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呖萍脊荆灿薪鹑诜窆救缗υ嫉腄IJ投资和经纪公司(Donaldson,Lufkin & Jenrette)。其中业绩最好的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居室家具的公司;第二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多福瓶的公司;第三是一家优质瓷器公司;第四是一家书写用具的公司;第五是一家家用涂料公司;第六是一家公司,从印刷和出本地报纸拓展到提供消费产品营销服务;第七是一家为纺织工业生产纱线等等,不胜枚举。而且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美国经济的增长只有体现在服务业,但是,这些〃中型成长〃公司有一半以上是从事制造业。
更让人不解的是,过去10…15年期间,美国经济的增长领域完全是民营的包括许多通常不被视为经营机构的企业(这个数字仍在增加),尽管相当多的现在作为营利公司来组建的。最显眼的当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传统的美国社区医院正举步维艰,但是仍然有许多高增长的、欣欣向荣的连锁医院,有些?quot;营利〃医院,有些(逐渐增多)是非营利医院。发展更快的是〃独立的〃保健机构,如晚期病人收容所、医疗和诊断实验室、独立的外科中心、独立的妇产医院、病人无需预约的精神病治疗诊所,以及老年病诊断和治疗中心。
几乎美国每一个社区的公立学校都在萎缩。虽然60年代的生育低潮造成了学龄儿童人学的总人数的减少,但是一种全新的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却一派兴旺景象。在我所住的加州小城市里,有一家托儿合作社,它是1980年由一群妈妈为自己的孩子而联合创建的,到1984年,它已发展成一所有200个即将进人四年级的学生的学校。而另一所几年前由当地浸礼会教徒建立的教会学校现在正着手接管克莱尔蒙特市(Claremont)的一所初中,这所中学建于15年前,但最近5年因一直缺乏生源而一直闲置在那儿。但是所有成人教育,无论是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课程,还是为医生、工程师、律师和理疗医生等开设的进修课程(refresher course)都呈现出一片好景,即使在1982一1983年经济严重衰退期间,这些课程也只遭遇短暂的挫折。
另外一个重要的企业家精神领域是新兴的公私合作的〃第四产业',在这个领域中,政府单位,或是州政府,或是市政府确定业绩标准,并提供资金,然后以竞标为基础将一项服务如消防、垃圾收集或公交运输承包给私营企业经营,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更优质的服务,而且显著地降低了成本。自海伦·布萨利斯(Helen Boosalis)于 1975年首次当选市长以来,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就一直是这方面的开路先锋100年前,同样是在这个林肯市,平民党领袖布赖恩(Willian Jennings Bryan)带领我们走上了市府拥有公益服务所有权的道路。得克萨斯州如圣安东尼奥市和休斯顿等也是这个领域的先驱,特别是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哈伯特·哈弗莱学院。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商,控制数据公司在教育、甚至在罪犯管理和改造等方面与政府进行了合作伙们关系。如果有一种措施能够长远地拯救邮政服务当然,一个前提条件是政府愿意为这项逐渐萎缩的服务提供更大的补贴和不断增加的费率这就是通过竞标将它承包给〃第四产业〃,以获取一流的服务(或者是10年以后仍会保留下来的一些服务项目)。
4
这些增长企业除了增长和违反康德拉蒂耶夫停滞规律外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事实上,它们都是〃新技术〃 的代表,都是知识和人类劳动的新应用,有关人类劳动的经验和知识就是技术,只是这个〃技术〃不是电子学、遗传学或新设备,所?quot;新技术〃就是企业家管理。
弄清这个以后,美国经济在这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中就业机会的惊人增长就不足为奇了。它甚至可以用康德拉蒂耶夫理论加以解释。美国日本多少也有一点正在经历一种所谓的〃非典型的康德拉蒂耶夫周期〃。
自熊彼特在1939年首次指出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美国和德国在1873年至一次世界大战这50年之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并不符合康德拉蒂耶夫周期。第一次康德拉蒂耶夫周期始于铁路的繁荣,止于1873年维也纳股票交易所的崩溃。那次崩溃使全球的股票交易所均受到惨重打击,并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萧条。于是,英国、法国进人了漫长的工业停滞阶段。在此期间,新兴的技术钢铁、化工、电气设备、电话以及汽车都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来抵消旧工业如铁路建设、采煤或纺织的停滞。
但是美国和德国还有奥地利却侥幸地逃过了这个劫难,虽然奥地利政治没有完全从维也纳股市的重创中恢复过来。一开始,这些国家也受到了较大的震动,但是五年后,它们就摆脱了困境,并再度快速发展起来。从〃技术〃 方面来看,这些国家与停滞中的英国和法国并无两样。惟一可解释它们这种不同的经济行为的因素是:企业家。以德国为例,在1870…1914年期间,德国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就是世界性银行的创建。第一个是德意志银行(the Deutsche Bank),1870年由乔治·西门子(Geory Siemens)创建。〃它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并资助企业家们,督促他们实施有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在美国经济历史中,纽约的摩根(J。P。Morgan)等企业家银行家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今天,同样的事情似乎又发生在美国,可能多少也出现在日本。
事实上,高科技是一个部门,并不是这个〃新技术〃,这个〃企业家管理〃 的一部分。硅谷的高科技创业家仍然主要以19世纪的管理模式运作。他们依然信奉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格言:〃只要你发明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你的家将门庭若市?quot;可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去弄清楚什么样的捕鼠器才是更好的,而且是为谁发明?
当然,也有许多特例,有一些高科技公司懂得如何管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但是,19世纪时也有特例。例如,德国人西门子(Wemer Siemens)创建了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美国人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hinghouse)不仅是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成功的企业创建人,他遗留下两家以他为名的公司,一家是运输领域的旗舰,另一家是电气设备工业中的主力军。
至于〃高科技〃企业家,似乎只有爱迪生(Thomas Edison)是典型代表。他是19世纪最成功的发明家,他把发明转化成一门学科我们现在称为〃研究〃。不过,他真正的野心是创建一个企业,成为一个大亨。但是,他完全不善于管理他建立的企业,因此,最后为了挽救事业,他不得不从他的所有企业中抽身出来。如今,仍然有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是以爱迪生的方式更准确地说是管理不善来管理的。
首先这解释了为什么高科技产业走传统的模式开始闪耀夺目,继而快速扩展,然后突然殒落的原因,这是一种五年之内大起大落的模式。大多数硅谷企业许多新兴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也如此仍然只是发明者而不是创新者,是投机者而不是企业家。而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科技产业与康德拉蒂耶夫的预测如此相吻合,并且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来重振整个经济。
但是,有系统的、有目的的、企业家精神管理的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却做到了这一点。
5
在所有重要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只有熊彼特注意到了企业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承认企业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是,对经济学家来说,企业家精神是〃超经济的〃事物,它深刻地影响,而且的确引导经济,而它本身却不是经济的一部分。对经济学家而言,科技亦是如此。换言之,经济学并没有解释为什么19世纪末出现了那种企业家精神,而且似乎它又开始再度出现在现今社会,也没有解释它为什么只限于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确实,解释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变得如此有效用的诸多原因可能本身都不属于经济范畴,它们一般都是价值观、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改变,也可能有人口的变化、机构(如在1870年左右创建于美国和德国的企业家银行)和教育的变化。
在过去的20…25年中,美国青年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在他们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和抱负上。显然,这不是观察60年代末的美国青年就能够预测得到的。例如,我们应如何解释突然间涌现一大批人愿意长年拼命地工作,宁愿选择有高风险的小公司而不愿去安全的大公司这一现象呢?那些享乐主义者、追名逐利者?quot;鹦鹉学舌者〃和墨守成规者都到哪里去了呢?相反地,我们15年前所认识的那些唾弃物质价值观,视金钱、物质和世俗功名如粪土而希望美国返朴归真的年轻人到哪里去了呢?不管如何解释,它都不符合过去30年的所有预言家如里斯曼(David Riesman)在《孤独的人群》(The Lonely Crowd)中,威廉·维特(William H.Whyte)在《组织人》(The Organization Man)一书中,查尔斯·雷奇(Charles Reich)在《美国的绿意》(The Greening of America)一书中,以及马库泽(Herbert Marcuse)对年轻一代的预测。当然,企业家经济的出现不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而且也是文化和心理问题。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都是属经济范畴的。
传播处世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所产生的这种深远变化的工具是〃技术〃,我们称之为〃管理〃。管理在下列领域的新应用促成了美国企业家经济的出现:
… …应用在新企业中,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但新企业的大多数人至今为止仍认为管理只适用于旧企业;
… …应用在小企业中,这个领域的大多数人几年前还一口咬定管理是大公司的事情;
… …应用在非营利机构中(医疗保健、教育等等),在这个领域中大多数人遇到〃管理〃 一词时,想到的仍然是〃营利机构〃;
… …应用于根本不被视为〃企业〃 的经济活动中,如:地区性餐厅;
… …最重要的是运用到系统的创新上,运用到发掘和利用可满足人类需求的新机遇的研究上。
管理是一门〃有用的知识〃,是一种技术。它与构成今日高科技产业基础的其他主要知识领域电子学、固态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有同样长久的历史。管理大约起源于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中期它一度曾进发出夺目的光彩。但是管理和工程、医药一样是一种〃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它首先必须作为一项实践不断地得到完善。到3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一些实行管理的重要企业大多数是工商企业: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还有一个大型零售商西尔斯一娄巴克公司。在大西洋的彼岸,德国有西门子公司,英国有马克士百货连锁店(Marks and Spencer)。但是管理发展成一门学科的时间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那几年。〃
大约自1955年起,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次〃管理繁荣期〃。一40年前,我们将管理称为社会技术而首次向一般大众展示(包括经理们)。从此,管理迅速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不再是只有少数不成气候的信仰者的漫无计划的实践。这40年来,管理与同时期所发生的所有〃科学新突破〃一样产生了同样大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虽然它不是使每个发达国家自二战后变成〃组织的社会〃 的惟一甚至不算是主要原因,也不是使今天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绝大多数受教育人口受雇于组织,当然也包括老板自己这些人逐渐成为〃专业型经理〃,即也是受聘者而非所有者的惟一,甚至也不算是主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管理没有成为一种系统的学科,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目前每个发达国家的社会现状:组织的社会和〃雇员的社会〃。
诚然,关于管理,我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尤其是对知识型工人的管理。但是,迄今为止,一些基本的原理已经得到合理的传播。的确,40年前即使大公司的许多行政官员事实上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所做的就是管理工作,当时管理还是神秘之事,如今已经没什么稀奇了。
但是,一般来说,至今管理仍被看作是商业机构的事情,在商业机构中又仅限于〃大机构〃。在70年代初,当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邀请小企业的负责人来听〃总裁管理课程〃 时,他们得到的回答是:〃管理?这不关我的事那是大公司的玩意。〃直到1970年或1975年,美国医院的行政人员仍然排斥标有〃管理〃名称的事物。他们口口声声:〃我们是医务人员,不是商人。〃(在大学里,教职员工也是这种口气,虽然他们同时也会抱怨他们的机构如何〃管理不善〃。)事实上,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0年这漫长的时间内,〃进展〃意味着建立更庞大的机构。
这25年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机构、工会、医院、学校、大学等)都有建立更庞大的组织的倾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应当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能够管理大机构,不知道如何管理小企业。例如,社会出现的大型联合式高中热潮就与这种观点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认?quot;教育需要专业的管理,只有在大机构中,它才能发挥作用,在小企业中则不能。〃
最近10年或15年间,我们逆转了这种潮流。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反机构化〃,而不是〃反工业化〃。自30年代以来,美国及西欧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医院是身体不适者的最好去处,对重病患者更是如此。医生和病人都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quot;病人越早去医院,我们就照顾得越好。〃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扭转了这个局面。我们逐渐相信越早让病人离开医院,病人就痊愈得越快、越好。当然这个转变与医疗保健或管理都没有关系。它是对于崇拜集权、崇拜计划和政府的一种反动。这种崇拜始于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到60年代肯尼迪政府和约翰政府时,它达到顶峰。然而,如果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来管理好小机构和非商业性机构,如医疗保健机构,那么我们就不能肆意在医疗保健领域进行〃反机构化〃 运行。
总之,我们逐渐认识到比〃管理良好〃 的大型机构,小企业更需要管理,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更大。而且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家企业还是已有?quot;管理型〃企业,管理都会做出同样大的贡献。
举个特例来说,汉堡包的销售自19世纪起就出现在美国,二战后,它们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是在麦当劳的汉堡包连锁店里这25年里最成功的故事之…管理被应用到原来是漫无规划的一般夫妻经营的小店中。麦当劳首先设计了最终产品;然后又重新设计了整个制作程序;接着又重新设计大多数情况是发明了操作工具,使得每一块肉、每一片洋葱、每一个面包、每一块炸土豆都一模一样,结果产生了一个时间精确、完全自动化的制作程序。最后,麦当劳着手研究顾客看重什么样的〃价值〃并将它定义为优质、可预知的产品、快捷的服务。绝对的干净以及亲切。然后根据这些设定标准,培训员工并配合这些规定给予报酬。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管理,而且是相当先进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新技术(而不是特定的某个科学或发明),它使美国经济走向了企业家经济,也将使美国进人一个企业家社会。事实上,美国和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医疗保健、政府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革新的天地远比企业和经济的大。而且社会的企业家精急需要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应用到新问题和新机遇上。
这意味着现在是我们将30年前为管理的发展所做的工作运用到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上的时候了:发展原理,不断实践,成立学科。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1
〃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800年左右这样说过:〃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但是萨伊的定义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企业家〃是谁。而且自萨伊创造这个术语200年以来,人们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一直混淆不清。
例如,在美国,企业家往往指创建自己的、新的小企业的人。事实上,最近盛行于美国商业学校的〃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课程就源自30年前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小企业〃的课程,这二者在许多方面并无显著的不同。
但是并不是所有新的小型企业都是企业家的,或代表企业家精神。
夫妇俩在美国的某郊区开了一家熟食店或一家墨西哥餐馆,他们当然冒了一点风险。但是,他们是企业家吗?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被重复过多次的老一套而已。他们把赌注投在该地区外食人口的日渐增加上,但是并没有创造新的满意点,也没有增加新的消费要求。从这一点看,他们当然不算企业家,即使他们建立的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