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签署秘密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开始对日作战,
① 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利比亚于1951 年12 月24 日独立;索马里兰由意大利托管10 年后于1960 年6 月
26 日独立,成为随后成立的索马里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厄立特里亚作为自治单位并入埃塞俄经亚。1993 年
5 月24 日厄立特里亚独立。
② 1954 年10 月美、英、意、南四国达成谅解,将的里雅斯特港口和城区划归意大利,市郊大部分地区划
归南斯拉夫。
… Page 8…
条件包括将库页岛 (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岛屿归还苏联,将千岛群岛
划归苏联。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进一步规
定日本投降的条件,包括永久铲除军国主义,军队完全解除武装,禁止
保留可用于重新武装的工业,审判战犯,政治民主化等。
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并宣布日
本天皇和政府的权力从属于盟军统帅。在苏联的强烈要求下, 1945年
底决定成立由有关国家组成的“远东委员会”和“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
但这两个机构作用有限,没有改变美军的单独占领和美国在日本的支配
地位。
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对日和会。中华人
民共和国未被邀请参加会议,印度、缅甸和南斯拉夫拒绝与会。会议签
订对日和约。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签署和约。所以,这是没
有得到所有参加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承认的片面和约。在签署和约的同
时,日美两国签订“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国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
建立军事基地。后来,为实施这个条约,又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这些条约和协定把日本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使日本成为美国全球战略
的重要环节,对后来的东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和日本在1972年9月发表联合声明,结束两国间的不正常状
态,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苏联和日本
在1956年10月发表联合宣言,结束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无论苏联或
①
俄罗斯都没有与日本缔结和约,主要症结是所谓“北方四岛”(苏联称
之为“南千岛群岛”)问题。苏联认为这些岛屿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
按照雅尔塔协定应属于苏联。日本认为按照1855年日俄友好条约这些岛
屿应归还日本。这是战后处置诸问题中唯一到90年代初仍悬而未决的问
题。
战后处置工作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仍然基本解决了战争遗留的主
要问题,巩固了盟国在战争中获得的胜利成果,对世界和平和有关国家
的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战后
大国战略利益的冲突在处置战败国的过程中初露端倪。
(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就战后政治安排的关键环节达成
一致。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欧洲。三大国首脑发表《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同意用民主方式解决各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协助各国确立和平状态,
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临时政府,进行自由选举。三大国除同意分区占领
德国外,还就在二次大战中争论不休的波兰和南斯拉夫临时政府组成问
题达成协议。波兰是最早遭受纳粹德国侵略的国家之一,英国为此对德
宣战,并在伦敦接纳波兰流亡政府。1944年夏苏联红军攻入波兰,7月
在卢布林成立以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为主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
后改组为临时政府。苏联承认该政府。苏英两国就卢布林政府和伦敦流
亡政府的地位发生激烈争执。雅尔塔会议就此达成妥协:在卢布林政府
① 即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四岛。
… Page 9…
的基础上成立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的、统一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
是少数几个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抗击德国侵略并解放全境的欧洲国家之
一。1941年德国入侵后,南斯拉夫国王和政府流亡国外,并得到英国支
持。南斯拉夫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起义。 1943年11月在游击区召
开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组成以共产党领导人铁托 (1892—
1980)为首的临时政府,并得到苏联支持。雅尔塔会议决定,以扩大后
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为临时议会,组成有流亡政府代表参加的新的
临时政府。
(二)关于东亚。三大国在雅尔塔协定中同意满足苏联对其在东亚
权益的要求,即:维持外蒙古(即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恢复1904年
日俄战争以前俄国在东亚的权益,包括将库页岛南部归还苏联,中国大
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将中国旅顺港租借给苏联
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国长春铁路;以及将千岛群岛划归苏联。
美国允诺就协定中涉及中国东北的内容取得中国国民政府的同意,苏联
承诺同中国签订一项友好同盟条约。
(三)关于联合国。三大国同意建立新的一般性的国际组织——联
合国,并确定“大国一致”原则,即美、苏、英、中、法五个主要战胜
国为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以保证
安理会的一切重大决定都得到五大国的一致同意,而不可能通过违反任
何一个大国意志的决定。
(四)关于殖民地。三大国同意在联合国建立领土托管制度。托管
主要适用于即将正式解散的国际联盟的既有委任统治地和德、意、日等
战败国的殖民地。英国以及法国、荷兰等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未被涉
及,仍维持或恢复 (指在战时被德、日等国占领的地区)原状。
上述协议和谅解的实质是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
围。它们反映了战争造成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规划了战后世界政治
格局的大致轮廓,对当代世界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来人们通
常把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欧洲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战前的主要强国德国成为被管制的战
败国,意大利被迫投降,英国和法国虽获胜却被严重削弱,大多数其他
国家也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国家内部的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
合。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这在客观上为大国
在欧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提供了机会。雅尔塔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
以德国的苏占区和西方三国占领区的分界线为界,将欧洲一分为二,东
部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西部地区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英国是美国在
西欧的主要盟友。从此,欧洲成为美苏对峙的主要场所;东欧和西欧,
东方和西方,不仅具有地理的含义,还具有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含义。
美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争中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而且成为
世界头号强国。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工业生产已占西方各国的一半以上,
出口额占1/3左右,黄金储备占一半以上,并且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
出国和债权国。它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战争中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
进入欧洲和亚洲,并且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经过二次大战,它还
摆脱了避免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倾向。美国凭借其强大实力,成为
力量远远超过其他大国的超级大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遍及世界大
… Page 10…
部分地区,西欧、美洲和日本等均在其庇护之下。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
前的。
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但为击败德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积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它地跨欧亚两洲,具有影响其周边的世界
主要地区的巨大潜力。经过二次大战,它还摆脱了政治上被孤立的处境。
苏联凭借其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和强大军事力量以及庞大的经济总量,
不久便成为唯一可以在欧亚两洲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个超级大国,在东
欧和亚洲部分地区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俄国几百年来首次具有如
此广大的势力范围和如此重要的国际地位。
美国和苏联是二次大战中的主要盟国,也是在雅尔塔体系中获得利
益最多的国家。在共同敌人被打败后不久,它们主要出于各自的国家利
益而互相对峙,逐渐在全世界展开争夺势力范围的角逐。由于两国的社
会制度不同,它们之间的斗争还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从而更趋激
烈。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对峙的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不同于以往
的以几个欧洲大国之间的力量均势力基础的多极格局。在这种两极格局
下,两个超级大国具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不存在几个势均力
敌、互相制约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各自阵营的盟主;两个阵营的其他国
家都不能不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它们,在国内社会制度和外部联盟关系
两个方面都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的余地;对峙双方的阵线因此更加明确、
稳定;世界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它们的广泛影响,许多重大问题
没有它们的一致同意便无法解决。两极对峙是雅尔塔体系的最重要的特
征。
尽管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沦为超级大国角逐的场
所,它在雅尔塔体系中仍具有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性。欧洲自近代
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体系的核心,在战后仍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
一,具有深刻影响世界战略平衡的巨大潜力。美国和苏联都把欧洲看作
利益攸关的地区。失去在那里的地位,它们就很难继续成为超级大国。
欧洲因此成为美苏对峙的核心区域。这既推动它们在战后的年代里竭力
维护各自在欧洲的既得利益,又促使它们力图避免对方因其在欧洲的利
益受到严重损害铤而走险,从而都不试图用武力改变欧洲现状。在战后
40多年里,美苏在世界其他地区都各有得失,欧洲的政治边界却从未发
生重大变动。欧洲保持对峙下的和平是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
东亚是雅尔塔体系范围内的另一个地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
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东亚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苏联的要求仅限于维
持蒙古独立的既成事实,取得在中国东北的某些权益和从日本取得某些
岛屿以控制日本海经鄂霍次克海到太平洋的通道。雅尔塔会议后,在最
后击败日本的过程中,美苏两国军队分别进入朝鲜南北方,以北纬38°
为分界线 (即三八线)。这是对雅尔塔体系的补充。苏联的要求既没有
涉及西方国家在东亚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没有涉及美国的重大利益。这
意味着苏联承认东亚基本上属于美、英等国的势力范围,即承认美国对
日本的控制和在中国(除东北以外)的利益,承认英国等国在东亚殖民
地的利益。所以,战后初期东亚除少数地区外没有出现欧洲那样尖锐的
美苏对峙,东亚在雅尔塔体系中的地位也远不如欧洲重要。这为中国等
东亚国家后来主要由于国内原因发生进一步的政治演变提供了有利的外
… Page 11…
部环境。
欧洲和东亚以外的广大地区很久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
苏联无力染指,美英也不希望同苏联讨论那里的事务。因此,这些地区
不包含在雅尔塔体系的范围内,原有的殖民体系被保留下来。但是,经
过二次大战,英国等殖民国家日趋衰落,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
争日益高涨,殖民统治已无法长期维持。殖民体系的瓦解是战后世界最
重要的政治变化之一。雅尔塔体系的存在对此没有直接影响。所以,战
后获得独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后来得以成为当代世界政治中较少
受雅尔塔体系约束的活跃因素,美国和苏联也可以在不触动雅尔塔体系
的前提下在那里展开激烈的角逐。
联合国是战后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最初由 51个国家组成,于
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
是:采取集体措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以增进普
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各种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与人道问
题,促进对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以达成上述目的
的中心。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有权为
恢复和平而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强制措施,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
受并执行它作出的决议。雅尔塔会议为安理会规定的大国一致原则,从
法律上保证了制定雅尔塔体系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决定性作用,保证了任
何一个大国都不能利用联合国损害另一个大国的安全利益,从而使联合
国只能在雅尔塔体系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能动摇或破坏雅尔塔体系本
身。这使联合国后来很难发挥其宗旨所要求的作用。
雅尔塔体系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反映了战后初期世界的主
要政治现实,对维持当代世界在总体上的和平局面有重要意义。另一方
面,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当代世界的诸多冲突、对抗乃
至局部战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相关。所以,雅尔塔体系构成了当代世
界政治的主要背景。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缔造者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是战时三个主要
同盟国家的领袖。他们在领导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赢得战争后,规划了新
的世界格局。罗斯福没有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在雅尔塔会议后两个月
病逝。斯大林是三人中唯一领导本国战后重建和走向冷战的人,他还推
动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社会主义阵营。丘吉尔在战时和战后都是西方利
益的坚定维护者,他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因大选失利而下台,50年代初重
新执政,但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随着英国的衰落而下降。
2。冷战与集团对峙
(1)走向冷战
罗斯福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时都希望美苏两国在战后能够和平合
作。但随着战争日益临近结束,美苏两国政治利益的冲突逐渐取代军事
上的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去世后,由副总统继任
总统的杜鲁门立即决定,以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对苏联采取强
硬政策。丘吉尔坚决支持杜鲁门的政策。战争尚未结束,美苏之间的战
时同盟关系就出现裂痕,并导致后来的尖锐对峙。
… Page 12…
美苏关系的焦点是欧洲、特别是东欧问题。斯大林对东西欧采取不
同的政策。在东欧,他支持各国建立共产党等左翼政党居主导地位的多
党联合政府,支持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逐步控制政权。在西欧,他赞同法
国、意大利等国实现国内团结,支持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放弃战时建立的
武装组织,参加选举和以右翼政党为主的临时政府。美国则根据《关于
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要求东欧各国举行“自由选举”,并以不同某些
东欧国家缔结和约相要挟,还要求东欧国家实行“门户开放”,同时竭
力把苏联排除在意大利和日本的战后处置工作以外。苏联在东欧问题上
拒绝让步。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演说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
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世界各种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发展的必然结
果”;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阵
营并且在它们之间发生战争”,这在目前条件下还无法用和平协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