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册)-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时为觉醒者套上礼教绳索。这座高公馆,儿辈堕落,从结构里蛀空;孙辈
叛逆,从根基上动摇;所谓“国恩家庆,人寿年丰”早已是封建世家的海市
蜃楼。小说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家族的罪恶,宣告了封建制度的死刑,歌颂了
高家泥泽中呼啸而来的民主力量的激流。觉慧是第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
徒”,他清醒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崩溃的必然性,并接受了“五四”时期最为
强劲的个性解放思想而背弃绅士道路。他突破门第阻隔,大胆恋爱鸣凤;对
抗尊长意志,支持觉民抗婚;蔑视神道迷信,反对捉鬼闹剧;编辑进步刊物,
参加学生运动;最终冲出家庭,追求光明理想。他自然不是成熟的革命者,
但反抗的锐气和追求的热情却闪烁着时代光辉。以自己的长兄为原形的觉新
是个具有“两重人格”的复杂典型。高家“承重孙”的地位和责任使他逆来
顺受地维护封建家庭的秩序和礼教道德的尊严,“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身
边一幕幕青春悲剧又使他看到“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的罪恶。
在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的新旧势力的冲突中,他总是温良怯懦,左右为难,
奉行“不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人生哲学。结果他求学深造的理想、
青梅竹马的恋人、贤惠宽容的妻子都被毁灭了,自己也成了丧失青春的青年,
承载着无尽的痛苦和深重的罪孽感。这个人物因为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典型。

《家》显示出现实主义反映生活的特色。因写作时陪着这些年青生命一
块受苦、哀哭和欢笑,又使作者的直接参与意识化为作品浓郁热烈的抒情气
息。善于通过独白、直觉、梦幻、日记等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的对比
艺术使性格更为鲜明而具有个性。结构上以事件串联家族史,又以场面组织
故事。语言自然流畅。

(张金印)


寒夜(存目)

巴金

社会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沉思
——《寒夜》导读

面世于1946 年的长篇小说《寒夜》是巴金又一代表作。故事发生在抗战
胜利前后重庆一个小职员家庭。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学教育的大学同窗,自由
恋爱而同居,却不能施展抱负。文宣当了书局校对,树生则在银行充当“花
瓶”。婆婆骂媳妇不守妇道,树生不满婆婆的礼教束缚而出走,为了丈夫又
回到家。文宣在婆媳中间受气,抱病工作又饱受同事冷眼,终于缠绵病榻被
解职,由妻子苦撑家庭局面。树生苦苦爬出家庭“枯井”跟随陈主任到兰州
追求新生活。两个月后的一个寒夜,树生又回到故居,可是丈夫已死于抗战
胜利的喜庆声中,婆婆儿子也不知去向。

文宣是个善良正直而软弱卑怯的知识分子。国难和腐败扼杀了他献身教
育的理想,便以衰病之躯挣扎于贫困线上。他倍受上司人格侮辱却总是忍让
屈从,处处谨慎小心而从不谄媚于人。在婆媳间传统道德与新派作风的冲突
中,他“觉得母亲的话有理,又觉得树生并没有错”,踟躇于不能一边倒的
两难境地。母亲爱儿子却讨厌媳妇,媳妇恨婆婆又怜悯丈夫;文宣孝顺母亲
却不能治家,爱妻子又不能给她幸福;他又沉浮于两个女人微妙复杂的情感
漩涡。他在社会和家庭两滩泥淖中滚爬,深陷灵魂磨难和精神痛苦,最后悲
惨死去。树生是个美丽热情、追慕自由幸福的新派知识女性。她与文宣恋爱
同居,不乏“五四”光彩。但是新的家庭模式捆绑着腐败制度的绳索,笼罩
着旧礼教的阴影。为了贫苦家计,她以有志教育的学养涂沫“花瓶”的文采,
自有难言苦衷。她失望于丈夫卑下而不死不活的生命状态,自己却游戏社会
浊流来体认人生价值。她用杯光舞影点缀生命,却又能自尊自持。她独支家
庭残局,又以新派思想对抗婆婆冥顽不化的礼教道德。她不忍离开忠厚卑弱、
病入膏盲的丈夫,又从家庭窒息中只救出自己到兰州追求自由幸福。她在两
种文化观念、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生命力的冲突中,表现出复杂性格。小说
以微如蠡壳的小职员家庭的悲剧,控诉了社会的黑暗罪恶,并从新旧文化心
理、生命价值差异等方面探索了悲剧原因。

《寒夜》具有成熟的现实主义的深刻性。风格已由早期的偏激外露转为
深沉蕴藉,由浪漫激情转为冷静写实。注重细腻透彻地挖掘人物在对立情势
下隐秘而复杂的心理运动。每个细节都达到炉火纯青的无技巧境界。情节主
要在夫妻和婆母三人的关系中按生活本身的逻辑自然发展。故事在寒夜中起
笔,又在寒夜中收束,结构自然完整。又让文宣死于胜利的喜庆中,以喜衬
悲,增强了悲冷氛围和反思喜庆的力度。

(张金印)


骆驼祥子(存目)

老舍

《骆驼祥子》导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作品动笔于1936 年,1937
年夏完稿,是老舍“职业写作的第一炮”。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城市个体劳
动者人力车夫祥子的典型形象,揭示了旧社会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摧
残,尖锐地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重大问题。

小说以祥子三次丢车的情节为主线,展示了主人公的命运。18 岁的祥
子,在农村破产后流入北平城,希望凭着自己年轻、健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他把买一辆洋车作为生活的奋斗目标,自以为有
了洋车就像农民有了土地一样,当了车子的主人就可成为生活的主人。他最
初拼博了三年,挣钱买了一辆新车。但在军阀战乱中被大兵抢走,自己也险
些丧了命。他在悲愤中重新奋斗,可是孙侦探又洗劫了他买第二辆车的积蓄。
第二次买车梦破灭之后,他自己再也无力买车,是虎妞为了控制他而给他买
了一辆车。后来虎妞难产而死,他为殡葬虎妞又不得不把车卖掉。经过三次
丢车的挫折,加上真诚相爱的小福子之死的打击,祥子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
他开始吃喝嫖赌,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走兽”。作者用饱蘸血泪的笔,真
切地描绘了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的人生悲剧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戕害美
好人生的黑暗社会的控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

《骆驼祥子》是一部最使老舍自己满意的作品,他生动地显示了老舍的
艺术风格。作品从京都市民日常生活与风俗世态的背景中展开对祥子悲剧人
生的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意味。小说情节结构单纯明朗,高度
集中。它以祥子的买车、卖车为经,以祥子与兵匪、车主、侦探、虎妞,老
马等人的关系为纬,从各个侧面表现他的性格和命运。小说对祥子恨不得早
点买到新车的心理描写,婚前对虎妞不满意的痛苦心境的描写也细腻深刻、
真切动人。另外,作品中不论人物语言或叙述语言,都很新鲜、活泼、富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色彩。在运用北京话方面,词汇的丰富,遣词的
简练、准确,特别是对口语的艺术提炼,都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能,作者自
己也曾满意地说:“《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语言是活的。”

(彭永彬)


四世同堂(存目)

老舍

《四世同堂》导读

《四世同堂》是1944 年到1948 年,老舍花了四年时间写成的以沦陷了
的北平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也是“老舍花费力气最大、写作时间
最长,他自己也比较满意的作品”。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
三部。小说以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人为中心,通过他们对抗日不同态度
的描写,以及对周围人物的不同性格的刻画,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日本侵略者
铁蹄下经受八年亡国的苦难生活和背负着传统精神负担由惶惑苦闷,屈辱偷
生到逐渐觉醒的漫长过程。

侵略者的凶残暴虐和被侵略人民的奋起斗争是抗战年代时代生活的基本
内容。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多方面揭露了日寇的罪行和汉奸走狗的无耻,
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占领目的,日本侵略者大搞法西斯统治,到处屠杀爱国
者和无辜群众。作者以极大的愤怒,无情地揭露了侵略者的狂妄、残暴和诡
诈阴险。与此同时,也暴露了汉奸走狗的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奴才相,鞭
打了他们的卑污灵魂。作品还歌颂了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抗战的决
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以“四世同堂”的家族成员为中心,塑造了几个系列的人物形象。
祁老人身上集中了传统北京市民文化与性格的“精髓”。他回避人世间的一
切纷扰,当日本人到了北平时,他以为只要关上院门就可平安无事。他处处
奉行封建礼仪、讲究体面排场。这种保守苟安的市民思想终于被严酷的时势
所搅乱。当他被逼到“想作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特别是当他的曾孙女吃
了敌人配给的“共和面”而死去时,他愤怒至极,怀抱着小妞子的遗体要去
找日本人算账,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与民族的尊严。他和长子祁瑞
宣具有双重文化性格,一方面想为国尽忠,另一方面又要对四世同堂的大家
庭尽孝,承担一家大小的安全与吃穿,在报国与顾家的问题上陷入两难的泥
沼,只得在惶惑、苦闷、悲愤中忍辱偷生。然而,被捕、坐牢、瑞丰成了汉
奸、父亲受尽污辱投水自尽,使他逐渐明白了没有国就没有家的道理,终于
抛弃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决心投入抗日工作,找到了自己在民族革命战争中
的位置。另外,一向不谈时事的钱默吟,面临亡国的危境,一身正气,虽身
陷囹圄而不失节。他的儿子青年司机钱仲石则开车摔死一车日本兵,自己也
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即使是清朝侯爷后裔小文夫妇,也敢于同侵略者相
拼,宁愿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作品通过人物的悲欢,写我们民族深重的灾
难,处处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切骨之痛,表现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
谱写了一曲深沉、昂扬的民族气节歌。

《四世同堂》画面广阔,人物众多,结构严密,笔墨舒放。小说以小羊
圈胡同的祁、钱、冠三家的生活和人物的命运为主要线索,带动其他家庭和
人物,随着抗战的历史进程,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作品写了100 多个人物,
几个形象系列,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大都写得鲜活生动。人物基本上没有
主从关系而呈“人像展览式”。全书分为三部100 章,每章万字左右,每章
开头都写到了战事的进展和时局的变化,一些重大政治事件都被真实合理地


安排在作品中,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而对故都风物民情的出色描绘则穿插
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作品的语言通俗、凝练、纯净、有着浓郁的“京
味”和生活气息。

(彭永彬)


死水微澜(存目)

李劼人

古城死水微荡历史波澜
——《死水微澜》导读

1935 年到1937 年李劼人创作了连续性的历史长河小说《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三
部长篇中,以写于1935 年的《死水微澜》成就最高。

小说描写了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几年间成都郊区天回镇袍哥和洋
教两股力量的起落消长,以及古城死水微荡的历史波澜。乡女邓幺姑嫁给天
回镇憨傻的杂货店掌柜蔡兴顺后,又成了反洋教的袍哥管事罗歪嘴的情妇。
土粮户顾天成因罗歪嘴利用妓女使他输光了银子,就在成都逛灯时寻衅报复
罗歪嘴。随着义和团失败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奉洋教的顾天成身价顿涨,
并诬陷罗歪嘴参与了打毁教堂的案子。总督派兵砸封兴顺号,罗歪嘴仓惶出
逃,蔡大嫂嫁给了顾天成。小说中社会波澜牵动家庭聚散,时代风云连结个
人命运,反映了当时列强逞凶、清廷妥协、教会恃强、仇洋排外力量受挫的
历史真实和半殖民地化的时代特征。蔡大嫂的形象内蕴丰富而复杂。女性角
色的三次变化构成了她的人生三部曲。第一次由农家女变为蔡大嫂,固然是
摆脱了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骄荣,但与呆如木头的丈夫并无爱情。
再变而为罗歪嘴的情妇。以她的热情泼辣和温柔细腻知遇罗歪嘴的剽悍豪侠
和潇洒谈吐自会迸发出情热,而在反洋教上的心契更撞击出思想火花,所以
不顾一切地共品爱情酽味,享受生命的快乐。三变而为顾三奶奶。出于重钱
势,却又以保护兴顺号、释放蔡兴顺、不信洋教、与前夫和情夫保持联系、
媒证热闹迎娶为条件,才接受了“一肥遮百丑”的无爱的婚姻。她对婚姻形
式看重又蔑视,对爱情痴迷又不顾,自主人格命运又维系三个男人,突破礼
教规范又追慕浮华虚荣,不忘仁义情义又不守道德信条,对人生和事变任性
果断又坦然处之,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作家对“死水微澜”时代某
种社会文化心理深沉的美学思考。罗歪嘴是“正邪两赋”的人物,本是小粮
户出身,破产后成了袍哥管事。他勾通官府、包打官司、坐地分肥,又蔑视
封建立法、抑强扶弱、营救佃户。他贪嫖包妓从未动过真情,对蔡大嫂的爱
情却“酽得一刻也不能分开”。他与顾天成的仇怨是袍哥与洋教、反洋与降
洋的斗争。他虽以失败告终,毕竟在死水中激起过微澜。

长篇是我国现实主义主潮中的名作,又别具社会风俗史的特色,将死水
微澜传出的历史回声渗透到丰富细腻而古朴亲切的世情风俗图中,成都的民
俗声情又回映时代的凝重色彩。同时人物命运的起落又决定了情节的曲折错
综。好用白描,文笔简洁、朴实、苍劲。

(张金印)


边城

沈从文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
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
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
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
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
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
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
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
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
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
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
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
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
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
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
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
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
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
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
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
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
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
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
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
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
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
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
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暖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
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
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