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 周明-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在美国海岸活动的潜艇从没有同时超过12艘,但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这对于美国而言是非常幸运的,要是大批德军潜艇到达美国海岸,后果将不堪设想!
  2月德军潜艇战绩上升至击沉85艘,计47。6万吨。
  3月14日,德军向美国派出第四批11艘潜艇,继续大开杀戒,创下了开战以来的最高月记录,击沉运输船95艘,计53。7万吨!绝大多数是在美国海岸取得的,主要是潜艇单艇攻击单独航行船只所取得的战果。
  英国对美国海岸的惨重损失,极为不满。迅速向美国提供了24艘武装拖网渔船和10艘护卫舰,这些舰船上都安装了新型的声纳。
  美国也开始在近海组织护航运输船队,白天由军舰护航,夜间则驶入有军舰保护的锚地停泊,以减少运输船在夜间航行时的损失。
  1942年前3个月,德军没有损失1艘潜艇,却取得了击沉运输船242艘,共计134万吨的巨大战果!因此这几个月也就被德军称为“第二个黄金期”和“美国狩猎季节”,而丘吉尔首相则伤心地将这时期的美国海岸叫作“潜艇乐园”!
  时任加勒比海海防区司令的胡佛海军上将,1957年他在信中以友好的口吻对刚获释的邓尼兹说:“1945~1956年这段时间(指邓尼兹的服刑期)使你的神经感到紧张,但1942年初你的潜艇在加勒比海实施令人惊讶不已的袭击时,同样也扰乱了我的神经。”——这也真实反映了当时德军潜艇对美国的巨大打击。
  德军由于大量新潜艇的下水服役,能够投入实战的潜艇数已经增至111艘。德军潜艇又掀起了一个高潮,令同盟国再次体会到了切肤之痛。
  4月初,德军第一艘绰号“奶牛”的补给潜艇U-459号服役,并于4月22日第一次为作战潜艇实施了海上补给。这种补给潜艇排水量达1600吨,可携带400吨燃料和30条鱼雷补充战斗潜艇,在获得“奶牛”潜艇的海上补给后,中型潜艇的作战时间可延长四周,大型潜艇则更可延长八周,从而使在西非海岸活动的中型潜艇作战半径扩大到加勒比海,大型潜艇作战半径更为广阔,因此大大提高潜艇使用率,弥补了潜艇数量不足。
  4月8日,德军向美国派出了第五批12艘潜艇。
  4月14日,美军驱逐舰“罗帕”号击沉了U-85号潜艇,成为在二战中第一艘击沉德军潜艇的美舰。
  鉴于德国潜艇的巨大威胁,英国空军开始将潜艇生产工厂列为战略轰炸的重要目标。4月17日英军出动12架“兰开斯特”重轰炸机长途奔袭奥格斯堡的潜艇柴油发动机工厂,英军以损失7架飞机,阵亡49名空勤人员的代价,给工厂造成了严重破坏。
  4月18日起,美军才开始在沿岸地区普遍实施灯火管制,并关闭航线上的灯标。
  从4月中旬起,英国扩大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出发的护航运输船队规模,并减少船队次数,从每五天一次改为七天一次,这样就挤出了两个护航大队用于加强美国海岸的护航。
  4月26日,德军向美国和加拿大派出了第六批13艘潜艇,这也是德军在1942年上半年向北美海域派出的最后一批潜艇。
  4月底,美国在英国的一再催促下,在哈特拉斯角以北海域开始实行护航运输船队制度,这样德军潜艇的狂潮终于被遏止,潜艇被强大的护航军舰逐出了攻击比较容易得手的近海海域,再也难以从容获取战机。尽管如此,德军潜艇在4月也取得了击沉74艘,计43。1万吨的战绩。
  5月美国开始在整个东海岸都建立起了护航船队体系,美国海军总司令金海军上将根据英国海军的经验认为护航船队体系是解决潜艇威胁的唯一办法,因此全力进行护航船队体系的组织,从最早的局部护航,即将运输船从一个锚地护送到下一个锚地,逐渐扩大为整个近海护航体系,并开始组织岸基航空兵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还从大西洋舰队向东部海疆区调拨了一批军舰,编成六个护航队,每队包括2艘驱逐舰、2艘武装拖网渔船和3艘其他船只,以加强东部海岸的护航力量。至5月15日,德军潜艇被逐出美国东海岸各主要航线,整个上旬,德军潜艇只击沉了10艘运输船。
  5月23日,鉴于美国东海岸护航船队体系的建立和强大岸基航空兵的空中掩护,邓尼兹下令潜艇撤出美国沿海,南下至还没有建立起护航船队体系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活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整个5月,德军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共击沉了41艘运输船,约22万吨。加上其他海域的战绩,德军总共击沉125艘运输船,计60。7万吨。
  6月起,北美沿海哈利法克斯至基韦斯特航线逐渐开始安全。但整个6月,德军潜艇还是取得了击沉144艘,计70万吨的空前战绩。
  6月24日,邓尼兹致信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要求根据战争的发展重新确定潜艇所承担的任务,特别是提出在同盟国装备了新型雷达后对潜艇威胁越来越大的不利情况下,强烈要求建造具有高航速的瓦尔特级潜艇,并将建造这种潜艇的重要性提高到决定战争胜负的高度。
  瓦尔特级潜艇因由潜艇工程师瓦尔特所发明的高效发动机而得名,这种发动机通过氧化氢与海水反应产生动力,这样就能彻底改变柴油发动机必须定时上浮出水,以给蓄电池充电的传统方式,能够长时期在水下进行高速航行。可惜当时还仅仅是在研制期间,定型批量生产还需要不少时间。
  7月开始,美军护航体系已延伸到加勒比海,并开辟了四条新的护航航线:哈利法克斯至荷属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至关塔那摩、特里尼达至基韦斯特及特里尼达以东航线。
  1942年8月底,美国对近海护航体系进行了调整,开始实施分段护航体系。所有在美国大西洋沿岸航行的船只均被纳入这一体系,以纽约、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为三个重要的起始点,其中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为起点,纽约是终点,船只到达纽约后再编组成横渡大西洋的船队,开往英国。为了减轻起始港口负担过重的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一些直达纽约的船队无需进入中间港口,就在关塔那摩或基韦斯特由护航军舰进行交接,变更船队代号就可前往纽约。这一体系在1943年得到了全面推广,并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正是由于该体系的实行,1942年最后三个月中,在美国东部海疆区、巴拿马海疆区和墨西哥湾海疆区没有损失一艘船只,只有加勒比海海疆区损失了30艘船只。
  近海护航体系和分段护航体系的实施,使1942年7月至1942年12月同盟国在美国海岸的损失减少到39艘,占全部护航船队编成中的9064艘次船只的0。5%,大大低于横渡大西洋的护航运输船队1。4%损失率,充分证明了有效的护航体系在近海航行中对于保证船只安全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十章  1942年7月至1942年12月
  尽管英军在护航军舰和反潜飞机上装备了新型ASV雷达,但要发现并精确定位夜间水面状态的潜艇,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这种雷达具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雷达在距离目标1。2千米时会自动关机,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上雷达波束反射回来,其强烈的脉冲波束将会把灵敏的接受机烧毁,所以雷达实际上在近距离根本无法使用,当然也就无法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英军海岸防空司令部行政军官汉弗莱。利少校,他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多次驾驶飞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海岸防空司令鲍希尔上将建议在反潜飞机上安装探照灯。
  这一设想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在鲍希尔上将的大力支持下,利少校选择地面防空部队所使用的标准制式直径90厘米的大型探照灯,但这种探照灯体积大,耗电大,使用时还散发大量的热量。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利少校进行了大量工作,在飞机上加装90千瓦的发电机以提供电力,设计了液压系统来进行操纵,在其他科学家的帮助下散热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这种新型机载探照灯被命名为利式探照灯,或称利光探照灯,首先安装在惠灵顿式轰炸机上。
  1941年5月,利少校亲自操纵探照灯,与机载雷达配合进行搜索潜艇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接着利少校又进行了改进,以蓄电池取代了笨重的发电机,使整个系统重量减少到300千克,完全可以在实战中灵活使用。
  装在飞机上的利式探照灯1942年5月英国空军第一七二中队在首批5架飞机上装备利式探照灯,飞行员也随之开始进行雷达与探照灯配合使用的训练。
  1942年6月4日凌晨,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飞机在比斯开湾西南海域发现了意大利海军的“卢吉托拉利”号潜艇,意大利潜艇根本没有想到英军飞机会装备探照灯,还以为是德军飞机,竟然发射识别照明弹表示身份,英机立即确定了潜艇位置,用深弹和机关炮进行了攻击,将其击成重伤。
  7月4日,在美国沿海取得了辉煌战绩的德军U-502号潜艇返航途中成为第一艘被利式探照灯发现并被击沉的德军潜艇。
  7月12日,德军U-159号被利式探照灯发现,遭到重创。
  除此之外,被利式探照灯和雷达发现,并遭到攻击的还有U-165号、U-578、U-705和U-751号。
  6月和7月,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反潜飞机在比斯开湾共发现德军潜艇11次,攻击6次,击沉1艘潜艇。给德军潜艇部队以巨大的心理打击,以往德军潜艇在夜间以水面状态自由通过比斯开湾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德军潜艇部队的官兵满怀恐惧地将利式探照灯称为“地狱之光”!邓尼兹认为夜间装备探照灯和雷达的飞机对潜艇威胁已经大于白天的危险,因此下令潜艇必须在白昼上浮充电。这样一来,利式探照灯终于结束了英军在黑暗中的苦斗,迫使德军潜艇在白天上浮,为反潜飞机创造了战机。
  8月英军发现德军潜艇34次,9月发现37次,共击沉3艘潜艇。而在8月以前,一次都没有发现。
  雷达装备在飞机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给潜艇造成严重威胁,直至利式探照灯研制成功,并与雷达协同使用后,才给德军潜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鉴于英军雷达的巨大威胁,邓尼兹召集了很多科学家研制雷达接受装置,终于研制成功被称为ECM的反探测装置,能够接受到英军机载雷达在48千米之外发射的雷达波,比雷达发现潜艇的有效距离远两倍。由于德国军事工业已经处于高饱和状态,实在无力承担此项装置的生产,该装置便由法国的梅托克斯公司和格朗丹公司生产的,又被称为梅托克斯装置。而潜艇部队官兵因为其接受天线是十字架形,便形象地将之叫作“比斯开湾十字架”。自从部分德军潜艇从8月起开始装备该装置后,就为没有该装置的潜艇护航,直至10月德军潜艇在比斯开湾航行时便再没损失1艘。因为德军潜艇只要一接受到英军飞机的雷达信号后,反探测装置就会发出嗡嗡的报警声,潜艇就能立即下潜,完全可以在英军飞机到来前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攻击。至年底,所有潜艇均装备了该装置,使德军潜艇再次获得了夜间通过比斯开湾的自由。
  随着战争的继续,双方的比拼不但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而且在战略战术上也日趋激烈。
  英国自1942年初起,根据德国潜艇的主攻方向转到美国沿海的变化,开始调整船队航线,主要沿北海峡到纽芬兰的大圆圈航线航行,因为大圆圈航线距离较短,可以节约航行时间,也就减少了遭遇潜艇攻击的危险。
  7月19日,邓尼兹见美国海岸逐渐建立起护航体系,再要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战果的目标难以实现,便果断改变战术,将潜艇作战的重点再次转移回北大西洋,并制定了大西洋作战计划,首先从德国和法国基地出发的潜艇,前往大西洋东部海域,在盟军驻爱尔兰和冰岛岸基反潜飞机作战半径以外海域,沿着护航运输船队可能的航线游弋,如果发现西行的船队,就一路跟踪追击直至百慕大以东北海域,然后接受补给潜艇的补给,再在纽芬兰沿海形成新的巡逻线,截击东行的船队,当燃料和鱼雷消耗完以后,返回法国补充和休整。邓尼兹不同意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只有满载物资的东行船队才是值得攻击的观点,认为西行的空载船队也同样应予攻击。其次邓尼兹发现英国船队沿大圆圈航线航行后,就把开往美国和从挪威返回法国正好途经该海域的潜艇集中起来,沿大圆圈航线搜索同盟国船队,如果发现船队就予以攻击,如果没有发现就继续开往美国或返回法国。
  7月上旬,邓尼兹前往东普鲁士的洛明丁堡空军司令部,晋见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由于1941年1月邓尼兹为了得到空中侦察,曾通过最高参谋部获得了一个大队的远程侦察机,引起了戈林的不满,此次邓尼兹为了能使潜艇部队得到必要的空中掩护,克制住自己的愤恨,向戈林递交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申请书,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24架战斗机。
  7月27日,邓尼兹发表广播,表示尽管潜艇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但正面临着困难时期,应该把真相告诉正陶醉在潜艇部队所取得的巨大战果中的人民,他预言随着同盟国技术装备的改进,潜艇将遭受严重损失。
  英国海军认为,这番讲话,预示着邓尼兹将指挥潜艇重返大西洋。
  整个7月,德军潜艇战绩是击沉96艘,47。6万吨。
  8月开始,德军每月新建成服役的潜艇数量达30艘,这就使得邓尼兹能拥有足够的潜艇投入大西洋,而且还能派出数量可观的潜艇前往同盟国反潜力量比较薄弱的海域,如特里尼达以东的加勒比海、弗里敦海域、开普敦海域甚至印度洋的东非海域。
  8月5日,U-593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发现了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SC-94护航船队,该船队由36艘运输船组成,加拿大海军的1艘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负责护航。根据U-593号的报告,德军先后调集了16艘潜艇实施围攻,盟军护航军舰拼死掩护;8月8日,又有英国和波兰各1艘驱逐舰赶来支援;8月9日护航船队还得到了从北爱尔兰起飞的B-24“解放者”空中掩护。尽管盟军护航兵力多次将德军潜艇逐走,并击沉U-210和U-379两艘潜艇,击伤2艘潜艇。但船队仍有11艘运输船被击沉,共计4。9万吨。
  8月13日,西大西洋上同盟国两支相向而行的船队WAT-13和TAW-12护航船队均遭到德军潜艇攻击,共被击沉5艘运输船,共计2万吨。
  8月14日,U-653号潜艇在中大西洋发现了从非洲塞拉里昂开往英国的SL-118护航运输船队,随即召唤其他6艘潜艇赶来,组织集群攻击。在英军岸基航空兵全力掩护下,德军潜艇多次遭到驱赶。但德军潜艇还是取得了击沉5艘运输船,共计2。6万吨的战果。
  8月中旬,邓尼兹根据吨位战的作战原则,决定向同盟国护航力量薄弱的南非开普敦海域派出潜艇,他精心挑选了4名具有丰富经验艇长指挥的潜艇,加上1艘补给潜艇组成代号为“北极熊”的艇群,从法国洛里昂出发。为了使此次破交作战出其不意,邓尼兹特别指示在到达赤道以南550千米之前,不得攻击任何船只。
  8月德军潜艇主要在同盟国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即所谓“黑窟”)活动,创下了辉煌战绩,共击沉108艘运输船,计54。4万吨。
  9月,德军潜艇数量继续增加,用于大西洋上的潜艇首次达到了创记录的100艘!
  9月12日,北极熊艇群的U-156号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东北海域发现了英国的运输船“莱肯尼亚”号,当时该船除载有900多英国和波兰人,还载有1800名意大利战俘。U-156号对该船实施了鱼雷攻击,将其击沉。当U-156号救起第一批幸存者后得知船上载有意军战俘,立即向邓尼兹报告并请示行止。邓尼兹复电继续进行援救。U-156号一边进行救援,一边发出明码电文,注明了出事地点的具体位置,以便附近船只救助。
  德国政府获悉后,立即要求维希法国从临近的达喀尔派出救援船只。希特勒特别强调救援工作绝对不能影响“北极熊”艇群的既定使命,根据这一指示,邓尼兹命令除U-156号外,“北极熊”艇群其余潜艇按计划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