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云:“《管子·小匡》篇作‘鲍叔牙为大谏’。”平原广城,○“城”疑“域”,《新序》作
“囿”。车不结轨,士不旋踵,结,交也。车两轮间曰轨。鼓之,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臣不若王子城父,○《新序》作“成甫”,《外传》亦作“成”。请置以为大司马。司马,
主武之官也。《周礼》“大司马之职,掌建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也。决狱折中,不杀不
辜,不诬无罪,臣不若弦章,○《管子》作“宾须无”。王厚斋云:“案《说苑》,弦章在
景公时,当以《管子》为正。”梁仲子云:“《小匡》篇作‘子旗为大理’,子旗盖弦章之字。”孙
云:“《韩非·外储说左下》作‘弦商’,《新序》四作‘弦宁’。”请置以为大理。大理,治
狱官。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足矣;君欲霸王,则夷吾在此。”桓公曰:
“善。”令五子皆任其事,以受令于管子。受管子之令。十年,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皆夷吾与五子之能也。管子,人臣也,不任己之不能,○《黄氏日抄》引
作“不任己之能”。而以尽五子之能,况于人主乎?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
则幽诡愚险之言无不职矣,百官有司之事毕力竭智矣。五帝三王之君民也,
下固不过毕力竭智也。
夫君人而知无恃其能、勇、力、诚、信,则近之矣。凡君也者,处平静,
任德化,以听其要,若此则形性弥羸而耳目愈精,百官慎职而莫敢愉綖,愉,
解。綖,缓。○旧校云:“‘慎’一作‘顺’。”人事其事,以充其名。上“事”,治也。
名实相保,之谓知道。
知度
五曰: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
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
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饰,虚。而事实见矣。此谓之
至治。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不学正道为淫学。邪说谓之
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反,本。质,正。行其情不雕其素;素,朴也。本性纯朴,不雕
饰之以为华藻也。○“行其情”,旧作“其行情”,孙云“李善注《文选·齐竟陵王行状》引作‘行
其情’”,今依乙正。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
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故有职者安其职,不听其议;有乱众干度之议者不听之。
无职者责其实,以验其辞。验,功。○案:“功”字必误,疑当为“效”,又疑是“劾”。
此二者审,则无用之言不入于朝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爱恶,好憎。
用虚无为本,虚无,无所爱恶也。无所爱恶则公正,治之本也。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
有用之言,谓忠正有益于国者。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召,致。相与植法则也。植,
立。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挠,
… 27…
曲。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曹,众。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
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知性命则不珍难得之物,不为无益之事,唯
道是从,利民而已。故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一事,子华子,体道人也。一事,
正事。正性是喜。群众不周,而务成一能。一能,专一之能,言公正。尽能既成,四
夷乃平。平,和。唯彼天符,不周而周。忠信为周。此神农之所以长,而尧舜之
所以章也。”长犹盛也。章,著明也。以,用也。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自智谓人愚,自巧谓人拙。《诗》云:“惟彼不顺,
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愚拙者此之谓也。○注“此”字疑衍。若此则愚拙者请矣,
君自谓智而巧,故愚拙者从之请也。巧智者诏矣。诏,教。诏多则请者愈多矣,听益乱。
请者愈多,且无不请也。主虽巧智,未无不知也。未能尽无所不知也。以未无不
知,应无不请,其道固穷。固,必。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
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反,更。多,大。是之谓重塞之主,无存国矣。
故有道之主,因而不为,因循旧法,不改为。责而不诏,责臣成功,不妄以偏见教诏。
去想去意,静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督名审实,官复自司,以不知
为道,以奈何为实。道尚不知,不知乃知也。以不知为贵,因循长养,不戾自然之性,故以不
可奈何为实也。○自“有道之主”以下,亦见《淮南·主术训》,一二文异,不复别出。此为“实”,
旧校云“一作‘宝’”,则正与《淮南》合。观此注意,似亦当作“宝”为是。尧曰:“若何而
为及日月之所烛?”烛,照。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荒,裔远也。禹曰:
“若何而治青北,化九阳、奇怪之所际?”皆四夷之远国。际,至也。
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韩非·外储说左上》“任登”作“王登”。上
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韩非》作“中章、胥己”,
是二人。下云“一日而见二中大夫”。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以,用也。相国曰:“意者
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易”旧作“见”,讹,今案文义改正。非
晋国之故。”故,法。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
而目之,谓耳任登之名,目任登之实,登之所举,岂复假耳目哉?○旧本“吾又耳而目之”下亦有
“矣”字,今从《韩非》去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
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毕,尽也。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
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
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言
其父兄子弟不肖,不能为霸王之船骥,故释之,非苟远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
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庖人即伊尹,钓者即吕尚,仇人即管夷吾,仆虏
即百里奚之辈。非阿之,取其可以为社稷功名之道。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
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訾,相也。相功力丈尺,而知用人数多少也。○ 《说苑·尊贤》篇
作“比功校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殷之尽,周之兴。
○此注误。小臣,汤之师也,谓伊尹,见《尊师》篇。管夷吾、百里奚听,○旧校云:“一作
‘任’。”案:《说苑》作“任”。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岂特骥远哉?○当作“岂
特船骥哉”。 《说苑》作“岂特船乘哉”。
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桀用羊辛,○说见 《当染》篇。纣用恶
来,宋用唐鞅,○从《说苑》作“唐鞅”,亦见《当染》篇,旧本作“駃唐”,误。齐用苏秦,
而天下知其亡。○旧本无“知”字,又“其”字讹作“甚”,今亦从《说苑》改正。非其人而
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若”,《说苑》作“苦”。射鱼指天而
欲发之当也。当,中。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若”,《说苑》作“亦”。
慎势
… 28…
六曰:
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诚信之数,欲人信之,故疑。失之乎势,求之乎国,
危。失居上之势,以恃有国,故危也。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蝼蚁食也。权钧则
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治乱齐则不能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
乱,不可不察,察,知也。此祸福之门也。
凡冠带之国,舟车之所通,通,达。不用象译狄鞮,方三千里。《周礼》:
“象胥掌蛮、夷、闽、越、戎、狄之国使,传通其言也。”东方曰羁,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
曰译。《国语》所谓曰羁南三千里内,被服五常,华夏之盛明,胡不用象译狄鞮也。○注“象胥”下
旧本衍“古”字,今删。“闽越”,《周礼》作“闽貊”。《王制》“东方曰寄”,此作“羁”,未
详何出。“《国语》所谓曰羁南”七字疑衍文。“胡”字亦疑衍。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
立国,国,千里之畿。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以
为国,所以极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在德不在人,《传》
曰“楚子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其奸回
昏乱,虽大,轻’”是也。故曰“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注旧本作“在德之休明,虽大,轻”,
文有脱漏,今依《传》补十二字。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全威,众,多。所以
博义。义博利则无敌,○孙云:“李善注《文选》陆士衡《五等论》引作 ‘所以博利博义也,
利博义博则无敌也’。”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
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神农,炎帝也。农植嘉谷,化养兆民,天下号之曰“神
农”。
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近国大,远国小,强干弱枝。海上有十
里之诸侯。海上,四海之上,言远也。十里,小国。以大使小,以重使轻,以众使寡,
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家,室也。王者以天下为家,故所以天下为国。故曰,以滕、
费则劳,以邹、鲁则逸,滕、费小,故劳也。邹、鲁大,故逸也。以宋、郑则犹倍日而
驰也,倍日而驰,以行其威易也。以齐、楚则举而加纲旃而已矣。齐、楚最大,举纲纪
加之于小国,无大劳,故曰“而已矣”。所用弥大,所欲弥易。用大使小,欲尽济,故曰“弥
易”。汤其无郼,武其无岐,贤虽十全,不能成功。郼、岐,汤、武之本国。假令无
之,贤虽十倍,不能以成功业。○郼,说见 《慎大》篇。汤、武之贤,而犹藉知乎势,又
况不及汤、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灭,亡也。以重使轻从,从,
顺。以轻使重凶。凶,逆也。自此观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槃
盂,铭篆著乎壶鉴,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多实尊势,贤士制之,以遇
乱世,王犹尚少。以尊势贤士之佐,遇乱世,而王尚为少。
天下之民穷矣苦矣。民之穷苦弥甚,王者之弥易。苦纣之民纣之乱,与武王陈
其牧野,倒矢而射,横戈而战,武王由是弥易。凡王也者,穷苦之救也。水用舟,陆用
车,涂用輴,沙用鸠,山用樏,○案:《文子·自然》篇“水用舟,沙用■,泥用輴,山
用樏”, 《释音》云“■,乃鸟切,推版具”。又《淮南·齐俗训》“譬若舟车輴■穷庐”,叶林宗
本作“■”,俗本作“鸠”,至《修务训》叶本亦作“鸠”矣。因其势也者令行。○案:“因
其势也”下,似当云“因其势者其令行”,补四字语气方完。位尊者其教受,受,因。威立者
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
令乎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不能以行其化。○“尝识及此”,疑是“尝试
反此”。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奚,何也。权轻重,
审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
敌则王者废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者,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
似类嫌疑之道远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
… 29…
焉,立適子不使庶孽疑焉。尊卑皆有别。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
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
“今一兔走,百人逐之,慎子名到,作 《法书》四十二篇,在申不害、韩非前,申、韩称之
也。○注旧本作“四十一篇”,今据《汉书·艺文志》改。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
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屈,竭也。积兔满市,行者
不顾,顾,视。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
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分土画界,各守其封,故定分也。○注“定分”似当作“分定”。
庄王围宋九月,庄王,楚穆王子,共王父也。围宋在鲁宣十五年。○ 《春秋》围宋在宣十
四年之秋,逾年而始与平,故高注每云十五年。康王围宋五月,康王,楚共王审之子,庄王之孙
也。宋君病,不以告,故不书于《经》。声王围宋十月。声王,楚惠王熊章之孙,简王之子,在
春秋后。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奚时止矣?宋无德,
楚亦无德,故曰“以宋攻楚”也。凡功之立也,贤不肖强弱治乱异也。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
憎也。简公,悼公阳生之子壬也。陈成常,陈乞之子恒也。宰予字子我。○注“壬”,旧本作“王
子”,讹,今改正。阚止字子我,诸子遂误以为宰予。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
愿君之去一人也。”相憎不可并也,故愿去一人。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
○旧校云:“‘而’一作‘汝’,‘识’一作‘议’。”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
即简公于庙。○《说苑·正谏》篇作“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
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悔,恨。是
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周鼎著
象,详见《先识览》。
不二
七曰: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听,从也。听从众人之议,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故国不能安宁也。《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此之谓也。何以知其然也?老
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能
相风角,知将有神人,而老子到,喜说之,请著《上至经》五千言,而从之游也。○“老耽”,《困
学纪闻》十引仍作“老聃”。子列子贵虚,体道人也,壶子弟子。陈骈贵齐,陈骈,齐人也,
作《道书》二十五篇。贵齐,齐死生,等古今也。○注旧本作“一十五篇”,今据《汉书·艺文志》
改。阳生贵己,轻天下而贵己。 《孟子》曰:“阳子拔体一毛以利天下弗为也。”○李善注《文
选》谢灵运 《述祖德》诗引作杨朱。“阳”、“杨”古多通用。孙膑贵势,孙膑,楚人,为齐臣,作
《谋》八十九篇,权之势也。○梁伯子云:“《史》、《汉》皆以孙膑为齐人,此独以为楚人,当别
有据。”王廖贵先,兒良贵后。王廖谋兵事贵先建策也。兒良作兵谋贵后。此十人者,皆
天下之豪士也。○旧本无此十一字,孙云:“李善注《文选》贾谊《过秦论》、陆士衡《豪士赋》
序皆有。”今据补。卢云:“此下疑所脱尚多,引此十人,必不如是而止,应有断制语,前《安死》
篇 ‘故反以相非’一段颇似此处文,又此下段亦必别有发端语,而今无从考补矣。”有金鼓,所
以一耳;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
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
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
穴者,○旧校云:“‘穴’一作‘空’。”案:“空”与“孔”同。其唯圣人矣乎!无术之
智,不教之能,而恃强速贯习,不足以成也。执一
… 30…
八曰: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万物不同。革,改也。不同,区以别也。目不失其明,而
见白黑之殊。耳不失其听,而闻清浊之声。清,商。浊,宫。王者执一,而为万
物正。一者平。正者主。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将,主。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
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抟”与“专”同。说
见前。旧作“搏”,讹。一则治,两则乱。今御骊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
以出于门闾者,不一也。骊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策,辔策也。御四马者六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