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联盟内。1990年2月,在西德外长根舍的建议下,两德和四大国开始 

举行讨论德国统一外部问题的外长会议,即所谓“2+5会议。经过数次会 

议和频繁的磋商,苏联不得不再次退让:承认统一的德国可以自主决定 


… Page 112…

属于哪个联盟,即承认德国将成为北约成员;承诺苏军将撤离东德。西 

德同意裁军40%,并向苏联提供撤军所需的各项费用。1990年9月12 

日两德和四大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解决 

了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四大国同时结束在德国的权利和责 

任。这意味着战后对德国的“占领状态”正式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 

应承担的义务正式终结,战后欧洲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获得解决。此后 

不久,德国与苏联签订建立睦邻、伙伴和合作关系的条约,与波兰签订 

确认既有边界的条约。1994年原驻德苏军全部撤回俄罗斯,西方三大国 

军队撤离西柏林。 



      (4)从苏联到独联体 

     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以后,苏联的国际地位和 

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从1990年至1991年上半年,苏联的国 

内局势进一步演变,主要面临政治、经济和联盟关系三方面的问题。 

     在政治方面。各种倾向的政治组织继续发展,国内政治力量进一步 

分化和组合;苏共党内和社会上的意见分歧更加尖锐,出现了明显的“激 

进派”和“保守派”,他们日益公开地从不同的方向反对戈尔巴乔夫; 

苏共的地位迅速下降,对国内局势的控制能力逐渐削弱。1990年2月苏 

共中央全会认为,苏共不能永远垄断权力,多党制在苏联事实上已经存 

在。3月举行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作 

用的条款,设立苏联总统职务并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总统。这表明政权结 

构进一步加强,苏联最高权力的重心正式由苏共中央转移到国家权力机 

关。5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标志着正在形成一个掌握 

重要地方政权的激进反对派中心,而中央政权的权威急剧下降。7月苏共 

举行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 

领性声明。大会期间,叶利钦等一批激进派人士退出苏共,利加乔夫等 

一些保守派人士离开苏共中央。在此前后,还有一些苏共和苏联领导人 

离开领导层。这表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形成的、与其一同启动 

并推进了变革进程的领导核心已经彻底分化。此后,大批各界人士陆续 

退出苏共,苏共的影响进一步下降;各种其他政治势力显著增强并日趋 

活跃;中央和各级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威都被严重削弱,人们广泛谈论发 

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戈尔巴乔夫竭力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周旋,迅速 

丧失驾驭国内政局的能力。 

     在经济方面。生产全面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形势日趋严峻。1990 

年上半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可调节的市场经济”;通过立法承认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结束了国有制的垄断地位。然而,如何向市场经 

济过渡的问题并未解决。5月雷日科夫政府提出的5年内实现过渡的方案 

搁浅。7月经济学家沙塔林和亚夫林斯基等人在叶利钦支持下提出在500 

天内实现过渡的激进方案。9月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在戈尔巴乔夫支持下 

提出折中方案。10月最高苏维埃通过工业企业逐步实现非国有化、商业 

等企业迅速实现私有化、建立混合经济结构等原则,但仍未解决具体实 

施的问题,从1991年春季开始酝酿新的经济变革方案。在戈尔巴乔夫认 

可下,亚夫林斯基与美国哈佛大学一批经济学家一起提出名为“希望协 


… Page 113…

定”的方案,内容是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下,在几年内分阶段实现向市场 

经济过渡。7月戈尔巴乔夫获准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后与七国首脑会晤, 

并提出与希望协定类似的变革方案。西方国家对此表示赞赏,却未承诺 

具体的援助。由于没有制订出得到广泛拥护的经济变革方案,各项经济 

变革均无实际进展;原有经济体制又因政局动荡而迅速瘫痪,国家已无 

法控制经济,生产下降和通货膨胀的速度都不断加快。不久,政治危机 

打断了制订经济变革方案的进程。 

     在联盟关系方面。民族地区的冲突加剧,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随后也宣布独 

立。戈尔巴乔夫对立陶宛采取强硬的经济制裁措施,立陶宛被迫暂停执 

行独立文件,但仍坚持独立要求。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后, 

强调俄罗斯在一切方面都将是独立的,并宣布将为俄罗斯收回主权,使 

苏联中央政权控制国内进程的能力明显削弱。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 

组织也表现出独立倾向。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各加盟共和届党的第一书 

记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当然委员,表明苏共开始具有某种联邦党的性 

质。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制订新的联盟条约改变联盟关系,在扩大各共 

和国权力的基础上制止它们的独立倾向。1990年11月公布新联盟条约草 

案,规定除国防、外交和某些重要经济部门仍由联盟统一掌管外,其余 

主权均归各共和国所有。然而,要求独立的共和国对此并不满意。1991 

年3月就联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多数人赞成保留联盟和苏联国名。随 

后,戈尔已乔夫与叶利钦等多数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协商,确定了新联盟 

条约文本,规定大大增强各共和国的权力,大大削弱联盟中央的权力, 

并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将导致在维持联盟的 

基础上联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他们还商定,将于8月20日开始签署新 

联盟条约。 

     8月19日,即预定签署新联盟条约的前一天,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 

以及总理、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宣布接管国家权力,派军队进入莫斯科。戈尔巴乔夫被扣留在休假地并 

被宣布患病。他们的行动得到包括中央副总书记在内的一些苏共负责人 

和一些苏军将领的支持,遭到许多地方负责人以及许多各界人士的反 

对。叶利钦成为反对力量的核心。21日,军队撤离莫斯科;戈尔巴乔夫 

恢复职权,返回莫斯科;事变策划者被拘押。然而,事变结束后,戈尔 

巴乔夫彻底丧失了国内局势的主导权,叶利钦的影响迅速上升。在强大 

的压力下,戈尔巴乔夫在24日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 

自行解散,各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其命运。29日最高苏维埃决定暂停苏 

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9月6日苏联承认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 

     1991年秋季,戈尔巴乔夫仍企图在进一步扩大共和国权力的基础上 

保持联盟的存在,与若干共和国领导人拟订了主权国家联盟条约。12月 

1日,最重要的共和国之一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人赞成独立。 

这是对联盟的最后一击。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共和 

国领导人在明斯克达成协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作为国 

际主体和地理政治实体的苏联正在丧失其存在”。21日,除彼罗的海沿 

岸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建立独立国家 

联合体的协议书,宣布苏联将停止存在。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作为 


… Page 114…

苏联总统的活动。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 

     在原苏联的范围内出现了15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独立国家。 

它们是: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联体成员国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格鲁吉 

亚后来加入独联体。独联体设立国家元首会议和政府首脑会议等机构, 

以协调相互关系。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继承了苏联的主要国际义务。苏联部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战略核力量分别由上述四国继承,它们承诺履行苏联 

签订的核裁军协议。苏联解体后产生的15个国家都以不同方式确立、巩 

固和加强了它们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尽管苏联从80年代末起就已无力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抗衡,它 

的解体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在国际关系方面,这标志着以两个超级 

大国之间的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格局走向终结的过程最后完成,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的历史时期最终结束。 


… Page 115…

                            六、走向新格局 



     随着1989年以来东欧各国发生剧烈变化和苏联解体,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支配世界40多年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 

大的事变之一。然而,旧的世界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并未立即形 

成。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时期。旧的世界格局是在没有发生大规模 

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瓦解的。这在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后几百年来 

是罕见的,是这次格局转换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格局 

转换将在较长时间内完成。普遍认为这个过程可能延续到21世纪初。 

     随着旧格局的瓦解,一些在旧格局下长期无法解决或未得到解决的 

问题随之获得解决或趋向解决,其中包括超级大国对立、两大军事集团 

对峙、大规模军备竞赛等全球性问题,以及一些地区热点问题或重要政 

治问题;一些在旧格局下被掩盖、控制、压制的问题,由于原有的制约 

因素消失或削弱而显现出来,有些问题演变为剧烈的冲突。由此造成某 

些地区局势趋向缓和,某些地区局势趋向紧张。这是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的又一重要特点。 

     旧的格局瓦解后,各种国际力量跃跃欲试,竭力争取在未来的新格 

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它们之中既有旧格局下的重要国家,也有在新旧 

格局转换过程中新出现的国家或新兴政治力量。国家间的竞争仍在继 

续,但方式有所变化,某些新的趋向正在出现或发展。这将深刻地影响 

未来世界格局的面貌。 

     下面概略地介绍1990年以来的若干地区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国际 

局势变化的某些趋向。 



                      1。若干地区问题与热点问题 



     在90年代前期,一些存在已久的热点地区的局势发生了某些变化。 

这些问题或由于冷战而产生,或由于其他原因产生但因冷战而加剧,或 

长期存在但因冷战而无法解决。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些问题或得到解决, 

或趋向解决,或原有的问题缓解后又出现某些新问题。总的趋势是对抗 

程度降低。这是冷战结束带来的积极变化。 

     在朝鲜半岛。1989年以后苏联和中国先后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1990 

年北南双方举行总理级会谈。1991年朝鲜和韩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双方 

签订内容广泛的协议,同意互相承认和尊重对方的制度,互不使用武力, 

开展各个领域的交流等;双方还签署半岛无核化宣言。1992年朝鲜加入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意对其核设施进行条约规定的国际检查。后来, 

美国、日本和韩国坚持认为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要求朝鲜开放两个有 

关设施供检查,美韩恢复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施加压力,迫使朝鲜采取 

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强硬态度。1993年6月美国开始就核问题同朝 

鲜举行高级会谈,但持续一年而未取得进展。1994年美国要求对朝鲜实 

行制裁,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紧张。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以个人身 

份访问朝鲜,与金日成会谈。金日成表示希望朝美双方建立信任,同意 

在美国负责提供新型核反应堆的前提下停止使用原有的可产生核武器原 

料的核反应堆并继续接受国际检查,提出愿与金泳三举行会谈,得到美 


… Page 116…

国和韩国的积极反应。朝鲜半岛局势又趋和缓。半个多月后,金日成突 

然病逝。10月朝美高级会谈达成有关协议。美国和日本等国开始走向同 

朝鲜建立正式关系。但朝鲜核问题仍未最后解决,存在已久的朝鲜半岛 

其他问题也有待解决。 

     在柬埔塞。1991年各派达成实现柬埔寨问题全面政治解决的协定。 

此后,联合国向柬埔寨派遣临时权力机构和维持和平部队。然而,柬国 

内各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由于金边方面的人民党竭力排斥民柬方 

面,后者拒绝参加联合国主持下于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大选结果出 

人意料,西哈努克之子拉那烈领导的奉辛比克党成为第一大党,控制首 

都金边和多数地方政权以及军队的人民党未获多数。大选后,政局一度 

混乱。柬埔寨王国恢复,西哈努克再任国王,主张实现全国和解,但不 

久即患病。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联合组成政府,拉那烈任第一首相,人 

民党的洪森任第二首相。人民党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政权和军队,主张 

武力消灭民柬方面,但内部矛盾尖锐并严重腐败。民柬方面支持西哈努 

克主张的全国和解,但面对政府的排斥态度和军事压力,仍在山区和农 

村保持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国内冲突仍时有发生,和平进程 

仍未完成。 

     在阿富汗。苏军撤离后未能实现全国和解。90年代初,喀布尔的纳 

吉布拉政权垮台,游击队占领首都和各大城市,原支持纳吉布拉政权的 

北方民兵组织转而支持游击队。然而,阿各派游击队具有不同的部族和 

教派背景,在共同推翻纳吉布拉政权后即告分裂,相互间的武装冲突持 

续不断,未能建立稳定的全国政权,国内和平进程长期停滞。 

     在中东。1991年开始的中东和平会议长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93 

年以色列工党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4月总理拉宾承认巴勒斯坦人有权建 

立独立国家,表示准备按照“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作出让步。同时, 

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挪威斡旋下举行秘密的直接会谈,8月20日双方达 

成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部分自治的初步协议。9月13日拉宾和阿拉 

法特在华盛顿签署自治声明,以巴双方相互承认。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 

历史性突破。1994年5月以巴签署实施自治的协议,随后以色列分阶段 

向巴解组织移交加沙和杰里科的权力,阿拉法特返回被占领土行使职 

权。但哈马斯对自治协议持反对态度,仍时常与以色列发生冲突;自治 

地区的经济有待恢复;以巴之间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1994年 

7月25日约旦和以色列签署宣言,宣布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10月约以 

签署和平条约。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又一突破。叙利亚和以色列在戈兰 

高地等问题上的立场也有所接近。 

     在南部非洲。纳米比亚在1990年3月独立。1989年德克勒克担任南 

非总统,1990年2月宣布非洲人国民大会等组织合法化,释放被监禁20 

多年的非国大领袖曼德拉。此后,政府与非国大等组织通过长期的谈判, 

逐步废除了各项种族隔离制度,并于 1993年制订出临时宪法,同意在 

1994年4月举行所有种族参加的选举。非国大在大选中获多数,曼德拉 

当选总统;白人政党国民党仍参加政府,德克勒克任副总统。持续40多 

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彻底废除。莫桑比克国内冲突双方在经过多年内战 

后于1992年10月实现停火,1994年10月举行国际监督下的选举,局势 

平稳。安哥拉内战持续近20年,90年代初数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激烈战 


… Page 117…

斗,造成惨重伤亡。在国际势力调解下,1994年11月冲突双方签署和平 

协议,国内局势出现转机。随着有关国家相继实现国内和平或和解,长 

期动荡的南部非洲地区形势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