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二也觉得自己拉得很差劲,他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从现在开始,我要跟着您好好学习基础。”“梦二,你不要灰心。相信老师的话,只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心和毅力,总有一天,你也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观众演奏最美妙的曲子。”梦二经过了这次难忘的教训,终于变成了一个勤奋踏实的学生。从此,他跟着我学习最基本的指法,然后是音阶与和声练习,最后才开始拉一些简单的练习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给他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梦二经过了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一年后举办的汇报会上登台演奏了,而且演奏的正是他最喜爱的巴赫的无伴奏组曲,大家对他演奏的评价就是极度热烈的掌声。可见,能力培育就和酵母发酵的过程一样,都是缓慢的,不可能一步登天。另外,由于每个人的条件存在着千差万别,那么他们能力的成熟期也完全不同。因此,学习的速度和能力的大小完全是不对等的事情。对于能力的培养,就算再焦急也要耐心等待。虽然肉眼看不见这种变化,但其内部在不断地积累和增长,所以,我们不应该存在焦急的心态而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只要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能力最终会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音乐,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古怪的拉琴模样??
?
?
现在,让我们进入早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的态度问题,也就是方法问题。虽然教育的内容和质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能力的正确教学方法究竟是什么。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加算式训练法”是最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孩子的能力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最有效的手段。现在我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种方法。一般来说,只要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那么,当他们五六岁时,都能够熟练掌握将近4000个左右的词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没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呢?其实办法很简单:首先,每天教一个2岁的孩子学一个生字,必须学会,而且并不是杂乱无章地教他,而是按照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先后顺序。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就在原有的词汇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词汇,并训练他们,使其能够掌握每天的全部内容。如果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就要每天增加新词汇,而且学习的词汇量也要逐日加大,这样,他们的学习速度也会逐渐加快。
我认为这种逐日增加累积训练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能力,我将它称为“加算式训练法”,它能够帮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词汇量。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前我的教学习惯是:每天上完课都会给学生们布置家庭练习,也就是让学生多多练习当天所学的功课,第二天检查完成的情况。这种做法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后来我发现,它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我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后来终于发现原因。原来,小孩子的耐性比较差,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让他们重复做同一种练习,他们很快就会觉得厌烦,注意力也开始分散,这时候,他们开始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甚至交头接耳。试想一下,他们当着我的面都不过如此,回到家中也可想而知。尽管他们的父母会因为孩子不用功而责骂他们,但如果采取强迫的方法肯定也是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孩子们经常向我抱怨:“总是重复练一首曲子,太单调了,实在不想练。”
“早期教育”的宗旨是要轻松有趣,如果这种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觉得辛苦,从而产生厌烦情绪,那它就不是最有效的。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于是开始寻求更好的学习方式,?但我想了很久都没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此我很犯愁。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见丰田根二和小林健次一起做游戏,才终于明白如何着手了。那天,我带着丰田根二和小林健次到广播电台录音。工作结束后,孩子们先去了休息室,我则留下来和在电台工作的朋友聊了一会儿。等我们说完后,我就去休息室找他们,我刚走到大门口,就看见他们俩正用一种稀奇古怪的姿势拉小提琴。“喂,你们到底在干什么?”我问。“哈哈,老师,您看那个古怪的人。”两个人嘻嘻哈哈地说。原来,休息室里有一台电视机,此时正在实况转播一位外国小提琴家的演奏会。这位演奏家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有缺陷,因此演奏时只能歪着身子,蜷缩着腿,样子确实很奇怪。根二和健次这两个孩子觉得他很好玩,便开始模仿他演奏的样子,一边学还一边争论不休,互相指责对方学得不像。看见我进来,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问我:“老师,您看我们谁学得更像一些?”
因为他们拿残疾人取笑,我有点生气,于是大声呵斥道:“都给我老老实实地站着!你们怎么能取笑残疾人呢?这种不道德的事情只有最没教养的孩子才做得出来。”他俩小声地为自己辩护:“老师,我们没有取笑他,只是好玩而已。”?“好玩也不能这么做,多没礼貌啊!更何况,你们真正要学的本领应该是人家如何将曲子演奏好,学他的姿势算什么呢。”
听我这么一说,两个人终于停止了胡闹,认认真真地开始聆听那位演奏家的演奏。不一会儿,根二对我说:“老师,这个人不仅拉琴的姿势稀奇古怪,就连他拉的曲子也是同样的稀奇古怪呢。”根二说的一点没错,这个演奏家处理曲子的方法的确和别人不一样,他大量使用了滑弦、颤弦之类的技巧,乐曲听上去就像他本人那样奇特。根二和健次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演奏方法,因此他们觉得很新鲜,忍不住又开始模仿,不过这一次他们模仿的是他处理曲子的方法,而不是他的样子。两个人兴致勃勃地模仿了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最后,他们居然学得八九不离十。
看见他俩津津有味地学习,好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突然明白,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让孩子轻松学习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吗?年纪幼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模仿别人,另外,他们的模仿能力也很好,我想,大概他们在这种模仿中也得到了鼓励和提高。如果能够利用这一特性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我从这里受到了启发,从此,我给学生们布置家庭练习时就布置一首他们曾经学过的曲子,要求他们在家里反复听这支曲子的演奏录音,然后跟着练习,至于一般性的练习只布置了很少一部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因为曲子是孩子们已经学过的,所以他们愿意跟着优秀的曲本愉快地拉琴,演奏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他们摆脱了机械性的练习之后,就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演奏中去,学习起来又快又好。一开始,每天只练一首,后来便逐渐增加到两首、三首,最后甚至增加到五首。但是,学习量尽管比以前大得多,他们反而认为,学习是件既生动又好玩的事情,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辛苦的感觉。良好的基础一旦建立,当他们再学我教的新曲子时,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个基本方法就是我从孩子的家庭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单调无聊的苦差事,而是轻松好玩的游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内容,积极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而“加算式训练法”体现的正是这一宗旨,所以我认为应该推荐给大家。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
?
?
实行早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还有“夸奖教育法”。
和成人的世界相比,孩子毕竟是弱小的,依然处于摸索、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即使他们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缺乏自我肯定的能力,他们是相当脆弱的,一旦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卑感。
所以,那些实施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以极大的耐心对待孩子,必须尽量克制指责、打骂的行为,否则很容易使孩子辛辛苦苦萌发出来的能力消失殆尽。而且,我的经验表明,仅仅不指责打骂孩子远远不够,还必须时时刻刻地夸奖他们。只有夸奖才能使孩子们如同初生嫩芽一般的能力茁壮成长,因为夸奖的作用相当于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但是,这个道理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常听到的往往是责骂和讽刺,而不是夸奖。
难道不是吗?如果家长们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经常说的是这样的话:
“不对,不对,再来一遍。”
“错啦!又错啦!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能干,你呢?”
“我这张脸都被你丢光了。”“怎么你就永远追不上别人呢?”
也许家长们在说话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无意说的话对一个小孩子的伤害有多大。这些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合格的,他们必须接受一次彻底的学习才能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当我们受到上司和同事的夸奖时,心里总是很愉悦,劲头十足,如果受到批评就满脸沮丧,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如此,难道不是吗?既然事实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善待孩子?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一无所知,吃饭和走路都不会,最后却能独立自主,他们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将夸奖、赞美和鼓励赋予他们,难道不是吗?
也许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斗志必须依靠责骂才能激发出来,其实他们的想法完全不对,因为事实恰恰相反,这么做的后果只能是不断地打击孩子的斗志,孩子的心理从而变得灰暗,并妄自菲薄。孩子只有被夸奖和认同以后才能往正面的方向发展。如果从一开始,孩子受到的教育都是夸奖和认同的语言,那么他就会不断地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美,孩子就更是如此。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随时在生活中认同和赞美孩子,所以说,夸奖教育法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我在德国留学时有幸认识了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当时,我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已经绝望了,甚至有了一些自暴自弃的念头。承蒙爱因斯坦先生不弃,对我关怀备至,不断给予我热情的鼓励,才使我鼓起勇气,继续学习下去。
我在德国时,爱因斯坦先生简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为了让我能够接受优秀音乐作品的熏陶,提高演奏技艺,他总是在演奏会时通知我。那时候,我常常接到他的电话:“今晚的音乐会十分精彩,我已经把票买好了,我们一起去,怎么样?”我们见面的地点总是约在公共汽车站,尽管我每次都是准时到达,但爱因斯坦先生总是比我提前一些。虽然我只是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先生的态度也非常亲切。每当我面对此情此景,实在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只有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用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这样才算没有辜负他对我的一番深情厚意。自从我下定了这个决心以后,学习小提琴的劲头也更大了,最后,终于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学习进入了正轨。有一次,我的朋友哈艾斯医生就是他介绍我和爱因斯坦先生认识的,他是个医学教授要移居美国了,在他离开的头天晚上,大家举行了一场告别宴会。当我们吃完晚饭,收拾完毕后,家庭音乐会如期举行了。在座先生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他们接着让我也演奏一曲。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其实不应该拿出来献丑,但又推辞不了,只好用最朴实的手法演奏了一曲自认为最拿手的,就是《布勒夫兹奏鸣曲》。
我演奏完毕后,大家开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这时宾客中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问爱因斯坦先生:“您觉得铃木先生的演奏怎么样?”
“应该说,他的演奏非常到位,我能够感受到,他演奏的曲子是地地道道的德国布勒夫兹奏鸣曲。”
?老太太疑惑地问:“教授,难道您不觉得奇怪吗?”
“夫人,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您如此奇怪?”爱因斯坦先生说。
“恕我直言,铃木先生是日本人,他成长的环境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我很怀疑,他真的能演奏出如此高的水平吗?”
爱因斯坦先生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容,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当时我听了,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后来,当我顺利地完成学业,带着诚挚的态度向爱因斯坦先生致谢时,他仍然用这种纯真的笑容对我说:“铃木先生,所有的人都需要鼓励,我也不例外,因为我和其他人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同。”
接着,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小时候的事情。
原来,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童年时是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从小,他就被看成是个笨头笨脑的孩子。他4岁时才开口说话,上学后也没有变得聪明起来,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满分是5分的考试,他总是拿1分,最好也只是2分。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少见的笨孩子”,就像邻居和长辈们说的那样。
他对这些众口一词的结论感到既惶恐又沮丧,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也没有信心,甚至想退学算了。不过他的父亲一名机电工程师从来没有指责或抱怨过自己的孩子,反而千方百计地鼓励他,让他重新恢复信心,即使那个时候,大家都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也自认为很笨。有一次,父亲给他买了一盒积木做游戏。当他搭积木的时候,父亲安排全家人都坐在他身边,每搭好一层大家就开始鼓掌,掌声热烈而真诚,并大声喝彩:
“真棒啊!”
“搭得实在太好了!”
“这孩子真是能干啊!”
他的自信就在这些掌声与喝彩声中逐渐重新凝聚起来了。
接着,他的父亲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他父亲虽然是个业余的小提琴演奏家,不过他拉得很好。他对爱因斯坦说,能够治疗人生的伤痛和绝望的最佳良药就是音乐,只要有了音乐,暗淡的人生会重新充满光亮,悲观的人也会重新焕发活力。爱因斯坦在父亲的培养下很快显现了自身的音乐才能,他的小提琴拉得十分出色,并开始经常登台表演。这时,大家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夸奖之词就像雨点一样扑面而来。这时候,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啊,其实你非常优秀。不管何时何地,你都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爱因斯坦的父亲终于将自己的孩子造就成一位科学巨匠,他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夸奖教育法”。如今,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只要我一想起这些往事,一想起爱因斯坦先生的恩惠,心里就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从他的恩惠中体会到了夸奖和鼓励的重要性,现在我作为一名老师,也会将同样的恩惠给予我的学生,让他们可以生长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反反复复的乐趣??
?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培养孩子的能力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和人类的发育过程一样,它也需要逐步提高。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先选择最简单的事情,然后不断地进行反复训练,并逐渐加大难度,时间长了,孩子总会有所进步的。这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从古书中总结出来的。我在阅读“日本的忍术修行法”时发现,他们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的,其中以跳高的训练方法为例:“在地里播下一粒大麻的种子,在它自然生长的过程中,练习者必须每天坚持从它上面跳过。”这种方法非常简单,谁都可以采用,而且能够培养非凡的能力,我认为,在进行早期教育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只要大家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说了。原因在于,大麻是一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植物,但是,如果你能够每天看见它,那么你几乎感觉不到它在生长。但事实上,大麻是随时随地都在生长着。如果你每天都从大麻上跳跃而过,由于它的生长速度并不明显,所以你也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其实,你自身的跳跃能力随着大麻的快速生长也会不知不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
最后,当时间过去一两个月,只要你测量一下大麻生长高度就会大吃一惊:“天啊!我居然可以在不知不觉间跳这么高,实在不可思议!”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大家有所不知,如果换成一个没用这种方法训练跳跃能力的人,他即便想跳也不可能轻易地跳过去。只有那些利用大麻的生长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