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的作品,在这本杂志上都能得到面世的机会。《四川文学》的杂文栏目“乱弹”,在杂文界素有盛誉,举办了多次杂文征文评奖,社会反响甚为广大。
《四川文学》的封面美文也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长年以来全国各大文学名家以及社会名流已为《四川文学》撰写了上百篇精短美文;近年来刊物又在封三、封四上开设了“作家书画”“作家镜头”“作家相册”等栏目,为作家文字写作以外的各种创作提供了园地,以方便全方位地展示作家们的才华和风采。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都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刚刚庆祝了自己五十华诞的《四川文学》,如人生之壮年,正在走向自己的成熟和辉煌。如果上一个五十年她朝气蓬勃的话,下一个五十年,她更将以大气示人。
。
…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7年第2期 …
。
。06:15
改版式,增加容量六千字 等
改版式,增加容量六千字
浙江读者施珂来信说喜欢本刊新一年的版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①今年贵刊正文纸张的颜色比以前黄,手感也粗糙一些,是否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②插图的安排、左右栏宽与去年也不一样,请问这些变化是出于什么考虑?
编者:很高兴读者注意到我们的每一点细小变化。这两年本刊正文选用了优质的轻型纸印刷,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在保持原有厚度的情况下,刊物的分量减轻了近1/3,便于读者长时间拿在手中阅读而不感觉累。选用偏黄色调纸张是为了减少过白的纸张对读者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刺激。另外,今年正文版心加大后,增加了近六千字容量,使本刊每期总容量已达25万字。同时,由去年两栏的内宽外窄的设计改为今年的内窄外宽,是考虑到有些读者有把刊物卷起来单手拿着阅读的习惯,今年的设计就满足了这些读者的习惯。同时,将漫画插图相对集中摆放,方便了读者观看的延续性。
漫画插图《弟子规图典》好
2007年1月5日下午1点半,江苏读者张弼给我们打来电话,他对本刊新一年的变化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工作上的失误,现将张弼先生的电话记录如下:
新年刚过,我收到了《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第一期,刚一拿到杂志,就感觉心情舒畅,封面设计醒目清新,很喜欢。还有就是2007年第一期上的漫画改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弟子规》,为文字配置的漫画也好看,可以使我们读者在阅读文学刊物的同时,重温咱们国家的经典传统文化。谢谢编辑们的辛勤工作,辛苦了!
另外一件事是贵刊上出现了小毛病,也是这一期,第148页上的“期刊巡礼”栏目的《关注现实,关爱人生》,上面配发的杂志封面是《清明》的,而在封面下面标注的文字却是“2006年的《红岩》”字样,这属于贵刊的失误,请以后多注意。
编者:感谢张弼先生的支持,杂志出版后,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错误,并已在本期发布“更正”,在这里也要再一次向读者、向《清明》《红岩》杂志致歉,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力戒此类错误,也请读者多多监督,继续为我们把关。
读者推荐
热心读者贵阳的徐慧推荐了她喜欢的小说《穿越寒冬》(载于《芒种》2006年第12期)。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了,多年来对贵刊所载稿件颇多喜爱,在近期的阅读中,我感觉《芒种》文学月刊2006年第12期上登载的中篇小说《穿越寒冬》结构新,叙述亲切,细腻感人。因此,诚挚地向您们推荐,但愿能为我喜爱的刊物尽一分力。
祝编安!
徐慧
2006。12。13
热心读者大庆某学校的郑君红推荐了载于《小说月报·原创版》2006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准能考上清华大学的表弟》。
推荐理由:这样的事件,真正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的希望关注青少年问题的小说多一些,不仅仅让人读后警醒,更促使我们去思考:该如何去正确引导那些有着潜在不良意识的孩子们。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是我喜爱的一本刊物,所选的小说精品之作满足了我的文学需求,给了我精神上足够的营养,作为一名喜爱文学的普通读者,请允许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贵刊所选的小说在保证精品之作的同时,还是注重名家效应的,说实话,我打开一本杂志也是先看看有哪个名家的,但是有些名家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离我们大众生活太远了,读起来虽语言优美意蕴深厚,但感觉像是遥远的天边一样。希望贵刊多选载一些贴近我们这些普通人生活的小说。
我不知道贵刊选载小说的方式,也不知道读者可不可以推荐,冒昧地向您们推荐这篇小说,这是我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正在教育像“表弟”这样年龄孩子的老师的一个愿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和老师看到这篇小说,更多的人来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关心和爱护祖国的未来。
郑君红
编者:感谢读者的推荐,也欢迎更多的读者为我们推荐好作品,让大家一起分享。
叶圣陶这样改文章
1954年叶圣陶在编选他的短篇小说选集时,对每个作品都做了语言上的打磨。其中《潘先生在难中》的修改颇有代表性,共修改了三十二处,现摘录如下:
1.再一思想,气味虽讨厌,究(改为:究竟)比吃枪子睡露天好多了……
2.这房间就在楼下,有一个床,一盏电灯;一桌,两椅,(改为: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此外就只有烟雾一般的一间的空气了。
3.他们快要开拔到前方去,觉得最高的权威附灵在自己的身上,什么东西都不在眼里,只要高兴提起脚来踏,总可踏做泥团踏做粉(所有的“踏”都改为:踩)。这就来了拉夫的事情:恐怕被拉的人乘隙逃脱,便用长绳一个联一个缚(改为:拴)着臂膊,几个弟兄在前,几个弟兄在后,一串一串牵着走。
4.明天(改为:第二天),他从茶馆里得到确实的信息,铁路真个(改为:真的)不通了!
5.他于是这里那里探听前方的消息,只要这消息与外间传说的不同,便觉得真实的分数(改为:成分)越多,即根据这盘算对于自身的厉害。
6.他便向前迎上去连喊着“阿大”,把他们引到刚才站定的旁路上(改为:人行道上)。
7.不知王妈到底可靠不可靠;又不知隔壁那家穷人家曾不曾知晓他们一家统(改为:都)出来了,只剩个王妈在家里守着……
8.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门(改为: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
9.他想时,不禁深深地发恨:恨这人那人调兵遣将,预备作战,恨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课(改为:开学),又恨自己没有个已经成年,可以帮助一臂的儿子。
10.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他写到“溥”字,仿佛觉得许多的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子,淫(改为:奸)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11.“哦,知道了。”潘先生并不留心在这些上边,更深的忧虑正萦绕于心曲(改为:心头)。
12.意思是说兵乱虽然可虑,子弟的教育又如布帛菽粟,是一天一刻不可废离(改为:废)的,现在暑假期满,我校照常开学。
13.街头巷口贴出一张新鲜的来时,慢慢聚集,也有好些人注目看看。但大家看罢以后依然不能定心,好似这布告的背后还伏着许多的话(改为:街头巷口贴出一张新鲜的来时,也有好些人慢慢聚拢来,注目看看。但大家看罢以后依然不能定心,好似这布告的背后有许多的话没说出来),于是怅怅地各自散了,眉头照旧皱着。
摘编自陈改玲著《重建新文学史秩序》
名家名作错别字例析
正:唉声叹气āishēngtànqì
误:哀声叹气āishēngtànqì
错例:
①叽叽喳喳地商讨了一番,天青驼着光身子独自出去了,女人抱着孩子哀声叹气地坐了一夜,金山却睡得很好。刘恒《伏羲伏羲》(《北京文学》1988年第3期第29页)
②姚代办越发抖得厉害,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愁眉苦脸,哀声叹气,但除了交代他昨晚赌钱赢了几千元的事外,其余的始终是一字不吐。夏世信《兵出赤水河》(《法制日报》1997年5月9日第3版)
③于是,我整整一天不吃饭,哀声叹气,愁眉苦脸,好像掉进了绝望的深渊。莫应丰《难与人言的故事》(《钟山》1983年第1期第32页)
辨析:“唉”,叹息的声音。“哀”,悲伤。“唉声叹气”表示因失望或不满发出的感叹气,其中含有“伤感”的意思,但是不能理解成“哀伤的叹气”。为了便于记忆,可以理解为:唉声叹气要张开口叹气,所以要用“口”露在外的“唉”字,而不用闭着“口”的“哀”字。汉语中有“唉声叹气”这个成语,而没有“哀声叹气”的说法。
正:哀叹āitàn
误:唉叹āitàn
错例:
父亲会轰然地跌在地上,沉沉地睡去,母亲则开始号啕,历数种种不幸,同时咒骂酒鬼丈夫的种种劣迹,唉叹生活的不幸。石钟山《基因》(《小说月报》1999年第3期第85页)
辨析:“哀”,悲伤;悲痛。“哀叹”,悲哀地叹息。“唉”,叹息的声音。写作“唉叹”是误用了同音字。
正:矮墩墩ǎidūndūn
误:矮敦敦ǎidūndūn
错例:
我那表弟媳长得不丑也不美。矮敦敦的,很结实。皮肤不白,可能是没有田土的劳作,也不黑,仅仅壮,浑身是有力无处使似的。楚良《米满升》(《东海》1995年第1期第9页)
辨析:“墩”,土堆;粗大的物体。“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词义明显与“厚而粗大”相关。记住“墩”是土字旁更利于理解字义。“敦”表示诚恳,和粗壮无关。
正:爱屋及乌àiwūjíwū
误:爱屋及鸟àiwūjíniǎo
错例:
①安福星虽然是位人事干部,但他对科学技术是很感兴趣的,由兴趣而对懂得科学技术的人产生了爱屋及鸟的感情。杨东明《人生的不等式》(《收获》1983年第2期第134页)
②爱屋及鸟。那深埋心底的思母之情,是那样炽烈,又是那么深沉,然而天南地北,难以相见。于是他就情不自禁地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给予了女性……(《长城》1992年第2期第112页)
辨析:此语源出《尚书大传》卷三,原文为:“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乌”,乌鸦。虽属鸟类,但不能凭个人意愿用形近字“鸟”取代之。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和表达的意思,才能避免出错。
正:安分ānfèn
误:安份ānfèn
错例:
①正当万和新不顾一切的时候,猫从沉睡中醒来。黑暗中它看着两个不安份的身体立刻警觉起来,它一点点靠近,并且做着捕捉的准备。李亦《人事猫事》(《上海文学》1994年第11期第43页)
②“搬家,搬家!”我爸每天都和妈妈重复着这一个主题,并立即开始为调动和搬家东奔西走。我爸有一个不安份的灵魂,想干的事太多,想得到的也太多。冯敬兰《失却的伊甸园》(《长城》1989年第2期第73页)
③这往日看来使他的心头充满了优越感的院落,像是变成了一座让人战栗的囚笼,它使人孤独,使人由孤独而烦躁,由烦躁而惶恐,如同动物园里铁箍的栅栏,囚禁了不安份的贪血嗜肉的野狼一样。峭石《蚁趣》(《清明》1987年第4期第167页)
辨析:“分”,本分;职责、权力的限度。用音同形近的“份”取代之,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注意,“分”也读fèn;“份”主要做量词用。
正:安排ānpái
误:按排ānpái
错例:
①当他转过身来,以为还会有几票,能构成三分之二的压倒多数,就算大功告成,就算帮助汪韬渡过祁齐按排下的这道奈何桥了。李国文《秋后热》(《收获》1981年第2期第96页)
②比赛之前,组织者先按排了一次特殊的赛事,就是由我们三十二个正式牌手分别与当地桥牌爱好者组对进行了一场较量。孙茗《中国人的骄傲》(《中国电视报》1997年2月10日第21版)
③欢迎广大农村未婚男青年(含伤残者)前来公司择侣,应征者交50元报名费、2000元介绍费,先交费先按排。钱建军、李建平《金桥、鹊桥、断桥》(《法制日报》1995年8月18日第7版)
辨析:“安”,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排的意思是分先后、有条理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按”,用手或指头压。写作“按排”显然是错的。
摘自刘配书 主编《大报大刊名家名作错别字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