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水内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最新更新小说:/news。aspx       
黑水内幕 作者:'美'杰里米·斯卡希尔著 闫鲜宁译  
私人保安公司如何崛起为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公司揭开黑水公司神秘面纱,窥探全球第一雇佣军公司的真相,入选亚马逊网站“年度最受欢迎的10本书之一”横空出世,席卷全球各大畅销书榜单荣登亚马逊网站、巴诺书店、《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等畅销书排行榜!  
内容简介
  2004年费卢杰事件爆发之后,当全球各大媒体聚焦在那四具烧焦的美国人尸体上时,一个叫黑水公司的私人保安公司渐渐浮出水面。随着它的负面报道日渐增多,这家以黑色熊爪为标志的神秘公司非但没有退出人们的视线,反而生意日渐红火,公司市值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疯狂飙升。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谁是这家公司背后的主使?它与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要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本书揭露了这家从美国军工联合体中诞生的最强大和最诡秘的部队之一,是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私营军事公司的内幕故事。本书记述了1996年以埃里克?普林斯为财富轴心的一批军事狂人创建了这个私人军事训练营,以满足对政府外包的需求;描述了它如何在“9?11”事件后通过各种内部关系,拿到天价合同,并被秘密部署到阿富汗;记述了费卢杰血染的街道及发生在纳杰夫的激烈枪战;记述了它如何派兵守卫盛产石油的里海地区,并在距离伊朗几英里处建了一个军事基地;记述了它如何利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将保安业务拓展到更加盈利的民建事业中;还记述了它如何在华盛顿当做反恐战争的新英雄、和平卫士而受到政府高层的欢迎……    
  然而,随着黑水公司日益强大,随着全球反恐战争对雇佣兵事业的强大依赖,随着对专业军队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全世界的军事战争将迎来新的一次变革,而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则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飘忽不定。      

2004年3月31日伊拉克费卢杰市 2004年3月31日上午9点30分    
  伊拉克费卢杰市    
  当4名美国人乘两辆帕吉罗吉普车开进费卢杰时,这座城市的伊拉克穆斯林圣战组织正在等着他们。市内主要街道的两旁全是餐馆、咖啡馆和露天市场,平常这里闲逛的人很多。但在那天清晨,一群戴面具的民兵引爆了一个炸弹装置,使街道上倾刻人影全无,商店也都关了门。美国人的车一进入市区就特别显眼因为他们开的吉普车被称为“吸子弹的磁铁”,他们都戴着广角太阳镜,理的是汤姆?克鲁斯式的短发。他们进了市区不久即放慢了车速。街道右边是商店和市场,左边是空地。看起来他们碰上了某种路障。当车子刚一停下,一颗手榴弹即飞向压后的第二辆吉普车,随即马上响起了机关枪的射击声。子弹把吉普车车身打得到处是洞,车内的两人受了重伤。当鲜血从这些美国人身上喷涌而出时,多名戴面具的枪手冲向这两辆吉普车,他们一边换弹夹,一边朝挡风玻璃扫射。空中响起“真主伟大”的欢呼声。附近十多名围观的男青年也马上冲了过来。当第二辆吉普车被击中时,第一辆吉普车上的美国人意识到中了埋伏,他们想马上逃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聚拢的人群很快超过了300人,而实施埋伏狙击的枪手已经消失在小巷中了。吉普车因为中弹很快就被点着了,美国人烧焦的尸体被拖了出来,那些围观的男人和男孩子们把尸体扯得七零八落。一个小伙子在电视摄像机前展示了一个小标语牌,上面画着骷髅和交叉的股骨,并用英语写着:“费卢杰是美国人的坟墓!”那些人将美国人烧焦的尸体吊在幼发拉底河的一座桥上,悬挂了好几个小时。全球的电视观众透过屏幕,都看到了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在几千英里之外的华盛顿特区,布什总统正在竞选。他在一个筹款晚宴上对支持者说:“这群杀人犯试图动摇我们的意志。美国绝不会被暴徒和谋杀犯吓倒。我们正在伊拉克积极打击恐怖分子。我们将在那里打败他们,这样我们就不必在国内面对他们。”第二天早上,刚起床的美国人都听到了这个悲惨的消息。报纸上醒目《拉克暴民肢解4名美国平民》。媒体的评论纷纷援引索马里事件,提到该国暴乱分子曾在1993年10月在摩加迪沙击落了两架美军黑鹰直升机,杀死了18名美国士兵,并拖着几具美国兵的尸体在大街上示众。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撤走了驻索马里的部队。但是和索马里不一样,在伊拉克被杀害的士兵不是美国军人,也不是许多媒体报道的普通“平民”,他们是由一个秘密雇佣军公司派往伊拉克的、受过良好培训的私人士兵。这个秘密雇佣军公司就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黑水公司(BlackwaterUSA)。      
  
  
作者致谢(1)        
  
  如果没有我的同事加勒特?奥道尔的不懈努力,本书是写不出来的。他是一位令人惊叹的调查记者,他花了很多时间依据《信息自由法案》提出档案查阅申请,调查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挖掘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和数字,并采访了诸多有关方面的重要人物。他还为本书的某些章节写出了很好的初稿。我非常感谢他在这个项目上付出的辛劳,以及他对揭露丑闻的坚定决心。本书可以说是既属于我,也属于他。我期待他今后在法律和新闻领域再创佳绩,并很愿意再次与他合作。    
  我还想提醒读者注意一个事实:黑水公司拒绝让我采访其高层管理者。它的一位发言人曾写信“感谢”我“对黑水公司感兴趣”,但声称公司“无法”同意我采访其高层管理者。我感谢罗利市《新闻和观察家报》的杰伊?普赖斯和约瑟夫?内夫做的翔实报道,感谢《弗吉尼亚引航员报》的比尔?赛兹莫尔以及乔安妮?金伯林。这些记者和他们的独创性报道让公众了解了黑水事件的由来,以及私人军事行业的爆炸式发展。我还要特别感谢《洛杉矶时报》的克里斯琴?米勒、《华盛顿邮报》的安东尼?沙迪德和拉吉夫?钱德拉赛卡兰,以及作家P?W?辛格和罗伯特?扬?佩尔顿。    
  2004年3月31日    
  2004年3月31日,上午9点30分    
  费卢杰市,伊拉克    
  当四名美国人乘两辆帕吉罗吉普车开进费卢杰时,这座城市的伊拉克圣战组织正在等着他们。市内主要街道的两旁全是餐馆、咖啡馆和露天市场,平常这里闲逛的人很多。但在那天清晨,一群戴面具的民兵引爆了一个炸弹装置,街道上倾刻间人影全无,商店也都关了门。美国人的车一进入市区就特别显眼,因为他们开的吉普车被称为“吸子弹的磁铁”。他们都戴着广角太阳镜,理的是汤姆?克鲁斯式的短发。他们进了市区不久即放慢了车速。街道右边是商店和市场,左边是空地。看起来他们碰上了某种路障。当车子刚一停下,一颗手榴弹即飞向第二辆吉普车,随即响起了机关枪的射击声。子弹把吉普车车身打得到处是洞,车内的两个人很快受了重伤。当鲜血从这些美国人身上喷涌而出时,多名戴面具的枪手冲向这两辆吉普车,他们一边换弹夹,一边朝挡风玻璃扫射。空中响起“真主伟大”的欢呼声。附近十多名围观的男青年也马上冲了过来。当第二辆吉普车被击中时,第一辆吉普车上的美国人意识到中了埋伏,他们想马上逃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聚拢的人群很快超过了300人,而实施埋伏狙击的枪手已经消失在小巷中了。吉普车因为中弹很快就被点着了,美国人烧焦的尸体被拖了出来,那些围观的男人和男孩子们把尸体扯得七零八落。一个小伙子在摄像机前展示了一个小标语牌,上面画着骷髅和交叉的股骨,并用英语写着:“费卢杰是美国人的坟墓!”那些人将美国人烧焦的尸体吊在幼发拉底河的一座桥上,悬挂了好几个小时。全球的电视观众通过屏幕,都看到了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作者致谢(2)        
  
  在几千英里之外的华盛顿特区,布什总统正在竞选。他在一个筹款晚宴上对支持者说:“这群杀人犯试图动摇我们的意志。美国绝不会被暴徒和谋杀犯吓倒。我们正在伊拉克积极打击恐怖分子。我们将在那里打败他们,这样我们就不必在国内面对他们。”第二天早上,刚起床的美国人都听到了这个悲惨的消息。报纸上醒目的标题写着“伊拉克暴民肢解四名美国人”。媒体的评论纷纷援引索马里事件,提到该国暴乱分子曾在1993年10月的摩加迪沙击落了两架美军黑鹰直升机,杀死了18名美国士兵,并拖着几具美国兵的尸体在大街上示众。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撤走了驻索马里的部队。但是和索马里不一样,在伊拉克被杀害的美国人不是美国军人,也不是许多媒体报道的普通“平民”,他们是由一个秘密雇佣军公司派往伊拉克的、受过良好培训的私人士兵。这个秘密雇佣军公司就是黑水公司(BlackwaterUSA)。      
  
  
前言:突然获得巨大成功(1)        
  
  2001年9月1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宣读了他的一篇重要讲话。大部分美国人当时都没听说过基地组织,而萨达姆?侯赛因那时还是伊拉克总统。拉姆斯菲尔德曾在福特政府(1975~1977年)内任国防部长,他于2001年再次就任国防部长时正是壮志在胸。他在9月10日—这一天是布什政府上台的周年纪念日—向负责管理国防承包业务的五角大楼官员发表讲话时,站在一群大公司前任高级经理(他从安然、诺斯罗普?格鲁曼、通用动力和宇航公司网罗了这些人做自己在国防部的高级助手)面前,发布了一份宣战书。    
  “今天要谈的主题是一个对美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对手,这个对手是世上最后一批‘中央计划’堡垒中的一个。它是靠推行五年计划来进行管理的。它从一个国家的首府所在地向五大洲、四大洋发号施令。它通常残忍地连续性扼杀自由思想,粉碎新的观点。它破坏美国的国防,并使美国军人身陷危险之中。你可能觉得这个对手像是苏联,但那个敌人已不存在了。我们的对手在今天看来更诡秘、更强硬。你们可能以为我是在描述世上那批最后的垂死争扎的独裁者之一,但是他们的寿命也快完结了,而且他们在实力和规模上都抵不过这个对手。这个对手离我们更近,它就是五角大楼官僚机构。”拉姆斯菲尔德呼吁完全改变五角大楼的运行方式,用基于私营部门的新模式取代陈旧的国防部官僚机构。他说,问题在于“政府”与企业不同,“政府无法死亡,于是我们需要用其他刺激办法来让政府适应和改进”。他宣布说,这其中的风险很大—从终极意义上说,“这涉及每个美国人的生死问题”。他在这一天宣布了一个重大计划,要求加强在作战方面对私营部门的使用,并预言自己的计划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他对听众说:“有些人可能会问,国防部长怎么能在大家面前攻击五角大楼呢?我对他们回答说:‘我无意攻击五角大楼,我想解放它。我们要帮它自救。’”    
  第二天早上,五角大楼便受到了真正的攻击,美国航空公司波音757班机撞击了它的西墙。拉姆斯菲尔德也亲自出马,帮救援人员从废墟里拖出几具尸体,这些举动使他名声大噪。但拉姆斯菲尔德这位好战的棋坛大师,很快就抓住“9?11”事件带来的几乎无法想象的机会,将他自己宣布的战争—一天之前刚刚宣布—送上了快车道。世界已经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而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的未来,突然成了一张空白的画布,可供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盟友画上自己的杰作了。拉姆斯菲尔德的新政策将大力借重私营部门,强调秘密行动和先进武器系统,并强调更多地使用特种部队和承包商。它被称为“拉姆斯菲尔德主义”。拉姆斯菲尔德2002年在《外交季刊》撰文(题目是《改造军队》)指出:“我们必须激励一种更具企业精神的做法:鼓励人们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并且在行动上不像官僚主义般缩手缩脚,而更像风险资本家。”拉姆斯菲尔德的“小脚印”方针引发了现代战争方面的一个最重大现象之一—广泛引进私营部门参与战争的每个方面,包括战斗。      
  
  
前言:突然获得巨大成功(2)        
  
  在政府召集来的参加拉姆斯菲尔德主义提倡的“全球反恐战争”的公司中,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公司。它就是美国黑水公司,它在北卡罗来纳州东北部经营着一个私人军事训练营。在“9?11”惨案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一个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公司,突然之间成了美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战争的一个中心角色。黑水公司的拥有者埃里克?普林斯对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说:“我搞军事训练生意有4年了,一开始认为人们对安全并不太在意,可是现在电话却响个不停。”    
  但是,黑水公司的故事不是从“9?11”事件或从其高级经理创建它开始的。它以很多方式渗透进现代战争的历史。最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布什政府战争团队核心人物毕生努力的成果。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正逢迪克?切尼①—拉姆斯菲尔德的亲密盟友—担任国防部长。当时部署到战区的人员有十分之一是私人承包商,而切尼决心要逐步提高这个比例。他1993年离职前同意让哈里伯顿公司(他后来到该公司当了总裁)的一个部门搞一个调查,以探讨如何让军事官僚机构迅速实现民营化。几乎一夜之间,哈里伯顿公司就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似乎具有无限赢利潜力的行业,专为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提供服务。美国越积极扩大军事驻扎范围,对哈里伯顿公司就越有利。哈里伯顿成了未来军事民营化的一个原型。    
  在后来克林顿执政的8年中,切尼在新保守主义思想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中发挥了很大影响,而美国企业研究所率先呼吁要加速政府和军队的民营化。到1995年,切尼已到哈里伯顿公司任总裁,并使其后来成了美国政府最大的国防承包商。克林顿总统基本同意这一民营化议程,于是哈里伯顿公司和其他承包商一起在20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冲突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拿到了多项有利可图的合同。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批准了一家军事咨询公司弗吉尼亚军事专业资源公司,它的雇员都是退役的高级军官,为克罗地亚军队提供培训,以帮助其与塞族统治的南斯拉夫打一场分离主义的战争。这次合作最后决定了那场冲突的结果,并预示了私营机构将如何参与后来的反恐战争。但是,民营化只是这个更宏大议程的一部分。    
  1997年,新保守主义活动家威廉?克里斯托尔发起了一个“新美国世纪计划”①,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均是其中的关键成员。他们这个集团逼迫克林顿拟定在伊拉克更迭政权的计划,而该集团的若干领袖人物(他们鼓吹“强调军事实力和道德净化的政策”)后来构成了布什政府国际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      
  
  
前言:突然获得巨大成功(3)        
  
  在2000年9月,即在其成员进入白宫核心层之前几个月,切尼发表了一份题为《重建美国的防务:新世纪的战略、部队和资源》的报告。该报告在勾画对美国战争机器改造方案的同时也承认:“转型的过程虽然能带来革命性变革,但也可能是长期的,因为没有新珍珠港事件这样的灾难性及催化性事件发生了。”然而一年之后,“9?11”事件发生了,而它恰恰提供了这种催化作用:一小批刚刚掌握权力的新保守主义骨干拥有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理由,正好可以推进自己构想的激进计划。    
  在“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战争中,常被人忽视的因素是军事外包和民营化。从布什政府上台开始,五角大楼就充斥了一批军事理论家(如保罗?沃尔福威茨、道格拉斯?费斯、扎勒梅?哈利勒扎德、斯蒂芬?坎姆伯恩)和来自大公司(特别是大军火公司)的前任高级经理,如国防部副部长奥尔德里奇(来自宇航公司)、陆军部长怀特(来自安然公司)、海军部长英格兰(来自通用动力公司)、空军部长罗奇(来自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这些来自民间的五角大楼新领导层一上台就有两个主要目标:在战略性国家实施政权更迭,并实施美国军事史上最彻底的民营化和外包业务—这等于是军事领域的一场革命。在“9?11”事件之后,这一战役已无法阻挡。    
  当阿富汗的塔利班遭遇迅速溃败后,备受鼓舞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