政府权力的肯定,及他主动要求到罗马上诉等事例来看,他对罗马的法制充满信心。
  另外,不同民族的成员,可以透过一定的程序(包括用钱贿赂)加入罗马籍,成为罗马公民;保罗的父母或许便是透过这个方法而取得罗马公民的资格。晋身为罗马公民,可以拥有不少政治上的好处,例如,可以免受地方官的刑求,遇诉讼时可上诉至罗马等,这也为保罗的传教活动提供了若干的保障。
  3.宗教容忍政策
  罗马帝国对其所兼并民族的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容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他们亦给予各民族相当程度的自治权。例如在巴勒斯坦地,犹太人设立一个由七十一位祭司及长老组成之最高权力议会,称为'公会' ,审理绝大部分犹太民族中间发生的案件,只是没有宣判死刑的权力。罗马帝国这种宗教与政治的宽容政策,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
  4.帝王崇拜与宗教迫害
  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容忍只限於主後65年以前。在尼禄皇帝当政後(约67-68年),基督教便开始面对来自帝国政府所发动的迫害。这个政治迫害,无论从严酷程度乃至波及的范围而言,均远较犹太公会为大;并且间歇性地发生,愈演愈烈,一直绵延至第四世纪基督教成为合法的宗教为止。初期教会史是一页充满血泪的历史。尼禄皇帝对基督教的迫害可以说是基於个人的理由,他要找基督徒做他所犯的暴行的替罪羔羊;但是,继後的政治迫害,却主要是因为帝国奉行了对皇帝崇拜的政策,而基督徒拒绝遵泰而引发。在第二课,我们会再详细讨论。
  5.其他因素
  罗马帝国的统治,对基督教的传播,还有许多其他的帮助。政治统一、四境升平,是不可不提的一项。罗马帝国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荡平四邻势力,换取人类历史里少有的一个和平时期(称为罗马的盛平世(Pax Romana)]。政治稳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商旅纵横全国,政府也刻意建立很多商业城市及商道,以方便贸易进行。曾到圣地旅游的,多数都曾走过一条名为'君王大道' 的商道,这条君王大道贯通了约旦及叙利亚,是当时的交通主干线。便利的交通网络加速了福音的传播。新约书信中大部分的教会,都是以城市为名的,可见那时教会主要是位於城市的;因著商道畅通无阻,福音首先在沿商道而建的城市地区传播起来。
  罗马帝国在政治上征服了希腊,可是在文化上却反过来为希腊所征服。罗马文化主要是直接继承自希腊的,故许多人常以「希罗文化。( Greco-Roman Culture)并称之。罗马帝国长期的统治,使希腊文化普及并深入各个民族当中,这对於基督教的传播,影响非常深远。我们可以设想; 基督教作为一个民族宗教,倘若要向四周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传播,它便得跨越不同的民族、文化及语言等藩篱,这不消说是极其困难的。但如今的情形却是:本身早已希腊化了(Hellenized)的基督教,向四邻同样已希腊化的民族传播,希腊文化既成了双方的公分母,福音的传播肯定容易多了。
  事实上,大多数民族的宗教及文化均是倚靠国家机器为其屏障的,政府运用政治力量来拱卫及推销传统的宗教及文化,籍以维系该民族的精神团结。故一个民族国家在政治上败亡後,其宗教文化也往往难以存留下去。(以色列亡国近二千年而宗教文化仍妥善保存,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例子。)罗马帝国消灭了近东诸国,今这些民族原有的宗教文化失去政治上的依恃,花果飘零,如此便腾出广阔的空间,供基督教游刃了。  最後,罗马帝国幅员广大,物资丰富,经济繁盛,导致人心败坏,贪图享乐,道德沦亡。根据考古资料可知,每个典型的罗马城市,均设有剧院、竞技场、浴室等娱乐设施,这显示罗马人是如何热衷於追求逸乐的生活。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糜烂,道德败坏;但物极必反,基督教这个强调道德操守的宗教,对部分渴求敬虔与道德生活的人,反而有相当的吸引力。
  C.希腊语言和文化
  1.希腊文为主要书为语言
  在罗马帝国的领土范围内,希腊文化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不同民族即使能够保留他们的方言,亦仅限於口述语,书写语言仍是以希腊文为主。故连最固执於传统的犹太人,也将犹太教经典翻译为希腊文(即旧约'七十士译本' )。保罗在耶路撒冷接受正统的犹太教育,众所周知,他在迦玛列门下受教;但作为罗马公民,保罗必曾接受异教教育,学习希腊文学等,故他可以书写流畅的希腊文。有圣经学者指出,保罗在他的书信里,援用了不少当时希腊演说家(narrators)的技巧。他的希腊文造诣大抵是相当不俗的。
  2.注重理性与知识。
  希腊文化非常注重理性与知识,尤其著重思辩,这对早期基督教产生相当的影响。在最早期,加入教会的人大多为渔夫、木匠等教育程度甚低的人,但他们却对福音的广传有很大的贡献。基督徒无分贵贱,事奉岗位亦不论高低,在上帝眼中人人平等;但是在一个著重知识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必然地受到世人的特殊重视,因为惟有他们可以用理性的方法演绎信仰、护卫信仰。保罗在教会历史中的地位特殊,而其他十二位使徒相对较寂寂无闻,原因大概亦在於此。保罗的特别之处,不在从他开展了数趟宣教旅程,而其他使徒就住手不干(他们可不会不传福音呢!),却是因著他撰写了十三封以上给教会及个人的书信。保罗是当时教会罕有的知识分子,惟有他可以用理性思辩方式,以严谨的概念将基督教信仰表达出来。这在一个注重理性与知识的希腊社会里,它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难以计量的。基督教教义的形成,理性思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上帝为何不让基督教先在中国人中间传播,为何偏爱近东人士呢?真实的答案我当然不清楚。但按我个人的推断,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人的语言、概念,大都是诗意有馀、严谨不足的。倘若基督教首先用中文表达和传播,教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建立,那么基督教的教义理论,便可能会无法像今天的清楚了。基督教在第三、四世纪期间,曾经历过极其炽烈的教义争辩,教父们亟亟要辨别甚麽是正统的基督教信仰;这些辩论的精密与复杂程度,今天我们读来也感到咋舌。基督教经过希腊文化的洗礼後,得以塑造成一个清晰的、实证性的信仰(PositiveReligion),而不复是传统东方的神秘式或礼仪式的宗教(Mysticalor Ritual Religion);希腊文化对基督教的形塑,实在无与伦比。不夸张地说,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对基督教神学建构的影响,甚至比旧约圣经还要大。保罗是一位深受希腊文化薰陶的使徒,他所撰述的新约圣经,采用的不是亚兰文或希伯来文,而是希腊文。
  以上两个因素与基督教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单在保罗身上,我们便已看到它们对初期教会许多方面的影响。
  IV。保罗与宣教事工。
  大多数人都认为保罗对基督教最大的贡献在於其宣教工作。不过,正如我在前面所说,保罗在传福音事工上的努力,在初期教会绝对不会是个独一无二的例子。无疑路加在撰写使徒行传时,对保罗宠爱有加,以最多篇幅来报道他的动向(除了稍为一提彼得和雅各外,其余的使徒连名字都不曾出现呢!),但我们可不要因此误会只有保罗才是伟大的布道者。事实上,在第二世纪时,基督教最广泛传播的地点是在东方而非西方,当中大多数实力较强的教会都不是由保罗建立起来的,甚至没有证据证明他曾踏足过那些地区。非洲的古埃及教会(Coptic Church)即是一例。由於资料不全,我们已无法追究这些教会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们大抵是其他使徒乃至无名的传道者努力的成果吧。无论如何,在第二世纪,基督教会幅员之广,远远超过保罗的宣教行程(有传闻说马可甚至曾将福音传到印度)我们可以认为保罗是伟大的布道家,但若说他是最伟大的,看来尚未有足够的论据。
  罗马及安提阿教会等均非由保罗建立。毫无疑问,有很多无名的传道者一直在默默工作,广传福音,建立教会。使徒行传记载,初期教会因管理饭食等问题,特别挑选了七位执事来专责处理;但身为执事之一的司提反,却并非因管理饭食而死,反倒是因传扬福音才招来杀身之祸,为主殉道。可见,当时无论身乌使徒或执事的,均同心合意地将福音传开,他们没有严格的分工,也不会把宣讲的责任局限在少数人身上。
  A.注重宣教工作。
  1.巡回布道者。
  当时,传福音有很多不同的途径:首先,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每年会按时到耶路撒冷守节,他们成了很好的传福音对象及媒介,只要让他们在耶城听信福音,他们便会将福音带返原来居住的地方。其次,有一些耶路撒冷的信徒主力从事向外的传福音工作,他们被称为巡回布道者(Itinerant Evangelists),承担著四处布道宣讲的任务。此外,由第一世纪下旬开始,基督徒遭受罗马政府逼迫,信徒被四处驱散。他们离开耶路撒冷,去到不同地方,基督教亦随著他们的脚踪,流传到各处。
  在第二世纪初,由於巡布道者为数众多,对当时教会构成了难题,就是如何分辨那些是正统的巡回布道者,那些是招摇撞骗、滥竽充数之徒。在一份初期教会历史的典籍《十二使徒遗训》中,我们便看到有测试使徒与先知的真伪的规定。有趣的是,初期教会没有现今教会般浓厚的宗派观念,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