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彬却是觉得情势已经危殆,便想放烽火叫援军。
“烽火不能放!”定国公断然摇头,说道,“此处虽然还很危险,但是能攻上来的,还不满百人!只要魏公公肯出手缠住那几名高手,必定能把他们赶下关墙!但是烽火一放,那些还没加入到进攻的五万鄂尔多斯精骑必定远遁,从其他的空隙破关,到时候便真是中了他们的计谋了!”
魏彬听到定国公为自己解释这么多,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定国公坚持不放烽火,不禁又思量了一下这月余来的大战,与定国公所言颇多契合。
当即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暂不放烽火,但要差人报信,从速调集附近的援军来吧!否则一旦那几万鄂尔多斯大军冲上来,丢了这关墙,我们几人都没脸回去见陛下!我先去了,徐国公你多保重!”
说完之后,魏彬直接鱼跃而起,抽出腰间的软剑,化作一团团的剑光,卷向离自己最近的来云鹏。
他也看了出来,这来云鹏不但离自己最近,武功还是最弱的一个,只要先收拾了这人,便可以挫动敌人锐气,再徐徐把敌人赶下关墙去。
来云鹏见到魏彬来攻,怡然不惧,直接拿起手中的钢杖一扫,破了迎面而来的一团剑光,然后把这钢杖使出了枪招,直直的一杖捅向魏彬的剑光之中,却是要以力破巧。
魏彬如何肯与来云鹏如此打斗,当即便仗着自己身法不错,走马灯似的转在来云鹏身边,不断以软剑攻击,缠住了来云鹏。
两人剑来杖去,打了不下百招,却都是没有分出胜负。
只是魏彬缠住了一个来云鹏,却还有阿希格、伊乐德、张航等三大高手。
这三大高手在关墙之上来往冲突,直把明军的战阵都是搅得不成体系,再也无法对三人造成威胁。
而天王派弟子与鄂尔多斯人此时也是趁机攻上了关墙,却已经不下三百之数了。
见到阿希格真的一举建功,在关墙之上立足了脚跟,阿不思不禁大喜。
他却又怕其他贵族派人攻城,取了这破长城的头功,立即派着自己麾下的一万精骑,赶到山下之后,弃马攀爬,向上攻去。
其他五大贵族见到这相持这么许久的大战,竟然在那几名投靠阿不思的河套人的帮助下,攻了上去,都是不禁羡慕不已。
此时又见到阿不思亲率大军进攻,他们也是忙不迭的准备把自己的人马投入攻击之中。
定国公在关墙之上,见到那一万鄂尔多斯人加入到了攻击之中,而剩下的四万五千人的鄂尔多斯人,也是蠢蠢欲动,当即便命属下在烽火附近,只等那剩下的四万五千再有一半来攻,便即点燃烽火,通知各路人马来援。
可就在定国公刚刚下了命令之后,那阿希格却已经又斩杀了几百明军,已攻上来的敌军已过五百,此时敌军已经在城头上结成阵势,真正的站稳了脚跟。
定国公也是没有料到,这加入了武功高手的军队,竟然能如此快的形成优势,当即毫不犹豫,点燃了烽火了。
那远处观战的几大鄂尔多斯贵族见到烽火一起,都是心中冷笑,本来他们还想着只要逼出烽火,便引大军去往他处,找寻薄弱位置攻击。如今这都攻到了城头之上,又何须再找其他位置呢?
当下不管不顾,都是让手下四万大军加入了攻击之中。只留下了五千人马,在身边护卫五大贵族。
定国公见到鄂尔多斯人竟然在烽火点燃之后,不但没有后撤,反而加大了攻击力度。
当即心头大惊。转念一想,又明白这是因为自己的失算,让这城头被敌军控制了一小块,让敌人觉得破城在即了。
想到此处,定国公只觉得一阵苦笑,看来自己却是有些想当然了!
现在敌军破城在即,援军最快也需要一刻钟才能赶到,这样一来,长城必然被破,这帮鄂尔多斯胡骑却都杀入了长城之内,可以烧杀抢掠,掳掠宁夏了。
想到悲惨处,定国公忍不住闭上了眼睛,渐渐的把手搭在了那宝剑之上,竟似准备拔剑自刎,以死谢罪。
闵御史一直呆在定国公附近,一眼就看出定国公的意图,当即抓住定国公的手,说道:“徐国公,你这是何意?”
“如今因为我的错误指挥,导致城破在即,想想宁夏八百里大好河山,就要在胡骑鞑虏的铁蹄下惨遭蹂躏,我就是忍不住心中剧痛,只觉得一死才足以谢罪啊!”定国公此时心灰如死,如此说道。
“国公此言谬矣!如今关墙上的儿郎还在奋战,便是那魏彬也还在缠斗不休,国公身为边关十数万大军统帅,怎可一死了之!何况还未到最后关头,一切还有希望啊!”闵御史却苦劝道。
“还有什么希望?援军最少要一刻钟才能赶到,敌军的五万大军都投入了攻击,五千对五万,还是在关墙被人夺去一段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希望啊!”定国公语带怅然的说道。
“轰隆轰隆!”正在定国公与闵御史对话的时候,一阵阵马蹄奔驰的声音,从那远处的东方传来。
战场上的所有人,都不禁停下手上的杀戮,看向了那遥远的东方的地平线。就见太阳的照射之下,一阵阵烟尘弥漫,一支规模颇大的骑兵渐渐显出了身形。
这支骑军远远看去,倒是看不清他们的装束,只是隐约能看清那大旗之上,写着“河套义军”四个大字。
站在阵后还未参战的五大鄂尔多斯贵族见到这四个大字脸色大变,又看到那漫起的烟尘,起码不下五万骑,不禁心头大震,以为中了定国公的计,立即对着手下连发命令,让刚刚跑到山下,准备进攻的四万大军急速回援。
然后这五大贵族惜命无比,直接就帅着这五千护卫的骑军,向着北方逃去。
那刚刚到了山下的四万鄂尔多斯大军,突然见到远方的大规模骑军来到,又见到自己的贵族老爷已经跑了,当下这四万鄂尔多斯大军却都是直接在自己的将军的带领下,也是做鸟兽一般,星散而去。
这番作为,却把已经攀爬到一半的阿不思大军都是愣住了。
他们却都想不通,这不过就是五万敌军来了,自己这边也是五万,即便不敌,又如何要星散而去呢?
只是他们这时候虽然想不通,但是却也想到自己也要快点下山,逃命去了。
当下阿不思还没下令,这一万多人马都是直接顺着绳索溜下了山壁,然后找来自己的战马,直接打马跑了
阿不思带着五百亲军,在山下观战,却看到手下竟然直接逃命去了,不觉呆愣了半晌。
旋即总算反应过来,如今鄂尔多斯大军星散而去,如果自己不跑,那么只能沦为敌人俘虏或者战功。
当即便下令手下跑命,自己也帅着五百亲军,直接跑了。
这一下却把正在攻关了几千鄂尔多斯大军与五千不到的天王派弟子都给搞懵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论功
阿希格看到鄂尔多斯人都撤军了,心如死灰,只觉得这变化真是太快了!
自己与手下三大高手,好不容易拼了命才打上了关墙,占领了一段空间,本就要马上打破长城,杀入宁夏了,怎料这河套大军竟然速度如此之快,从崇岗增援贺兰山仅仅用了如此短的时间,自己身后的鄂尔多斯人看到河套大军却都是竞相逃命去了,只留下了自己这支孤军当如何是好呢?阿希格来不及多想,只能忍痛下令,所有人马立即撤退,此战结束。
……
子龙帅河套大军寻得定国公指挥本部之后,便与定国公合兵一处。
此战之所以鄂尔多斯能一直压着定国公喘不过来气,一则是鄂尔多斯与阿希格俱都是游骑,可以寻衅四方。
而明军大多都是步军,只能沿长城边缘的各军堡驻守。
二则是阿希格所部高手颇多,有鄂尔多斯大军压制定国公之后,阿希格对长城的攻击可以说肆无忌惮,如果不是安王及时派遣朱执带领三千侍卫到来,付出惨重的代价抵住阿希格的进攻,说不得此时长城已破,阿希格与鄂尔多斯也已经长驱直入了。
而当子龙率领大军加入定国公大军之后,瞬间便弥补了定国公的短板。
一则是子龙有两万骑军,草原游骑的战斗力不一定比明军骑军高,但是这来去如风,却几与鄂尔多斯相当,所以鄂尔多斯人撤军之后再也不敢派兵来犯。
子龙因为蒋云松等人如今是逃兵,不便出现在定国公眼前,便让曾成功指挥牛马火药阵,立下大功的五郎子,成为了这支大军的统帅,帅两万游骑,在长城外拓展防守区域,遇见守备的敌人则反守为攻,对鄂尔多斯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二则是子龙军中的高手!不说任不凡这等大高手,即便是投靠过来的天王派诸多人马,都是武艺不错。
阿希格为了对阿不思表忠心,还帅着天王派的高手,想试试定点突破,可是都被任不凡、丐帮三长老、和从宁夏赶来的无仙大师率领子龙的部下一顿狠揍,阿希格因为鄂尔多斯在后方见死不救,所以孤立无援,天日堂主张航被擒,八天王伊乐德被杀,天蛛堂主来云鹏也是直接死在了乱军之中。
天王派剩余的四大高手,仅有阿希格率领着几百名手下,仓惶逃回鄂尔多斯本阵,阿不思看这曾经不可一世的二天王终于没了爪牙,也就放心让他做自己的鹰犬,不怕他不听话了。
鄂尔多斯自己的大本营在子龙大军的奇袭下一撤再撤,发现如今已无力再攻到长城下,而此时又已经接近冬季,粮草转运不便,只能选择撤兵了事。
定国公与鄂尔多斯大战月余之久,这鄂尔多斯撤走,他也是丝毫不敢大意,差遣了许多哨探出关追踪,最终确认鄂尔多斯真的北返之后,才总算发下心来。
把鄂尔多斯撤退,此战已胜的消息散布全军之后,明军尽是欢欣鼓舞,一面为大战余生庆幸,为死去的同袍战友默哀,另一面却是对之后的论功行赏表示期待。
此战实是自红盐池大战之后,明军的又一场大胜。
如今朝野震动,天下的目光尽皆注视于此。
本来暗流汹涌的京师,在大战期间也是颇为消停,各派系都是紧锣密鼓的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只待前沿稍有不慎,立时堵漏。
此刻却赢了!这实是一场大捷!定国公也是欢喜无限!
自第一代定国公开始,便是没有掌握多少兵权,一直是官高无权,令得历代定国公都是心中觉得有愧先祖中山王。
此次宁夏有衅,此代定国公徐光祚却是挺身而出,自告奋勇的来到此地。
不论是刘瑾为代表的内臣派系,还是李东阳为代表的文臣派系,抑或是成国公、英国公为首的勋贵派系,都是不怎么看好徐光祚此行。
但是徐光祚此次偏偏赢得了此次大战,这却令他心中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自己借着这一仗,只怕成国公、英国公对他都是刮目相看了吧!
宣布完大胜鄂尔多斯,不日班师回宁夏祝捷过后,定国公便与闵御史、魏彬在大帐之中,商量此次大胜的封赏问题。
“咱家以为,此战第一功,当是崇岗的于游击,若不是他正面挡住了河套乱民,这长城只怕早就破了!”听到要商量功劳排位,魏彬却是第一个跳了出来,他所说的崇岗的游击将军,便是子龙大破阿希格所部的那处边关守将。
此人虽然是军官出身,作战也是颇为悍勇,但早早就被刘瑾罗织到麾下,在延绥任游击将军。
这次魏彬帅三千营随大军出征,路过延绥征调人马,便想到把此人的部队带上。
后来为了保存实力,还故意把这于游击派在了战场侧翼的崇岗。
怎料阿希格久战不下之后,却突然转而攻击崇岗,魏彬听到这个情报之后,把肠子都悔青了,生怕这于游击所部在崇岗折损太大,回去不好跟刘瑾交代。
怎料后来安王见崇岗攻势太急,派出了朱执率军增援,后又有子龙大军来破了阿希格,这崇岗转危为安,而于游击所部也是没有太大的损失。
此时要排军功,魏彬肯定是要替自己人争功,而这于游击虽然在朱执、子龙的帮助下才顶住了,但他毕竟是那处战场名义上的最高指挥,也算是不小的功劳。
只是魏彬这话说出来,闵御史却第一个带头反对,只听他说道:“魏公公此言差矣!于游击虽然作战勇猛,但是那一战的功劳又非止他一人!若不是安王贤明,命安王世子执率军增援,这崇岗只怕也是早破了!”
“可守住崇岗,毕竟也是首功一件啊!这一战若不是崇岗顶住了,只怕早就出现了纰漏,闵御史这是不可否认的吧?”魏彬闻言却直接反驳说道。
“嘿嘿!”闵御史轻轻摇头,说道,“虽然崇岗也是大功,但功劳不全是于游击一人,所以此战做不得首功!”
“那闵御史以为何为首功?”徐光祚见二人为首功争执,不觉也是大皱眉头。
本来依着他的意思,他也是想争争首功,但是定国公一脉不像成国公、英国公一般,一直故旧不断,明军上下,遍布着两位国公的故旧。
所以即便是徐光祚想争,一时也不知道该争给谁好!如今大战胜了,他自己的功劳自然是跑不了,朝廷对他的封赏,自然是不小的。
但是徐光祚更想的,其实还是能发觉军中的可造之材,培养为定国公一脉的骨干,日后好在军中有所发展。
“下官以为,徐国公你请封的那个河套游击徐子龙,当可为首功!”闵御史捻须一笑,说道。
“徐子龙?”魏彬脸色一变,断然拒绝道,“不行!这小子在北上之前,已经除去了一切军职,却怎么能算到这一仗来呢?”
“魏公公忘了我们三人一起为他请封的河套游击一职么?”闵御史轻轻一笑,得意的说道。
徐光祚一听闵御史的话,倏然反应了过来,这闵御史突然提起那徐子龙,显然是代表了文官派系想拉拢此人了!
在安王提议,给子龙请封之前,徐光祚也是与安王聊了许久,这徐子龙的出身来历等等。
对子龙,徐光祚倒是颇为了解的!本来还在想,到底该从这一战之中,扶起谁来的好,闵御史这么一说,他却豁然反应了过来。
这徐子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收为麾下的对象么?
虽然之前他是安王府出身,但是大明藩王却是没有多少政治自主权,虽然位高,但是权柄实是少的可怜,只是因为安王封地在边疆,这才好一些。
后来徐子龙为了救那马风月,更是卸下了一切的军职,孤身北上,这样来说,可以算是从安王府中已经出来了!再加上他现在所任的河套游击将军,更是自己主导,闵御史与魏彬附议,才请封下来的。
如此一来,这徐子龙几乎算是自己的举荐的门生一般!
如今唯一欠缺的,便是徐子龙本人的意向了!也不知道此人是想回到安王府,还是如何?反正无论如何,徐光祚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摸摸此人的底。
魏彬听到闵御史所言,也是大急,他虽然在八虎之中不是以智谋著称,但在皇宫之中,混到他这位置,也不是纯粹没心眼能混出来的。
因此他也如徐光祚一般,发现了闵御史的目的。
本来徐子龙属于安王一系,与刘瑾纠葛颇多,几次三番,破坏刘瑾的计划,刘瑾必定不能容他。
如今这文官派系竟然还想趁着这个时候,把握有河套之地,数万大军的一方大将收入囊中,这怎么可以。
当即魏彬反对道:“这徐子龙出身不高,不能骤封太快!何况他本是安王府的护卫司指挥佥事,又是镇羌堡的守备,如今又被封了河套游击,官职升迁太快,也是不好!我看这次就算了吧!”
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见
这魏彬也是知道,此次若不是子龙率河套义军不远千里赶来助战,这长城被破必矣,而且是用了树枝绑在马尾上,搞得漫天烟尘,让敌军误认为有五万骑军,才吓的撤军,兵不血刃就赢了此战,这等智谋如果说子龙还不算功劳,定国公和闵御史多半是不答应!但是以子龙已经受封河套游击将军,不能封赏太快为由,阻上一阻,也是不错的。
闵御史闻言也是一笑,他早就知道这魏彬会极力反对,心里也大致盘算了魏彬的反对言语,此时听完,却没有出乎自己的意料,当即松了口气,正准备继续说的时候,帐外传来一阵喧哗,然后徐光祚的亲兵队长说道:“国公大人,河套游击徐子龙帐外求见!”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三位大人正在为子龙这首功争执,子龙便在这时候求见。
徐光祚强忍喜意,只是看了眼闵御史。
这闵御史听到子龙求见,也是高兴不已。
他确实是在此战之中,觉得子龙这个河套游击实是文官集团可以拉拢的对象,因此才与魏彬争执,想把这首功争过来,用以收买子龙。
此时子龙求见,不正好是一个示好的机会么?
此时闵御史又正好见到定国公看来,当即说道:“嘿嘿!这徐子龙来得正是时候,徐国公,要不见上一见?”
徐光祚此时也是一直盘算如何把子龙收为己用,此时子龙求见,他隐隐知道了子龙来的目的,心中成算更大。
只是他怕闵御史与魏彬发现自己也想拉拢子龙,两人一起反对便不好了,因此才不露声色,假作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