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下,地不迁。城从于民,民不溃,城不坏。民从于贤。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邑
乎岐周,邠人襁负而随之,故曰民从贤也。○所谓“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是也。下文终古、向
挚、屠黍诸人,亦是说在下之贤人。注尚未切。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
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孝经》曰“非
家至而日见之也”,以德化耳,故曰“得其要而已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
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
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知桀之必亡也。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
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箕子忠臣而疏远之,
姑息之臣而与近之。○案: 《尸子》曰“弃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语”,注云:“姑,妇也。息,小儿
也。”与此意同。妲己为政,赏罚无方,方,道。不用法式,杀三不辜,剖比干之心,
折材士之股,刳孕妇而观其胞。○注“股”,旧本作“肝”,误,今据《古乐篇》注改正。民大不
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周国在丰、镐也。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屠黍,
晋出公之太史也。出公,顷公之孙,定公之子也。《史记》曰:“智伯攻出公,出公奔齐而道死焉。”
○“屠黍”,《说苑·权谋》篇作“屠余”。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
周敬王后五世,考烈王封其弟于河南为桓公。威公,桓公之孙也。○谢云:“敬王五传为考王,《人
表》作 ‘考哲’,此误‘考烈’。西周威公为桓公之子,非孙也。”对曰:“晋先亡。”威公
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
以不当,曰:‘是何能为?’不敢直言其乱也,但语以日月星辰之行多不当其宿度也,而云
是无能为也。○《说苑》作“多不当,曰:是何能然”。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
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
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屠黍居周三年也。威公
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
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
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切,磨;
倚,近也。无休息,夜淫不足,续以昼日。○“切倚”,《淮南·齐俗训》作“切踦”,注:“踦,
足也。” 《说苑》同。康乐,歌谣好悲,康,乐也。安淫酒之乐,乐极则继之以悲也。○“康乐”上
《说苑》有“淫昏”二字。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风,化也。臣故曰中山次
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
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
邑而礼之,二人贤者也。○“义莳”,《说苑》作“锜畴”。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二
人直人。○《说苑》作“史理、赵巽”。去苛令三十九物,物,事。以告屠黍。对曰:“其
… 11…
尚终君之身乎!”其尚,尚也。○旧本“君”下衍“子”字,今从《黄氏日抄》所引去之,《说
苑》亦无。曰:○《说苑》无。“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极,
尽。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谀,诌也。○次“遗”字,旧校云“一作‘予’”。
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下棺置地中谓之肂。故有道者之言也,不
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广雅·释
言》云:“更,偿也。”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
乘舆而去。又之齐,白圭,周人。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
“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说
苑》作“莫之必忠,则言尽矣”,下“誉”字、“爱”字上皆有“必”字。莫之誉,则名尽矣;
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
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当此五尽。○“无
幸”,旧本作“无辜”,误,今从《本生》篇改正。《说苑》亦作“毋幸”。若使中山之王与齐
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更犹革也。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
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中山五割地与赵,赵卒亡之;齐悉起军以距燕人于济上,燕卒破之;不能自存,故曰“未有益也”。
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保地养民,所以存也,弃而不修。割地与赵,弃民于燕,
不能自卫,而众破亡,故曰“造其所以亡也”。
观世
二曰:
天下虽有有道之士,国犹少。千里而有一士,比肩也;累世而有一圣人,
继踵也。士与圣人之所自来,若此其难也,而治必待之,治奚由至?《淮南记》
曰:“欲治之君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万一待不世出,何由遇哉?”故曰“治奚由至”。
虽幸而有,未必知也,未必知其为贤也。不知则与无贤同。不知其贤而不用之,故不治,
则与无贤同。此治世之所以短,而乱世之所以长也。短,少;长,多也。故王者不四,
霸者不六,亡国相望,囚主相及。言不绝也。得士则无此之患。无亡囚之患也。此
周之所封四百余,封,建。○“此”疑“比”。服国八百余,今无存者矣。虽存,
皆尝亡矣。贤主知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终其世。没世为世。○疑是“没身为
世”。贤主时以其亡其亡为忧也。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
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与处,有似于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
尽贤于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不如吾者”,
旧本作“吾不如者”,误,今从《意林》改正。《大戴·曾子制言》中卢注亦作“不如我者”。与我
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齐,等也。等则不能胜己,故曰“无益我者也”。惟贤
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
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上,上位也。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今周室既
灭,天子既废,○“天子”,旧本作“天下”,讹。此段与前《谨听》篇同,彼云“而天子已绝”。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刬,灭。不得休
息,而佞进,佞谄者进而升用也。今之世当之矣。今,谓衰周无天子之世,故曰“当之”。
故欲求有道之士,则于江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若此则幸于得
之矣。太公钓于滋泉,○说见《谨听》篇。卢云:“《说文》‘兹,黑也’,引《春秋传》曰
‘何故使吾水滋’,今《左传》作‘兹’,则‘兹’乃本字,后人加以水旁,实则一字耳。”遭纣
之世也,故文王得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
… 12…
知之与不知也。纣不知太公贤,故失之也。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
令亦使也。若夫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也。可尽得而用也。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晏子,齐大夫晏平仲也。使人
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累之,累然
有罪。○“累”,《新序·节士》篇作“纍”,即《史记》所云“在缧绁中”也。晏子曰:“嘻!”
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
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旧校云:“‘交’一作‘友’。”今免子于患,吾于子
犹未邪?”○旧本下复有一“也”字。古“也”字亦与“邪”通,后人注“邪”字于旁以代音,
而传写遂误入正文。今去“也”留“邪”,盖以便读者使不致惑耳。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
乎不已知者,而伸乎已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案:《史记·晏子传》载石父之言
云:“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已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如此则所以绝之意方明。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
○《晏子·杂上》篇作“意”,《新序》同。婴闻察实者不留声,实,功实也。言欲察人之功
实,不复留意考其名声也。观行者不讥辞,欲观人之至行,不讥刺之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辞,谢也。谢不敏而可以弗弃也。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
客。客,敬。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于厄矣,而反屈下之,其
去俗亦远矣。此令功之道也。○《晏子》、《新序》“令功”俱作“全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子列子,御寇,体道人也,著书八篇,在庄子前,庄子称之
也。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
○旧本“列御寇”上衍一“子”字。案《列子·说符》、《庄子·让王》俱无“子”字,《新序》作
“子列子圄寇”。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
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
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
也。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旧校云:“‘笑’一作‘欢’。”“君非
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有”下
“罪”字衍。“有”与“又”同。《庄子》作“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列子》同。此吾
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子阳严猛,刑无所赦。家人有折弓者,畏诛,
因国人逐猘狗之乱而杀子阳也。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则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
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逆也岂不远哉?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苟
取,先见其化也。先见其化而已动,远乎性命之情也。孔子曰“贫观其所取”,此
之谓也。○“远”疑“达”字之误。
知接
三曰:
人之目以照见之也,以瞑则与不见同,同一目也。○谓目本非有异。其所以为
照、所以为瞑异。谓见与不见,故曰“异”。瞑士未尝照,故未尝见,瞑者目无由
接也。接,见。无由接而言见,■。■,读诬妄之诬,亿不详审也。○旧本“■”作“旈”。
段云:“当作‘■’。《说文》‘■,梦言也,从言亡声’,正如‘亡’‘无’、‘荒’‘■’通用,
故可读诬。”又惠氏于《左氏襄廿九年传》“只见疏也”,亦谓当为“■”。智亦然,其所以接
智、所以接不智同,一同智也。○亦当作“同一智也”。其所能接、所不能接异。异,
谓能与不能。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智者达于明,见未萌之前,故曰“接远”。愚者其所能
接近也。愚者蔽于明,祸至而不知,故曰“接近”。所能接近而告之以远化,奚由相得?
无由相得,说者虽工,不能喻矣。虽子贡辩敏,无由何如,故曰弗能喻。戎人见暴布
… 13…
者而问之曰:“何以为之莽莽也?”为,作也。莽莽,长大貌也。指麻而示之。怒
曰:“孰之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壤壤犹养治之。莽莽,均长貌。○注不明。壤
壤,纷错之貌。 《史记·货殖传》“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此指麻之未治者。戎人见其纷乱难理,
言孰有如此而可以成长大之幅乎?疑人之欺己也。故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谓虽
有贤智之士,不能为昏主谋以在将亡之国也。其主无由接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
○旧校云:“‘为智’一作‘长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悖,惑。
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李本作“由接”。而自知弗智,
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言人君自知不智,则求贤而任之,故不闻亡国危君也。桀、纣所以
国亡身灭,不自知不智故也。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病,困也。将何以教寡人?”
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谓臣居职有谋计,皆当宣之
于君,无有载藏之于心也。行谓即世也,亦当输写所知,使君行之,无有怀藏埋之地中。今臣将有
远行,胡可以问?”言不足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
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远犹疏也。无令相近。○“竖刀”,旧
本作“竖刁”,字俗。刀亦有貂音。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慊,快。犹尚可疑
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子,所爱也,而忍杀之,何能有爱于君?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宫,割阴为奄人。
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
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苛,鬼病,魂下人病也。犹尚可
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精神失其守,魍魉鬼物乘以下人,故曰
“失”。○孙云:“《御览》四百四十六作‘苛病本也’。观下文‘守其本’之言,似‘本’字是。”
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为妖惑也。公又曰:
“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
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
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
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谁谓仲父言尽可用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
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
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令矫公命为不通人之命。○注“矫公”二字
当在“令,命”之下,盖先以命释令也。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
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言
无从得饮食与公。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
○此十三字疑衍文。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
故无所得。无使得饮食也。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下,降也。社,二十五家也。
四十社凡千家,以降归于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
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蒙,冒也。袂,衣
袖也。以衣覆面而绝。寿宫,寝堂也。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杨门,门名。扇,
屏也。邪臣争权,莫能举丧事,六十日而殡,虫流出户,不欲人见,故掩以杨门之扇也。三月不葬。
○《史记·齐世家》正义引作“二月不殡”。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旧校云:“‘言’一作
‘败’。”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轻,易。无由接见也。○疑“见”字衍。无由接,
固却其忠信,接,知也。却,不用。○案:“固”与“故”通用。刘本作“见”字,属上句,非。
而爱其所尊贵也。爱其所尊所贵,谓竖刀、易牙、常之巫、卫公子启方之属也。
悔过
… 14…
四曰:
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八尺曰寻。○“极”,《意林》作“及”。是何也?
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精,微
妙也。故箕子穷于商,为纣所困。范蠡流乎江。佐越王句践灭吴,雪会稽之耻,功成而还,
轻舟浮于江而去也。○孙云:“《离谓》篇云:‘范蠡、子胥以此流。’意少伯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